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的鉴别方法

作者&投稿:能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芦荟为少常用中药。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具有清热凉肝、杀虫、通便的功能。用于小儿疳积、惊风、便秘等病症。
来源 1.老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库拉索芦荟Aloe Vern L.叶的液汁经浓缩的干燥体。
2.新芦荟:为百合科植物好望角芦荟Afoe forox Miller.叶的液汁经浓缩的干燥体。
   产地与分布 1.老芦荟:主产于南美洲北岸附近的库拉索、阿律巴、博尔内等小岛。
   2.新芦荟:主产于南非联邦。
   鉴别要点 老芦荟和新芦荟形状颇相似。不同点是:前者呈红褐色(猪肝色)、无光泽、质硬、不易破碎,断面显麻纹,热天不溶化,特异臭气,味极苦;而后者则为暗褐色略带绿色,质松易碎,断面玻璃样光泽,热天易溶化成流质,而略有差异。
   名典鉴别 1李珣曰:「芦会生波斯国。状如黑饧,乃树脂也。」2宋·苏颂曰:「今惟广州有来者。其木生山野中,滴脂泪而成。采之不拘时月。」3明·《本草蒙筌》:「芦荟,波斯国土所出,木滴脂泪结成。状类黑饧,俗呼象胆。」4李时珍曰:「芦荟原在草部,药谱及图经所状,皆言是木脂。而《一统志》云:爪哇、三佛齐诸国所出者,乃草属,状如鲎尾,采之以玉器捣成膏。与前说不同,何哉?岂亦木质草形乎?」5清·《本草从新》:「芦荟,出波斯国,木脂也,味苦色绿者真。」
   快速鉴别 1.老芦荟:呈不规则的块状,常破裂成多角形,大小不一。表面呈红褐色或深褐色,不显光泽。体轻,质硬,不易破碎,断面糙或显麻点,富吸湿性。热天不溶化,具特殊臭气,味极苦。
2.新芦荟:表面呈暗褐色而略显绿色,有光泽。体轻,质松、易碎,断面如玻璃样而有层纹。热天易溶化成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