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怎么理解百事“孝”为先?

作者&投稿:段干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百事孝为先怎么理解呀~

讲的就是要把孝道放在第一位,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

解说: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唤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的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要我们学好而教导我们时 ,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的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请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了,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 。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日常生活起居作息有一定的秩序,而且对于所从事的事情,不随便改变 。

事情虽然很小,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的私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当子女的都应尽力准备 齐全,父母所厌恶的,都该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没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那是极其天然的事,这样的孝顺又有什么困难呢?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却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算得是难能可贵。一般人 总认为,父母要对子女有所付出后,子女才要有行孝的义务,这和菜市场的讨价还价有什么两样呢?

父母亲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面孔, 声色俱厉,脸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 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父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有了疾病,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是否太凉或太热 。不分白天或夜晚,都有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可随意离开父母太远,在父母重病时,最需要有人照顾,尤其是自己的子女能在身边陪伴,照顾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温暖与满足的。在父母临终病重之际,为人子女的我们, 岂能因为事业忙,或没有时间,而放弃这种机会呢?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守丧期间,因为思念父母就常常悲伤哭泣起来,自己住的地方也改为简朴,并戒除喝酒、吃肉的生活享受。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 。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对待父母生前一样的恭敬。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孔子说:“孩子生下来三年之久,才离开父母的怀抱,能够自己走自己吃,让父母稍稍松一口气,当子女的 ,我们在父母去逝后,为什么就不能在三年的丧期中时时刻刻想念父母,爱念父母呢?”人生在世父母与我们最亲,给我们的恩情也最重,努力学习侍奉父母的礼节, 把孝道当成一项大事业,用心经营,才能立足于天地之间。父慈子孝,不一定让我们的家富裕有钱,不一定有花园别墅可以住,但是,孝行却可以建立天然和谐的 秩序,让我们活在安和乐逸的环境中。家,如果是一个人的堡垒,孝,就是堡垒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障,让我们用孝行把家固若 金汤堡垒。

《弟子规》这些规矩,看似平常无奇,但是,如果我们认真去实行,那带给父母亲的欢欣快乐。可不是有性的东西可以媲美的哟。现在我们在家庭就能培养出这么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孝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古代农业社会,政府重道德伦理,体恤天下为人父母之心怀,所以有“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孝道贯穿始终,父母在世时要孝顺,亡故后常思念父母的养育恩德,为子女做榜样固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的训条。子女刚出生时父母日夜守护,任劳任怨,真心切切,子女懂事后对父母要“晨昏定省”。设身处地,将心比心,体恤父母的用心良苦,所以有“天下无不是父母”。

进入现代社会,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出现大量独生子女。以己为中心,将古代孝道早抛九宵云外,当一个人连为人最基本的品质—孝义道德都没能够做到时,还能指望他会对这个社会做出什么有益的贡献吗?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能体现你的做人,你的道德观,就像做事先做人一样

怎么解说这些俗话:百事孝为先;可俗话又说:忠孝不能两全!俗话说:好马...
答:亲↖(^ω^)↗ 百善孝为先,与忠孝不两全,不可同语而论,前者指孝顺老人,后者指孝忠天下。好马不吃回头草与浪子回头金不换,前者指走过的路,不要后悔。后者指,既然路走错了,及时回头,还有挽救

百事孝为先,不管婆婆怎么对你,你都要好好孝顺她,这句话对吗?你怎么看...
答:百事孝为先,这句话是对的。你可以想一想,你多少岁,而你婆婆多少岁?你肯定比你婆婆年轻嘛!也就是说她老人家说不定哪天就走了,而你肯定比她长命。如果是很小的事情的话,就不要和老人家计较了,反正他一定会比你先死的。不过如果是严重的问题就不能忍了,该反驳的反驳,该报警的报警。不...

百事孝为先,大家看到这五个字有什么感想呢?
答:孝顺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会懂得孝顺的人,工作态度和理解能力也不会太差,懂得孝顺的人更懂得怎么去更好的维护别人,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这种人的人际关系也不会太差。

饮水须知思源意,百事应推孝为先。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就是当我们喝水的时候应该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在这里就是指当我们过上幸福日子的时候应该想起我们的父母是怎么把我们抚养成人,做人不忘本。要用实际行动来孝敬我们的父母,因为父母为我们付出的太多太多,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回报他们。没事往家里打个电话,就算没话说,问问今天吃的什么父母都会高兴...

为什么百事以孝为先呢?
答: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 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益许许多多的人。

都说百事孝为先,那怎样做才算是孝呢?
答:百行孝为先,万恶淫为首。孝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尊重老人,挂念老人的冷暖忧喜,常请安,小事汇报大事请教。相信老人的判断,慎重对待老人的选择,事事处处为老人着想等等。

百事善为先出自哪里?
答:百事善为先 出自《围炉夜话》(清)王永彬 百善孝为先 万恶淫为源 常存仁孝心,则天下凡不可为者,皆不忍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则生平极不欲为者,皆不难为。 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背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表现。所谓「百...

百事孝为先!那么这个“孝”字中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答:但是一般人的父亲言行未必一定合礼,此时子女就不应以不违背父亲为孝,而应该以不违背礼为孝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让做父母的只因为子女的疾病而忧愁烦恼)。 此章有三种解释分述如下:1.使父母只担心子女的疾病,故须努力做好一切事情;2.父母只担心子女的...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
答:然而古代和现代还有很大差距,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追捧和领悟,我们要懂得从中筛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百事孝为先”的道德思想,始终根植在无数人民的内心深处。“亲尝汤药”中汉文帝刘恒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百里负米”中仲由自我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百善孝为先''这句话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答: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因此孝是古人最崇高的品德!至于楼主所说的中于事君,那是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