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可以分为哪几部分,用小标题百度知道

作者&投稿:化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想想第26课《月光曲》,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用小标题的形式。~

第26课《月光曲》,可以分为四个部分,具体分别如下:
第一段(第1节):贝多芬曾经谱写过的《月光曲》。
第二段(第2~3节):贝多芬茅屋外听见琴声。
第三段(第4~7节):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
第四段(第8~10节):贝多芬弹奏《月光曲》。

扩展资料:
课文月光曲的作者是贝多芬,《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 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波恩,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欧洲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22岁开始终生定居于维也纳,创作于1803年至1804年间的《第三交响曲》标志着其创作进入成熟阶段。此后20余年间,
他数量众多的音乐作品通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和宏伟气魄,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于维也纳去世,享年57岁。

《月光曲》的中心思想:通过记叙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大自然的热爱。
课文主要内容写的是两百多年前,贝多芬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演出,晚上散步的时候,他被断断续续的钢琴声吸引,来到了一所茅屋前。他听到茅屋里兄妹的对话,情不自禁地走进茅屋,为兄妹俩弹奏了一首自己的曲子,又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课文通过四部分来描写当时的场景:
第一部分(第1节):讲贝多芬曾经谱写过《月光曲》;第二部分(第2~3节):讲贝多芬在茅屋外边听见琴声;第三部分(第4~7节):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琴;第四部分(第8~10节):讲贝多芬弹奏《月光曲》。

扩展资料:
《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1801年贝多芬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曲名。
贝多芬生活道路非常坎坷,28岁时听力开始减弱,晚年失聪,只能通过书写跟人交谈。他以坚强的意志克服了重重困难,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广为流传的交响乐《英雄》 《命运》 《田园》 《合唱》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光曲

本文可以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
第二部分(2—11自然段)传说。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经过。
第二自然段,讲述了故事的原因。贝多芬在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曲子弹得“断断续续”,弹出正是他谱写的曲子。这使贝多芬产生极大的好奇心,因而走近茅屋。

第三至六自然段,讲述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第一曲。先讲贝多芬听到一个姑娘和一个男子的对话,深深被感动。再讲贝多芬进屋后,看到的是一个十分贫困的家庭。他直率地对主人说“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盲姑娘感到“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判断出弹曲的人正是贝多芬。贝多芬看到她这样懂音乐,从琴声中就能分辨出弹奏的人是自己,心中十分激动,便要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   

第八和第九自然段,讲述贝多芬弹奏第二曲,即兴创作《月光曲》。先讲风吹灭了蜡烛,屋里洒满月光,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此情此景,使贝多芬想到美好的音乐应当给予穷苦的爱好音乐的人,他便按起琴键,用乐曲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述贝多芬整理、记录下《月光曲》。

可以分为四部分;一。听 二弹,三创作,四记录。

寒……让周杰伦回答下 1.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没有回答,便主动提出再给她弹一首。这是贝多芬会想?贝多芬会想:这个盲姑娘这么热爱音乐,但是她

《月光曲》的由来
答:人教版六年级上册26课《月光曲》  ,是一篇老课文了。故事很美,课文很感人。我教书教到十九个年头,突然生出了几分好奇之心:虽然文章开头就讲这是一个传说,但贝多芬是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所谓无风不起浪,这传说的来源是什么呢?为此我特意翻开了罗曼·罗兰的《名人传·贝多芬传》  &...

六年级上册第26课 【月光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这篇课文记叙了德国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的传说,它告诉我们贝多芬是一位同情劳动人民的伟大音乐家。课文可分为两段,第一段简单的介绍了著名的钢琴曲月光曲是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谱写的。第二段详细的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整个过程。(1~1):介绍贝多芬点名题意 (2~10):详细介绍贝多芬写月光曲的...

六年级上册26课《月光曲》重点句子,并解释
答:解释: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照应前文“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没有烛光,一切都那么宁静,下文的月光才会“显得格外清幽”。2.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解释:故事是因为贝多芬听见路旁传出钢琴弹奏开始的。作者描写了当时的环境:“...

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说课稿
答:六年级上册语文《月光曲》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6课《月光曲》,是本册第八单元第二篇精读教学教材,这篇课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作者借这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26课《月光曲》的内容,意境和感情是通过什么表达出来的...
答:《月光曲》原名《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1801年贝多芬在经历情感波折后创作出来的钢琴奏鸣曲,德国诗人路德维希·莱尔斯塔勃听后将此曲第一乐章比作“犹如在瑞士琉森湖月光闪烁的湖面上摇荡的小舟一般”,而冠以《月光曲》之名。这是一首享誉世界的名曲。这个故事纯属虚构。其实贝多芬写作这部作品时,正值1801...

六年级上册26课《月光曲》里的词语的全部解释
答:谱写——写作乐曲。幽静——偏僻,清静。断断续续——时断时续,课文中指琴声不连贯。纯熟——功夫深,技术熟练、水天相接——水和天连在一起。微波粼粼——水清澈的样子,微小的波浪闪闪发光。霎时间——极短的时间。恬静——很安静;宁静。陶醉——很满意地沉浸在某种境界之中。苏醒——昏迷后醒...

第26课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答: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课堂原文(人教版6年级上册语文书第26课)

六年级上册的26课 月光曲 概括主要内容 50字左右!!!10分钟时间!!!快...
答: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贝多芬即兴创作了《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伟大音乐家贝多芬的善良品格——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热爱,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人们,美好乐曲的产生不仅要依靠丰富的想象力,更源于对生活高尚而真挚的...

小学六年级上第26课月光曲第九段的主要内容!!急啊!!!快!!!
答:[教科版第十册课文]一百多年前,德国有个大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lái)茵(yīn)河边的一个小镇。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máo)...

小学6年级语文第26课贝多芬创作《月光曲》是感情的变化过程。_百度知 ...
答:中国小学五年级课本第十课《月光曲》一文,是出版商以“月光曲”为标题杜撰的一个动人“故事”。 原文: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上。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突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