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有哪些

作者&投稿:油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古代的人是很有智慧的,对于孩子的教育的问题上也尽显大智慧,所以流传千古的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也是数不胜数。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古代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古代教育孩子成功的事例
  诸葛亮教子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一生为国为民,克己奉公,为后人树立了楷模。他教育子女要有远大的志向,五十四岁时给八岁的儿子诸葛瞻写了著名的《诫子书》,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子女的要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告诫子女想要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人,首先要静心静思,不断修身和自省;要自我约束,不放纵自己,培养高尚的品德和节操。不做到淡泊功名就不能有明确坚定的志向;不做到清心寡欲和心灵的洁净就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实现理想需要不断学习知识,只有静心、刻苦才能学到真知,没有坚定的意志就不能成功。

  诸葛亮对子女寄予着厚望,他的子女后来都淡泊名利,忠心报国,为国家社稷做出贡献,这正是“宁静”、“致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寇母教子“修身为万民”

  北宋寇准自幼丧父,家境清贫,全靠母亲织布度日,寇母常常于深夜一边纺纱一边教寇准读书,督导寇准苦学成材。后来寇准进京应试,得中进士。喜讯传达家乡,而此时,寇准的母亲正身患重病,临终时她将亲手画的一幅画交给家人刘妈,说:“寇准日后必定做官,如果他有错处,你就把这幅画给他!”

  后来,寇准做了宰相,为庆贺自己的生日,他请来了两台戏班,准备宴请群僚。刘妈认为时机已到,便把寇母的画交给他。寇准展开一看,见是一幅《寒窗课子图》,画幅上面写着一首诗:“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尔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这赫然是母亲的遗训,寇准再三拜读,不觉泪如泉涌。于是立即撤去寿筵。此后洁身爱民,秉公无私,成为宋朝有名的贤相。
  古代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突出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宽与严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对矛盾,由于父母与子女的血缘关系,父母在子女教育方面比学校和社会教育更为有效和直接,同时也正是这种关系,往往使父母爱子过度,造成放任和溺爱,结果反而害了孩子,这就是家庭教育中爱与教的矛盾,也是家庭教育中的难点。在处理爱与教的矛盾方面,我国古代家庭教育中形成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

  中国家庭教育慈严相济的传统,主要源于儒家,孔子曾提出“为人父,止于慈”的观点。有“严父莫大于配天”之语,可见,儒家既讲慈,亦讲严,讲究“慈严相济”。颜之推明确把“慈”与“严”结合起来,提出“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还说“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

  司马光更进一步地发展了这方面思想,在爱与教的矛盾上,提倡慈训并重,爱教结合。他说,“慈而不训,失尊之义,训而不慈,害亲之理,慈训曲全,尊亲斯备”。即父母只讲慈爱而不严加训教,便失去作为尊长的大义,只严加训教而不慈善,则伤害了骨肉相亲相爱之理,只有慈严结合,才具备了大义和亲情,是完整的家教。

  清代学者在处理家庭教育中宽与严的关系上,更强调“教子宜严”,但“严”不是动辄打骂,而是严格要求,“严”不仅包括对子女的严,也包括对家长的严,为父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这就更全面地阐述了慈严相济的教育思想。因此,慈严相济的教育方法在我国家庭教育中成为优良传统。

  二、重视以身示范的教育方法

  由于家庭成员长期生活在一起,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有着特殊的作用。正如颜之推所说,“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也就是说,同样的一句话,人们总是相信亲近的人,同样一个命令,人们总听从所敬佩的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中,修身是基础,因此,儒家十分重视个人人格的培养塑造,并通过个人人格来影响他人。孔子就主张“正人先正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孟子继续发展这种思想,他说“吾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也”,在家庭教育中,他更是提出了易子而教的主张,君子之不教子,何也?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即君子之所以不教子,是因势所不行,教者必以正道,如果儿子不肯听从,为父的必然发怒,伤害儿子的感情,儿子感情受到伤害,又会责怪父亲,你要我走正道,你自己却不如此,这样儿子又伤害父亲的感情,造成父子相伤,感情恶化,这就从反面说明了父亲的言行对儿女教育的重要性。

  颜之推在家庭教育中广泛地使用了身教示范的方法,他说:“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也就是子女在家庭中接受教育,大都是在活动中无意识地接受的,家长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因而,我国古代很多人写的家训、家书中,比较普遍地采用了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亲身感受来教育子女的教育方式。

  由于我国古代家书家训都是家庭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写子女的教育材料,因此,很多观点都从自己切身体会说开去,这样无形之中对子孙起到了一种榜样的示范作用。

