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述文字和语言的关系

作者&投稿:苑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当语言发展到一个较为完备的状态的时候,文字就顺其自然的产生了,就其形式上的关系而言,文字充当了一种载体,它把语言完美地表现成了符号,这种变化给人类带来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好处。在人类发展的漫长的历史长河之中,正是由于这些文字为后来的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同时指明了人类的发展方向,为人类的进步创造了前提条件。 语言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知道现在世界上还是存在着许多种语言形式,有的成为了世界上使用最多的语言,有的已经淡出了世界的历史舞台,无论是哪一种,他们都曾经推动过社会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有他们独特的语言系统,因为在自然的条件下,想要生存下去就一定要相互合作,而合作的基础就是交流,最简单最有效的交流方式就是语言,语言的产生几乎是一种物竞天择的基本原则。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语言的发展也起到了及其重要的作用,人们通过语言相互了解和相互沟通。由于原始社会里,自然条件十分恶劣,人类想要生存下去就必须生活在一起,因而产生了许多的部落,人们联合起来共同对付和面对来自自然的挑战,在同一个部落里生存,人们对于交流的要求得到了发展,语言在这种情况下不得不顺应发展,得到了拓展和加强。 当语言不断的发展,另一种社会形态孕育而生,那就是文字。从结绳记事到现在数以万记的及其完备的文字,人类的发展也体现和映射了文字的发展,文字的进步体现出了人类进步的需要。生产力的发展在人类的进步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而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以后,有很多一部分的人就要脱离生产劳动,这些人转到了生产的后方,担负起了食物,衣服,以及所有的劳动成果的管理工作,对于生产力还相对落后的时期,这个工作是简单的,现在的一个小学的学生就可以担负起当时整个部落的管理工作,因为,在当今的我们而言,那些数字是很小的,可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种工作室困难的,因为没有文字,他们经常会忘记,在这种矛盾之中,文字的产生和发展变成了一种迫切的需要。当时的人们选择了很多的方法来处理这种工作,他们没有文字就把他们画下来,有一只羊就画一只羊在石头上,这样以来,人类社会就因为这个小小的发明得到了发展,在我们现在看来这种进步是很小的,甚至是可笑的,但是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这种进步促进了当时部落的和谐发展,间接也就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语言与文字的交互发展和相互促进不但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为后来的人类的发展保留下了很多的社会文化和生产技能,语言的发展史为了交流,而文字的发展是为了语言和文化的传承,这种变化经过了五千年的风雨历程在我们的眼中显得是那么多明显,其实近代社会里,语言与文字的相互关系也是神奇而又显而易见的,女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中国的许多地方,或是由于中国许多年遗留下来到精神糟粕,女子在社会中总是会处于一种不被重视和优待的对象,他们的生活是单调的,他们中的很多人也许很想和男人们一样了解历史,学习知识,可是正是由于这种不平等的社会现象,这种想法也变成了幻想,在中国的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女书这种文字形式被广为流传,这种文字只是在女人们之间为了某种交流的需要,或是为了他们的薄弱的生产力的一种记录­。但是不管是因为什么样的原因,这种文字形态的产生还是证实人类的发展,语言的交流最终还是导致了文字的发展,这种文字的发展和产生虽然带有很严重的地区局限性,但是他们的产生体现了语言的需要。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无论是语言还是文字,在我们心中产生的概念就绝不是一种表现形式和载体这么多简单,文字和语言对于当今社会而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工具,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壮大和发展离不开语言和文字的发展,伴随着文字和语言的进步,我们才能对于生产力的发展怀有更强的信心。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方式,有些重要的语言,就像钱财一样,需要储存起来,所以就有了文字。语言是流水,文字就是鱼,语言是庄稼,文字就是粮食。

