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物理学两大危机是什么?

作者&投稿:俎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世纪初物理学两大危机是什么? 由普朗克和爱因斯坦分别解决.~

准确说是两朵乌云.由开尔文提出.
1.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发现光速不随运动参考系而变).
2.黑体辐射实验和理论的不一致.
第一朵乌云导致相对论的爆发.
第二朵乌云量子物理导致的爆发.

20世纪初物理学中出现两大危机,一是"以太漂移问题"即.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发现光速不随运动参考系而变)。;二是黑体辐射实验和理论的不一致。
危机是从不可捉摸的媒质"以太"开始的。1887年迈克尔孙-莫雷的寻找"以太"实验,实验结果同理论预测相反,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引起了物理学家的震惊。当时,英国的一名著名实验物理学家曾大声疾呼:"我们仍然期待着第二个牛顿来给我们一种关于以太的理论,它将不仅包括电和磁的事实,光辐射的事实,而且还可能包括引力的事实。
第一个危机促使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第二个危机促使量子力学的发展,产生了现代物理学。现在的物理学基本是构架于爱因斯坦.牛顿.麦克斯韦定制的框架里,脱离了那些框架就什么也证明不了,但是现在很多自然现象是与物理学以往的热力学原理、牛顿原理、质量守恒原理和能量永恒原理相孛的。这两大危机促使近代物理学突破了原来的条条框框,向更高层次发展。

是准备近代物理学史考试的吧 这是我自己找的答案

物理学危机
物理学在为我们解释周边物质世界的同时,也为我们营造出了内容丰富、思维缜密、不断创新、妙趣无穷的理论方法和实验体系。20世纪的近代物理学革命与19到20世纪之交的物理学形势相关,那时物理学上空有两朵所谓乌云,使得一些物理学家惊呼出现了物理学危机。近代物理学革命不仅解决了两朵乌云导致的这场危机,而且把整个物理学都置于以量子论和相对论两大理论为支柱的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之上。 F[eWnYT[
6`(; b}[:
19世纪的最后一天,欧洲著名的科学家曾经欢聚一堂,会上,有一位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汤姆生,回顾物理学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时说,物理大厦已经落成,所剩的只是一些修饰工作,同时他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却若有所思地讲,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但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第一朵乌云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上,第二朵乌云出现在关于能量均分的麦克斯韦波兹曼理论上。这两朵乌云,现在被量子论跟相对论所驱散,虽然目前今天的物理学,诚然面临着一些重要的理论与实验问题亟待解决,比如类星体的能源问题,暗物质、暗能量和反物质的问题,爱因斯坦场方程的宇宙项问题,中微子振荡问题,质子衰变问题等。但是到现在为止,物理学家还没有人像19世纪20世纪惊呼物理学的危机。相对论和量子论在科学各个领域的扩展与应用,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功,但科学永无止境,没有到非常完善的成动,看来一直作为精密科学典范的物理学还是魅力未减,作为其他经验科学基础的地位短时期还不会改变。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心开始向生命科学,向信息科学等倾斜,但是物理学依然是基础,数学依然是基础,是重要的工具,这一点并没有改变。物理学的巨大魅力还在于它从理论认识中,延伸出众多的技术原理,20世纪物理学为我们这个社会提供了四个主要的新技术原理,这就是核能技术,半导体技术,包括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技术,激光技术和超导技术。半导体技术和激光技术还衍生出网络技术,虽然在20世纪近代物理学革命以后,在约为3/4世纪的时间内,物理学并没有发生新的基础性的革命性的重大变革,物理学的进展主要还表现为对于相对论量子论的完善及推广应用上,但这并不意味着物理学的发展已经走到了尽头。

