以文以载道写作文

作者&投稿:夔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以“说‘文以载道’”为题目写成论说文

三国时期的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文以载道”。其实“文以载道”的思想,早在战国时《荀子》中己露端倪。荀子在《解蔽》、《儒效》、《正名》等篇中,就提出要求“文以明道”。

后来唐代文学家韩愈又提出的“文以贯道”之说,他的门人李汉在《昌黎先生序》中说:“文者,贯道之器也。”。

古人的“文以明道”“文以贯道”, 实即就是现在我们说的“文以载道”。文以载道的“道”,究竟是什么?其实从荀子的“文以明道”到现在的“文以载道”,道”的内涵与外延都因时或人而改变的。在本文中“道”的释意,不是道路,也不是老子《道德经》里的“道可道,非常道”那种玄而又玄的“道”,而是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意思。换成现代人的说法,就是人类良心,社会责任感。

古代文人士大夫,向来是讲“文以载道”的.。如古文运动的先驱者柳冕就曾说过:“夫君子之儒,必有其道,有其道必有其文。道不及文则德胜,文不及道则气衰。”(《答荆南裴尚书论文书》)。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道沿圣以垂文,圣因文而明道” (《原道》篇)。但古文人虽一致推崇“文以载道”思想,内涵却也是存在诸多分歧的。如唐代的韩愈、柳完元以及宋代的欧阳修对“文以载道”的理解,都各具观点。韩愈说:“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辞。”(《答陈生书》)。“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答李秀才书》)。柳宗元也主张“文以明道”,他曾说:“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务彩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又说:“圣人之言,期以明道,学者务求诸道而遗其辞。……道假辞而明,辞假书而传。”(《报崔黯秀才论为文书》)。

从上述可以得出,在文与道的关系上,韩、柳的基本是一致的。但两人对“道”的理解有所不同。韩愈重在提倡“古道”,以恢复自魏晋以后中断了的儒家“道统”。柳宗元比较注重治世之道即“辅时及物”(《答吴武陵论〈非国语〉书》)、“利于人,备于事”(《时令论》)的“理道”(《与李翰林建书》),从社会需要出发,重在经世致用,比韩愈的“道”较有进步意义。但总的来说,韩、柳所讲的“道”,除了“仁义”外,无非就是《大学》里讲的格物致知、齐家治国平天下,比较抽象。到了宋代欧阳修,对“道”的理解显然又更进一大步了。

欧阳修反对“舍近取远,务高言而鲜事实”,主张从日常百事着眼,“履之以身,施之于事,而又见于文章”(《与张秀才第二书》)。他提倡从身边出发,从社会出发,从国家出发,少谈脱离实际的“高言”。欧阳修的这一思想,可以说已接近本文中的“文以载道”之意。

然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思想、观念,终不能套用于与现代的“知识分子”的。古之“文士”,不同之现代“知识分子”。“知识分子”一词属“泊来品”,源出于当年“老大哥”俄国。据书载,这一俄词实乃源于19世纪末,意指对沙皇制度持批叛、对现状否定而独立思考的俄国“文人”层。欧美之英词系指有才智者,也含有独立思考者之意。而我国古之“文人士大夫”读书学知识,说白了就是为了仕进(当官)为官作宰,“以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为最高理想。所以“知识分子”与只为效命君主的古代文人士大夫,是实不可混于一谈的。

黄宗羲云:“文之美恶,视道合离”,古人能达此思想,诚也属难得。不过,古人的“文以载道”,终难以逃脱在统治者立言,为帝王做稳江山献策,效“犬马之劳”的范畴。与本文所倡议以道德、道义、正义、伦理的“文以载道”——知识分子使命是有所不同的,甚至是对立的。

本文的阐释“文以载道”意义在于,自诩为“知识分子”或被一般人认为“知识分子”的人,能做回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本位。具独立思考,自由人格,敢针砭时弊,能为民请命。以“铁肩担道义,妙手写文章”士子风骨作文以载道,而无愧于“知识分子”之号。

2. 文以载道,这篇短文承载了怎样的道在其中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分子的时候,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卸落在他的肩上。它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呵护的孩子。而它给予你的,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感到的痛苦。这样的一个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它最终带给你的是人类珍定—人格的伟大。

20世纪初的一位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他叫弗兰克,经过艰苦的积蓄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抢劫导致了他不平凡的经历。他破了产,储户失支了存款。当他拖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但在道义,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偿还的代价是三十九年的艰苦生活,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

3. 浅论文以载道



人物描写作文得常见问题
答:9、言之有物,戒空洞, 戒无病 *** ,空发感慨(这点在女生作文中表现尤为突出),不管写什么样的文体,都应有人、有物、有事,让人具体可感。 10、言之有理,“文以载道”一篇作文不管写得什么,应力求给人以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而不是纯娱乐性的空欢喜。 11、言之有情。 文章重在以情动人,即使是议...