文字与语言的关系问题

文字是人类语言的可视平面符号(盲文虽是可触摸符号,但它是为盲人以手代目设置的)。与此相对而言,语言就是可听的信息符号。
人类的任何一种语言,都应当而且可以有一种与之科学地对应起来的文字的。所谓“科学对应”,就是像电工学上说的“匹配”,当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完全匹配了,可以达到用最省的能量实现最好的效果。如果匹配不好,效果就不佳:要么输出设备不能正常工作,要么窝存下过多的能量被闲置无用,造成浪费。如果文字与语言完全匹配了,那么这种文字对讲该种语言的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就会易学好用,普及时间短,所花费用少;文字和其对应的语言可以同步地无限扩张,即单词、词语可以无限扩张。反之,就是匹配不好。每一种文字要达到与其语言最好地匹配,并不是很容易的,往往需要经过千百年的千万人的不断探索,不断改进,才能实现。
当然,语言与文字之间的匹配程度的好差,是相对而言的。当前有些人不认识有这种匹配程度的区别,或对这种区别的衡量标准不统一,就造成了对文字本质的说法的不同;也造成了对汉字要不要改革?怎样改革?等问题的争论。
以多音节单词为主的语言(极少出现同音异义词---一词多种解释除外),用拼音文字与之对应,是最科学的对应。也就是说,可以达到很好的匹配。因为用拼音字母来表示语音可以用最少的文字表示无限的语音,是一种最科学的方法。
以单音节词为主的语言(必然会出现大量的同音异义词---一词多解除外),用一个个独立的可以按照该种语言的语法自由重组新词的方块字与之对应,是最科学的对应。也就是说,可以达到很好的匹配。因为撇开有限的单音的局限性,用有限的表义的单词来表示无限的词汇,也是一种最科学的方法。
这两种方法各有特定的对应规律,是不能互相套用的。
按照这种认识,比较当今世界各种文字与其语言的对应情况:文字与语言匹配程度好的,应当首推拉丁文与拉丁语之间的匹配;而在拉丁语系中,匹配最好的并不数英文。与拉丁文的匹配相比,汉字与汉语的匹配程度,就不如拉丁文与拉丁语的匹配程度好。
那些移植别人文字的民族,在开始阶段匹配程度肯定很差,不经过几代或几十代人的磨合,是达不到较好的匹配的。
由于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由此造成汉语的语法也和多音词为主的语言的语法不同。这种语法,适与调动单字随意活动。单音词既是组句的元素,也是创建双音词和多音词的元素。而且任何人只要按照汉语语法规则和单音词之间的词义关系,都可以随意造出双音或多音词来,并能够不用注释地立刻被其他人所理解。就像用砖块砌墙一样,可以做出任何一种墙。所以,汉语词汇是无限的,汉语究竟有多少词,谁也统计不尽,这完全对应了汉语的既简练又丰富的特性。例如:“适”,可以组成:适合、适当、适才、适逢、适遇、适有、舒适、不适、适可而止、等等。“失”,可以组成:失当、失色、失去、失语、失逢、失算、丢失、损失、遗失、马失前蹄、失之交臂、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等等。
汉语的同音词虽然很多(有的多达200个以上),但是在人们的口头对话时和书面交流时,并没有造成误解。这是什么原因呢? 这是在口头对话时,由现场环境和语言上下文的关联性及对话者的知识条件的作用,予以分清的;在书面交流时,由每个汉字的表意性能和语言上下文的关联性,予以分清的。例如,一天有两个钓鱼伙伴在约定的钓鱼河边见面了,一见面时,甲问乙:“伙计,今天带的什么鱼饵?”乙答:“猪肝”。乙问甲:“你呢?”。甲答:“酒和面”。在这种现场环境和语言上下语的关联下及当事人的知识条件下,甲不会把“猪肝”误解成“竹竿”,乙也不会把“酒和面”误解成“九和面”---用九种面粉混合而成的面。在汉字表示上“猪肝”与“竹竿”、“酒和面”与“九和面”的笔画迥然不同。假如汉字只是表音的,在书面交流时,就必然造成大量的误解,根本无法交流。所以,只有表意为主的汉字,才能与单音词为主的汉语相匹配。
这里所讲的“匹配”,是从基本的方面说的,并不是说已经达到完全地匹配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在的汉字缺少了一个重要部分,这就是声音(声和调)。由于缺少了这一部分,就造成了汉字还带着如下的重要缺点:难记难写,学习周期很长,学习费用很高,不利于大众普及;不能作为中国语言统一的工具;对外没有吸纳性,不利于对外交流;不便于电脑(当代文字处理的主要工具)处理,等等。如果现在的汉字改为意、音双表的汉字,就可以克服以上的缺点,其匹配程度要远优于拉丁文与拉丁语的匹配程度。
对于汉字的以上缺点,是大家都看到的。百年来,有人提出对汉字的全盘否定的观点,有人提出对汉字进行改革的观点,有人提出保卫汉字的观点。争论至今不止。为什么?因为人们至今没有找到令人满意的改革方案。
有些人看到拉丁文字与拉丁语言匹配程度远强于汉字与汉语的匹配程度,于是就用拉丁字组建汉字。这种做法,首先在理论上违背了“单音节词为主的语言必须用表义文字与之匹配”的规律。就象把自行车的轮胎硬要装到汽车的轮毂上一样,怎么能行?其次,用26个英文字母所组建的表音表意汉字,其表音的部分当然好记,而表义的部分就太抽象难记了,而且灵活性和无限扩张性较差;在实质上,就是一种美式键盘代码。再者,完全割断了中国的文化历史,这是大多数中国人无法接受的。再次,人们的习惯也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汉字拉丁化方案虽然很多,也提倡了近百年,就是得不到人们的支持,就是这个原因。