在19世纪末,经典物理学理论已经发展到相当完备的阶段.几个主要部门----力学,热力 O-~?k%>b
:sZx^
学和分子运动论,电磁学以及光学,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应用上也取得了巨 .p7 L7}-]
Xq1AEY
大成果.其主要标志是:物体的机械运动在其速度远小于光速的情况下,严格遵守牛顿力 "Wl43jVl
 # Bl
学的规律;电磁现象总结为麦克斯韦方程组;光现象有光的波动理论,最后也归结为麦克 +W7XX.!>
|'Q3S&U)W
斯韦方程组;热现象有热力学和统计物理的理论.在当时看来,物理学的发展似乎已达到 Q8aCDI&Y
NG"/!=(c
了颠峰.于是,多数物理学家认为物理学的重要定律均已找到,伟大的发现不会再有了,  qOxStC
"tq- ;/>
理论已相当完善了.以后的工作无非是在提高实验精度和理论细节上作些补充和修正,使 T=y*vF
PSLfs$`
常数测得更精确而已.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开尔文在一篇瞻望20世纪物理学的文章中,就曾 Y{mtHo
C#M)lYl
谈到:"在已经基本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要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就行了." rQU*"V ;
9@E<|ky!
然而,正当物理学界沉浸在满足的欢乐之中的时候,从实验上陆续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发现. 4# :`"(#~U
V6Qv=0
如固体比热,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结构cdots cdots这些新现象都涉及物质内部的 l'nSg>y
]`;0YC_81
微观过程,用已经建立起来的经典理论进行解释显得无能为力.特别是关于黑体辐射的实 u`f=WT-
<V3)K)W4
验规律,运用经典理论得出的瑞利-金斯公式,虽然在低频部分与实验结果符合得比较好, }[G="K<T
OV Xf f;
但是,随着频率的增加,辐射能量单调地增加,在高频部分趋于无限大,即在紫色一端发散, z\eru+w)
o@yK*R98$N
这一情况被埃伦菲斯特称为"紫外灾难";对迈克尔逊-莫雷实验所得出的"零结果"更是令 E[]8v~% 
:bcc*zM&c0
人费解,实验结果表明,根本不存在"以太漂移".这引起了物理学家的震惊,反映出经典物 *ipY|f
(5z/zEb2!
理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这两件事被当时物理学界的权威称为"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的远 !2*'enNPfw
FO#Y7"y^'
处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然而就是这两朵小小的乌云,给物理学带来了一场 WYPW: q
Y{O$]y
深刻的革命. Tr#p?NP
!&P(>k17
下表列出了世纪之交物理学上有重大意义的实验发现: `KO)V[F
&An>4z\d
egin -.47jCZ]f~
Uu)Sqf'
mbox{年代}& mbox{人物}& mbox{贡献} 0Bae',f
rB=lpA@ay
1895 & mbox{伦琴} & mbox{发现X射线} !sdR,S\;@
Xg8b^x gpR
1896 &mbox{贝克勒尔}& mbox{发现放射性} D[#d@ OK+P
#Bo>AKw-S1
1896 &mbox{塞曼} & mbox{发现磁场使光谱线分裂} !#< j[<Q\
#KFDTsP?
1897 &mbox{J.J汤姆生} &mbox{发现电子} :f>H#x4[
sV k%!
1898 &mbox{卢瑟福} & mbox{发现}alpha.eta mbox{射线}---- &>+AOO(
mUWPNg.F
1898 &mbox{居里夫妇} &mbox{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 {*D:"m
C*O2 :tx
1899--1900 &mbox{卢梅尔和鲁本斯等人} &mbox{发现热辐射能量分布曲线偏离维恩分布率} p:-0F|0
p"DWKH`
--1900 &mbox{维拉德} &mbox{发现了}gammambox{射线} 1bY *Q.
p.P1F2n
