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如何灭亡的??

作者&投稿:段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清朝是什么时候灭亡的?是如何灭亡的?~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迫清帝溥仪退位之后清朝才算是正式灭亡,清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例如是朝廷的腐败,军队实力不足和经济发展不足等。相信对历史有一定了解的朋友对于清朝的历史应该相当清楚,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而当时的皇帝溥仪,也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清朝的正式灭亡是在1912年,袁世凯逼迫溥仪退位,这是清朝才算是真正灭亡,之后中化的发展才慢慢好起来,各种各样的陋习才逐渐废除,导致清朝灭亡的因素有很多,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清朝是如何灭亡的。
一、最大的原因就是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而且朝政腐败。导致一个王朝覆灭从来都不会是因为一个原因,而导致清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腐败,当时的清政府已经被外国其他国家打怕了,对于一些不平等的条约都选择无条件服从,导致民间很多百姓都发起抗议,这样的话民间势力就开始逐渐积攒力量,最终在袁世凯的逼迫下,溥仪退位,同时也标志着清朝灭亡。

二、当时清朝的军队实力非常弱,难以抵御外来的攻击。军队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实力最重要的标准,经历过数次战争的清政府,在清朝末期的军队实力非常弱,这样导致清政府成为了任人宰割的牛羊,所以自然也就别袁世凯轻松打败。

三、当时清政府的经济实力也非常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当时的清政府十分腐败,只想着如何搜刮百姓的财产,对于如何发展本国经济一点也不上心,所以最终导致清政府走向覆灭。

你认为清朝灭亡的原因还有哪些?欢迎来评论区与我交流。

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下诏袁世凯组建中华民国,清朝政权对中国276年的统治宣告终止。
由于当时中华民国的部分政权来源于清朝政权,并且清朝皇室享有优待条件,所以在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退位之后,就成立了一个满清小朝廷,
这个小朝廷从1912年2月12日存在到1924年11月5日,存在12年,虽然这个小朝廷和清朝历代的紫禁城行政系统很像,可是并没有实权,所以并不能看做是清朝政权的延续,反而接替清朝政权的北洋政府则是清朝政权的部分延续。
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清朝是在1912年2月12日灭亡,可是实际上一个封建政权的灭亡,需要参考多个方面和角度。一个政权的存在和灭亡,关键是要看这个政权系统本身的军事实力和行政实力,以及这个政权对所掌握疆域的控制程度。
嘉庆皇帝之后的道光皇帝,政权体系和社会形势更加棘手,他只能尽力而为。并且西方帝国主义势力开始侵略中国,由于道光皇帝派遣林则徐虎门销烟,严重危害英国帝国主义势力的利益,结果造成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在这次战争中清朝政权惨败。中国近代史也由此开始。

扩展资料
根据《清室优待条件》,清室成员得以继续住在紫禁城中,宫廷内尊号、待遇、年号保持不变,保留太监、侍卫、宫女,保留内务府、宗人府、慎刑司等机构,依然称孤道寡,封官赐谥,保持帝王气派,与民国政府分庭抗礼,俨然国中之国,史称“逊清小朝廷”。
1917年张勋组织辫子军,于北京拥护宣统帝溥仪,复辟清朝(史称张勋复辟),但只持续12天而终。1924年11月5日,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紫禁城,皇帝尊号被正式废除,依旧被部分清朝遗老旧臣尊为皇帝,在北平什刹海、天津张园、静园等居住地内依然继续维持着的一个微型小朝廷,史称“后逊清小朝廷”。
日本于九一八事变占领中国东北,1932年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其最终随着1945年苏联的八月风暴行动而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清朝的灭亡过程:

在清朝后期鸦片战争结束以后,去过的外国列强相继侵入中国,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丧失严重,清朝政府被迫开始了变法革新,但是最终以失败告终。

由于清朝政府的软弱无能,在后期又相继爆发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彻底的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1912的2月12日,在袁世凯的引诱之下,大清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正式宣布退位,溥仪退位以后随即中国成立了民国政府,实现了五族共和,大清王朝从此彻底灭亡。

扩展资料:

公元一九一二年为民国元年。这一年的一月一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随后,袁世凯与孙中山秘密协商,孙中山表示同意让位,由袁世凯继任大总统。

