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服饰住所

作者&投稿:励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服饰、住所相关介绍如下所示:

一、传统节日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蒙古族新年、成吉思汗纪念节、那达慕大会、敖包节、马奶节、祭祖节、燃灯节等。其中,蒙古族新年又名白节、白月、查干萨日、年节,是蒙古族的“春节”,节期为正月初一。白节是蒙古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

二、服饰

蒙古族的服饰是受蒙古草原生活环境决定的。服饰中,长袍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服饰,袍子肥大,不开叉。过去牧区的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以绸缎﹑棉布做衣面的;夏季一般穿布类;颜色一般爱用红、黄、深蓝色。

冬季牧人放牧时可以暖身御寒,夏季可以防止蚊虫叮咬。他们还喜欢用红绿色绸缎作腰带,并佩挂吃肉用的刀子,刀鞘装饰十分漂亮。有的还挂着火镰﹑鼻烟盒等。喜欢穿软统牛皮靴子,长到膝盖。这同样是与牧区自然环境和常年流动在外的游牧生活特点相适应的。

农区农民多穿布衣,有长袍(开叉)、棉衣、棉袄、衬衣、衬衫等,冬天多穿毡靴、靰鞡,穿高筒靴的少,也扎腰带。男子喜戴蓝、黑、褐色的帽子,也有用绸子把头缠上的。女子都用红、蓝色的布把头缠上,冬季和男人一样戴上圆锥形的帽子。

未婚女子把头发从前方中间分开,扎上两个发根﹑发根上面带两个大圆珠,发梢下垂,并用玛瑙﹑珊瑚﹑碧玉等装饰起来。现在,蒙古族服饰方面有了极大的变化。

冬季无论男女都穿新潮的皮衣﹑羽绒服,既保暖又美观;夏季的穿着更是多种多样,从服装款式、用料和汉族基本一致。男子西装革履,女子也多为西服和裙装。只有在祭敖包或召开那达慕大会时,其主持者、参加歌舞表演的人和极少数与会者才会穿传统服装。

三、住所

居住也与其生产方式相适应。圆形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传统的居住工具,具有便于搬运、易于拆搭、抵抗风寒等特点,适于游牧生活。一般蒙古包高七、八尺,直径丈余,以圆形围壁“哈那”和伞形顶架“窝尼”组成。周围和顶上覆以厚毡,用毛绳从四面缚起来。

包顶中央有天井,用于通风与吸收阳光。部分牧区及半农半牧区使用土木结构的蒙古包,外形大体与毡包相同。

有的在向阳处开着窗子,里面砌火炕,在伊盟(鄂尔多斯市)一带称“独贵”,意为圆形。也有少数汉式砖房,多为王公府第和活佛、喇嘛、官员的住宅。农业区及半农半牧区常见的是二间或三间的平房,搭南北炕或东炕,同汉式房屋相仿。

现在,随着蒙古族游牧习俗向定点放牧或舍饲半舍饲转变,蒙古族人民几乎完全定居在砖瓦房或楼房里。只有在那些旅游区才能见到传统意义上的蒙古包了。

蒙古族的饮食

饮食受其经济生产类型制约。牧区以牛、羊肉及奶食为主,以粮食、蔬菜为辅。奶品有奶豆腐、奶疙瘩、奶干、奶酪、奶油、酸奶等。早晨吃炒米喝奶茶,茶中加上酥油和少许青盐,味道鲜美可口。

中午和晚上多喜吃牛、羊肉。砖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煮好后少加些鲜奶。牧民烧饭、煮茶的主要燃料是牛粪,火焰恰到好处。农村以粮食为主,奶食为辅。现在,经济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改善了许多,除肉食外,各地冬夏都能吃到新鲜蔬菜。