1901 &mbox{考夫曼} &mbox{发现电子的质量随速度增加} t{fGs]Y39t
x'+=!br1/(
1902 &mbox{勒那德} &mbox{发现光电效应基本规律} (9YT m)
o JF+x4j
1902 &mbox{里查森} &mbox{发现热电子发射规律} 'g^#R,Z`<
!(O 9/zy
1903 &mbox{卢瑟福} &mbox{发现放射性元素的蜕变规律} {CD R^wXr]
jag}vcGcr(
end *qF (A HGl
)J:0 FQ
这些新的物理现象,打破了沉闷的空气,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更深入,更广阔的天地;这一系 @7 >EU
bIu#B?6A&4
列新发现,跟经典物理学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暴露了经典物理理论中的隐患,指 TiB bxb[
M_GtFbWF m
出了经典物理学的局限.物理学只有从观念上,从基本假设上以及从理论体系上来一番 >2UUha
m~zN2gxZ
彻底的变革,才能适应新的形势. 8\9Hb(Y
,j4%k$
由于这些新发现,物理学面临大发展的局面: ;*b6F+nM
-i8'b
1.电子的发现,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开辟了原子研究的崭新领域; 4x`VTx
K"q&hd.{2H
2.放射性的发现,导致了放射 学的研究,为原子核物理学作好必要的准备; Ig-`]PMht
d5W|?VBEI
3.以太漂移的探索,使以太理论处于重重矛盾之中.为从根本上抛开以太存在的假设,创立狭  "RV;Y
q3rA]}{
义相对论提供了重要依据; $p-DCq{5
908)d$MsSy
4.黑体辐射的研究导致了普朗克黑体辐射定律的发现.由此提出了能量子假说,为量子理论 !30|=;OXU8
*#ZlBs+
的建立打响了第一炮. 7;jF7R.
o.d`\,
总之,在世纪之交的年代里,物理学处于新旧交替的阶段.这个时期,是物理学发展史上不平 23MJ]hD.wW
)%Twa&JD
凡的时期.经典理论的完整大厦,与晴朗天空的远方漂浮着两朵乌云,构成了19世纪末的画 x/b}eW Rs
7k7Sz0
卷;20世纪初,新现象,新理论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物理学界思想异常活跃,堪称物理学 Y#JR@@pQ
V|Pq!Wmb?
的黄金时代.这些新现象与经典理论之间的矛盾,迫使人们冲破原有理论的框架,摆脱经典 o@miKUh~^
tysh,=X
理论的束缚,在微观理论方面探索新的规律,建立新的理论. <N_lYKX3
F~mvlW
二旧量子论的建立 e _1y(
G{IJ lr`
20世纪初,新的实验事实不断发现,经典物理学在解释一些现象时出现了困难,其中表现最 @u` P e7m
'l90'K
为明显和突出的是以下三个问题:1.黑体辐射问题;2.光电效应问题;3.原子稳定性和原子 ^ a a=,94
N <) H.
光谱.量子概念就是在对这三个问题进行理论解释时作为一种假设而提出的. HX!a)pe
5D5P 
2.1 黑体辐射的研究 =u.e~gr6r
Q"yX2=OJe
热辐射是19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它的研究得到了热力学和光谱学的支持,同时用到 +` K cT@z
a^nzjhx
了电磁学和光学的新兴技术,因此发展很快.到19世纪末,由这个领域又打开了一个缺口,即 f8JgByS3v
c*SQ55Dp
关于黑体辐射的研究,导致了量子论的诞生. {rlxKh33
8Be "d+F
为了得出和实验相符合的黑体辐射定律,许多物理学家进行了各种尝试. VpgADX/q
e vo2Kgh
1893年德国物理学家维恩(Winhelm Wein,1864-1928)提出一个黑体辐射能量分布定律,即 _#jJ~
qr^0x{.''
维恩公式.这个公式在短波部分与实验中观察到的结果较为符合,但是在长波部分则明显地 ;:U)[AvD
<p8<#"`
与实验不符.1900年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ayleigh)和金斯(J.H.Jeans)又提出一个辐射定律, 7D ddSX>\
VHoj@j4
即瑞利-金斯公式,这个公式在长波部分与观察一致,而在短波(高频)部分则与实验大相径庭, -gNRa$I*,o
WX,O5StDg
导致了所谓的"紫外灾难".这个"灾难"使多数物理学家敏锐地看到,经典物理正面临着严重 lyc\[r[:I
Ge1 k5
的危机.

