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优秀的人,越喜欢自讨苦吃

作者&投稿:巩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弱者给自己找舒适,强者给自己找不适。

作者:洞见·辞愚

01

有这样一个故事。

偏远地方有一位颇有名望的私塾先生,他教书规矩极多:

鸡鸣之时,学生需冠带齐整地在教室里;每天功课未能滚瓜烂熟,不能熄灯休息……

大部分学生甚觉这读书日子苦不堪言。

有一位少年因为私塾名额有限,没能报上名,只能杵在窗户边上旁听。

这位少年每天跟着这群学生照着规矩起早贪黑。

早上因为路远得千里跋涉,晚上借着米粒灯火,熬夜苦读。

先生对少年不闻不问,任其为之。

突然有一天,先生指着一位学生问:“读书,苦吗?”

那位学生哭丧着脸,嗫嚅着说:“苦。”

先生笑着摇了摇头,然后又特地问了倚在窗旁认真侧耳旁听的少年。

少年愣了一下,憨笑说:“甘之若饴。”

先生语重心长对学生们说:

其实,不止是学习,任何一件事是主动去做还是被迫为之,切身感受都是不尽相同的。

比如若是你主动早起,会产生一日之计在于晨的充实感;

被迫早起,则产生一肚子要忍不住发泄的起床气;

若是你主动去跑步,那是酣畅淋漓的舒畅;

被迫去跑步,则每一步都脚如灌铅,生不如死。

所以主动吃的苦并不苦,被动受的苦才是真的苦。

《旧约》里说:“人生在世必患难。”

苦,是生活的基本特质。

学习的苦,自律的苦,成长的苦……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经历,但这些又是我们破茧蝶变的必经过程。

如果我们一直抱怨不止,只会陷于苦中不可自拔。

但如果我们主动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则会因为收获而乐在其中。

02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提出:

“人性是贪图安逸、喜欢享受的,人们都喜欢让自己舒服的感觉。”

《谁动了我的奶酪》这本书里就讲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在一座迷宫里住着两只小老鼠和两个小矮人,有一天,他们在某处发现了一大堆新鲜的奶酪,欣喜若狂。

两个小矮人,以为奶酪可以吃一辈子,少了当初的进取冒险心,每天坐山吃空,悠然自得。

反观两只小老鼠,按捺住对前路未知与风险的恐惧,仍然坚持每天探路观察,看是否有没有变化。

突然有一天,所有的奶酪都不见了。

两只小老鼠方寸不乱,步履坚定地寻找新奶酪。

两个小矮人却是慌了,如天塌地陷一样,绝望地喊着“谁动了我的奶酪!”

我们都喜欢沉醉在触手可及的欢愉中,对生活之下暗流熟视无睹。

但就如美国作家约翰逊说:“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

唯有保持危机感,时刻磨砺自身,才能避免陷入“温水煮青蛙”的困局中。

已是获誉无数的郎朗就对此看得很通透。

他说:“昨天弹得再好,和今天没有任何关系;今天弹得再好,和明天也没有任何关系。”

郎朗每一年有上百场演出,每当去世界各地演出时,都会要求房间里摆设钢琴。

无论夜色有多晚,有多精疲力尽,他基本都会坚持练琴至少两小时。

因为一直这样给自己找“不痛快”,郎朗的钢琴水准总是保持最佳状态。

于安乐中消弭,于忧患中成长。

学会给自己找不适,每一次从“不适”到“舒服”的过程,都是一次蜕变,一次精进。

生活总会在某一刻,猝不及防地让我们“不舒服”。

我们与其被动地等待承受,惊慌失措,不如主动突破舒适区,掌握主动权。

03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曾回答学生说:

“人的知识就像一个圆,圆圈外是未知的,圆圈内是已知的。”

从圈内要延展到圈外,要获得新的知识,要习得新能力,必然伴随着阵痛。

万科创始人王石曾受邀在大学里讲座授课。

讲台上的力不从心,让王石认真地审视自己的知识储量。

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王石毅然决然选择留学哈佛。

他曾反复形容这段留学经历:“在哈佛学习期间犹如‘炼狱’,比攀登珠峰还难。”

他每天奔波于公寓、校园、课堂和图书馆之间;

每天两三点睡觉,八点上课,有时压力大得睡不着;

每天通过大量的阅读弥补听力、口语的缺陷,以致于在学习中可以和教授交流;

在这一年里,他眼睛几乎看坏,散光严重,眼睛充血、视网膜硬化。

王石说:“我当时第一个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听不懂啊,每天都是煎熬……这对60岁的我来说是个挑战。”

语言上的障碍,让久经商场的王石数次想半途而废,但是最终也坚持了下来。

经历过高强度、连轴转的学习后,一直处于崩溃边缘的王石焕发新生,他形容他的思维“就像生锈的机器重新加了润滑油”,视野更加开阔,思索更为深远。

蚌历千般磋磨,才孕育珍珠;松经风吹雨打,才傲立峰顶。

每一颗珍珠,每一棵松,都有蕴藏着痛苦的内核。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

我们若求得卓越,也必然躬身入苦难中修行。

唯有在磨难中练就坚韧,修得本领,我们在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时,才能不忧,亦不惧。

