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个 病句 带改过的 谢谢

作者&投稿:越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改病句!(带答案)急!谢谢!~

一、语序不当
多层定语语序不当
多层状语语序不当
定语与中心词语序不当
定语、状语位置错乱
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短语语序不当
主语与关联词语语序不当

1、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多项定语语序不当)
改为: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2、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在阅览室里许多同学近几天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多项状语语序不当)改为:为了写好老师布置的论文,许多同学近几天在阅览室里如饥似渴地阅读着。
3、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就游过去了。(分句间次序不当)
4、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
5、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
6、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
7、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这“文物”究竟什么时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
8、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
9、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
二、搭配不当的几种类别
关联词搭配不当
定语与中心词(主宾)搭配不当
动宾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动补搭配不当
状语与中心词(谓语)搭配不当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题2]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地改善。(主谓搭配不当)
2、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3、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
4、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使“水稻”作为主语)
5、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
6、《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
7、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可在“泥泞小路”其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8、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搭配,可予删去)
9、农民耕种的符合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主宾搭配不当)
10、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配搞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
11、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
12、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的,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
13、有没有远大的抱负和顽强的意志,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关键。(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4、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
15、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
16、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
17、汽车奔驰在辽阔的公路上。(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介绍完英雄的事迹,同学们激烈地鼓掌。
18、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
19、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
20、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
三、不合逻辑
概念范围不清
自相矛盾
多次否定引起混乱
主客颠倒
关联词语用错
[例题3]
1、夜晚,远远望去,整个楼漆黑一团,只有一个房间还灯火辉煌。(自相矛盾)
2、既然来了,但他还是不安心。(关联词语用错)
3、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
4、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描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
5、八百多人,几干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
6、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
7、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 ,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可将“大海”改为“辽阔的大地”等)
8、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面限定为“有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
9、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可将“否认”改为“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不”)
10、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
1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12、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分类列举不当。“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
13、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
14、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
四、结构混乱
两种不同句式杂糅
反客为主
中途易辙
[例题4]
1、学校把这个任务交给我们班,大家都有光荣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杂糅)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途易辙)
3、就学生的课业负担而言,老师们一年四季埋在作业堆里,太辛苦了。(反客为主。前一句没有说完,就被第二句打断了,换成了另一个话题)
4、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可去掉“从”)
5、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
6、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
7、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是反问句和陈述句杂糅,应去掉“可想而知”并在“成绩”后加“呢”)
五、表意不明
费解
歧义
指代不明
[例题5]
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
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
六(一)成分多余
主语同谓语的一部分相重复
谓语同宾语重复
谓语和它前后的修饰成分相重复
定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状语同中心语相重复
[例题6-1]
1、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
2、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第二个句子前面己说明“只发生活费”,己排除了发放奖金,再说“免发奖金”,重复罗嗦,应删掉)
3、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重复罗嗦,应去掉“可以”)
4、从他微弱的呼吸着,他没有死,还有一息尚存。(前面已说"微弱"、“没有死”己含有)
5、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主语多余“原因”与后“因为”重复,因去掉“的原因”或“因为”)
6、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
7、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进行”多余,应去掉)
8、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
9、 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宾语多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
10、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11、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附加成份多余“的各种”多余,应删掉)
12、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负责军训”多余,应删掉)
1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
1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
1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
六(二)成分残缺
主语残缺
谓语残缺
宾语残缺
修饰语残缺
中心语残缺
[例题6-2]
1、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
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一“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
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影。(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
4、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伏的拦河大坝巍然屹立在天目瑛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而致使缺谓语,是谓语残缺的主要原因。此例中前面主语是“南堡人民”,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
5、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应在“出售”前加“讲清”)
6、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等)
7、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使“吃不饱、穿不暖”作谓语,或在“吃”前加“过着”)
8、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
9、《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应在其末加上“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
10、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
11、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限制语)
12、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加“秋后”以限制时间)
一、词语错用
名词误用: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
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
动词误用: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