李醒民:物理学危机的产生及其实质 PvqDX/yS
[内容提要] 本文在考察了物理学危机的产生及物理学家对危机反应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物理学危机的实质。作者认为,物理学危机主要是物理学本身的危机,物理学危机在哲学上的表现则是由物理学本身的危机派生出来的,而且,哲学方面的危机也主要是机械唯物主义的危机。 c#e<#tX
l cNPyk
一、物理学危机的产生 ziH$M
自1687年牛顿的集大成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以来,物理学此后两百年间基本上是在牛顿力学的理论框架内发展起来的。到十九世纪后期,已经形成了经典物理学的严整理论体系,几乎能说明所有已知的物理现象。当时,囿于机械论自然观的物理学家普遍认为,一切物理现象都能够从力学的角度来说明,未来的物理学真理将不得不在小数点后第六位中去寻找。 4P#^K<o
? ~ybYt"_
正当物理学家怡然自得、盲目乐观之时,一些实验事实却在他们心头暗暗地投下了阴影。1887年.迈克耳孙和莫雷通过精密的实验,发现在地球和以太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对运动,从而动摇了较为流行的菲涅耳的静止以太说。但是,静止以太说不仅为电磁理论所要求,而且也受到早先的光行差现象和斐索实验的支持。这样,作为光现象和电磁现象传播媒质的以太这一力学模型在性质上就难以自圆其说,光学和电磁学的力学基础于是面临着某种危险。 M3/H
^!Pz@.1Mft
经典理论所无法解释的新的实验事实,即所谓的“反常现象”接踵而来,气体比热的实验结果也与能量均分定理发生了尖锐的冲突。十九世纪中叶,玻耳兹曼和麦克斯韦提出的能量均分定理能够解释许多现象,对于常温下的一般固体和单原子气体的比热,也能给出比较满意的答案。但是对于双原子和多原子气体,实测的定压热容量与定容热容量之比显著地大于理论计算值。开耳芬1900年4月27日在英国皇家学会的讲演中,曾称上述两个疑难为“在热和光的动力理论上空的十九世纪的乌云” 。 \<|+oT6@
r7)=XB]QR
开耳芬毕竟把物理学的天空看得过于晴朗了。其实,当时物理学的天空并非只有“两朵乌云”,早在他讲演之前,就已经是“黑云压城城欲摧”,“山雨欲来风满楼”了!事实上,在十九世纪末,光电效应、黑体辐射,原子光谱等实验事实也接二连三地和经典物理学理论发生了严重的对立。 =b3i1eYA88
^S!@pH+I*
物理学危机可以说是从1895年之后真正开始的。特别是由于放射性的发现和研究,有力地冲击了原子不可分、质量不可变的传统物质观念。就连那些顽固坚持旧观点的人,也无法反对大量确凿的实验证据,至多只能抱一种走着瞧的态度。 V@& |yc,h
qk#?Kn8'!
1895年11月8日到12月28日,伦琴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实验室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X射线。伦琴的发现不仅引起了惊讶,而且产生了轰动,它打开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随后,铀放射性(1896年)、电子(1897年)、放射性元素钋和镭(1898年)等一系列冲击经典物理学理论基础的新发现纷至沓来。在此基础上,卢瑟福和索迪于1902年提出了元素嬗变理论。 {HDnE~
^GUKW|1@
这一系列接踵而至的新发现不仅动摇了整个物理学的基础,而且也震撼了两百多年来在自然科学领域占统治地位的机械自然观,于是出现了所谓的物理学危机。面对着无法纳入力学理论框架的新事物,当时在一些科学家中间曾流行着诸如“物质消失了”,“科学破产了”之类的奇谈怪论。这一切,在物理学界造成了一定的思想混乱,进一步加深了物理学危机的严重性。 h%L ?nF
kvTD5IV*
二、物理学家对危机的反应 $Xt^F@
qEVi_
在世纪之交,物理学家是怎样看待物理学危机的呢? U3wk h qlB
KYn o1i
当时,物理学家一开始都没有觉察到物理学危机,至少是没有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他们依然坚信经典力学的理论框架是整个理论物理学大厦赖以建立的基础,是所有其它科学分支赖以产生的根源。谁也没有想过,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可能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造。 pu;(r%s.
at ?
英国科学界元老开耳芬没有觉察到物理学危机。他只是认为,物理学的发展不过是遇到了几个较为严重的困难而已,这些困难能够通过适当的方案逐一加以解决,而无须触动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因此他对于动摇这个基础的新实验和新理论往往持怀疑态度,甚至公开站出来反对。 !m+ zf9]
p~G gs
引起所谓“紫外灾难”的黑体辐射问题本来大大加剧了经典物理学的危机。可是,就连当时深深卷入这个问题的维恩、瑞利、洛伦兹等人都没有意识到这种危机。他们力图在经典理论的框架内解决难题,因而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甚至连量子论的创始人普朗克当时也没有认识到这种危机。因此,他的开创性的工作不是自觉的,而是被迫的。难怪普朗克在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后便开始犹豫彷徨,他怀疑自己的推导可能有某种缺陷,竭力设法把量子论与经典理论调和起来。至于维恩、瑞利,直到1905年都不同意量子概念,洛伦兹在1908年的罗马讲演中也表示难以接受普朗克的理论。 0r$P_k