文字不是别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一种实用工具,任何一种人类工具都是应运而生、逆运而息的。任何一种工具,要想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就不能割断历史,不能忽视人们的习惯势力。否则,这个工具再好,人们也不会接受。例如:电脑主机电路板,由于新材料、新部件、新工艺发展很快,设计版本也就跟着更新很快。新版本的主板即使已经不再使用前代版本的某些外接部件了,但仍必须保留着前代版本的一些连接插口,不然,电脑组装厂就不会立即前来购买。为什么呢?因为电脑组装厂的大量库存旧件不能继续使用了。所以,即使新版本的主板比旧的性能好,价格便宜,厂家也要等库存旧件用完了后才来购买。再如,电子液晶手表不论在读数上、价格上、准确性上,制造工艺上、使用寿命上和维修上,都优于机械手表,已经兴起近50年了,可是至今仍然有很多人习惯使用机械手表,逼得手表生产厂家不得不生产机械样式的电子手表。
有人用简化法和并字法来解决汉字难写难记的问题,但这是一种拆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使这一 点似乎匹配了,却引起另一点更不匹配,总体上的匹配程度还不如原来的。
有的人用自创的一些方法和笔画组建汉字,实现了意、音并表,但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总体看来,匹配程度也不如现有的汉字。
因为以上的情况,就使一些人感到,汉字改革,越改越糟,不如保持现状不改。
我认为,保持现状是不对的,也是不可能的。汉字在历史上已经改变多次了,每一次的经济大繁荣带动文字处理工具的改进,都会促使汉字发生改变。
当今全球经济战空前激烈,中国经济出现了繁荣和跃进,电脑已经成为文字处理的主要工具,汉字处在中国国力总体框架的基础位置,但是支撑能力很不相当。其次,汉字与电脑也很不匹配。所以汉字必须改革,以达到理想地匹配。从文字自身发展的规律来看,也是朝着不断增强匹配程度的方向前进的。现在关键的一点,就是能找到一种优良的匹配方式。如果能找到这种优良的匹配方式,使新汉字与汉语的匹配程度比现在的汉字匹配程度更强,那些认为“不如不改”的人们也就会改变观点了。
有的人认为,汉字改与不改都不会影响中国的振兴和发展,现在中国的发展不是很快吗?是的。认为汉字需要改革的人,并不是认为汉字现在已经到了不能使用的地步了,汉字在总体上仍然是与汉语匹配的。只是认为汉字在某些方面不匹配。这些不匹配的方面,与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总形势不适应,与要求高速发展的中国经济总框架不匹配罢了。
没有对比当然无法看清。比如:从哈尔滨运送1000吨大豆到北京,可以用火车,也可以用汽车,也可以用马车,也可以用人力车等等,都可以运到。虽然最终效果都一样,而效率却大不一样,它的附加效应(例如,对沿途路线的社会影响)也大不一样。有人可能会问:只要效果一样,还有必要计较效率高低么?要知道,在历史上凡是效率低的落后国家,就都是挨吃的软肉。如果我们今天把汉字改革了,9年普及教育的内容,大约4年就可以完成,节约下5年的时间和资金,用于进行高级技术教育,那将是一种什么结果?
以上所讲的看法,似乎是对各方面的同仁们作了全盘否定。其实,我并不是否定大家,我只是按照我看问题的角度坦诚地谈点看法罢了。我是认为汉字应当改革的,并认为汉字改革应当沿着拼音形声字的方向前进,并且也尝试搞了个“意/音双表汉字书写法”方案。对于这个方案,在字形组织上,我也不认为是理想的,就我现在的低水平,也只能做到这种程度了。也希望大家予以批评指正,让我们共同来完成这个伟大的事情。要知道,事实上,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汉字的改变,都不是一个人所发明创造出来的,都是广大群众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促进,集体创造出来的。
在对待现在汉字问题上,不论是认为汉字不必改革的也好、认为汉字必须改革的也好、支持汉字拉丁化的也好、支持汉字非拉丁化的也好,大家都是从同一个目标出发的------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振兴,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了不再受“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耻辱,为了不再出现南京30万人无辜被杀的国耻,为了不再出现青岛儿童的心肝被日本军官作为奖品享用的惨状。只是各人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看法不同罢了。

