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童养媳」这种习俗和制度?

作者&投稿:御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看待旧时代的童养媳(希望能够客观点,利弊均有)~

寄人篱下,毕竟一个是亲儿子,一个是外人家的闺女。亲生孩子都不能一碗水端平,何况没有血缘。就是变相低价买了一个可以睡的签了卖身契的丫鬟吧。
我奶奶就是我爷爷的童养媳,没什么问题啊。从下跟我爷爷一起长大,没受过非人的待遇

童养媳,在中国古代一般叫做“养媳”,她的身份和生活状态就是字面上的意思,是被婆家养大的媳妇,由于一般是年幼就被接入婆家,就有了“养媳”前面加个“童”字。

因为媳妇是婆家养大,理论上她可以被称为养女,所以童养媳的婚姻,也可以理解为抱养他人的女儿作为养女,然后等待自己的儿子到适婚年龄,送养女和儿子圆房生子的婚姻。
童养媳婚姻存在的巅峰,目前被公认为明清2朝,根据学者郭松义先生考证,全国有童养媳记载的州县为561个,而当时清朝总共州县数为1724个,若以上诉数据为基础对比,在清朝的时候,中国35.24%地区都有童养媳问题。
清朝的采蘅子著《虫鸣漫录》时,就写道:“有养媳十二三龄,依夫姊而居”。
起源于明朝中后期豫剧,所创作的名曲《蓝桥会》更是直言:“韦郎一去无音信,我在中途遇强人,卖与蓝家做养媳,从此跳下陷人坑”。
明清流传的民谣“等郎媳”也唱道:“二十岁大姐十岁郎,夜夜困觉抱上床。说他夫来年太小,说他儿来不喊”。
清朝文人沈复所写《浮生六记》中,甚至亲自描绘了自己将女儿送去当童养媳时,作为父亲的悲痛欲绝。

那么问题也来了,都是爹妈的心头肉,在古代中国的父母们为什么要狠心把自己的女儿送给别人当童养媳?难道他们忍心?难道他们心狠毒辣?
作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惯例的习俗,我们已经不能从个人的善恶层面去判断。否则我们能说中国古代的父母都是大恶人?
童养媳的出现,本质上依旧是我们宗法制延续出的大家长制所产生的糟糠,在宗法制下,子女和老婆被物化成为了男人的私有财产,子女即使成年,依旧是“父亲”的附属品。而包办婚姻正是这种附属关系的直接体现。所谓的童养媳婚姻,即是父亲作为家长使用包办权的一种方式。

而诱使作为家长的父亲,选择童养媳婚姻的原因,主要有2个,第一原因是假如父亲所主导的家庭是贫穷,生下女儿时出于无力养活的考虑,就把她送入富裕人家当童养媳,这样一来父亲也不用承担更多的生存压力,女儿也能活下去,理论上也是一种宗法制下的“无奈爱”。
第二原因则是夫家的理由,中国古代正式的婚姻,是需要行媒妁之言、大办婚礼,每一步都是要花大把的银子,实际操作下来,一般的家庭是难以承担,而童养媳因为是自己养大的,就没有上诉的需求,婚礼那些都要简单很多。客观上养媳降低了男人娶亲的成本。

童养媳婚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极端包办婚姻形态。童养媳婚是抱养别家幼女为童养媳,待到一定年龄,即让童养媳与自家儿子圆房。童养媳婚是贫穷的父母将年幼的女儿被未来的婆家领养,等到成婚年龄后,再与丈夫举行婚姻仪式,也称童养媳婚姻。童养媳习俗常发生在女方家穷困养不起孩子或无力出嫁,或者家庭变故如父母亡故无人抚养,就送或卖幼女做童养媳;领养的家庭也多因家贫娶不起媳妇而收童养媳,也有公婆有病收童养媳“冲喜”的,也有收养弃婴童养的……官宦上层家庭也有因外地求学做官将女儿送人童养的。这是一种包办兼有买卖性质的畸形婚姻形态。

我妹当年差点被送走当童养媳,有一户儿子残疾的人家想收养我妹,不过最后没送走,父母把刚断奶的妹妹就扔给外公外婆养了,我在弟弟出生后就放扔爷爷奶奶家养。后面我读高中、我妹读初中时才住父母身边,只有我弟是从小到大是跟我父母一起长大的,毕竟真是他们的命根子。

在我读大学时,要把我房间给弟弟做书房,新买的房子也没有我和妹妹的房间。

他们很早就告诉我,我是泼出去的水,女儿注定是外人,所以家里不会给我一分一毫,给我口饭已经不是重男轻女了。我妈还要我供弟弟读完书,因为这是我的义务,我吃了这口饭的义务。

大概我这个地方特别多这种情况吧,我身边几乎所有朋友都有个弟弟,一两个有个哥哥,后来只认识一个独生女,因为她父亲是政府领导。

我还记得我高中同桌给我述说她的生活,她是留守儿童从小在农村住亲戚家,弟弟跟父母一起在城里住,后来自己考上了城里的高中。

有次放完月假回来她很伤心,她平时放月假是留校的,这次是回父母家,发现客厅挂着一个全家福,里面只有父母和弟弟,她母亲见她盯着照片就很开心问拍得好看吗?她说,挺好看的。她一个月生活费只有三百块…每次都是吃饭堂最便宜的两素一饭,个子又瘦又小,她说她爸每个月加油钱都比她伙食费多。