  三、崇尚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就是根据孩子性格和能力发展不同特点实施教育。孔子十分注意因材施教,据《论语先进》记载,孔子的学生冉求做事胆小畏缩,而仲由胆大冒进、好胜,针对他们两人不同性格特点,孔子采取不同教育方法,对冉求,孔子鼓励他要敢于前进,对仲由,孔子教育他要先退一步,不要冒失行事。这两个学生向孔子请教同样的问题,孔子作不同的回答,有弟子不明白为什么,孔子说:“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因材施教的方法在家庭教育中也备受推崇,宋代袁采提出“性不可以强合”的思想,他认为世间最亲密的关系莫过于父子兄弟了,但为什么还会造成家庭不合呢?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重视对方个性。其性不可得而合,则其言行亦不可得而合,此父子兄弟不合之根源也。既然父子兄弟个性各不相同,不可强求,就应求同存异,因材施教。为父兄者通情于子弟,而不责子弟之同于己,为子弟者仰承于父兄,而不望父兄惟己之听,则处事之际必相和协,无乖争之患。教育是一种个体化的实践活动,因为任何一种教育活动都必须通过受教育者自身而发生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教育活动都需要自我教育这个环节才能完成,都应根据受教育者本身的特点实施教育。
  关于古代教育孩子的名言
  1个人仪表

  晨必盥,兼漱口。

  ——《弟子规》

  【大意】早晨起床后,要洗脸、漱口,精神气爽,有一个好的开始。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弟子规》

  【大意】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要穿平整,鞋带要系紧。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弟子规》

  【大意】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

  2言语表达

  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弟子规》

  【大意】不说粗俗的话语,不去沾染奸诈取巧的语言、下流肮脏的话,以及街头无赖粗俗的口气。

  言语忍,忿自泯。

  ——《弟子规》

  【大意】说话时能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

  言忠信,行笃敬。

  ——《白鹿洞书院揭示》

  【大意】说话忠诚信实,行为笃厚恭敬。

  3日常行动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弟子规》

  【大意】父母叫我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要慢吞吞很久才答应。父母让我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

  出必告,反必面。

  ——《弟子规》

  【大意】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要通报一声,让父母安心。

  4人际交往

  侍坐于先生,先生问焉,终则对。

  ——《礼记》

  【大意】与师长在一起,师长有所发问,要等他把话说完再回答。

  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

  ——《弟子规》

  【大意】当你要麻烦别人的时候怎么做呢?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而去打搅。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为了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白鹿洞书院揭示》

  【大意】自己所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再让别人去做。自己做事未达到目的,应该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猜你喜欢:

1. 成功的家庭教育案例

2. 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

3. 成功教育故事案例

4. 成功教育孩子的案例5个

5. 教育孩子成功的案例

古代有哪些教育子女的故事?
答:3、断机教子 孟子小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

中国古代教育孩子的例子
答:中国古代教育孩子的例子 1、孟母三迁孟子,名柯。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

古人教育孩子经典事例有哪些
答:孔子是我国春秋时的思想家、教育家,相传他有三千学生。《论语?季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他的一个学生陈亢有一天问孔子的儿子孔鲤:“你在老师那里听到有与别人不同的教诲吗?”孔鲤说:“没有啊。有一次我父亲曾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快步走过,父亲问我:‘学《诗》没有?’我说:‘没有。’父亲说:‘不学《...

古代母教子坚强的故事有哪些?
答:1、孟母三迁 讲的是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多次迁居.据说孟子小的时候和母亲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母亲看到孟子这个样子,就认为这个地方不能住了,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附近居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

历史上家长教育孩子的经典例子
答:家长教育孩子的例子一: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的千古名句,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范仲淹出生在苏州吴县一个贫苦的家庭。早年清贫的生活,使他养成了节俭朴素的良好习惯。后来入朝做大官后,所得的俸禄,往往用来接济穷人,而自己的子侄,...

古代的父母教育孩子好的例子
答:一起看看古人成功教育孩子的故事吧。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古代教育孩子成功事例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古代教育孩子成功事例篇1 司马光教子“节俭” 司马光.字君实,是我国北宋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出生于陕州夏县(今山西省夏县)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受过比较系统的封建文化教育,1039年考取进士。

名人母亲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答:王羲之对儿子没有一句说教,却使王献之逐步懂得学无止境的道理,从小就开始确立了严格的治学态度。 猜你喜欢: 1. 古代名人母亲教育故事有哪些 2. 名人教育孩子的简短事例 3. 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 4. 名人教育孩子的事例杨澜 5. 名人培养教育孩子的典型事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

关于古代名人教育孩子故事
答:智慧小语:才华不等于成功。驾驭烈马不可以轻易丢掉手中的鞭子;操持一把良弓,也要反复在正弓之器上加以调整。木料有了绳墨的校正则可变直,人能接受劝谏更加有智慧。君子不可以不学! 古代名人教育孩子故事(闵损芦衣) 周朝的鲁国,有个姓闵名损,字子骞的人。在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不幸过世了。父亲娶了后妻,后...

古代教育孩子典故 十个千古教子的典故
答: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