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风俗有哪些特点

作者&投稿:子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风俗习惯?我国的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特点?~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喜好、习尚和禁忌。我国的民族风俗习惯有以下特点:
1、满族
满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以辽宁省为最多。
使用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南、北2种方言。由于与汉族混居、交往密切,因而现在满族人都习用汉语,只有少数偏远的聚居村屯,还有少数老年人会说满语。16世纪末,在蒙古文的基础上创制了满文。现在满族人都用汉文。满族人曾信仰多神的萨满教,现已消失。
2、朝鲜族
朝鲜族人主要分布在吉林省,其次在黑龙江省、辽宁省,还有些散居于内蒙自治区。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最大的聚居区。绝大多数朝鲜族人使用朝鲜语和朝鲜文。朝鲜语属阿尔泰语系(尚未有定论),有6种方言。
朝鲜文是朝鲜李朝世宗主持下,于1444年创制的拼音文字。信教的人很少,只有极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或天主教。
3、赫哲族
主要聚集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散居于附近县的一些村镇。
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有奇楞和赫真2个方言。现在只有五六十岁以上的人还能讲赫哲语,其他人由于与汉族人的长期交往已都使用汉语,并使用汉字。原信仰萨满教,相信万物有灵。现已基本不信仰萨满教了。



4、达斡尔族
达斡尔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及附近旗县、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郊及附近县,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
达斡尔族人使用达斡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有布特哈和齐齐哈尔两种土语。其语言丰富,有大量反映渔牧狩猎农耕的词汇,其中有汉语,满语和鄂温克语借词,特别是汉语借词较多。
没有本民族的文字,主要使用汉文,少数人能使用满文,蒙古文,哈萨克文。信仰萨满教,是集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之大成的原始宗教。少数人信仰喇嘛教。

5、鄂伦春族
聚居在内蒙古和黑龙江交接处的大小兴安岭中,特别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
使用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鄂伦春族人普遍信仰萨满教,崇拜自然物,相信万物有灵。盛行对祖先的崇拜。
6、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鄂温克自治旗和周围几个旗、黑龙江省讷河市等地。使用鄂温克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有海拉尔、陈巴尔虎、敖鲁古雅3个方言。
鄂温克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牧区通用蒙古文,农业区和靠山区通用汉文。过去,鄂温克族人多信仰萨满教,牧民同时信仰喇嘛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俗

  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喜好、习尚和禁忌,它表现在饮食、服饰、居住、婚姻、生育、丧葬、节庆、娱乐、礼节和生产等诸方面。自然环境、生产力水平、生产方式、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都是影响民族风俗习惯形成的因素。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稳定性。民族风俗习惯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下的产物,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自然根源,因此只要民族存在,民族风俗习惯就会长期存在。民族风俗习惯一旦形成,就蕴藏着该民族群众的共同心理感情。民族风俗习惯的变迁往往落后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二是民族性。民族风俗习惯反映着民族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历史和文化传统、心理素质和感情境界,是民族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另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之一,因而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三是敏感性。风俗习惯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一个民族往往会把其他民族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态度看作是对本民族的态度。因而风俗习惯具有非常敏感的特点。四是群众性。民族风俗习惯世代相传,渗透到民族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民族的每个成员,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五是地域性。中国幅员辽阔,各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和经济状况有很大差异。这种情况影响到各民族之间和民族内部不同地区之间在风俗习惯上也不尽相同。

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斑斓多姿,集中体现在饮食、服饰、日常起居、生产活动、礼仪、信仰、节令、集会等各个方面。中原民俗文化具有典型的根文化特征,对中国民俗文化乃至民族文化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交通、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艺术、游艺竞技等。
民族风俗习惯的形成任何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
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风俗习惯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茹毛饮血、巢居穴处是原始社会人类的共同习俗。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以及民族共同体的形成,逐渐形成了民族的风俗习惯。
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在长期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有些民族风俗习惯与一个民族的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有关。
还有些风俗习惯是一个民族在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文化生活的反映。例如,从事畜牧业、农业、林业或渔猎业的各民族,在饮食、居住、出行、服饰、婚姻、丧葬等诸多禁忌、好恶是不同的。
还有些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宗教信仰有密切的联系,如有些宗教对于教徒的婚丧、嫁娶、饮食等方面的规定,有的慢慢地变成了民族的风俗习惯。