导读:蒙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在55个少数民族里算是辨识度很高的了,想必大家的印象里,蒙古族的人们都会骑马喝羊奶,吃羊肉吧。那么,你知道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以下是我对蒙古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及风俗介绍,快点来看看吧。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 1、祭敖包(农历四月十三或七月十三) 每到这一天,蒙古族男女老幼,成群结队,牵羊带酒,行至敖包(用土、石堆城高约8尺许的圆形高堆)前,献哈达、焚香纸、领牲,然后在敖包附近相聚野餐,尽欢而归,意在祈福禳灾。然后,喇嘛们焚香燃灯,诵经念咒,乞求神灵保佑,群众则从左向右围着敖包转三圈,希望迎来牧业丰收年。 2、那达慕大会(农历六月初四) 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那达慕”大会又是农牧物资交易会。除了工业和农副产品外,还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如牛羊肉及其熏干制品、奶酪、奶干、奶油、奶疙瘩、奶豆腐、酸奶。 3、庙会(每年农历五月十三至十七日) 庆祝喇嘛教格鲁派灌顶经节。届时,方圆数百里蒙古族群众,身着鲜艳民族服饰,扶老携幼,或骑马、或坐车、或步行,齐集美岱召上布施、赶会。庙会开始,先由乃琼压邪;接着跳查玛舞,俗称跳鬼;还有喇嘛在大雄宝殿诵经、佛爷乘花木轮黄缎帐轿车在城墙绕寺一周,赐民万福等内容。新中国成立后,上述庙会逐渐破除迷信内容,增添游览胜迹、物资交流、文艺演出等活动。 4、马奶节(农历八月末) 在每年的农历八月末,蒙古族要举行为期一天的马奶节。这一节日是蒙古族传统节日,在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一带为多见。在这个收获的季节,牧民们为了祝愿健康、幸福、吉祥,人畜兴旺,所以以洁白的马奶来命名这一节日。为欢庆丰收,彼此祝福,除准备足够的马奶酒外,还以“手扒肉”款待宾客,并举行赛马活动、请民间歌手演唱祝词、向老蒙医献礼等。 5、点灯节(农历十月二十五日) 点灯节蒙古族称之为"祖乐",节期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是一种小规模的宗教节日。据说是为了纪念黄教的创始人宗喀巴。这一天黄昏时,家家户户在一高坡处立起木架,架上自制的灯,这种灯的灯芯是用芨芨草做成的。英英草的数量是按每个人的岁数来确定的,芨芨草头上包有涂上黄油或羊油的棉花或羊毛。人们将灯点燃后,从左到右转三圈(如果有喇嘛,则由喇嘛领做),然后洒酒祭天、磕头拜佛,祈求佛爷保佑长寿、平安。在每个蒙古包内有用面团攒成的小油灯,整个晚上都亮着,象征着世界永远光明,人们长命百岁。 6、火节(农历12月23日) 祭火的习俗是蒙古族自古就有的,这是农历年的前奏。祭火开始前,全家人都到庭院中(也有的在火塘前、灶前),主祭人(家庭的长者)先要摆上祭品焚香。然后取一捆柴草点着,将黄油、白酒、肉(牛羊肉)等祭品投入火堆里,在长者率领下,全家人向火堆磕头。 主祭人还要祷告说:年申多亏火神的庇佑,有些不干净的东西扔进了火里,请火神原谅,保佑明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吉祥幸福。崇拜火是蒙古民族的古老传统。在蒙古人看来,火是神圣的。一家一户的祭火,有继嗣之义,举行婚娶大事、新年,都要祭火。围绕火盆、炉灶,有着一系列祭礼和禁忌。 7、其它节日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还有很多,还有:蒙古过年、麦德尔节、塔克勒干节等等。都有丰富的节日庆祝仪式和节日文化内涵,涉及各个领域,包含各个方面。 蒙古族的重要传统节日及风俗 白节 蒙古族过去春节称为“白节”,如今,将农历正月叫做“白月”。这是因为蒙古族崇尚白色的缘故。“白节”是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节日的时间和春节大致相符。昼夜灯火不灭,晚饭前要祭祖,之后全家共进晚餐,按常规要多吃多喝一些,酒肉剩的越多越好。这样象征着新的一年富富有余。除夕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 晚饭后,举行下棋、说书、跳舞等各种活动。初一的早晨,早早起床,在门外放供桌和供品,向日出的方向磕头,拜天。之后回到屋内向供奉的神佛像上香磕头。孩子对父母、长辈行拜年礼。这一切进行完后,按年龄长幼入座,饮茶、敬酒。吃完新年饭后,身着节日的盛装,跨上骏马,三五成群地到亲友家拜年。 那达慕 是蒙古族最盛大的节日。“那达慕”是蒙古语的音译,是游戏娱乐的意思。“那达慕”大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举行。每到这时,牧民们不分男女老幼,都穿上节日的盛装,骑马坐车从四面八方赶来。大会上,要进行被称为“男儿三艺”的射箭、摔跤、赛马等传统体育比赛。此外,还有各种棋艺比赛和各式各样的歌舞表演。“那达慕”,一般进行五至七天。 “那达慕”起源于十三世纪初,当时,“那达慕”的主要项目就是进行射箭、摔跤、赛马比赛。如今的“那达慕”已增加了物资交流、文艺演出等许多新内容。使这一传统的民族盛会,更加喜庆、吉祥、欢乐而富于实效。摔跤是那达慕的主要内容,没有摔跤不能称为那达慕。摔跤手可多可少,最多达1000余人,且不受地区和体重的限制。 蒙古族在历史上非常器重“达尔罕摔跤手”,这是终身的荣誉。在授予光荣称号的仪式上,获“达尔罕”称号的摔跤手,穿上比赛的全套服装,三唱摔跤歌后跳跃进场进行表演。由主持那达慕的领导人发给证章、证书和纪念品,并按民族习惯请他喝一碗奶酒和鲜奶。此时,获“达尔罕”者挑选一名最有前途的摔跤手,把自己的摔跤服脱下来赠与他,自愿担任业余教练,然后互相拥抱,一齐跳跃出场。

