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本部分共1小题,共14分)近年来,中国多地的持续

作者&投稿:漳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环境问题分析 论文~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的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另一种说法是,全国只有的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
  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中国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
  生态系统全面退化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囊括全球生态系统类型的国度。然而不幸的是,中国自然生态系统都处在不同程度的退化过程之中。青藏高原草地生产力由上世纪60年代的300公斤/亩下降到100公斤/亩以下;地下鼠量由过去的8~10增至30只/公顷;土地裸露率由不到10%增加到30%以上。全国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并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递增。红树林由历史上最大面积25万公顷,下降到目前不足1.5万公顷。
  水土流失急剧
  中国水蚀、风蚀和冻融面积达356万平方公里;全国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涉及全国30个省(区、市)。黄河流域年入河泥沙16亿吨;长江流域每年土壤流失量24亿吨。随土壤流失的还有各种营养元素,仅黄河流域每年流失的泥沙中,就含有N、P、K三种元素总量约4000万吨,超出了2003年全国的化肥需求量(3990万吨)。
  濒危物种增加
  联合国《国际濒危物种贸易公约》列出的740种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89种。中国濒危或渐危高等植物4000~5000种,占中国高等植物总数的15~20%。栖息地环境改变、生境破碎化、以及大型水利工程是造成物种濒危或灭绝的重要原因。1988~2000期间,黑龙江省嫩江县天然林斑块数由240上升为343,平均斑块面积由80公顷下降为68公顷。由于三峡工程实施和环境污染,长江上已难寻觅白鳍豚的踪迹,科学家承认该物种已功能性灭绝。湿地消失
  天然湿地大量消失
  在北方,河北省过去50年来湿地消失了90%,即便侥幸存留的湿地,八成以上也变成了污水排泄场所;陕西关中一带30多个县,几十年来消失上万个“涝池”(池塘)。生态危机
  在南方,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域面积从最高4000平方公里减少到不足50平方公里。干旱、半干旱区湿地状况更不容乐观:内蒙古阿拉善盟,由于上游地区过度开发黑河水,进入绿洲的水量由9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2亿立方米,致使东西居延海干枯,数百处湖泊消失。湿地被誉“地球之肾”,“肾”萎缩大大降低了其调节气候、调蓄洪水、净化水体的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旱涝灾害。
  人工林树种单一
  几十年来,大量发展人工纯林的传统不但未有改观,反而愈演愈烈。以杨树为例,原来的“南方杉家浜,北方杨家将”,现已发展成了“东西南北中,全是杨家兵”。如今,杨树已经南下江南,接近了南岭。整个大西北、华北平原,甚至江南一些地区,也以杨树为主。高密度、单一树种的人工纯林对国土生态贻害无穷,单一树种形成的种群实质上是一种生物多样性极端下降的“绿色荒漠”。第六,农业生态系统退化危及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基础。现代农业过分强调技术,用地而忽视养地。“化学化”尽管带来了产量的快速提高,但土地出现退化,食品安全受到冲击。大化肥、大农药、除草剂、激素、添加剂、农膜,甚至反季节种植、转基因技术滥用,使得土壤板结、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下降、病虫害加剧、产量下降。以前要一年才能长大的猪,现在四个多月就能催肥。两只翅膀的鸡,在激素的作用下可长出3~6只翅膀。这样的食品进入食物链的生态后果是可想而知的。中国生态危机现状还包括生物入侵、全球变暖、海洋生产力下降等等。政府要像重视环境污染控制那样高度警惕生态危机带来的隐患,动员全社会的力量解决这个难题,还中国一个真正的蓝天。只有生态退化遏制了,环境才能够从根本上得以改善。
  编辑本段保护措施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力度投入巨资保护生态环境,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生态环境总体上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还应该在如下几个方面加强。1、进一步加强恢复生态系统工程。停止砍伐森林、全民植树造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木还草、恢复湿地、禁捕禁猎、治理工业污染、生活污水实现全处理,这些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系统工程,国家、企业和全民应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力量,当作头等大事,可以毫不过分的说,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是同等重要2、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社会各界对生态保护的意识及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深入人心,是生态保护工作的必备群众基础。