Ckyf<^7U
在玻耳兹曼看来,实际上存在着一种危机,但它只是哲学危机,而物理学本身不存在危机。玻耳兹曼1904年在美国圣路易斯国际技术与科学会议的讲话中表示,问题在于哲学错误而不在于科学研究的不可矫正的缺点。物理学的迅猛发展清楚地表明,错误在于把研究某些普遍特征的问题,如因果性的本质、物质和力的概念等任务托付给哲学了,而“哲学在阐明这些问题时显然是无能为力的。” 玻耳兹曼认为,反对哲学的斗争是使物理学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因而他十分激烈地进行了这一斗争。玻耳兹曼是一位坚定的机械唯物主义者,他所反对的当然是一些唯心主义的哲学流派。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无论在他生前或死后,以实证论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潮广为流行,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物理学危机导致了科学的破产和唯物主义的失败,从而引起了一定的思想混乱。例如奥斯特瓦尔德就宣称,物理学的发展已经面临着危机。要消除这种危机,只能借助于物质消失的哲学见解,把实体的属性让给能量(即唯能论)。皮尔逊也声称,“当前的危机实际在于”,“人们把物质看做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现在似乎很显然,电必定比物质吏为根本。”皮尔逊由此得出唯心主义的结论:“渴求给每一个概念都赋予客观性,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这些一度时髦的哲学很容易把物理学引入歧途,玻耳兹曼坚决反对它们是值得称道的。但是,他的作法没有、也不可能取得过大成效,因为作为他的战斗武器的机械唯物主义也正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而且,他又断然否认物理学本身存在危机,这就使他无法对症下药。因此玻耳兹曼虽然早先为经典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在世纪之交物理学大变革时期,他却看不到变革经典理论及其基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未能对已经出现的物理学革命的形势提出有预见性的见解。  *FR0-HlR
Fsj l &
1905年之前,爱因斯坦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他不可能有多少言论和文章公诸于世。但是,从他后来的追忆以及别人所写的有关材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爱因斯坦在世纪之交对物理学危机具有深邃的洞察和独到的见解。在前人的实验和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爱因斯坦看到物理学危机表现在两个基本方面。其一是力学和电动力学两种理论体系之间严重不协调。在这方面,他认为消除危机的出路是:摆脱居统治地位的教条式的顽固,摈弃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观念,就能为整个物理学找到一个可靠的新基础。其二是由于普朗克对热辐射的研究而突然使人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这就好像地基从下面给挖掉了,无论在什么地方也看不到能够进行建筑的坚实基础了。值得注意的是,爱因斯坦透过一些实验事实与旧理论的矛盾,进一步察觉到经典物理学理论基础,即其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危机。因此,他渐渐对那种根据已知事实用构造性的努力去发现真实定律的可能性感到绝望了;他确信,只有发现一个普遍的形式原理,才能使我们得到可靠的结果。由于爱因斯坦对物理学危机和摆脱危机的出路具有真知灼见,因此他能够以破竹之势,于1905年一举在上述两方面取得划时代的突破,全面打开了物理学革命的新局面,使物理学有可能消除危机。 ^aNkh,S,
3` b9%
在当时科学界的知名人士当中,对物理学发展形势看得最为清楚的是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昂利•彭加勒。他在1905年出版的《科学的价值》中,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物理学危机,并对它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和论述。彭加勒认为,物理学危机是新的实验发现与经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发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危机是好事而不是坏事,它预示着一种行将到来的变革(彭加勒把镭誉为“当代伟大的革命家”),是物理学进入新阶段的前兆。他正确地指出,要摆脱危机,就要在新实验事实的基础上重新改造物理学,使力学让位于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他一再肯定经典理论的固有价值,尖锐地批判了“科学破产”的错误论点。他还预见到了新力学的大致图景,对科学的前途满怀信心