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的特点是
答:1. 稳定性:民族风俗习惯是在特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此它们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尽管社会经济条件可能发生变化,但民族风俗习惯的演变往往滞后于这些变化。2. 群众性和社会性:民族风俗习惯代代相传,并深深植根于民族的日常生活中。这种传承赋予了它们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3. 民族性和敏感...

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民族风俗习惯有什么特征
答:1、稳定性。民族风俗习惯是一定社会条件下和社会生产条件的产物,因而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民族风俗习惯的变迁往往落后于社会经济生活条件的发展变化。2、群众性和社会性。民族风俗习惯世代相传,渗透到该民族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因此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深刻的社会性。3、民族性和敏感性。风俗习惯反映着民...

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的特点是什么
答: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的特点是社会性、规范性、地域性、稳定性、敏感性。民族风俗习惯,是民族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相沿积久而形成的生活方式。它具体表现在各民族的生产、居住、饮食、服饰、婚姻、丧葬、节庆、娱乐、礼仪、禁忌等方面。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历史传统、心理感情以及道德准则、宗教观...

56个民族的风俗和特点一览表
答:苗族饮食习俗自有其特点。最常见的有酸汤、糯米饭、小桥敏黑药炖鸡。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苗族人尤其喜欢吃酸,几乎家家户户都自制酸汤、酸菜、酸辣,腌制鱼肉,苗家的酸汤鱼肉嫩汤鲜,清香可口,闻名遐迩。苗族喜饮酒。4. 壮族的三月三 三月三是壮族的传统节日,是壮族男女青年的婚恋节日...

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的特点是什么
答: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社会性:民族风俗习惯是整个民族共同遵循的生活方式,反映了民族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2. 规范性:这些习惯和风俗往往具有规范行为的效力,指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3. 地域性:不同地区的民族风俗习惯往往因自然环境、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的差异而各具...

中国有哪些民俗特色?
答:…则各从其类也。”2、春节 春节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但是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只是过节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蕴味无穷。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过年的...

民俗习性的特点有
答:我国民族风俗习惯具有社会性、规范性、地域性、稳定性、敏感性等特点。风俗主要包括民族风俗、节日习俗、传统礼仪等,是社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和相辅部分。这是一种社会传统,某些当时流行的时尚、习俗、久而久之的变迁,原有风俗中的不适宜部分,也会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改变。

什么叫民族风俗习惯?有哪些特点?(民族知识百题(16))
答:民族风俗习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稳定性。民族风俗习惯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生产力水平下的产物,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和自然根源,因此只要民族存在,民族风俗习惯就会长期存在。民族风俗习惯一旦形成,就蕴藏着该民族群众的共同心理感情。民族风俗习惯的变迁往往落后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

中国各民族风俗特点
答:各民族风俗习惯 汉族——大年初一,人们不扫地,不向外泼水,不走后门,不打骂孩子,相互祝贺新年吉祥富贵,万事如意。满族——年节将近时,家腔滑家打扫庭院,贴窗花、对联和福字。腊月三十,家家竖起六米多高的灯笼杆,从初一到十六,天天红灯高挂。年三十包饺子,讲究褶子多为好,子时煮饺子,有的里...

中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
答:1. 阿昌族:主要分布在云南,人口约2.7万。阿昌族擅长农业和手工业,尤其是制作长刀而闻名于世。他们有自己的语言。2.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人口约159万。白族以农业为生,拥有自己的语言。他们的传统习俗包括盐渍杜鹃花、三道茶和著名的大理三塔。3. 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云南、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