应大力推进全民环境教育,从娃娃抓起,让公众了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国情、省情,使“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就是保护人类自己”的观念深入人心,使绿色环保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成为一种时尚。3、加强生态监测。在中国单纯的水环境、气环境和工业污染监测已趋于成熟,并已经为环境保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生态环境还在起步阶段,还没有系统的监测技术和形成完整的监测网络,生态环境方面的有关数据还是采取从各部门东拼西凑的方法获得,其准确性和时效性均较差,已经制约了生态保护和恢复工作,必须建立和开展有效和系统的生态环境监测。
  编辑本段相关数据
  生态危机的后果比战争更危险,是毁灭性的,包括地球和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历史的经验说明,一个国家可以从战争的创伤中恢复起来,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德国和日本;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被破坏的自然环境中迅速崛起。我们现在只要翻开一下世界地图就可以看到,现在世界上那些最荒凉、最贫苦、最穷困的地方,在古代都曾经是最繁荣、最昌盛的地方;现在世界上那些生活最穷苦、最艰难的人民,在古代,他们的祖先在某一段时期曾经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由兴而衰、由富而贫哩?我们再看一看世界文明发展史:从古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古希腊文化;从古印度文化;从中美洲的玛雅文化;到中国的楼兰,我们研究一下这些文化的兴衰,都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的事实,就是这些文化的兴衰都和它们所在地区的森林数量、质量和植被的分布有关系再请看下面的事实吧!如果不是事态严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政见的政府首脑们怎么会坐到一起(1992年在巴西和2000年在约翰内斯堡)共同研究世界环境和发展的问题呢?如果不是事态严重,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种族、不同政见的政府又怎么会乐意参加、制定并执行那么多与环境有关的国际公约呢?世界上的事情已经够联合国头疼的了,如果不是事态严重,联合国为什么要在1973年成立环境规划署这样一个常设机构,来促进和协调地球上发生的各种环境问题呢?下面我们改用一些数字来叙述,因为数字的表达能使概念量化,往往比文字的表达更为具体而清晰。2003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水——20亿人生命之所系”,说明地球上有20亿的人没有适当的安全饮用水供应。在第三世界由于水污染引起的疾病平均每天导致2.5万人死亡。受污水危害的儿童,每天有6000名,相当于每天有20架大型客机坠毁死亡的人数。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现象,有的国家已经靠买水过日子。德国从瑞士买水,美国从加拿大买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1984年起,每年从日本进口雨水,日本只要花100吨水就可换1吨石油。在我们中国的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110座严重缺水。由于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重,中国古文明中心的发源地——黄河,目前年断流最长达227天。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2000亿人民币,相当于20个唐山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2003年我国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我国由于生物入侵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574亿!这个数字还没有包括严重的生态环境损害在内。新中国成立以来,每年仅气象、海洋、地震等7大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直接损失(折合成1990年价格),就呈明显上升趋势:20世纪50年代平均每年约480亿元;20世纪60年代570亿元;20世纪70年代590亿元;20世纪80年代690亿元;20世纪90年代前5年约1190亿元;1996年仅因水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2200亿元;1998年中国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高达3007亿元。根据世界银行1997年的一项统计报告分析,中国每年仅空气和水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540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8%。这个数字既不包括其它环境破坏和生态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也不包括1997年以后我国生态环境继续恶化所造成的损失。