二月十二日,清帝被迫宣告退位。绵延了两百年多年的清朝统治从此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也结束了。隆裕太后授权袁世凯全权代表清廷向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提出清帝退位的优待条件。随后,南京临时参议院召开特别会议讨论了清廷提出的条件,并提出了清帝退位条件的修正案。

袁世凯再次提出清帝退位条件,南京临时政府随即提出了清帝退位条件的最后修正案。袁世凯召集内阁各部大臣及宗室王公会议,讨论南京临时政府的最后修正案,并最终通过了该修正案。二月十二日以宣统帝奉隆裕太皇懿旨的名义,颁布了宣统皇帝退位诏书。

1912年,隆裕太后偕同皇帝溥仪在乾清宫颁布了 退位诏书。各位国务大臣在唐在礼、姚宝来、刘恩源、蔡成勋四个侍卫武官的护卫下,参加了接奉皇帝退位诏书的仪式。接受退位诏书那天,袁世凯并没有进宫,而是由胡惟德代替他带领各国务大臣入宫。

这是因为袁世凯在东华门发生遇炸事件,此后他就称病在家办公,暂不入朝,任何需入朝办理的事务,均由外务大臣胡惟德代表。二月十二日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各位大臣就聚集在乾清宫宫内东南角上的廊子里。过去大臣们就在这个廊子里候旨,廊子相当大,有几间屋那么长。

这天,整个紫禁城戒备森严,奉命进宫的大臣们都担心闯出几个宗社党人来拼命。这些历经政治风云的大臣们不禁感叹道,诏书一下,淸朝的天下就只限于紫禁城里了。大臣们进宫后,就坐在廊子里等候,一边喝茶,一边聊天,表面上和往常一样,但内心中却忐忑不安,感叹很多。

不久,有人通知太后就要上殿了,请各位大臣上殿。胡惟德马上带领众大臣向殿里走去。胡惟德在距宝座约一丈远的地方站住,其他几位国务大臣按秩序在胡惟德的左右排成一列,面向宝座站定。另外四名武官站在大臣们的身后。此外,还有四名太监站在两旁侍候。

随后,有两个太监从后面走出来,分站在两边,走在后面的是隆裕太后,溥仪走在最后。胡惟德领着全体大臣向皇帝、太后行礼,但不是跪拜礼,而是连鞠了三个躬。隆裕太后则以点头作为还礼。礼毕,又有几个随扈的太监从后面走出。

隆裕落座在正中宝座上,溥仪坐在旁边的一把椅子上。胡惟德先开口解释袁世凯未能出席的原因。隆裕太后点头称是,接着说道:为了使国家早一天得到统一,全国老百姓早一天得到安顿,过上没有战争的太平日子,我和皇上决心按照议和条件把国家大权交给袁世凯,由他来筹备共和政府。

今天,颁布诏书,宣告退位,也可以叫袁世凯早点出来,为天下的安宁做些事情。隆裕说完就慢慢站了起来,把预先写好的诏书拿在手里,慢慢递给了胡惟德: 你把这道诏书交给袁世凯吧,务必要把我的意思转告他。

胡惟德连忙走到隆裕座前,毕恭毕敬地鞠着躬,伸出双手把诏书接了过来,并说:“太后睿明鉴远,顾全皇室的体面和百姓的安危。 太后的这份苦心,袁世凯和各位大臣、世间百姓没有不知道的,绝不会辜负太后的一番慈衷善意的。

况且优待条件已经确定,今后必然做到五族共和。如今大局已定,今后的天下就是太平的天下了。敬祈太后保重,太后放心。

胡惟德说完话后,太后脸上露出凄惨的神情,溥仪冷冷地呆在旁边,现场气氛肃穆。隆裕太后不想多待,草草地就退朝了。胡惟德又领着大臣们走出乾清宫。一路上,大臣们都无话可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



辛亥革命与清朝的灭亡

1896年断发易服、投身革命的孙中山以鸦片战争为开头,列强频繁入侵,逼迫清王朝多次割地赔款,中国主权遭到严重破坏。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历时14年,纵横18省,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以“洪秀全第二”自居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在20世纪初年终于灭掉了清王朝。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出生于广东香山先翠亨村一个贫苦家庭。光绪四

年,他随母亲到美国檀香山生活了5年,开阔了眼界。光绪九年(1883),他回到国内,先后在广州和香港的医学院学习。由于受改良主义影响,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应该“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蔡元培一句话,就是要求清政府实行资本主义。他的要求根本没有引起重视。而在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危机中,清朝的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仍不顾国计民生,大修宫苑。看清清王朝的腐朽后,孙中山决定抛弃改良思想,推翻清王朝。

