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模式下,高考选科要考虑哪些因素,“赋分”才能更高?

作者&投稿:艾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考生在“选科”时如何选择,赋分才能更高呢?~

对于现阶段的选科,针对根据学科特长我给诸位条友,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再次强调一下,用学科来选专业本身就是一个一对多的选法。同时在选科的时候不少偏理科的考生觉得物理难而放弃了物理的选学,这点在浙江试点的过程中,显得尤为突出。
在这里着重介绍一下,物理和数学这对组合可以让我们选择的专业范围:天文学、气象学、教育技术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车辆工程、工业设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土木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给排水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安全工程、航空航天工程、飞行器设计与工程、飞行器动力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农业水利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等等相关联专业。



学生在选择学科之前,应该对自己的兴趣特长和将来的职业规划有个大致的了解。当然这不是一句话就可以简单说清楚的事情,因为我们不能单从兴趣出发,可能还要考虑到自己所选专业将来的就业前景等情况。这就需要在自己的兴趣爱好、学科特长和职业前景等方面寻找一个平衡点了。如何在尊重自己特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好分数,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这将是参加新高考的考生面临的共同难题。
第一种情况,你有学科特长,采用比较法。如你的物理成绩好,不确定其他两个选什么科目?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假设两种组合进行对比。对比两组组合哪一组专业覆盖率高?以及专业相关性、科目特点、成绩优势、个人兴趣等,然后采取排除法。当然你可以借助一些选科软件工具来进行这些操作。

第二种情况,你完全不知道怎么选。建议你先进行生涯测评,分析判断,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进行职业定位,锁定未来报考的专业。然后就简单了,你可以根据学校来选科目,还可以根据专业来选科目,或者根据职业来选科目。每个高校的招生专业选科要求是已知的,你可以一个个去查。当然最快捷的方法还是利用相关选科软件工具。

含物理组的偏理科科目组合,推荐组合是物理-化学-历史、物理-生物-历史,这两个组合都是很常见的“物理+历史+其他”组合方式。
1、物理-化学-历史
这一类组合从大学招生的限制范围上看属于限制第二小的科目。除了一小部分学校对类似政治学、国际政治等专业有着必选政治科目的要求外(一些学校对这类专业甚至无科目要求)。这个学科基本可以选择大学中的大部分专业。所以选择这个科目组合的考生在报考专业上,基本上无需过多考虑。
2、物理-生物-历史
这个组合与上一个组合相比,其实差距并不是很大。主要区别在于化学与生物之间的差别。化学由于在高中阶段部分知识(例如酸碱平衡)等知识较为灵活、计算量较大,部分学生转而选择“死知识”较多的生物学科。当然一部分学生也是因为生物“名次”比化学”名次”更好而选择的生物。(由于高考等级赋分制的存在,选择名次更好学科无可厚非)。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高考选择科目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新的高考制度的改变,使得高考不再是原来文理分科的方式,而变成了3+2+1的方式。首先三科也就是意味着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基础的学科。其次,一是对应着物理或者历史这两门学科其中之一。最后的二则对应着生物,化学,政治,地理这四门学科当中选择两门。因此这就有很多种的组合方式,所以我们在选择科目的时候必须要充分的考虑,才能使得自己的学习跟我的轻松,而且分数更高。

首先我们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因为全面的认识是对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把控。如果不能良好的把控自身的水平,那么就会导致自己的认识有所的偏差。对自己认识的偏差对选择科目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我们最重要的就是首先了解自己擅长哪一种科目。在了解自身学习科目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判断哪些科目是适合自己的。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的理解,那么选择偏理科的科目,比如物理、化学,地理这三门学科会比较的好。有的人擅长文科,理解记忆的科目,那么选择偏文科的,比如政治、历史,生物这三门科目比较好。

如今高考的改革也让更多的学生有了选择科目的余地,但是无论学生怎么选择,都要按照自身的水平和规划这些更好的选择。在新高考模式下,用更多的选择出现,也让许多的学生在选择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惑。我认为首先学生要对自己有所了解,并且结合相关老师的意见和父母的建议更好的选择符合自身的科目。