意思就是说:到2002年实际损失的数字会更大。而2002年,我国GDP(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是8%左右,这一年增长8%的实际数字是10万个亿,10万个亿呀!坦率地说,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已经付出了巨大的生态代价,如果我国的环境损失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8%,那就意味着全国人民一年的血汗所创造的财富全被生态环境的破坏抵消了,白干了!如此下去,我们怎样才能富国强民、怎样才能全面进入小康!时至今日,绝大多数的人们,能够认识、理解、需要、并接受生态化了。因为,20世纪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的环境灾难,人类再也无法承受起生态环境恶化带来的损失、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以及由此给人类带来的人地之间、人际之间、和代际之间的种种极度紧张关系。在我国,可能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正确理解生态化的深刻含义,说不定有些人还在利用生态化的号召力达到赢利的目的。但是,我们的国家领导人却在忧心忡忡。2002年,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谈到生态环境问题时,语气沉重:“生态环境问题仍然相当严重”。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格平认为:“局部环境的破坏可能引发全局的环境问题,甚至会使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条件受到威胁”。2003年国家环保总局自然保护司杨朝飞司长答记者问时说:“我国面临的生态压力仍然很大,在生态方面,一方治理多方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边治理边破坏,治理赶不上破坏”。2000年国务院颁发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全面地提出了树立科学的生态保护思想。大多数有识之士确信:生态化转换是关系到生存、发展、健康、幸福的根本,是各行各业以及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它将成为地球上每一个人的唯一选择,并在行动上付诸实施。“生态化”不仅是一个具有前瞻性、时代性、创新性、战略性、方向性的词汇、还是一股不容回避的洪流、是人类社会与时俱进的具体体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编辑本段黄河流域的生态危机
  黄河流域大部分处于干旱地区,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据统计,黄河拥有水资源只有580亿立方米.而且,黄河水因泥沙太多,每年16亿吨泥沙至少需200亿立方米的水来冲刷,其可利用之水还必须减去200亿立方米.这样黄河实际拥有的可利用水量是每年300亿立方米.300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供沿河9个省区及河北.天津两省市使用,本来已经供不应求,再加上不合理利用和浪费水资源,使得水资源浪费的状况越来越严重.缺水,成为黄河面临的一大难题.1979年,黄河领域有154个城市缺水,1988年,缺水城市增加到300个,总缺水量高达54亿立方米.进入90年代以后,缺水城市每年都在增加.城市膨胀,流动人口剧增之后,城市用水不得不挤占农业用水,或在城市完全不顾后果地大量超采地下水,出现大面积地下水漏斗,地面沉降,地下水质恶化等.因为缺水,华北粮仓河北省一方面年年旱灾,另一方面农田保积年年降低.全省1986年的水田浇灌面积较1980年减少了900万亩,粮食产量长期徘徊不前.宁夏,甘肃,因为严重缺水,大量人口生活在温饱线以下,无法摆脱贫苦困.黄河流域水资源条件先天不足,生态环境脆弱,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特别是近20年以来下游断流频繁发生,不仅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加剧,而且对流域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冲击。据《黄河志》记载,1761年黄河花园口最大流量为3.2万立方米,1958年7月17日为每秒200立方米。据水文资料记载,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560亿立方米,黄河入海水量占径流总量的比率,50年代为79%,60年代为60%,70年代为,80年代为。1972年黄河首次出现断流现象,当年断流17天,1991—1995年间平均每天断流620公里;1997年断流13次共226天,断流河段长683公里。黄河可能成为季节性的内陆河。在断流的地方,昔日黄河帆影已成无水之舟。断流使下游沿黄城市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东营,滨州,濮阳等城市对居民实行定时供水,家家户户蓄水备荒,摆满了坛坛罐罐。沿黄两岸禾苗枯焦,断流时间一长,便颗粒无收。断流给工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例如:年产30万吨尿素合成氨的”中原化肥厂”,因黄河断流影响,不得不停产。总之,因断流给沿黄地区造成的经济损失,生态破坏,环境污染都非常严重。仅以山东省滨州为例:滨州地处山东省北部,黄河三角洲腹地,北濒渤海,是黄河入海的必经之地。这一地区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地下均为咸水,很难食用,因而这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居民生活主要依靠黄河水,黄河水是其经济命脉