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

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 。”

的确如此,人生的挑战,弱者视其为万丈深渊,畏缩不前。

强者却以其为垫脚石,奋发攀越。

我们不鼓吹“吃苦论”的人生,但要警惕“死于安乐”。

所以面对未来可能经历的不可承受之重时,我们与其被动受苦,不如现在主动吃苦。

等熬过“自讨苦吃”的日子后,你就会明白:

那些主动品尝的痛苦,让我们更加从容地面对挑战,在日后,也将会以百倍的甜蜜馈赠于我。

与朋友们共勉。



小心遇到哪些星座,就算智商再高,也要学会低调呢?
答:有的人情商高,深受人的欢迎,有的人智商高,处理事情游刃有余,我们不可以妄加评判一个人,永远都不知道他们蕴藏的巨大的潜力和真正的本领,如下面这三个星座,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聪明的一面,但是这三大星座的人最聪明,他们的思想超前,不要去质疑他们的决定,因为那就是自讨苦吃。

优秀下属三不原则
答:此时,如果小李就认为这项工作是在自己手头上完成,成绩自然属于自己,在该季度考核中,自己就应该把自己评为优秀了。那么,主管拿着他的评定分数左右为难了。 三是自己本来就不突出,把业绩评定分打的很高。这是极其不成熟做法,也是自讨苦吃的做法。我听一位主管谈起以前一位同事,在绩效考评中,把自己评为优秀。这位...

为什么尽量不要跟别人诉苦?
答:大多时候我们诉出去的不是苦,而且自讨苦吃。 诉苦一般有两个目的:一是发泄情绪,二是博得同情。至亲好友可能让你得到满足,但除此之外,有的幸灾乐祸,有的袖手旁观,有的虚情假义,有的嘲笑讽刺,有的嗤之以鼻,有的落井下石……,知道了这些,你还会随便给人诉苦吗? 第一,当你跟别人诉苦时,你就把自己的底牌...

优秀的女人为何总是难合群呢?
答:当然,不排除最后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出于同性的嫉妒。虽然说女人何苦为难女人,但是同为女人,人家那么优秀,和她站在一起就像是绿叶衬鲜花,谁会自讨苦吃呀,久而久之大家就会自然而然地跟优秀的女人隔离开。而对于男人,看到优秀的女人可能会觉得“可远观而不可亵玩”,所以就会敬而远之。

大家觉得这个男生怎么样?是不是有点油嘴滑舌,而且爱炫耀?
答:我觉得这个男生是比较优秀的,也是有点油嘴滑舌,而且爱炫耀的人啊。代表他是非常喜欢你的意思,属于对你一见钟情的。也证明你是非常优秀的一个女生,他对你是比较崇拜的,你一定要对他忠贞不二才是正确的,能够让你们俩的爱情越来越甜甜蜜蜜的啊。你们俩属于互相爱慕、两情相悦的啊。你们俩的真感情...

喜欢揭短的人一般是什么心态?
答:喜欢“揭短”的人,不外乎以下这三种类型,尤其第二种人。1、我们经常听到有人说:你别介意哈,我这个人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对于这种情况,说了别人的痛处,又发现这样说可能会让对方难过,于是以道歉的口吻给你说,企图能够赢得你的谅解。那么,对于这样的人,其实最多也就是说话率直,说话不太注意...

聪明过头的人的表现
答:这句话,讲的就是与人为善的福报,真正聪明的人,懂得这个为人处世的深刻哲理,所以,他们做人做事,必然会想办法与人为善。在长期的与人为善中,他们积攒了许多人气,也获得了许多点赞,从而受到大家一致的赞许。这样与人为善的人,是德高望重的人,是品行优秀的人,也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自然,...

如何应对嫉妒心强的人?
答:对于不知进退,一心想给你难堪的人来说,一味地退让只会让对方误以为你软弱可欺,把你的宽容当作胆小怕事。面对这样的人没有什么道理好讲,有力的反击才是对付他们的最好方法。(4)另找出路 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只一个,当对方故意刁难,不予协助的时候还去找对方帮忙,只能是白费口舌,自讨苦吃,还...

引人深思的人生感悟
答:你笑得没心没肺,没人知道你哭起来只能无声落泪。要让人觉得毫不费力,只能背后极其努力。6.不必假装过得很好,其实没多少人在乎你好还是不好,这个世界上过得好的人,大部分是该吃吃,该喝喝,该打扮打扮,该读书读书,追求一定基础的物质,再花钱让自己精神愉悦一下的,接地气的,不清新也不脱俗...

旅行家背后的“先学会吃苦,后学会光彩照人”
答:大家都可以想到旅行是需要经费和后路的,如果这两方面没有摸清的人已经上路,那口口声声凭借穷游的人们真是自讨苦吃的。果果也不是你们眼中把大量时间寄予旅行业一棵树吊死的人,虽然她每天都在路上,但是在没有得到那些光环之前,她的每一次旅行都是自费的,既然是自费就得需要源源不断的资金供应,后来因着她对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