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
形容词误用 :l、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
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
数量词误用:1、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俩”)。
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俩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俩”应改为“俩”)
3、收音机的价格一阵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
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
7、他那身汗溃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
副词误用:1、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
2、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不能作谓语,此将其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
介词不当: 1、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误用,应去掉)
2、我关于美学很感兴趣。(“关于”误用,应改为“对”或“对于”)
3、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在”和“上”多余,并导致了语法错误。应删去)
助词误用:l、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高潮。(“正”和“了”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
2、连用的词语,在内容上前后不能重复,否则,将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将”和“了”矛盾。应删去“了”)
3、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友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圆满成功。(因多用“的”字,使本为主谓短语作主语变为名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与谓语部分不能配捕,应删掉“的”)
连词误用: l、他的话明确和有力。(“和”应改为“而”)
2、大家主动地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使本不为并列关系的词语变为了并列关系,应改为“等”)
3、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政府、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政府及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第一个“及”误用,应改为“并”)
4、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义学历史或者学地理。(“或者”应改为“还是”)
(二)词义不当
词义误解: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不刊之论”是不更改、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
词义轻重不当 1、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就”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
2、对于这种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我们必须很好批评。(“批评”词义太轻,应改为“斗争”等)
词义范围不当 l、社会主义建设时候,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时候”范围太小,应改为“时期”)
2、我们应很好控制改革开放的场面。(“场面”范围大小,应改为“局面”)
3、我们班上今天发生了不好的事变。(“事变”一词范围太大,应改为“事件”或“事情”)
(三)色彩不当
1、我军经过多次的冲锋,终于打嗷了敌人的顽强进攻。(“顽强”是褒义词,此使用为贬义词,应改为“顽固”)
2、要想大家都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仔细的煽动工作。(“煽动”是贬义词,此误为褒义词,应改为“鼓动”)
3、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但她一进屋便敏锐地感觉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专业术语,用于一字不识的老大娘是不恰当的,应改为“煤气”)
4、我们在全世界再次郑重地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明”用于此不合庄重严肃语境,应改为“声明”)
(四)关联词语误用
错用关联词语 :l、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尽管”是转折联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使用它不恰当,应改为“不管”)
2、宁可千日无灾,不可一日不防。(“宁可……也……”是选择中表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此分句间应是让步假设关系,此用它不能正确地显现分句间的关系,应改为“即使……也……”)
滥用关联词语 :l、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欢,可是对它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却”与“可是”重复,应删去“却”或“可是”)
2、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由于……所以……”表因果关系,而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应去掉)
缺少关联词语: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而且”)
2、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此句两个分句阎明显是有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
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l、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不管”应移到句首)
2、小玉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因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不但”应移至句首)
3、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应将第一个“一方面”移至句首)
4、不等大家到齐,就他-个干起来了(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只不过第一个分句蒙后省主语,所以“就”应移到“他”与“一个”间)
关联词语配套使用不当 l、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只有”和“就”不是同套关联词,不能配搭使用,应将“就”改为“才”,不能将“只有”改为“只要”,因为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
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属同套关联词语,不能配套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案1小芳伤心极了,她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她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2我们必须及时纠正并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3黑黑的乌云和瓢泼的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4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却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5近日,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抗SARS药品唤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6新闻工作者要为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
7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8这次考试的成绩中,反映出一个大问题。
9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0在如何上好阅读课的问题上,语文老师听取了同学们广泛意见。
11读书能够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12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刻插手诊断、治疗。
13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答案:
1小芳伤心极了,她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她分担这无限的苦恼啊!
2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3黑黑的乌云飘来,瓢泼的大雨从空中倾泻下来。
4在建设三峡大坝的过程中,无论工人们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们总能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5近日,在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一种新型的抗SARS药品吸引来了不少观众的目光。
6新闻工作者要为党的“十六大”的胜利召开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氛围。
7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不在焦急地等待。
8这次考试的成绩,反映出一个大问题。
9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都是地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10在如何上好阅读课的问题上,语文老师广泛听取了同学们意见。
11读书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
12县里的医生跳下汽车,就立刻着手诊断、治疗。
13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广泛征求,虚心接受群众意见。 病句:
14悦耳的歌声,被我的思路打断了。(应该把悦耳的歌声跟我的思路颠倒)
15同学们排好队进入大厅里。(排好队后加一个陆续)
16开会的人来自各个不同地方(删去各个或不同)
17她的眼神里流露出失望的表情(表情改为目光)
18泰国人对大象有亲热的感情。(亲热改成深厚)
19在会上,我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我后加一个们)
20我们要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句号前加一个水平。)
21全市人夹道欢迎凯旋归来的英雄们。(把凯旋或归来删掉)
错误的:两个新旧社会的变化真大啊!
正确的:新旧两个社会的变化真大啊!
错误的: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正确的: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错误的:<<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写的.
正确的:<<朝花夕拾>>的作者是鲁迅.
错误的: 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正确的:看了这部电视剧,我们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错误的:黄继光不但壮烈牺牲了,而且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正确的:黄继光虽然壮烈牺牲了,但是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大家听取并讨论了校长的报告。
2、“六一”终于到来,我们真高兴。
3、下课了,同学们一窝蜂似的走出教室.
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起来。
5、大家要明确学习目的和端正学习态度。
6、我估计这道题错了。
7、在老师的帮助下,他终于改正了错误。
8、陈爷爷经常回忆过去的事。
9、星期天,我们在参加学校运动会。
10、今天的比赛,我保正打出水平来。
11、王红知道自己错了,心情很愧疚。
12、我们要认真学习化学。
13、公园里开着五颜六色的花。
14、这一天的活动是多么有趣啊!