光绪二十年(1894),孙中山首先在檀香山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第二年又在香港成立兴中会总部,誓词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奋斗目标。后来,蔡元培在上海组织了中国教育会,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光绪三十年(1904)黄兴、1905年剪去辫子的华兴会成员在日本合影。前排

左一黄兴,左三胡瑛,左四宋教仁;后排右一刘揆一宋教仁、陈天华在长沙成立华兴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政纲。蔡元培、章炳麟、陶成章在武昌成立日知会,提出“革命排满”的口号。三十一年七月二十日,以兴中会和华兴会为基础,联络光复会成员,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形成了中国资产阶级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学说。从此,革命党人有了统一的政党和纲领。

首先鼓吹革命而且最激烈、最热情的群体是上海的知识分子和东京的留学生。蔡元培在上海从文化方面宣传革命,从日本被驱逐回国的留学生和南京陆师学堂的学生经常在上海集会,评议时政,宣传革命。一批西方启蒙思想家的著作如卢梭《民约论》、孟德斯鸠的《万法精理》被翻译出来,抨击清政府,宣传“三民主义”,号召推翻清朝统治的报刊如《国民报》、《浙江潮》等纷纷出版,并成为青年最爱读的书籍。东京当时是世界上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地方。光绪二十八年(1902),留学生以纪念明亡242周年为名集会,痛斥清王朝,鼓动反清。两地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宣传家。最著名的是章炳麟、邹容和陈天华。

革命宣传首先遇到来自清王朝的阻挠和迫害。清朝驻日公使蔡钧要求日本政府阻止东京中国留学生反清宣传,他勾结日本政府驱逐留学生回国。革命宣传还遭到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保皇派的攻击。他们竭力为清王朝辩护,意在说明不应该推翻;他们鼓吹中国必须经过君主立宪阶段才能实现共和;梁启超还极力维护土地的地主所有制。对保皇派的言论,革命派把他们批驳得体无完肤。

光绪末年,反清斗争风起云涌。为了模糊革命党人的视线,熄灭他们的斗争烈火,清政府从光绪三十一年(1905)开始玩起了预备立宪的骗局,紫禁城西六宫成立“皇族内阁”,但是这种做法最后促进了人民的觉醒。

孙中山没有把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国的目标停留在口头上。他像太平天国一样,坚持用武装斗争去实现目标。他与黄兴等人四处奔走,筹集经费,购买枪支,策反新军,不断组织武装起义。早在兴中会成立的那年(光绪二十一年)孙中山就组织武装起义,而后的起义接连不断,著名的有:光绪二十六年至宣统三年革命党先后发动了惠州起义、萍乡起义、黄冈起义、安庆起义、绍兴起义、七女湖起义、钦廉上思起义、安庆起义、广州起义等。这些起义或由于布置不够周密,或由于叛徒出卖等原因终为清政府镇压,最后失败。失败后,队伍里出现了一些悲观情绪,有些人干起了暗杀。大多数革命党人未因失败而灰心。

宣统三年(1911)四月十一日,清政府颁布“铁路国有”政策,将粤汉、川汉铁路筑权卖给英、美、德、法,激起川、鄂、湘、粤四省人民的激烈反对,四川掀起保路运动,斗争发展到抗粮抗捐,群众暴动。清政府调湖北新军镇压,湖北防务空虚。在同盟会的领导下,湖北革命党人在8月19日(阳历10月10日)晚成功地发动武昌起义,翌日黎明占领湖广督署,并成立湖北革命军政府,宣布废除清朝皇帝年号,国号定为“中华民国”,号召各省起义。

武昌起义在全国吹响了向清王朝发动总攻的号角,立刻就得到全国的响应。自9月1日到10月7日,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浙江、贵州、江苏、安徽、广西、四川、山东等15省先后宣布独立,清朝迅速土崩瓦解。1921年1月1日,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选为临时大总统,颁布了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月12日,宣统帝被迫退位,清王朝灭亡,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也最后终结。

辛亥年间的剪辫者与辫子被剪者 是武昌起义导致清王朝垮台。武昌起义发生在宣统三年,甲子纪年是辛亥年,史学界把以武昌起义为主的孙中山领导推翻清王朝的整个革命运动称为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简介