三、物理学危机的实质 *!Ito}T
~})JN`?72
尽管彭加勒在《科学的价值》中专用一章(第八章:物理学当前的危机)详尽地论述了物理学危机,但是他主要是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的,他没有彻底地从认识论的角度加以发挥,正如列宁所说,“他对这个问题的哲学方面没有多大兴趣”。 Sg:N=v\
gz~gCQ
可是,法国的哲学问题著作家莱伊在《现代物理学家的物理学理论》(1907年)一书中非常详细地论述了这一方面。在谈到物理学危机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时,莱伊说,在十九世纪前六十年中,物理学家在一切根本问题上是彼此一致的。他们相信对自然界的纯粹力学的解释,他们认为物理学无非是比较复杂的力学,即分子力学。他们只是在把物理学归结为力学的方法问题上,在机械论的细节问题上有分歧。现在,物理化学的科学展示给我们的景况看来是完全相反的。严重的分歧代替了从前的一致,而且这种分歧不是在细节上,而是在基本的、主导的思想上。一方面,莱伊指出,物理学危机是“新的大发现所引起的典型的发育上的危机,”“危机会引起物理学的改革(没有这点就不会有进化和进步)”,“从而新的时期就开始了。”“在若干年后观察事件的历史家,会很容易地在现代人只看到冲突、矛盾、分裂成各种学派的地方,看到一种不断的进化。看来,物理学近年来所经历的危机也是属于这类情况的(不管哲学的批判根据这个危机做出什么结论)。”另一方面,莱伊又指出,“对传统机械论所作的批判破坏了机械论的这个本体论实在性的前提。在这种批判的基础上,确立了对物理学的一种哲学的看法。”“依据这种看法,科学不过是符号的公式,是作记号的方法。”(转引自文献[5],第259~262,311~312页,以下引用该书只注页码)列宁在分析了物理学危机和莱伊的有关评论后强调指出:“观代物理学危机的实质就是:旧定律和基本原理被推翻,意识之外的客观实在被抛弃,这就是说,唯物主义被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代替了。”(第264页)  !pE^K
t4B?
对于物理学危机的实质的看法,目前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见解。第一种见解认为,列宁强调了危机的两个方面,即物理学方面和哲学方面。例如,有人说,这两方面在于:第一,这是旧概念、理论、原则等等与物理学的最新发现相矛盾;第二,这否定了在意识之外存在着客观实在。有人虽然也认为,物理学危机是物理学理论的变革和做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结论相结合所造成的,但是却强调,关键在于做出唯心主义的结论所造成的。第二种见解则断然认为,物理学根本不存在什么危机问题。例如,有人说:“危机”不是发生在物理学问题上,而是发生在哲学认识论问题上。有人说:危机并不是由自然科学本身引起的,而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侵入了自然科学领域的结果。 l .NdNv0
Cx9M:
第二种见解显然是错误的。首先,它完全违背前述的物理学发展的历史事实,这是最根本的一点。事实上,物理学危机是物理学本身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它是新的革命性的发现与旧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发生了尖锐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的结果,而不是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侵入自然科学领域的结果。要知道,物理学不仅在它的孕育时期,而且从它诞生的第一天起就遭到过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侵袭(甚至还没有摆脱神学观念),此后也无时无刻不受到侵袭,但是物理学并没有老是处于危机状态。可见,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侵入物理学并不是物理学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uV<qAYF