高考选择科目其实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因为选择不同的科目可能会获得意想不到的分数。



最主要的是考虑自身因素,因为新高考每个学生都会选择自己擅长并且喜欢的学科,才能考出更高的分数,其次就是当下社会需要用到的学科。

根据自身的能力水平以及兴趣来选择。自身水平影响学习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强项、薄弱项。选科时要选择自己的强项科目,千万不要选自己的薄弱项,那样会吃亏的。

一、理论

1. 赋分制的原理

关于赋分制的原理,很多家长应该都听说过,吴老师在这里还是提一下。 赋分制针对的是:化学、生物、地理、政治这四个科目。四个科目按单科分数进行排名,然后再根据原始分和排名进行赋分。

赋分原理重点讲,众所周知其他科目,而赋分不是考多少分算多少分,而是考多少名,赋到这个名次对应的分数,并且,赋分只有100到30分,所以,最差都有三十多分

不分文理科,分物理/历史,并且分别排名,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李同学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王同学选择了物理地理生物组合,两位同学都选择了物理、生物两个科并且一起报考了同一所大学的计算机专业,唯一不同的是一个报的化学一个是地理。毫无疑问大学录取的肯定是分数较高的那位同学了!

化学和地理的试卷难度肯定不一样,如果化学比地理难,地理肯定分高,那么选择化学的同学就会吃亏,反之如果地理比化学难,那么选择了地理的同学就会吃亏。

针对这种不公平的情况,所以就采取了一种相对公平的模式,就是我们的赋分机制,直接把单科进行排名,根据原始分进行排名,根据排名换算出一个等级分,拿这个分算总分,弥补学科难度不同分数不同导致的不公平这样就很公平了。

2.选科和赋分制的目的

那么赋分制的初衷就是赋予学生和高校自主选择权,一个是学生能根据自身的优势选择适合的大学并且在大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二一个也是让高校调高办学自主性,增加考生的双向选择,实现学生与学校的双赢。

二、赋分制的影响

1、使平时考试位次更贴近高考位次。这个我相信大家会比较好理解,不管是学校考试还是区统考每次的考试难度都是不一样的。如果单从分数来看的话很容易对自己目前的成绩造成错误的判断。比如:王同学在4月的月考中英语考了125分,单科排名年级500.在5月的半期考试中,由于英语题型第一次与新高考同步最明显的就是作文从一个作文增加到两个作文并且第二个作文是很多孩子都头疼的续写,这次的英语考试难度明显增大,考下来只得了110分,单科年级400名。单从成绩上来看125分到110分是成绩下滑了,但是英语的单科排名情况却有上升。 赋分制之后使得平时的位次更真实,更贴近高考位次。说直白一点,赋分后的分数就是体现孩子的排名情况。 

2、赋分制将会影响到同一分数段的竞争激烈程度。比如说:某科目75-80分数段的人数较多,所以会出现原分值可能只相差一分,赋分后却在不同等级,甚至会相差3分。因此一个分数段的人数越多,每一分的价值就越高。

3、中分段的原始分数比赋分分数高,低分段的原始分数比赋分分数低。比如:王同学考了80分,这一分数段的竞争非常大,赋分后等级低赋分后为76分;李同学只考了20分,属于最后一个等级,但是赋分后还是有30分的保底分。 

4、赋分会忽略同一分段不同分数的差异。比如同学A化学原始分数为98,同学B为95,但两人都属于前5%也就是A+等级,赋分后为95分。但是两人的原始分数是有3分的差距的;而同学C化学得了94.5分属于前10%也就是A等级,其赋分后只有90分。赋分后相邻分数段会出现的情况就是第一种两个同学原始分相差3分但是赋分后确是一样的分数,第二种原始分只差0.5分,但赋分后却有5分的差距。

5、等级赋分没有完全解决选科不同难度不同的问题。比如在赋分方式下,物理与地理的等级满分都是100分,但两个科目的难度还是会有差距,这也是在高一选科时常说的“错科竞争”。

