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城镇的历史沿革

作者&投稿:狂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叫历史?~

十万个冷知识

北宋乐史著的《太平寰宇记》中记:“代地本瞿、姜姓之国,周末强大,在七国前称王”。明人尹耕的《两镇三关志》记载:“代商汤所封”。《史记·赵世家》记载:“赵襄子北登夏屋(今山西代县草垛山)诱代王,使厨人操铜斗以食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斗击代王及从者,遂兴兵平代地,封伯鲁(赵襄子兄)子为代成君”。《史记,始皇本记》记载:“秦王贲灭燕,还攻代,虏代王嘉”。汉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正月以云中,雁门、代郡五十三县为诸侯国,立兄宜信候刘喜为代王,国都即今代王城古城区,划分出了宫殿、宫邸、商业区和居民区。代王城成为汉王朝巩固北方军事势力,加强防御匈奴入侵的一道重要藩屏。但坚固的城池,也未能挡住北部匈奴的滚滚铁骑。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匈奴大举入代,代王刘喜弃国逃回,被刘邦降了两级,废为合阳侯。
《汉书》记载:“代地居常山之北,与夷狄边,赵乃从山南有之远,数有胡寇,难以为国。”同年封刘恒为代王,迁都晋阳(太原),从此短暂的藩王都邑——代王城,仅仅立国一年间,就被北方强悍的匈奴铁骑灭掉了。 (一)现存状况
代王城镇区文化遗存可分为两大类,1、商周、战汉形成的古遗址、宫殿区、古道路、王室贵族墓葬群等地下遗存的文化内涵;2、明清战争防御及商贸兴起繁荣,所形成的地上四堡四庄四街以及所包括的民居、寺庙、戏楼等古建筑。
1.代王城镇四周为西汉初所筑的代国都邑城垣,现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呈椭圆形,东西宽3400米,南北长2200米,全城周长9256米,墙为黄土夯筑,夯层坚硬清晰,厚250px,夯窝密集,呈梅花状。九门位置尚可辩出,根据史料记载,分别为荣阳门(通向九宫口峪),兴隆门(通往飞狐关),宝源门、迎海门、富农门、文胜门、兴圃门、钟秀门、崇德门,现今出入镇区的主干线依旧为战汉时期的古道路。
城镇西南为战汉时期王室贵族宫殿区,占地面积近5万平方米。宫殿区在层层迭高的台地上,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断崖处可见宫殿基址,祭祀的人骨,灰坑,建筑的筒板瓦瓦当,生活用的盆、钵、鬲、罐、豆等器皿,随处可见,堆积甚多,宫殿区文化层厚达3米多,城区内战汉陶片,遗物俯拾皆是,是研究探讨代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城墙保存尚完整,高3—12米不等。南部城垣保存最好,墙外可见成排的圆孔,为筑城夹棍留下的痕迹。墙外分布有御敌防守的马面11座。这种城墙上置马面的建筑形制,最早始于汉初,根据文献记载结合实地考古调查,表明代王城其城筑于汉初高祖时期是毫无疑问的。
城区内分布有古泉多处,皆为壶流河的小支脉,其周围是古人类生活的重要区域。其中密河源于城内西南,流经古城钟秀门(西门)汇入壶流河,金波泉流经文胜门(北门)经大水门头流入壶流河,门转泉源出迎海门,经水北村汇入壶流河。
古城东、南、西三面分布着63座汉代封土墓,皆为当时王室贵族墓群。
2.代王城镇区由东、南、西、北四条商贸大街及四堡、四庄所组成。分别为南堡、东堡、大堡、西堡。东南庄、小东庄、西庄,辛庄。镇区共占地面积约134.24公顷。
三堡形成于明中早期,一堡、四庄、四街形成于明末清初。
其街市布局为四条集市贸易街位于镇区,呈“口”字形分布,历史上沿街皆为商肆店铺。庄堡布局围绕街区分布,北部为三堡一庄,由东向西分别为东堡(代三村),大堡(代二村),西堡(代一村),西庄(代一村),其余一堡三庄,分别为位于东南的东南庄,正东的小东庄,正南的南堡,西南的辛庄,其北部三座古城堡历史悠久,建于明正德、嘉靖时期,其历史背景是为了防御北部鞑靼、瓦剌残元势力的入侵而筑,据《蔚州志》记载:正德、嘉靖时的鞑靼是无岁不犯,边无宁日。到清初全国统一后,这些城堡便失去了昔日的功能,继而的是南北茶马商道的开通,商业贸易的兴起、繁荣。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多,四庄及集贸市场在清初逐渐形成。建于清初的财神庙,三面戏楼、水晶宫均位于街市闹区,明中叶,那金戈铁马、烽烟战火消逝了,继而代之的是戏楼上的歌舞升平景象。从侧面也反映了清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