05==Gj5
其次,科学发展的“危机—革命”观(恕我用此名词代表彭加勒等人的科学发展观)是符合某些科学部门在某个历史时期的发展实际的。最早提出物理学危机的彭加勒就依据历史事实认为,当前的物理学危机是物理学本身的危机,其实质是新的实验事实与经典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卡诺原理、相对性原理、牛顿原理、拉瓦锡原理、迈尔原理)发生了尖锐的矛盾,这些矛盾是在旧理论框架内无法解决的。彭加勒认为,物理学发展史向我们表明,物理学在此之前已经历过一次危机(中心力物理学的危机),它促使我们“舍去旧的见解”把物理学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原理物理学)。彭加勒指出,当前原理物理学又面临危机,而摆脱危机的出路在于:“力学必须让位于一个较为广泛的概念,这种概念将能解释力学,而力学却不能解释这种概念。” !V}$zJi
Y$7.5D "d
被誉为自然科学大革新家的爱因斯坦不仅在世纪之交洞察到经典物理学在两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危机,而且后来还多次阐述他的科学发展的“危机-革命”观。在爱因斯坦看来,差不多科学上的重大进步都是由于旧理论遇到危机,在实在跟我们的理解之间发生剧烈冲突时出现的,这种冲突迫使我们排除根深蒂固的偏见,创造出新观念和新理论,从而导致科学革命。爱因斯坦在1922年8月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做“论理论物理学的现代危机” 。他在该文中指出,一定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假设(基本原理)构成了物理学的基础。“科学的进步会引起它的基础的深刻的变革”,“近二十年来已经弄清楚,物理学的这个基础……抵抗不住新的实验数据的冲击”,它同实验“甚至产生了内在矛盾”(危机),从而标志着“整个物理学的基础可能需要从根本上加以改造”(革命)。爱因斯坦的这些议论具有真知灼见。 ^TaA^s.
 1  |{
当代科学史家和科学哲学家库恩进一步使“危机-革命”观系统化。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不仅把“危机”作为他的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前科学→常规科学→危机→科学革命→新的常规科学……)的重要环节,而且用相当篇幅专门论述了“危机”。在库恩看来,当一种反常现象达到看来是常规科学的另一个难题的地步时,就开始转化为危机和非常科学。一切危机都是从一种范式开始变模糊时开始的,同时一切危机都随着范式的新的候补者出现,以及随后为接受它斗争而告终。危机是科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是新理论诞生的前奏。危机的意义在于,它可以指示更换工具的时刻已经到来。危机是新理论出现所必需的前提条件,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危机和产生危机的根源,才有可能毅然决然地抛弃旧理论框架,自觉地寻找新理论框架,并以此为基础重建新的理论体系;相反,看不到危机的根源和危机的严重性,就难以感觉到变革旧理论基础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至多只能在旧理论的框架内修修补补,甚至还会把别人所发现的触及旧理论基础的新现象、所提出的革命性的.新概念和新理论当做异端邪说而加以反对。而不能容忍危机的人,无疑已经被迫抛弃科学。库恩的这些思想是值得肯定和借鉴的,物理