还有初中一个最好的朋友,家里很穷很穷,她很幸运是跟父母住的,我去过她家,屋子里只有两张床和一个厕所…不过两张床都没她份,一张床是父母睡,另一张床是她哥哥睡,她打地铺睡。

感觉有些割裂吧,知乎好像总觉得女性贪财又自私,但我身边的女生们几乎都是这样的原生家庭,出来老老实实地工作结婚生孩子,一辈子没去过酒吧夜店,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有时候因为家庭琐事会哭着跟我诉苦,我也会跟她们诉苦,就这样就这样过完不被重视的一生。

古代“童养媳”的真实生活每晚必做一件事,让人生不如死,你怎么看呢...
答:古代的女子身份非常的卑微,所以说古代就有了一夫多妻这种习俗。不过这个只是大户人家能干的事,平民百姓也就只能娶一个老婆相伴终生了。不过呢,可能有些贫民家连自己女儿都很难养活,所以这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女儿卖了。也就是把女儿卖给大户人家做“童养媳”,其实早在三国时期这种风俗就已经开始了,...

古代的童养媳是真的吗?为什么会有童养媳?
答:4. 童养媳的生活非常严格,她们需要遵守家庭的规矩,通常被限制在家中,负责照顾少爷的生活。5. 历史记载显示,童养媳的做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这种习俗持续了很长时间,导致许多年幼的女孩遭受不公的对待。6. 古代的婚嫁观念使得童养媳的婚姻过程简化,没有正式的婚礼仪式,这种省钱的婚事在当时被认为是...

童养媳是什么意思
答:童养媳存在的社会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贫困家庭生下女儿无法养活,便将她送给人,长大后成为养育人家的媳妇。安徽绩溪县这种情况很多,所以嘉庆间修《县志》称贫者“女生畀人抱养,长即为抱养者媳”。第二,当时婚礼开支大,陪嫁要求高,普通人无力承担。童养媳习俗可以大大减少这种开支,男方领养待年媳...

童养媳什么意思
答:3. 童养媳婚通常发生在家境贫困的父母无法抚养女儿,或者家庭遭遇变故如父母去世,无力养育幼女的情况下。这些女孩可能会被送人或卖作童养媳。4. 收养童养媳的家庭往往也是因为经济困难,无力娶妻,或者为了给生病的公婆“冲喜”而采取的做法。也有家庭出于善意,收养弃婴作为童养媳。5. 尽管童养媳习俗多出现...

童养媳是什么意思?
答:目录 词语信息 简要介绍 出现原因 社会习俗 社会原因 历史背景 生涯演变 夫妻关系 近代情况 案例分析 童养媳 童养媳,又称“待年媳”“养媳”,就是由婆家养育女婴、幼女,待到成年正式结婚。旧时,童养媳在我国甚为流行。之所以盛行童养媳,原因就是当时的社会非常贫穷落后,老百姓的生活十分低下,众多的...

童养媳是什么意思
答:对于被收养的幼女而言,这种制度体现了不自由的命运与对未来的无望感受。虽然近代社会的一些事件对传统婚嫁观念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击与变革,童养媳这一做法也一定程度上得以改良与转化。例如更加重视个体自主性选择的原则等等,但仍有人在一些地方和群体内保留着这一传统做法。童养媳习俗在当代社会的很多地方...

贵族养童养媳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会花大价钱来养这个孩子?
答:其次,童养媳从小养在男方贵族家里,也会成为帮助劳动的成员。再者说,童养媳可以从小培养成贵族们想要的样子,有养成性,自然更受贵族们的青睐。最后,养育童养媳也可以让他跟男方从小培养深厚的感情基础,便于成婚后早日生子,传宗接代。虽然童养媳早在三国时期就出现,但是到21世纪时,童养媳这个封建的习...

童养媳在古代怎么生活的,为什么会有这种习俗
答:作为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惯例的习俗,我们已经不能从个人的善恶层面去判断。否则我们能说中国古代的父母都是大恶人?童养媳的出现,本质上依旧是我们宗法制延续出的大家长制所产生的糟糠,在宗法制下,子女和老婆被物化成为了男人的私有财产,子女即使成年,依旧是父亲的附属品。而包办婚姻正是这种附属关系的...

童养媳是什么?
答:童养媳习俗可以大大减少这种开支,男方抱养待年媳不需要财礼,等到正式结婚,仪式要比大娶简单得多,不要花多少钱,女家也不要赔嫁妆,没有破家嫁女之忧,所以同治间纂修的江西《新城县志》说到当地童养媳盛行,强调“农家不能具六礼,多幼小抱养者”。婚礼习俗,成为造成童养媳习俗的一个原因。第三,...

古代的童养媳是怎么回事呢,看完有点心酸
答:那么,等待她的将会是无穷无尽的是非留言和孤苦无依的境地。在开头提到的,关于我经历的这种事情,也是较为典型的事例了。只不过并不是现代发生的,女子后期整日神魂颠倒,空有一副好心肠,奈何终究受不了那痛苦和流言蜚语的折磨,年纪轻轻便即逝去,真是闻者伤心,也徒然对这种习俗感到不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