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在文言文中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春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籍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 籍 jí
〈名〉
(1) (形声。从竹,耤( 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2) 同本义 [book;register]
籍,簿书也。——《说文》
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
掌邦国宾客之体籍。——《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
非礼也勿籍。——《左传·成公二年》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
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籍口(户口);籍戎(编入军籍);籍地(官宦门第);削籍(官吏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除籍(于簿籍中除名)
(3) 泛指书,成册的著作 [book]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梦溪笔谈·活板》
由是文籍生焉。——萧统《文选序》
又如:籍图(文籍图书);书籍;古籍;经籍;典籍
(4)代表个人的身份;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 [membership]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街问紫芝。——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又如:军籍;党籍;外籍;客籍;团籍;队籍
(5) 籍贯 [native place]
顷小儿回籍应举。——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书》
又如:回籍;原籍
(6)征籍。中国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taxes]
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
又如:籍税(征收租税);籍赋(赋税);籍敛(征收田税);籍求(敛取);籍取(敛取;征收);籍兵(征集兵士)
(7) 门籍,一种写有当事人姓名的小牌子 [card]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汉书·魏相传》

汉代有事需要出入宫门者,皆有门籍悬于宫门,以备案验
词性变化
◎ 籍 jí
〈动〉
(1) 登记 [register]
籍吏民。(籍,登记。登记官吏、人民,就是造花名册、户籍册等。)——《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籍名(登记籍贯名字);籍没(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籍夫(登记征用民夫);籍田(藉田。古代天子亲耕之田。以所获祭祀宗庙,并寓劝农之意)
(2) 没收入官 [confiscate]。如:籍配(籍没和充军);籍略(籍没和强取);籍死(犯罪被籍没致死);籍产(没收罪犯所有的财产)
(3) 假借。通“借” [use as a pretext; make use of]。如:籍甚(有所凭藉而更强大);籍在(依赖,慰藉)
◎ 籍 jí
〈形〉
杂乱 [in disorder]。如:狼籍

1、登记。
2、典籍。
3、项羽的名字。
4、通假字。

● 籍
 1. 书,书册:古~。书~。经~。典~。
 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国~。学~。
 3. 登记:~没(mò)。~吏民。
 4. 征收:~田。
 5. 〔~~〕a.形容纷扰很大;b.形容名声很大;c.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6.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竹,耤( 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2) 同本义 [book;register]
籍,簿书也。——《说文》
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
掌邦国宾客之体籍。——《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
非礼也勿籍。——《左传·成公二年》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
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籍口(户口);籍戎(编入军籍);籍地(官宦门第);削籍(官吏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除籍(于簿籍中除名)

(4) 泛指书,成册的著作 [book]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梦溪笔谈·活板》
由是文籍生焉。——萧统《文选序》

(5) 又如:籍图(文籍图书);书籍;古籍;经籍;典籍

(6) 代表个人的身份;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 [membership]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街问紫芝。——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7) 又如:军籍;党籍;外籍;客籍;团籍;队籍

(8) 籍贯 [native place]
顷小儿回籍应举。——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书》

(9) 又如:回籍;原籍

(10) 征籍。中国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taxes]
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

(11) 又如:籍税(征收租税);籍赋(赋税);籍敛(征收田税);籍求(敛取);籍取(敛取;征收);籍兵(征集兵士)

(12) 门籍,一种写有当事人姓名的小牌子 [card]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汉书·魏相传》

(13) 又
汉代有事需要出入宫门者,皆有门籍悬于宫门,以备案验

词性变化

◎ 籍 jí

〈动〉

(1) 登记 [register]
籍吏民。(籍,登记。登记官吏、人民,就是造花名册、户籍册等。)——《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籍名(登记籍贯名字);籍没(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籍夫(登记征用民夫);籍田(藉田。古代天子亲耕之田。以所获祭祀宗庙,并寓劝农之意)

(3) 没收入官 [confiscate]。如:籍配(籍没和充军);籍略(籍没和强取);籍死(犯罪被籍没致死);籍产(没收罪犯所有的财产)

(4) 假借。通“借” [use as a pretext; make use of]。如:籍甚(有所凭藉而更强大);籍在(依赖,慰藉)