四堡四庄及四条商贸街区,由于其历史、文化源渊的不同,均保存了独特的风貌,反映出明清农耕、商贸、宗教文化的多元性,现分别择要介绍如下:
东堡:建于明中期、堡平面呈方形,边长200米,堡墙黄土夯筑。堡门位于南墙正中,已圯毁。南北一条主街位于中轴线上,街东三巷、街西二巷,堡内现存一街五巷,古民居四处,多为一进四合院格局。建筑形式为硬山顶、卷棚顶,其中明代1处,清代9处。位于街东前排的张家大院,是七甲张家的一处四合院,张家历史上以农耕为主,富甲一方,其始祖张文范乐善好施,顺治年间曾出资修缮后寺,其祠堂位于堡外南墙下,祠堂所供一为其祖宗,另外供奉的还有一位曾在张家干活的长工。这位长工传说为“黑龙转世”,颇具传奇神秘色彩。从侧面反映出张家对下层长工的尊重。
位于后街西北角的马家巡抚大院,是堡内现存唯一的一处明代民居,现存过庭、正房建筑用材宏大,过庭三间六檩卷棚顶,正房五间硬山顶,平面为倒“凹”形布局。
大堡(二村):为州堡,位于一台地上,是四堡中年代最悠久的古城堡,堡呈方形,边长250米,堡墙黄土夯筑,开南门,砖券结构,三伏三券,券上镶石匾,阴刻楷书“古代”二字,小款为“正德二年原建,嘉靖十年重修”。南门外原有一座瓮城,开东门,现已毁。城堡南现存座北朝南关帝庙一座,清康熙、雍正石碑各一块。其中雍正圣谕碑为雍正年间查处江南贪污税赋案,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堡内南北一条主街,东西六巷,呈鱼骨式分布,堡内现存有16处古民宅,其中明代3处,清代13处,其中位于后街东巷的明代兵部尚书郝杰的故居,现存三进院落。主体建筑为硬山布瓦顶前出廊,过庭为卷棚顶,是郝杰未出仕之前宅院。其余古民居为一进四合院的居多。
堡内正北主街有一株数人合围的古槐树,枝繁叶茂,树龄近千年。
西堡:城堡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50米,东西宽180米,一街八巷呈鱼骨式分布,南堡门已毁,正北堡垣上原建玉皇阁一座,台基尚存。堡东有地藏寺一座,建于明嘉靖年间,堡南右侧有倒座观音殿、龙王庙各一间,硬山布瓦顶,呈前后鸳鸯式,对面有清代戏楼一座。
城堡始建于明嘉靖年间,乾隆二十四年重修城堡楼。堡内现存明清古民居35处,明代4处,清代31处。以一进四合院为主,建筑结构硬山、卷棚顶居多。其中前街西的一处四合院,大门临街,三檩广亮式,门外置上马石,栓马桩等石刻构件,充分显示出主人的显赫地位。
南堡:南堡建于清初,由于其地理位置的原因,堡为倒座式,向北开堡门,南墙主街正中建倒座观音殿一座。堡呈方形,边长200米,堡门砖券结构,三伏三券式,一条南北主街,东西六巷呈鱼骨式,堡内现存古民居四合院9处,均为清代建筑。
其余四庄形成于明末清初,除东南庄尚保存有10余处大户四合院外,其余三庄皆为近现代建筑。
清初所形成的四条主街区位于镇中央,呈“口”字形分布,是代王城的重要商贸店铺集市。西街现存“水晶宫”一处,清代建筑座东朝西。“刘把式”药店一处,建于民国年间,是一处中西合璧式古建筑。东街现存临街古店铺6处。均为清代建筑,硬山布瓦顶。
镇内还分布有多处古寺庙、古戏楼,历史上曾有8座古戏楼,现尚存3座。这些寺庙、戏楼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三面戏楼在蔚县众多戏楼中是一座孤例,现正申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面面对庙宇,设计巧妙合理。戏楼座西朝东,正东面对财神庙为主台口,九月十七日唱戏。南北为副台口,面南火神庙五月初五唱戏,面北龙王庙,六月初八唱戏。
正北的龙王庙,建于明初,悬山顶,五架梁前出廊,置三踩斗拱,额枋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彩绘。该殿是代王城古镇现存最为久远的一处木结构建筑。
(二)价值特色
1、代王城城址1982年被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区内古遗迹随处可见,宫殿区遗存丰富,是研究、探讨代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