第五套试卷的 论述题。。

文字和语言的关系是什么?
答:语言精炼与生活,生活离不开交流,交流需要语言,所以说语言决定文字,但语言的提高可促进文字

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
答:根据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还是语音相联系的标准,世界上的文字可以分为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文字和语言的关系:(1) 文字是书写语言的符号系统,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文字的特点和 语言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联系的。例如,汉字在语音上代表一个音节,这就跟汉语产生初期词语绝大部分是单音词分不...

试论汉字与汉语之间的关系。
答:【答案】: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但文字和语言的发展又是不同步的,当文字与所记录的语言的发展发生矛盾时就要求改进或改革文字。世界上几种古老的意音文字,目前只有汉字还在使用,这是因为汉字较好地适应了汉语的结构特点。汉字与汉语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汉语的语索基本上是单音节的,而...

谁知道语言与文字的区别与联系?
答:汉语的标准语在中国大陆称为普通话,在台湾称为国语,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称为华语。 在广义上是指汉族的语言,狭义上指普通话,另外还有国语、华语、中文等称呼都是指汉语。毫无疑问,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种语言,世界上大约有1/5的人使用汉语作为母语。汉语也曾对其周边的国家的语言文字产生过...

语言与文字的关系的几点思考?
答:语言是基础,文字是升华。先说出来了,才能写出来。语言精练了,文字更深奥。

文字的起源要先了解什么?文字与语言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而且文字的发展历程其实也代表着时代的发展历程,其中离不开经济对于文化的重要影响,我们了解文字的发展历程,其实也是了解历史的过程,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古人的思想的,是有利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水平的。而且在语言出现之后,文字才慢慢在生活中兴起,最初是由象形文字,甲骨文等在生活中占有的比重较大...

感觉语言和文字没有关系,语言是以语音表达意思,而文字是以字形表达意...
答:文字就是记录语言的载体啊,当你说出某个词时,在你脑海中就有一个与之对应的字啊,你说汉语,对应的就是汉字,说英语,对应的就是英文,怎么没有关系呢,而且文字也促进了语言的发展啊,要是没有文字,哪里会有复杂的长篇著作,复杂缜密的思维?

语言和文字的区别和联系语言学纲要
答:语言学类J,全书共分9章,分别为: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贯穿全书的语言结构的总框架是瑞士语言学家德·索绪尔在本世纪初阐述的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作者力图用这两种关系来组织和安排各种语言现象。

是语言基于文字,还是文字基于语言?
答: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文字是基于语言的。语言是先于文字而存在的,它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基本工具;而文字则是为了更好地记录和传递语言而被创造出来的符号系统。虽然文字对语言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归根结底,它仍然是建立在语言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探讨语言与文字的关系时,我们应该明确这一点...

是语言基于文字,还是文字基于语言?
答:首先,我们要明确语言和文字的产生顺序及它们之间的依存关系。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语言作为一种沟通工具,远早于文字的出现。原始人类通过发出声音、模仿自然界的各种声响以及运用肢体语言,逐渐形成了能够传递复杂信息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是口头的,不依赖于任何书写形式。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