◎ 籍 jí

〈形〉
杂乱 [in disorder]。如:狼籍

《康熙字典》解释:
《广韵》《集韵》《韵会》秦昔切《正韵》前历切,𠀤音踖。《玉篇》书籍。《尚书·序疏》籍者,借也。借此𥳑书以记录政事,故曰籍。《左传·昭十五年》王谓籍谈曰:昔而高祖,司晋之典籍。 又戸籍。《史记·萧何世家》高祖入关,何独先走丞相府,收图籍,以是具知天下戸口阨塞。 又尺籍,所以书军令。 又门籍。置牒于门,以案出入。《前汉·元帝纪》令从官给事宫司马门中者,得为父母兄弟通籍。《注》籍者,为尺二竹牒,记其年纪、名字、物色,挂之宫中,案省相应,乃得入也。 又租籍。《管子·国蓄篇》租籍者,所以彊求也。《注》在工商曰租籍。 又籍田。《礼·祭义》天子为籍千亩,诸侯为籍百亩。《诗疏》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谓之籍田。《五经要义》天子籍田以供上帝之粢盛,所以先百姓而致孝享也。籍,蹈也。言亲自蹈履于田而耕之也。 又籍籍,语声也。《前汉·江都易王传》国中口语籍籍。 又狼籍。《史记·蒙恬传》此四君者皆为大失,以是籍于诸侯。《注》言恶声狼籍,布于诸国。 又姓。晋籍谈,汉籍福。 又《正韵》词夜切,音谢。《前汉·义纵传》治敢往少温籍。《注》言无所含容也。 又地名。《史记·秦本纪》灵公十年城籍姑。《括地志》籍姑,在同州韩城县北三十五里。 又叶樯龠切《左思·咏史诗》陈平无产业,归来翳负郭。长卿还成都,壁立何廖廓。四贤岂不伟,遗烈光篇籍。

1名册,户口册。登记。2典籍,书籍。3凭借4践踏,欺凌。




书籍

基本字义
1.
书,书册:古~。书~。经~。典~。
2.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国~。学~。
3.
登记:~没(mò)。~吏民。
4.
征收:~田。
5.
〔~~〕a.形容纷扰很大;b.形容名声很大;c.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6.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竹,耤( jí)声。古书以竹制成,故从“竹”。本义:登记册,户口册)
2.
同本义 [book;register]
籍,簿书也。——《说文》
乃以九畿之籍。——《周礼·大司马》
掌邦国宾客之体籍。——《周礼·小行人》。注:“名位尊卑之书。”
非礼也勿籍。——《左传·成公二年》
今荆州非少人也,而著籍者寡。—— 诸葛亮《论游户自实》
宫观之籍。——明· 顾炎武《复庵记》
3.
又如:籍口(户口);籍戎(编入军籍);籍地(官宦门第);削籍(官吏被革职,在官籍中除名);除籍(于簿籍中除名)
4.
泛指书,成册的著作 [book]
诸侯恶其害己也,而皆去其籍。——《孟子·万章下》
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版本。——《梦溪笔谈·活板》
由是文籍生焉。——萧统《文选序》
5.
又如:籍图(文籍图书);书籍;古籍;经籍;典籍
6.
代表个人的身份;代表个人对国家、组织的隶属关系 [membership]
玉郎会此通仙籍,忆向天街问紫芝。——李商隐《重过圣女祠》
7.
又如:军籍;党籍;外籍;客籍;团籍;队籍
8.
籍贯 [native place]
顷小儿回籍应举。——张居正《答应天巡抚宋阳山书》
9.
又如:回籍;原籍
10.
征籍。中国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taxes]
实亩实籍。——《诗·大雅·韩奕》
11.
又如:籍税(征收租税);籍赋(赋税);籍敛(征收田税);籍求(敛取);籍取(敛取;征收);籍兵(征集兵士)
12.
门籍,一种写有当事人姓名的小牌子 [card]
光夫人显及诸女皆通籍长信宫——《汉书·魏相传》
13.