2、代王城镇区坐落在古城城址之上,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村堡建筑,街巷商肆布局保存了明清格局。
3、镇内现存的三面戏楼,明初木构龙王庙、地藏寺、财神庙、雍正圣谕碑,大小堡城,大量的古民宅等遗存,均蕴藏着大量的历史文化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
历史遗址保护规划
古镇街区的价值及重要性不仅在于它的每个单体建筑,更重要的是它的原始格局及其所包含的城堡、街巷、民居和民俗在内的整体风貌,及其古代国、代郡文化在内的古城址,宫殿遗址等相关遗迹。镇党委、政府对保护管理工作十分重视,2005年成立了文化名镇保护管理机构,并将文化名镇的今后发展,保护管理等工作纳入到领导班子的议事日程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古镇的保护管理实施条例,并聘请河北农大城乡建设学院已经出台了《代王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将文物保护纳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中去。对今后古镇的保护、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古镇保护规划对历史街区保护项目要求是:1、以保护古镇街区整体风貌为核心内容;2、以街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基本内容,包括街巷道路,给排水,环境整治等。3、划分出重点保护街区和建设控制地带;4、保护历史遗存,划出点、线、面三个保护区域,点即重要的文物遗存点,线即主要的文化古街巷,城垣,面即成片的古民居,寺庙建筑群落,宫殿区大遗址等。5、以保护旧镇,建设新区和人口控制、行业引导为长期方针。
民俗、民情
蔚州历史上形成的大集镇,各有特点,其中代王城的集市是逢二遇七赶集,因位于河川区,以做白麻交易为主,历史上开设的白麻店铺10余处,天津、北京、保定、坝上一带的贩麻客商云集代王城,全县的白麻也纷纷涌向代王城。四条大街店铺林立,行商坐贾,热闹非凡,再加上满街的饼铺、酒店、肉房、铁房杂货摊,一应俱全。时至今日代王城的集市贸易在沟通商品经济,物资交流等方面还起着重要作用。
蔚县历史上十年久旱,人们祈雨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村村堡堡多建有龙王庙,代王城镇的祈雨民俗活动由来已久,而且保留了远古的文化遗韵,是一项神秘罕见的民俗活动。代三村七甲张家为明清大户人家,相传七甲张家曾雇佣了一位南山的长工,长工生的面色铁黑,人高力大,能吃能喝,干活十分勤快,工期将满,长工临走时对张家说如遇天旱,可到南山阁上黑龙潭取水。这名张家的长工就是传说的黑龙转世,东家张清泉为五谷神下凡。当然传说终归传说,可见张家发财后,对穷苦长工的尊重,张家历史上乐善好施,他们从清顺治年间至今保留下来的行雨方式,每遇天旱张家带上祖传花瓶,并用轿抬上龙王爷,由七甲张家两个小童作陪,经南杨庄到南山阁上黑龙潭求雨,用小瓶将水装回,放在龙王庙供奉,不出三天必降甘霖,据说十分灵验。张家保存有祈雨的花瓶,祭祀六神的牌位。
最为独特的民俗是每年的二月初七敬雹神,相传已有600年的历史,每年的二月初七晚上8时必在镇西南方向燃放烟火,以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两项古老的民俗一直延续至今。这些历史上形成的民俗民情,从侧面反映了代王城古镇重视农业生产,以农耕文化为主的传统,一方面要祈雨防旱,另一方面又得敬雹神防雹灾,人们所祈求风调雨顺,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在民俗上显而易见。
总之,代王城古镇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虽历经多年,现仍保存了大量的文物古迹,是研究古代国文化、明清商业贸易、北方城堡建筑、寺庙、民宅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



