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战役中的林彪与杜聿明:棋逢对手还是指挥失误?

作者&投稿:晏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四平战役,这座东北军事重镇在解放战争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被誉为"东方马德里"。从1946年3月到1948年3月,国共两军在此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交锋:第一次是四平解放战,第二次是四平保卫战,第三次是四平攻坚战,第四次是四平收复战。双方总共投入40万兵力,激战52天,国民党军队5万余人被消灭,我军也付出重大牺牲,这场战役震惊了国内外,即著名的"四战四平"。这场战役不仅解放了四平,对于全国解放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四平被尊称为"英雄城"。

在1946年春的四平保卫战中,东北民主联军坚守了一个月后被迫撤出,局势异常严峻。林彪对保卫战存有异议,中央和延安领导层一度认为和平解决东北问题有可能。然而,毛泽东在3月26日明确指示,保卫四平是决定东北地位的关键之战,林彪则认为东北没有和平。尽管双方在威远堡的战斗中,国军新六军22师65团表现出色,但最终威远堡的丢失预示了四平战役的失败。

5月16日,孙立人的新一军发起全面攻击,林彪在面临重大损失和撤退风险时,果断下达了撤退命令,导致后续的追击战中,东北民主联军损失惨重。尽管林彪在失利后迅速调整,指挥梁兴初和罗华生的部队取得拉法和新城的胜利,提振了士气,但四平战役的失利是无法忽视的。

1947年夏,四平战役再次进行,林彪虽有不足,但他的检讨和勇于承担责任令人钦佩。与陈明仁的较量中,我军缺乏大规模城市攻坚经验,而国军在抗战中积累了丰富的战术知识,四平的失利也在情理之中。然而,从四平战役中吸取的教训,为后续的胜利,如义县、锦州、天津战役打下了基础。这场战役的惨烈与辉煌并存,标志着东北民主联军走向了新的辉煌起点。

14.林彪:把一个纵队打光也要拿下四平
答:就这样,四平在林彪心中又添了一笔遗憾。四平攻坚战加上外围阻击战,我军伤亡3万余人,其中林彪的主力一纵、六纵伤亡最大,骨干基本上打光了(都是关内来的老八路),虽然我军也歼敌5万余人,但这是一场得不偿失的战斗。接下来陈诚来到了东北战场接替杜聿明,林彪为陈诚的到来准备了一份大礼!

林彪手握27万重兵,却避战东北,一听国共和谈,急得差点掀桌子
答:于是就有了解放战争初期的四平保卫战。 明面上,所有人都说我军打得多英勇多顽强,多少将领指挥得多么优秀,国民党军是怎样无能。 可实际上,这就是一次彻彻底底的“败走麦城”,打破了林彪的“不败神话”。 1946年6月,蒋介石彻底撕破了和平伪装,正式发动全国范围内的内战, 对我党多个集结区发动突然袭击,派遣大量...

一流名将杜聿明与超一流名将林彪之间的差距
答:阖闾亲率伍子胥、噽伯、孙武,誓师伐楚,三战三胜,以3万的兵力完败20万的楚军,攻破楚国首都郢都。你在战场上拼命进攻并没吃亏,对手却神奇地越来越强大,那才是真正的绝望。东北的林彪如此,华东的陈毅也是如此。这大约就是杜聿明这样的一流名将与超一流名将之间的差距吧。善战者无赫赫之功。

林彪初到东北连吃败仗,司机和参谋叛逃,他抓国民党一个失误翻盘_百度知 ...
答:这时,东北中国人民解放军如想要立足,也只能将国民党军队挡在四平、本溪一带。林彪和毛主席对四平需不需要守,如何守,守到哪些程度,有不一样的意见。林彪认为死守在四平没有什么意义,但遵从党中央的指令,仍然把队伍调到四平防御。在四平保卫战刚开始后,毛主席持续向林彪发急电,让林彪死守四平,逆转...

【档案揭秘】林彪“毙命”后续(一):杜聿明再报,林彪重现人间
答:与聂鹤亭一同登台演讲。据说,他的面容相比之前略显消瘦。这无疑引起了广泛关注,杜聿明已着手详细调查并等待进一步的情报。这段历史疑云重重,每一次转折都让人对林彪的生死充满了好奇。究竟林彪的“毙命”是真是假,这其中隐藏着怎样的政治博弈和军事策略?这些细节将在后续揭秘中一一揭晓。

三下江南战前局势
答:再逐步向北满推进。面对杜聿明的攻势,林彪作为东北民主联军的司令员,巧妙地制定了战术应对。他决定采取“北满不支,南满出击;南满困难,北满出援”的策略,使得国民党军队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于是,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役就此展开,成为了这场战争中的重要转折点。

国民党有没有在解放战争中打过胜仗呢?有例子么?
答:例子如下;第一年:1946年(含1945年)1945年10—12月,绥远战役,国军指挥官傅作义,共军指挥官聂荣臻等 1946年2月,沙岭战役,国军指挥官杜聿明、廖耀湘,共军指挥官林彪等 1946年4月,一打四平战役,国军指挥官孙立人、郑洞国,共军指挥官林彪等 1946年4—5月,本溪战役,国军指挥官杜聿明、廖耀湘,...

解放战争时期发生在东北重大的三大战役
答:东北民主联军在四平之战中,以总计伤亡4万余人的代价共歼灭国民党军6万8千余人,最终掌控了战略要地四平。(二)四保临江: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的三、四纵队和辽南独立一师、辽宁军区独立二师、安东独立三师以及南满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在陈云、肖劲光、肖华等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坚决...

如何客观看待杜聿明?包括他的昆仑关大捷和最后的淮海大败?
答:回答:杜聿明虽然在国共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淮海,扮演了失败的角色。但是究其原因,战争的失败主要是蒋公的政略出了问题,而政略决定将略也。对于历史我们不但要知道胜负,更应看到导致胜负的原因。 杜聿明的成名作是昆仑关大捷,昆仑关地点在桂南。 昆仑关一战,日军损失空前巨大。日军的第十二旅团班长及军官死亡...

如何客观看待杜聿明?包括他的昆仑关大捷和最后的淮海大败?
答:回答:杜聿明虽然在国共三大战役中的辽沈淮海,扮演了失败的角色。但是究其原因,战争的失败主要是蒋公的政略出了问题,而政略决定将略也。对于历史我们不但要知道胜负,更应看到导致胜负的原因。 杜聿明的成名作是昆仑关大捷,昆仑关地点在桂南。 昆仑关一战,日军损失空前巨大。日军的第十二旅团班长及军官死亡达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