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该年以干支计为辛亥年,故名。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 同盟会 及其领袖 孙中山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革命的准备

1894年11月(光绪二十年十月),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 。1895年2月,孙中山在香港建立兴中会总部,规定誓词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鲜明地提出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第一个纲领。兴中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20世纪初,留日学生创办的刊物首先出现排满字样,有的刊物明确主张颠覆清政府。1903年,东京留学界思想愈益活跃,宣传民族主义、民权学说的刊物相继出版。上海知识界也出现了新气象,公开倡言革命。组织革命团体,是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向革命化的一个重要标志。1903年11月,黄兴建立华兴会。以后,上海成立了以蔡元培为会长的光复会,江苏、四川、福建、江西、安徽等省也都建立了革命团体。
1905年7月,孙中山、黄兴、 陈天华 等70余人在东京集会,决定成立中国同盟会,作为全国的革命领导中心。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以及其他小团体的成员陆续加入。8月中旬,孙中山在留学生欢迎会上发表了《中国应建设共和国》的演说。同月20日,同盟会召开成立大会,孙中山被推为总理,黄兴被推为执行部庶务,会议确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16字纲领。11月,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出版,孙中山在发刊词中首次提出以民族、民权、民生为核心内容的三民主义。戊戌维新运动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 流亡海外,仍以保皇相号召。《民报》创办后即同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展开论战。辩论结果,革命派占据上风,改良派的政治影响大为衰落。
革命派积极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都失败了,使同盟会的精华遭到重大损失,但有力地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扩大了革命影响。与此同时,自发的群众斗争蓬勃发展,多达千余次。民族资产阶级中的一部分,因切身利益与帝国主义发生矛盾,参加并领导了收回路矿权运动和抵制美货运动 。
为了消弭革命,拉拢资产阶级,清政府被迫作出一些开明的姿态。1905年7月,派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9月宣布 预备立宪 。1907年9、10月,下诏筹设资政院和咨议局,允许资产阶级可以通过选举取得向清政府提出建议等部分权力。上层资产阶级从中看到了希望,纷纷成立各种立宪团体,从事君主立宪活动,准备参预政权。但是满洲亲贵们对立宪并不热衷。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规定大清帝国万世一系,同时宣布预备立宪以9年为期。不久,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去世,3岁的溥仪继承皇位,改元宣统。摄政王载沣采取集权措施,积极推行由皇族独揽国家大权的政策,满洲亲贵和汉族官僚之间的矛盾加深,1910年,国会请愿同志会在北京连续发起 国会请愿运动,要求清政府速开国会。1911年5月(宣统三年四月),清政府发布内阁官制,成立以庆亲王奕为总理的皇族内阁。立宪派分享政权的希望完全落空,少数人抛弃立宪的幻想,对革命活动开始表示同情。革命的形势愈益成熟。

革命的爆发

1911年5月,清政府唯帝国主义之命是从,将从中国人民手中夺得的权利拱手献给帝国主义,引起全国人民的愤怒。与铁路国有直接相关的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省人民强烈反对出卖路权,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尤为波澜壮阔。9月,保路风潮扩展为全省抗粮抗捐,群众暴动接连发生。四川总督赵尔丰在成都逮捕保路同志会和川路股东会的负责人,并枪杀请愿群众数十名,造成流血惨案。同盟会员龙鸣剑等和哥老会组成保路同志军进围成都,转战各地,攻城夺地,猛烈冲击清政府在四川的统治。四川保路运动成为辛亥革命的导火线。
在清政府全力应付四川保路运动的时候,湖北新军中文学社、共进会等革命团体乘机发动武昌起义,揭开了辛亥革命轰轰烈烈的一幕。9月下旬,革命党人感到形势紧迫,决定于10月6日(中秋节)发动起义,后由于形势瞬息变化,起义推迟。10月9日(八月十八日),在预定起义的那一天,共进社负责人孙武在汉口装配炸弹时不慎爆炸,湖广总督下令闭城搜查,汉口和武昌的起义指挥机关遭到破坏,一些起义领导人被捕、被杀或避匿。在这种情况下,新军各标营中革命士兵开始主动行动。10日晚7时,武昌城外塘角的辎重营和城内工程第八营几乎同时发动,各标营继起,经一夜苦战,11日晨革命军占领总督署,全城光复,首义成功。汉阳、汉口也先后为革命军占领。11日,起义士兵聚集到湖北咨议局,在咨议局议长汤化龙等人的参与下,宣布成立中华民国湖北军政府。革命党的领袖们未亲身参加起义,缺乏政治经验的起义士兵对自己掌握政权没有信心,清湖北新军协统 黎元洪 在革命士兵的枪口逼迫下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军政府发布文电,号召各省为推翻清朝建立民国而奋斗。11月,湖北军政府公布《中华民国鄂州约法》。它是全国第一个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原则拟定的地方宪法。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得到了连锁反应,各省革命党人纷纷行动起来。至11月底,全国宣告独立、脱离清政府的有14省。北方未独立各省,有的地方是清王朝统治较强,如直隶、山东、河南;有的远在边陲,革命党势力较弱,如新疆、奉天。这些省份也不平静,革命党仍然组织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之后,立宪派纷纷表示赞成革命,这也加速了清政府的崩溃。广大人民群众在各省起义过程中表现了高昂的热情。新军士兵、会党群众、知识分子、工人、农民、城市贫民、海外华侨、爱国士绅、少数民族都作出了贡献。中国的政治生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沸腾局面。