五十年代河北省威县有个绍沽镇吗
答:魏城镇、东代固镇、德政镇、北皋镇、双井镇、牙里镇、车往镇、回隆镇、张二庄镇。12个乡:泊口乡、棘针寨乡、沙口集乡、仕望集乡、野胡拐乡、北台头乡、前大磨乡、院堡乡、南双庙乡、大辛庄乡、边马乡、大马村乡。经查,以上乡镇历史沿革中五十年代没有曾叫做绍沽镇的地名,乡镇辖村也无该...

河北省历史名村名城名镇一览表
答:河北省涉县固新镇 第五批名镇 2010年12月13日 12 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 第五批名镇 2010年12月13日 13 河北井陉南障城镇大梁江村 第五批名村 2010年12月13日 14 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 第六批名镇 2014年3月17日 15 河北省蔚县代王城镇 第六批名镇 2014年3月17日 16 河北省沙河市柴关乡王硇...

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答: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1.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2.河北省蔚县代王城镇3.山西省泽州县周村镇4.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隆盛庄镇5.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库伦镇6.辽宁省东港市孤山镇7.辽宁省绥中县前所镇8.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9.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1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11.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12.江苏...

蔚县大地历史
答:蔚县辖11个镇、11个乡:蔚州镇、代王城镇、西合营镇、吉家庄镇、白乐镇、暖泉镇、南留庄镇、北水泉镇、桃花镇、阳眷镇、宋庄镇、下宫村乡、南杨庄乡、柏树乡、常宁乡、涌泉庄乡、杨庄窠乡、南岭庄乡、陈家洼乡、黄梅乡、白草村乡、草沟堡乡。文化历史 悠久的历史,为蔚县留下了大量令人惊叹不已的人文景观...

蔚县多少年历史
答:蔚县辖11个镇、11个乡:蔚州镇、代王城镇、西合营镇、吉家庄镇、白乐镇、暖泉镇、南留庄镇、北水泉镇、桃花镇、阳眷镇、宋庄镇、下宫村乡、南杨庄乡、柏树乡、常宁乡、涌泉庄乡、杨庄窠乡、南岭庄乡、陈家洼乡、黄梅乡、白草村乡、草沟堡乡。文化历史 悠久的历史,为蔚县留下了大量令人惊叹不已的人文景观...

河北省历史名村名城名镇一览表
答:河北省涉县固新镇 第五批名镇 2010年12月13日 12 河北省武安市冶陶镇 第五批名镇 2010年12月13日 13 河北井陉南障城镇大梁江村 第五批名村 2010年12月13日 14 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 第六批名镇 2014年3月17日 15 河北省蔚县代王城镇 第六批名镇 2014年3月17日 16 河北省沙河市柴关乡王硇...

邢台县南青山村历史
答:村蔚县南留庄镇南留庄村蔚县宋家庄镇上苏庄村阳原县浮图讲乡开阳村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第二批河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6个):蔚县代王城镇遵化市马兰峪镇霸州市胜芳镇邢台县皇寺镇涉县固新镇邯郸市峰峰矿区大社镇省级历史文化名村(7个):井陉县南障城镇大梁江村井陉县天长镇小龙窝村蔚县涌泉...

第六批中国历史古镇名单
答: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1.河北省武安市伯延镇 2.河北省蔚县代王城镇 3.山西省泽州县周村镇 4.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市隆盛庄镇 5.内蒙古自治区库伦旗库伦镇 6.辽宁省东港市孤山镇 7.辽宁省绥中县前所镇 8.上海市青浦区金泽镇 9.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 10.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 11.江苏省...

河北省历史名村名城名镇一览表
答:2、河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6个)名 称 批次 公布时间 赵县 第一批 2005年7月15日 邢台 第一批 2005年7月15日 定州 第一批 2005年7月15日 宣化 第一批 2005年7月15日 蔚县 第一批 2005年7月15日 3、河北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名 称 批次 公布时间 1 蔚县暖泉镇 第二批名镇 2005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