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帧格式中IEEE802.3的LLC的格式及各字段的含义?

作者&投稿:邴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以太网帧的格式及各领域的含义?~



1.Ethernet V1:这是最原始的一种格式,是由Xerox PARC提出的3Mbps CSMA/CD以太网标准的封装格式,后来在1980年由DEC,Intel和Xerox标准化形成Ethernet V1标准.

2.Ethernet V2(ARPA):由DEC,Intel和Xerox在1982年公布其标准,主要更改了Ethernet V1的电气特性和物理接口,在帧格式上并无变化;Ethernet V2出现后迅速取代Ethernet V1成为以太网事实标准;Ethernet V2帧头结构为6bytes的源地址+6bytes的目标地址+2Bytes的协议类型字段+数据。

3.RAW 802.3:这是1983年Novell发布其划时代的Netware/86网络套件时采用的私有以太网帧格式,该格式以当时尚未正式发布的802.3标准为基础;但是当两年以后IEEE正式发布802.3标准时情况发生了变化—IEEE在802.3帧头中又加入了802.2 LLC(Logical Link Control)头,这使得Novell的RAW 802.3格式跟正式的IEEE 802.3标准互不兼容.

4.802.3/802.2 LLC:这是IEEE 正式的802.3标准,它由Ethernet V2发展而来。它将Ethernet V2帧头的协议类型字段替换为帧长度字段(取值为0000-05dc;十进制的1500);并加入802.2 LLC头用以标志上层协议,LLC头中包含DSAP,SSAP以及Crontrol字段.

5.802.3/802.2 SNAP:这是IEEE为保证在802.2 LLC上支持更多的上层协议同时更好的支持IP协议而发布的标准,与802.3/802.2 LLC一样802.3/802.2 SNAP也带有LLC头,但是扩展了LLC属性,新添加了一个2Bytes的协议类型域(同时将SAP的值置为AA),从而使其可以标识更多的上层协议类型;另外添加了一个3Bytes的OUI字段用于代表不同的组织,RFC 1042定义了IP报文在802.2网络中的封装方法和ARP协议在802.2 SANP中的实现

历史上以太网帧格式有五种:

1.Ethernet V1:这是最原始的一种格式,是由Xerox PARC提出的3Mbps CSMA/CD以太网标准的封装格式,后来在1980年由DEC,Intel和Xerox标准化形成Ethernet V1标准.

2.Ethernet V2(ARPA):由DEC,Intel和Xerox在1982年公布其标准,主要更改了Ethernet V1的电气特性和物理接口,在帧格式上并无变化;Ethernet V2出现后迅速取代Ethernet V1成为以太网事实标准;Ethernet V2帧头结构为6bytes的源地址+6bytes的目标地址+2Bytes的协议类型字段+数据。

3.RAW 802.3:这是1983年Novell发布其划时代的Netware/86网络套件时采用的私有以太网帧格式,该格式以当时尚未正式发布的802.3标准为基础;但是当两年以后IEEE正式发布802.3标准时情况发生了变化—IEEE在802.3帧头中又加入了802.2 LLC(Logical Link Control)头,这使得Novell的RAW 802.3格式跟正式的IEEE 802.3标准互不兼容.

4.802.3/802.2 LLC:这是IEEE 正式的802.3标准,它由Ethernet V2发展而来。它将Ethernet V2帧头的协议类型字段替换为帧长度字段(取值为0000-05dc;十进制的1500);并加入802.2 LLC头用以标志上层协议,LLC头中包含DSAP,SSAP以及Crontrol字段.

5.802.3/802.2 SNAP:这是IEEE为保证在802.2 LLC上支持更多的上层协议同时更好的支持IP协议而发布的标准,与802.3/802.2 LLC一样802.3/802.2 SNAP也带有LLC头,但是扩展了LLC属性,新添加了一个2Bytes的协议类型域(同时将SAP的值置为AA),从而使其可以标识更多的上层协议类型;另外添加了一个3Bytes的OUI字段用于代表不同的组织,RFC 1042定义了IP报文在802.2网络中的封装方法和ARP协议在802.2 SANP中的实现.