小题1:D小题1:A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小题1:图示甲位于新疆干旱地区。故该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荒漠化,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是地处内陆,故降水少,气候干旱。小题2:图示乙位于四川盆地周围,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酸雨,故酸雨形成的危害不包括海平面上升。

(1)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分)②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和发展真理。(3分)
(2)①同学甲立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PM2.5的检测要经过调查研究,充分考虑投入、成本等客观因素,反对唯意志论。(4分)
②同学乙的立场: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快在全国推广PM2.5的检测有很多有利条件,必须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4分)
(3)例答:减少私家车的使用,出门尽量使用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节约用电,减少浪费;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即可给分,每点2分,共4分)

2011小高考答案 政治,生物。
答:四、探究题:请你进入下列情境中,参与问题的探究与分析,并写出你的观点和建议。(本题12分)。43. (1)答题思路:从一定意义上看,金钱是财富的象征。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益,用之有度。用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做慈善并非“有钱的富人”的“专利”,需要人人都能奉献...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问题情景:在课外活动中,小斌按照课本实验(见图1...
答:实验探究与结论:(1)变红;构成物质的微粒是运动的;(2)放热;(3)①节约药品;②实验时间短或环保(合理即可) 思维拓展:(1)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A;能与水反应; 密度比空气大;(2)A在大试管底部预先放少量澄清石灰水或用玻璃棒蘸取放在支管口;B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支...

【情境探究学以致用】下面是小亮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
答:等。(2分) 试题综合考查了“成长中的我”中培养良好生活态度,“我与他人和集体”中与人交往的方法和技巧,未成年人享有智力成果权,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我与国家和社会”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的相关内容。回答时要注意直接、简洁,对号入座,符合题目要求。

假如你遇到下列情境,请写出正确做法,并运用所学思想品德课知识说明理由...
答:1.正确做法:给予现场劝阻或制止。向有关部门反映这一现象。理由:遵守规则和社会公德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这一做法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表现。2.正确做法:自己不买,同时劝说其他同学也不要买。向有关部门举报。理由:我国法律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智力成果与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
答:所以只能是氢气了;要想产生氢气必须是金属与酸反应,所以硫酸铜溶液中可能含有硫酸或盐酸.故答案为:【方案设计】(1)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木条不复燃;(2)SO2+2NaOH═Na2SO3+H2O;(3)混合气体在B中易被点燃,发生爆炸;尖锐的爆鸣声;【实验探究】结论:H2;H2SO4或HCl.

请你参与下列探究.【问题情景】某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将铁粉投入硫酸铜溶液...
答:(1)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所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看是否复燃;(2)SO2与NaOH反应的反应物是SO2和NaOH,生成物是亚硫酸钠和水,再通过观察法进行配平即可;(3)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氧气具有助燃性,所以加热它们的混合物容易发生爆炸;【实验探究】结论:(1)根据题中信息:...

...的三个片段,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一: (1)小明的正...
答:情境二中,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块能够自由放松身心的私人空间,私自拆他人的信件是对他人的不尊重,侵犯别人的隐私权。维权必须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情境三中盗版光盘是侵犯了别人的智力成果权,因此必须举报,做一个负责任,有责任感的公民。点评:本题以学生感兴趣的情景剧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受...

...的三个片段,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一:在课外活动时...
答:情境二:(1)面对同桌的诽谤,小明应该通过合理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如:找同桌说明情况,,并要求其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赔礼道歉或请老师帮忙处理。 (2)因为同桌的行为是一种违法行为,宣扬小明是小偷——这侵犯了小明的名誉权或公民的名誉权不受非法侵犯,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情境三:(...

下列情境中代表内在动机的情境是()。
答:【答案】:A 本题考查学习动机。根据动机产生的动力来源,可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内在需要引起,与学习本身的兴趣相联系。A项中,小李在课间休息时回到教室做作业,是自己本身想要做作业,为内部学习动机。A项正确。B、C两项: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

融入情境,探究问题原始农牧业发明以前,人类的采集、狩猎是一种对大自 ...
答:(1)共同特征:原始人种檀农业普遍,使用磨 制石器,制造陶器,过着定居生活。差异:①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住干栏式住房。②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住半地穴式房子等。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的不同。 (2)愿意。提示:从科技兴农方面说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