革命的胜利与失败

革命的胜利发展使清政府极为震惊。10月27日,清廷起用袁世凯为钦差大臣,授予指挥湖北军事的全权。11月1日,清军攻陷汉口。同日,摄政王载沣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交出全部军政大权,以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黎元洪和黄兴、宋教仁等过高估计了袁世凯的力量和自身的困难,企图利用袁世凯和清朝贵族之间的矛盾,以大总统的位置动员他倒戈,把最终推翻清朝的希望寄托于袁世凯。11月27日,汉阳为清军攻陷。12月1日,双方议订停战3日。此后又拟定双方派出代表讨论大局。停战是辛亥革命从武装斗争走向政治妥协的一个重要转折。
12月18日,袁世凯的代表唐绍仪和革命军政府的代表伍廷芳在上海开始和谈。11月下旬,各省代表议决承认武昌为中华民国中央军政府,以鄂督执行中央政务。接着14省代表会议在汉口英租界召开,筹备成立中央临时政府。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代表会议决定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各省代表随即自武汉齐集南京。25日,同盟会总理孙中山自海外归来。29日,17省代表会议以16票的绝对多数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孙中山到南京就职,发布《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告全国同胞书》等文件,正式宣告中华民国的诞生。1月2日,通电改用阳历。3日,选举黎元洪为副总统,确定临时政府组成人员,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8日,又成立南京临时参议院。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立宪派和旧官僚3种政治势力。独立各省的军政府多数为立宪派和旧官僚所操纵,南京临时政府和身为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对它们事实上不能行使中央政府的权力。革命派自身的弱点也更多地暴露出来,孙中山的许多正确主张都遭到反对。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袁世凯感到大总统的位置难以到手,立即撤销和议代表,造成谈判破裂的形势,迫使革命势力妥协。帝国主义列强拒不承认南京临时政府,并且制造外国干涉的空气。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孙中山被迫退让。1月22日,孙中山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宣布赞成共和,即向临时参议院推荐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加紧逼迫清帝退位。2月12日,清朝皇帝终于接受中华民国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正式退位。这样,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朝垮台了,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随之结束。2月13日,袁世凯向临时政府正式声明赞成共和,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辞职。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因实力在北方,拒绝南下就职。孙中山派蔡元培为专使北上迎接,袁世凯暗中指使亲信部队在北京、天津、保定制造兵变;帝国主义也乘机调兵入京,制造紧张空气,以支持袁世凯。南京临时政府再次退让。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孙中山公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个约法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的创举。25日,唐绍仪到南京接收临时政府,组织新内阁。该内阁中内政、陆军、海军、财政、外交等部均由袁世凯的亲信或拥护者担任,同盟会只分配到教育、农林、工商等几个点缀性的席位。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务。5日,临时参议院议决临时政府和该院迁往北京。至此,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篡夺。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点深入人心。中国人民长期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以辛亥革命为新的起点,更加深入、更加大规模地开展起来。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