汉代有事需要出入宫门者,皆有门籍悬于宫门,以备案验

〈动〉
1.
登记 [register]
籍吏民。(籍,登记。登记官吏、人民,就是造花名册、户籍册等。)——《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籍名(登记籍贯名字);籍没(登记并没收所有的财产);籍夫(登记征用民夫);籍田(藉田。古代天子亲耕之田。以所获祭祀宗庙,并寓劝农之意)
3.
没收入官 [confiscate]。如:籍配(籍没和充军);籍略(籍没和强取);籍死(犯罪被籍没致死);籍产(没收罪犯所有的财产)
4.
假借。通“借” [use as a pretext; make use of]。如:籍甚(有所凭藉而更强大);籍在(依赖,慰藉)

〈形〉
1.
杂乱 [in disorder]。如:狼籍

古代中的籍贯到底是什么?籍和贯分别是什么意思?
答:许多人对籍贯的认识也是一知半解。在古代的时候就出现过户籍制度。到了周朝这项制度就逐渐的完善起来,并在全国大范围的推广。在史书上面记载有专门登记人数的官员,会将统计好的资料呈报上级。这些资料里面就有籍贯这一栏。古时的籍贯跟现在不同。它的籍和贯是分开的,籍是指役籍,而贯是指乡贯。一...

籍贯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籍?什么是贯?
答:户口所在地);祖父去世的,填写祖父去世时的户口所在地;祖父未落常住户口的,填写祖父应落常住户口的的地方;公民登记籍贯后,祖父又迁移户口的,该公民的籍贯不再随之更改。2、籍,读作jí。释义为书册;登记册、个人对国家或组织的隶属关系、出生地或祖居地、姓。3、贯,原籍,出生地的意思。

文言文录的意思
答:2. 【文言文中“录”、“登”的意思】 【汉字】录【拼音】lù【注音】ㄌㄨˋ部首笔画部首:彐部外笔画:5总笔画:8编码信息五笔86&98:VIU 仓颉:NMME郑码:XBKV笔顺编号:51124134 四角号码:17909UniCode:CJK 统一汉字U+5F55字形结构汉字首尾分解: 彐水汉字部件分解: 彐水笔顺编号: 51124134笔顺读写: 折横横竖...

文言文中“寄”是什么意思
答:寄,托也。——《说文》寄公者,何失地之君也。——《仪礼·丧服》传 可以寄百里之命。——《论语》。皇疏:“寄是暂寄有反之目也。”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寄籍,寄居外地而附以户籍的叫寄籍。寄庄,在外地买地设庄,收租。委托,托付。令可以寄政...

书在文言文里什么意思
答:1. 书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写。《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译文:于是用朱砂在绸条上写了“陈胜王”。2、记录。《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译文:我听了,有动于衷,曾拿杜君这些话来普通的问了问别人;结果大家说的一样,我就决定...

古文中的著是什么意思
答:问题一:古文 著甚来由 什么意思啊? 有著甚来由之说:有什么理由、有什么根据。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对于宗门中的事,如果用习惯性的思维意识还不能领会,就会起烦恼,丧失信心,早早地就想放弃参学,更不需要找什么理由 问题二:文言文中代为著性啥意思 著姓:有声望的族姓,名门望族。比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

文言文什么意思
答:5. 文言文是什么意思:通俗得解释一下 “文言文”的第一个字“文”,是美好的意思;第二个字“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最后一个字“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由此可见,“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美好的语言文章”,也叫做语体文。 著名语言文学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指出...

课本在文言文是什么
答:4. 书在古文里什么意思 1、写。 汉代司马迁《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译:于是丹写信说:“陈胜称王” 2、记录。 清代方苞《狱中杂记》:“余感焉,以杜君言泛讯之,众言同,于是乎书。”译:我被感动了,以杜君说泛审问的,大家说的都一样,于是在记录。 3、文字。 汉代司马迁《陈涉世家》:“...

文言文指代自己的词语
答:(6)其他自谦词有:因为古人坐席时尊长者在上,所以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在下;小可是有一定身份的人的自谦,意思是自己很平常、不足挂齿;小子是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老人自谦时用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女子自称妾;老和尚自称老衲;对别国称自己的国君为寡君。 4. 文言文中,那些可以指代开始的意思 一、...

文言文的解释叫什么
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