1.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绝对参照系(以太参照系)不存在 相对论
2.黑体辐射实验和理论的不一致,特别是紫外区域有重大偏差 量子学

黑体辐射谱的“紫外灾难”和光速不随运动参考系而变的实验
量子论和相对论解决了这两个危机

普朗克量子论的诞生;爱因斯坦推动了量子论的发展

黑体辐射 普朗克量子论的诞生
光的速度 爱因斯坦的光速不变原理

当今物理学的危机是什么
答:(当然,宗教的创世纪学说也会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二. 物理学危机的根源: 现在的大多数物理学家认为,解决物理学的危机依赖于建造更大功率的加速器。 我认为,物理学危机的根源在于物理学的理论基石出了问题。 当代物理学构建在两大理论基石上:一是爱因斯坦的狭义相对论;二是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涉及到...

爱因斯坦的详细资料
答: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父亲赫尔曼·爱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爱因斯坦合开了一个为电站和照明系统生产电机、弧光灯和电工仪表的电器工厂。母亲玻琳是受过中等教育的家庭妇女,非常喜欢音乐,在爱因斯坦六岁时就教他...

物理危机的实质是什么?
答:就像神父不允许质疑“上帝”一样。学术权威的霸凌行为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使物理学陷入危机。英国的罗素说:“人生来无知但不愚蠢,是教育让人变得愚蠢。”确切地说,是伪科学让人变得愚蠢,愚蠢到相信“宇宙大爆炸”、“时空弯曲”、“超距作用”、“量子纠缠”是真的。

现代物理学危机的定义
答:摆脱危机的出路就在于以辩证唯物主义去代替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用唯物辩证法去指导自然科学研究。危机是从不可捉摸的媒质以太开始的。1887年迈克尔孙-莫雷的寻找以太实验,实验结果同理论预测相反,否定了以太的存在,引起了物理学家的震惊。当时,英国的一名著名实验物理学家曾大声疾呼:我们仍然期待着第二个...

急!求一篇1400字左右的论文“近代物理革命的启示”
答:相对论合理地解释了时空相互之间的联系,时空空间与物质分布相联系,物质和能量相联系,根本改造了牛顿以来经典的物理学知识体系,不仅与量子力学一起构成了20世纪物理学发展的基础,而且把人类对于自然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深刻的影响了人们以后的思维方式以及世界观。 第三、给我们的启示,我认为是科学的想象力...

19世纪末的物理学危机发源于哪两朵乌云
答:这两朵乌云,一个是指迈克耳孙和莫雷关于不存在绝对参考系的实验,另一个是“紫外灾难”(由黑体辐射的瑞利---金斯公式,对于温度给定的黑体的单色辐出度将随频率的增高【即波长的变短】而趋于“无穷大”这通常称为'紫外灾难')。

爱因斯坦简史
答:不过,20世纪初,在人们了解光、研究光的过程中,带来了物理学的两场革命,这就是相对论和量子论。为建立这两个理论体系,许多科学家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都是一些杰出的物理学大师,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的学生时代 艾伯特·爱因斯坦于1879年3月14日在德国小城乌尔姆出生,他的父母都是犹太人。爱因斯坦有...

二十世纪的UFO危机尚未解决,又出现了哪些问题?
答:20世纪初期 ,那是一个属于战争的年代,相继爆发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群不明飞行物体在欧洲某些地区出没,制作动乱和破坏。科学家将之称为UFO,即是外星人的出行工具。可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战争结束后,这群UFO飞行体似乎就销声匿迹了。此时有人怀疑是某国的间谍卫星...

2.简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世界之交的三大物理试验发现 300字的...
答: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三大发现打开了经典物理学的缺口,实验事实使得原子不可分、不变化的传统观念发生了动摇.物理学家们大为震惊,认为物理学大厦地基发生了问题,好象就要地震一样,这就是所谓的“物理学危机”.其实“危机”是人们认识上出现了问题,而不是物理学本身的问题.危机也没有吓倒大多数科学家,...

简要评价19世纪末物理学面临的危机及意义?
答:一朵出现在光的波动理论,另一朵出现在麦克斯韦和玻耳兹曼的能量均分理论。”前者指的是以太漂移和迈克耳孙 - 莫雷测量地球对(绝对静止的)以太速度的实验,后者指用能量均分原理不能解释黑体辐射谱和低温下固体的比热。恰恰是这两个基本问题和开尔文所忽略的放射性,孕育了20世纪的物理学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