关于“文明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作文
答: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学生作文正逐渐沦落为一种文字游戏,太多的虚浮与柔弱,让看惯了作文的教师们都不由得感叹,炎黄子孙自古以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请命”的道义感和使命感到哪里去了,新一代中国公民是否还有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壮志雄心。 古人非常重视文以载道的作用,认为文章应该具备针砭时弊的功用。“铁...

雅思作文:话题写作要从阅读开始
答:如果大家去仔细研读考官的范文,会发现,文章对例子的运用并不多,即便使用也是一笔带过,以求变化。归根结底,文章,重在言之有物、言之有理,文以明道、文以载道。 因此,啰啰嗦嗦了的一大堆话,还是希望,所有的考生在考试前不要寄希望于所谓的模板,背一背,套一套,走走形式就好了。现在市面上,雅思参考书,写作...

初一作文怎么写
答:古代的文学家曾说过,文以载道。意思是说,一篇文章要告诉我们一些道理或有用的信息才行,否则,这篇文章没有存在的意义。所以,我们平时在写作文的时候,我们首先要静静地想一想,这篇文章我可以告诉大家什么信息。这是写文章的根本所在。俗话说,树怕剥皮。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原来在树皮中藏这...

怎么写作文,才能写出优秀作文?
答:别人读了你写的文章,总希望从中感知一些新的东西,领悟一些新的见解。没有新意,老炒“冷饭”,别人当然不爱看,老师也不可能打高分,这是顺理成章的。 因此,作文必须出新。 出新是提高语文素质的需要,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需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哪些方面“出新”呢? 一、立意要新。文以载道,立意是文章...

作文 留一点空间给自己(1000字左右)
答:文以载道,白纸黑字间,便是与古今中外文人雅士进行心与灵的交流,获得真善美的启迪。薄薄书页,助我抛开浮躁与琐屑,投入文字之中,心灵深化与惬意之感同在。清灯孤影,无酒自醉。竹牍墨香间,留一点惬意给自己,升华自己的思想与灵魂。夜风徐来,灯火黄昏。何处鸣虫急切地嘈嘈杂杂起来。步出屋外,摒却那些厚重的...

如何写一篇高中作文?
答:它们高中作文 鸟儿在空中飞舞,鱼儿在水底畅游,树儿在风中摇摆。多么闲适而美好的自然之景,所以,请别惊扰它们。可是,我们明知道这些,却总能够在无形之中伤害了这些自然美景。我们想要土地,却把满是生物的河溪填满泥土,鱼儿无家可归;我们想要进步,却不断的开发资源,导致崩塌,野生动物找不到亲人:...

文以载道的意思
答:【解释】载:装载,包涵。道:道理,学说。文以载道造句:一、文以载道,教师之道就是:传道、授业、解惑。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应该时刻牢记这一教训,要认真备课,精心上课,耐心面对每一位学生。二、人们常说文以载道,而你写的这篇作文,载的什么道理...

文以载道的本质含义
答:中心思想。文以载道,汉语成语,拼音是wén yǐ zài dào,意思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复杂式;作谓语。郭沫若《关于文风问题答〈新观察〉记者问》:古人说‘文以载道’,用现在的话说,写文章就是表达思想。

写作文问题
答:9、言之有物,戒空洞, 戒无病 *** ,空发感慨(这点在女生作文中表现尤为突出),不管写什么样的文体,都应有人、有物、有事,让人具体可感。 10、言之有理,“文以载道”一篇作文不管写得什么,应力求给人以思考,具有一定的哲理性,而不是纯娱乐性的空欢喜。 11、言之有情。 文章重在以情动人,即使是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