我们首先要明确一点就是清朝是如何灭亡的。从形式上说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从政府的权力看,以无实权可言,仅是帝国主义控制中国的工具,帝国主义说让它结束它马上就得结束,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袁世凯东山再起,逼清帝退位。以上是清灭亡的外部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近代是资本主义的天下,而落后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的发展。but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我认为侵略者的到来,虽然加快了清朝的灭亡,但用第二只眼睛看这段历史,结果是可观的,因为这样就能让中国这个巨大的睡狮苏醒,让国人知道我们与他国的差距,从而刺激我们的神经,从新认识自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其后,各省纷纷响应,脱离清朝政府的统治。1912年1月1日。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府--中华民国政府在南京成立。1912年3月10日,清政府在紫禁城召开了最后一次御前会议,隆裕皇太后代末代皇帝溥仪宣读了《退位诏书》。至此、清朝的统治正式宣告结束。

2月12日,清朝皇帝终于接受中华民国对皇室的优待条件,正式退位。这样,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朝垮台了,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也随之结束。
我们一般称为中华民国所推翻。

政治腐败,投降派(李鸿章,袁世凯等)很多,皇帝无能。(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傅仪)

清朝是怎么灭亡的
答:整个清政府名存实亡。革命党方面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由于实力不足,不得不向袁世凯妥协。南北谈判中,南京方面提出若袁世凯使清帝退位,可以保举他为大总统。于是袁世凯经过劝说(没有传说中逼宫那么夸张…),使溥仪(当时是孩子,太后以他的口吻)下诏退位。清朝是从1936年开始,毁于1912年。

大清朝是怎么亡的江山?
答:清朝的灭亡主要有几点:1、闭关锁国、盲目自大;2、经济军事落后,不接受先进技术和文化;3、军事思想落后,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4、政治腐败,国力衰弱;5、政府软弱,军队无战斗力;6、国内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7、外患不断,战争不断;8、政体落后,导致封建社会必然退出历史舞台朝从乾隆朝末年...

清朝怎么灭亡的?
答:清朝的灭亡是由于多种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包括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经济崩溃以及外国列强的侵略等。一、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清朝末期,政治腐败问题严重,官员贪污受贿,导致政府效能严重下降。同时,社会动荡加剧,民众起义和外患不断,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使清政府陷入严重的统治危机。二...

清朝灭亡的过程
答:分为两条线看 自鸦片战争始将走下坡路的清王朝统治打开一个缺口 外部有太平天国 捻军 革命党起义 镇压这几次起义把清王朝国库消耗空了 而清朝八旗早已没有战斗力不得已重用汉人 从曾国藩到李鸿章再到袁世凯是一个满人权利慢慢向汉人过渡过程 从清王朝灭亡以后可以看出这个轨迹 以南方为主的革命派 以...

请问清朝是怎么灭亡的?
答: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朝代,由满族贵族建立。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44年,李自成农民军推翻明朝统治,明崇祯帝自杀。清军乘机入关打败农民军,同年,多尔衮迎顺治帝入关,定都北京。清廷先后镇压了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南明抗清武装,逐步统一全国。清初为缓和阶级矛盾,实行...

清朝怎么灭亡的
答:清中叶以后,由于承平日久,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反清斗争接连不断,其中历时九载的白莲教起义结束了清朝的全盛时期。1840年的鸦片战争和此后帝国主义的入侵,使清廷与侵略者分别缔结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中国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的主权受到严重损害,满族失去了早期...

清朝为什么会灭亡?
答:清朝的灭亡一点不可惜,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大多数人对清朝的灭亡是支持的。从这一点来看,人们对汉唐王朝的态度就大不一样了,一般情况下,人们惋惜汉唐结束的太早,气愤满清灭亡的太迟,从历史角度来看,满清与汉唐相比,相差甚远。满清的灭亡,主要原因有:1,军事原因 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满清...

大清是怎样灭亡的呢?
答:大清是通过闭关锁国,没有提高自己的实力,从而灭亡的,因为大清闭关锁国,减少对外交往,没有实现技术创新。

清朝是如何逐步走向灭亡的?
答:虽然大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但其精神值得我们铭记。1905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建立中国民主同盟会。1911年10月10日,革命人士发动武昌起义,最终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史称“辛亥革命”。随着宣统退位,我国延续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就此覆灭。1912年...

清朝怎么灭亡的
答: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史称辛亥革命。由于清政府的八旗、绿营以及后来训练的湘军、淮军均已不堪使用,清政府被迫启用袁世凯,统帅北洋新军,进攻武昌。但是袁世凯在攻下由黄兴镇守的汉口之后,就不再进攻,转而与南方的革命党人进行和谈。并通过威逼等手段,逼迫清政府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后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