蒙古族的衣食住行和节日与我们汉族有什么不同之处呢?
答:蒙古族的衣食住行和节日与我们汉族有很多的不同之处,首先就是他们吃的大部分都是属于肉,很少吃蔬菜,住的是蒙古包,而我们住的是房子,他们穿的衣服也是具有蒙古特色的衣服,他每天都要骑马,根本就没有汽车这个器官。

蒙古族节日和风俗
答:1. 白节:蒙古族的传统节日“白节”相当于汉族的春节。在这个日子里,蒙古族人民会准备象征吉祥如意的洁白食物。2. 马奶节:每年蒙古族都会庆祝马奶节。牧民家会拿出奶干、奶酪、奶豆腐等奶制品来款待客人,并且还会准备马奶酒献给尊贵的客人。3. 鲁班节:云南地区的蒙古族人民会举办鲁班节,以此纪念在...

蒙古习俗的特点???
答:蒙古族传统服装方面,中国部分蒙古族仍然保留着传统文化的特色,在传统的节日里,蒙古族群众仍然喜欢穿上民族服装,参加骑马、射箭、摔交等体育竞技,下蒙古象棋,演奏马头琴,跳传统民族舞蹈,用奶茶、奶渣、炒米、手把羊肉待客等等。即使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蒙古族也很注意使现代化与民族特色融为一体。...

蒙古族的民风民俗100字左右
答:一提到蒙古族,你肯定会想到他们的服饰、饮食和民居吧!现在就由我来慢慢介绍吧!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自治区。在草原上搭起一个轻便的蒙古包,就能住了。因为草原上的一部分才要被牛、马、羊吃完,因为蒙古包易拆易建又轻便,所以草原上放牧的蒙古族人民用蒙古包当自己的居住地。蒙古族的牧民爱穿...

蒙古族的聚居地区、风土人情、风俗习惯
答:聚居地是 内蒙和蒙古国(别的地方还有但不是很多)

蒙古族服饰特和蒙古族的生活特点
答:1、服饰特点:蒙古族服饰也称为蒙古袍,主要包括长袍、腰带、靴子、首饰等。但因地区不同在式样上有所差异。蒙古族服饰具有浓郁的草原风格特色,以袍服为主,便于鞍马骑乘。因为蒙古族长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论男女都爱穿长袍。牧区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绸缎、棉布衣面者。夏装多布类。长袍身...

蒙古族服装特点饮食节日
答:一、蒙古族服装特点 蒙古族的服饰是受蒙古草原生活环境决定的。服饰中,长袍是蒙古族人民的传统服饰,袍子肥大,不开叉。过去牧区的冬装多为光板皮衣,也有以绸缎﹑棉布做衣面的;夏季穿布类;颜色爱用红﹑黄﹑深蓝色。冬季牧人放牧时可以暖身御寒,夏季可以防止蚊虫叮咬。农区农民多穿布衣,有长袍(开叉)...

蒙古族的衣食住行100字以内
答:1、蒙古族的饮食比较粗犷,以羊肉,奶,野菜及面食为主要的菜点。烹调方法相对比较简单,以烤最为著名。菜点崇尚丰满实在,注重原料的本味。2、蒙古族的传统服饰很有特色,男女都喜欢穿镶边的蒙古袍,腰扎红黄绿彩色缎带,脚穿皮靴和毡靴,头缠红蓝布。现在除了老人外,平日一般都穿制服,只有在节日或...

蒙古族习俗.服饰.食品
答:蒙古族的传统服饰独具特色,其中包括长袍、腰带、靴子以及各种首饰。在平日里,蒙古族人民倾向于穿着舒适的棉布衣物,而在节日或是庆典之时,则会选择更为华丽的织锦镶边绸缎服饰。男性的服装色彩以蓝色和棕色为主,而女性则偏爱红色、粉色、绿色以及天蓝色。腰带在蒙古族的服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常由三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和服饰是什么?
答: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节、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等。少数民族服饰:1、白族女子穿白上衣、蓝裤、黑紫丝绒背心,扎绣花围腰,用花包头、银首饰,着百节鞋(翘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