15、经过学习,群众的觉悟普遍提高了。
16、爸爸经常笑嘻嘻的脸上现出严肃的神色。
17、哗啦啦的大雨下了一夜。
18、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证了。
19、下雨了,五颜六色的伞成了一道风景线。
20、万里长城和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21、我上完四年级了,还有一年就要毕业了。
22、通过这此活动我们更加团结了。
23、在热情的掌声中他第一次登上了讲台。
24、我们要不断地改正自己的缺点,争取更大的进步。
25、他在回忆过去的事
26、在小组讨论会上,他第一个发言。
27、我们听了并且讨论了张海迪的报告。
28、他一定要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29、这个地方绿化以后,风景将更优美了。
30、他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31、《小火柜》和《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读的书和报纸。
32、今年,东村的棉花、粮食等经济作物都获得了大丰收。
33、我在文具店里卖了铅笔、橡皮、笔记本等文具。
34、大扫除开始了,少先队员抢着干重活,让其他同学干轻活。
35、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
36、我们两个班约定“六一”庆祝活动在自己教室里举行。
37、我知道一些有关长江、黄河、东湖这三条河流的知识。
38、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9、我认真地复习书本。
40、我对打乒乓球是很感兴趣的。
41、他是我们班成绩最优秀的学生。
42、《忆江南》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
43、李梅和王强参加了这此奥林匹克数学竞赛。
44、刘军天天跟张明打球。
45、我们从小要养成讲卫生、懂礼貌的好习惯。
46 、李老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
47、菜市场真丰富:有黄瓜、西红柿、菠菜……
48 、我断定他是李刚的爸爸。
49、参加这此活动的有干部、工人,还有学生呢。
50、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桥梁.
51、爸爸经常笑嘻嘻的脸上显出严肃的神色。
52、平静的湖面上,有一艘船迎着微风向对岸驶来。
53、《水浒传》是四大古典小说之一。
54、今天刮了一天的风。
55、全班同学的意见基本相同。
56、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
57、蓝天上飘着几朵洁白的白云。
58、我的语文成绩较好的,是因为我对语文特别感兴趣。
59、我喜欢打蓝球和踢足球。
60、老师不但关心我的学习,而且关心我的健康。
61、我把老师布置的所有的作业都完成了。
62、参加文艺晚会的有全体师生。
63、在联欢会上,李艺演唱了动听的歌曲。
64、他提的意见就算不完全正确,我们也要虚心听取。
65、任何困难都吓不倒我们。
66、小刚和小明把教室里的课桌修好了。
67、因为他平时刻苦学习,所以成绩很优异。
68、万里无云的天空,蓝得像一块蓝玻璃。
69、下雨了,我立刻把邻居晒的被子收起来。
70、哪怕是一点火星也点不起大火。
7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72、听了这个故事,我们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73、这篇作文的层次很清晰,语言都很通顺。
74、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要为四化刻苦学习。
75、我们看到了绿油油的田野,听到了小河哗哗的流水声。
76、火红的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

1.讨论和听取换位置
2.即将和终于俩个删掉一个
3.一窝蜂和有序矛盾,删去一个
4.删去一个不断
5.明确后面填上“学习目的”
6.估计和肯定矛盾,删去一个
7.改正换成克服
8.过去的和往矛盾,删去一个
9.在运动会前加上举行
10.保障错误
11.繁重错误,改成沉重
12.化学前面加上学习
13.公园里后面加上开着
14.的活动去掉
15.普遍和觉悟换位置
16.不会
17.蒙蒙的和大雨矛盾,把大去掉
18.和疾病去掉
19.把红去掉
20.古迹改成景点
21.还有一年级毕业了
22.我们更加团结了
23.不会
24.改进换成改正
25.过去的去掉
26.首先去掉
27.讨论了和听了互换
28.发挥改成发扬
29.将要去掉
30.心事去掉
31.都是我最喜欢读的报纸
32.去掉粮食
33.和文具去掉
34.少先队员和去掉
35.后面加之一
36.“联合在自己教室里举行”和“刘义庆祝活动”对换
37.我知道后面加有关
38.后面加 值得我们学习
39.不会
40.我 和 打乒乓球 互换
41.去掉 功科最好
42.写的 去掉
43.出席改成参加
44.有时去掉
45.的好习惯
46.李老师是一位辛勤的园丁
47.蔬菜去掉
48.可能去掉
49.中年人去掉
50.不会
51.不会
52.狂风换成微风
53.之一
54.下午去掉
55.完全一致去掉
56.是威尼斯
57.把 白 去掉
58.我对语文特别感兴趣
59.和踢足球
60.老师不仅关心我的学习,而且关心我的健康
61.去掉一切
62.去掉班主任老师
63.演唱了歌曲
64.就算不完全正确
65.所有去掉
66.教室里的课桌被小刚和小明修好了
67.因为他平时刻苦学习,所以成绩很优异
68.蓝得去掉
69.马上去掉
70.不会
71.之一
72.我们不约而同地笑起来
73.这篇作文的层次很清晰,语言很通顺。
74.奖励改成勉励
75.听到了小河哗哗的流水声
76.冉冉去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