可以搜到,但没用处,编程不会跟帧打交道的,

IEEE802系列中什么用于网络安全?
答:该限制彻底降低了其高速传输的有效性。因此,引入了载波扩展技术来确保千兆位以太网中512字节的最小帧,从而达到了合理的链路距离要求。当前关于在光纤和双绞线缆上的运行,有四种传输速率:10 Mbps:10Base-T 以太网 100 Mbps:快速以太网 1000 Mbps:千兆位以太网 802.3z 10千兆位以太网:IEEE 802....

以太网与IEEE802.3网络的相同点与不同点有哪些?
答:以太网只提供了一种物理层协议。 3、帧结构: 当以太网作为IEEE 802.3标准时,它的帧格式已有了一些变化。一个关键的变化是取消了协议type字段,由长度字段代替。以太网和IEEE 802.3都限制帧的最小长度是64个字节,内中含有16字节的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帧校验序列字段,这样信息域最小长度为48字节。I...

IEEE802的标准系列
答:2---逻辑链路控制(LLC)IEEE802.3---CSMA/CD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IEEE802.3i---10Base-T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IEEE802.3u---100Base-T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IEEE802.3ab---1000Base-T访问控制方法与物理层规范IEEE802.3x---是全双工以太网数据链路层的流控方法。当客户终端向服务器发出...

80211mac帧格式详解
答:一个 802.11 帧最多可以包含四个地址位。 这些位地址位均经过编号, 因为随着帧类型不同,这些位的作用也有所差异, 基本上, Address 1 代表接收端, Address 2 代表传送端, Address 3 位被接收端拿来过虑地址。802.11 所使用的定位模式,乃是依循其他 IEEE 802 网络所使用的格式,包括以太网...

ieee802.3以太网最小传送的帧长度为多少个字节
答:首先要知道其帧结构。以太网规定,以太网帧数据域部分 最小为4 6字节,也就是以太网 帧最小是6+ 6+2+46+4=64。即得答案。

局域网802标准IEEE802局域网模型
答:在IEEE 802局域网模型中,物理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包括物理介质、PMA(物理介质连接设备)、AUI(连接单元)和PS(物理信号格式)。物理层的核心任务包括编码、解码、时钟提取与同步、数据发送和接收,以及载波检测等,这些功能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了必要的服务基础。数据链路层进一步细化为LLC(逻辑链路...

以太网帧格式是什么?
答:在数据包首部。以太 II 帧把紧接在目标和源MAC地址后面的这个两字节定义为以太网帧数据类型字段。例如,一个0x0800的以太类型说明这个帧包含的是IPv4数据报。同样的,一个0x0806的以太类型说明这个帧是一个ARP帧,0x8100说明这是一个IEEE 802.1Q帧,而0x86DD说明这是一个IPv6帧。

按照IEEE802标准,局域网体系结构分成哪几个部分
答:按照IEEE802标准,局域网的体系结构由三层协议构成,即物理层(PHY,Physical)、媒体访问控制层(MAC,MediaAccessControl)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LC,LogicalLinkControl)。LLC提供了OSI/RM模型中定义的数据链路层的服务,这使得上层协议能够运行在局域网标准之上。MAC解决当局域网敏感词用信道的使用产生竞争时...

以太网链路数据帧的格式是什么?
答:●Ethernet 802.3 raw:Novell在1983年公布的专用以太网标准帧格式。Cisco名称为:Novell-Ether。●Ethernet 802.3 SAP:IEEE在1985年公布的Ethernet 802.3的SAP版本以太网帧格式。Cisco名称为:SAP。●Ethernet 802.3 SNAP:IEEE在1985年公布的Ethernet 802.3的SNAP版本以太网帧格式。Cisco名称为:SNAP...

在IEEE802.3以太网中,小于64B的帧被称为什么帧
答:我是学网络的。小于64B的帧叫无效帧,也叫废弃帧,如果帧小于这个值,会被直接丢弃,不进行传输。纠结这个名字没有意义,因为并没有给他定义一个严格的名字。原因:小于64B的帧在一个往返延时内就会被传输完毕,而协议要求最小帧也要能传输至少一个往返延时。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当最远端的冲突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