6、偏文科考生可能会出现考试难度加大的情况。因为等级赋分需要增加科目的区分度,在这种制度下,文科比较特殊的一点是高分和低分相对偏少,不像理科有几十甚至一百来分的分数差距,文科集中在同一个分数段的孩子较多且分数相差不大。所以两极分化较小并且很难区分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文科科目试题难度加大。

新高考打破传统的文理分科,给学生提供了12种、20种(3+3模式)甚至更多的选择机会,而选择不同组合的学生,却可以报考同一大学的同一专业,由于谁也无法平衡不同科目试题的难度,所以实行赋分制度是相对来说较为公平的做法了。 

综合上述,和传统高考相比,等级赋分会将单科的最高分与最低分之间的分差缩小,新高考下,选考科目每科最高分和最低分之间的差距是70分。同时,等级赋分制也能最大程度上平衡各科目的不同难易程度,在高校招生上也会更加公平。

三、建议

分析完赋分制的影响,相信家长对赋分制也有了新的认识。在选科已成定局的情况下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去提升自身的优势呢?

1、一定还是从自身所选科目入手。不同的科目对应着不同的专业,专业又对应着大学专业的选择,并且现在本科专业平行志愿是没有调剂选项的!96个专业代表只有96个机会,一旦被退档就面临征集志愿。所以机会很宝贵,最好是提前了解不同科目的可选专业。

蜀文君整理了各学科对应大学较为热门和应用较广的专业,跟大家做一个参考: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医学类(基础医学、预防医学等)、植物生产(农学、陶艺等)森林资源类

1.化学:核工程类、生物科学类、应用化学、地质学类、医学技术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物理:电子科学类、应用物理学、航天航空类和武器类、工程力学、信息与电子科学类

历史:考古学、历史学、文物保护技术、汉语言文学、地理学科、政治学科

政治: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哲学类、教育学类、工商管理类、历史学政治学类

地理:地质勘探类、城市规划类、旅游类、气象类专业

2.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招生对选科科目都会有相关规定,考生在选择自己优势专业的同时,也要考虑到志愿填报高校和专业选科以及未来就业的问题。

3时间题目数量增多,时间1.5小时,才能细分等级,所以知识点必须学习很全面。

4地方出题,学校老师的授课内容必须重视。

5.按赋分比例规则来看,选科基数越大,处于各个区间的名额会越多。

例如:生物选考10000人,前1%为满分,会出现100个满分。物理选考1000人,前1%为满分,会出现10个满分。基数增加,考生机会也会随之增加。

总的来说就是赋分科目一定保持在85分以上,即有很大机率赋分后在A段。



新高考考生应该怎么选择科目
答:选考科目“6选3“(浙江“7选3”)模式即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作为考试科目(浙江多一门“技术”)。外语2次考试机会 选择其中较高1次成绩计入高考成绩。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新高考选科

新高考模式下,应该如何选科?
答:写在最后 对于普通高中生来讲,在面对高考新模式选科的情况下,大家的选择真的是很重要,等从学科分流上减少很多压力,学生们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个非常适合自己的学科组合,这样的话,大家在同等考分的前提下名次才会更高,才会上一所好的大学,拥有一个好的前程!

重庆新高考来了,怎么选科?
答:重庆新高考“3+1+2”模式 物理、历史中必选一科,在剩下的史、地、生、化中选两科。共有12种选科组合:选科选专业,主要考虑以下因素:能力按自己最擅长的科目来选择;兴趣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喜欢、适合自己的学科;专业倾向按目标专业对学科的要求来选;或根据专业的就业领域,选择路径较宽的学科...

新高考3+2+1模式是什么意思 选科要注意什么
答:新高考3+2+1选科要注意什么 1、选自己擅长的科目,不要过分看重专业覆盖率 在3+1+2的模式下,选择物理,可以报考的专业覆盖率确实很高,但是选择时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考生是否对物理感兴趣,是否擅长物理,这点很重要。对于一些分数较高,物理成绩还不错的学生来说,大可以选择物理专业,这样在...

新高考改革,3+2+1如何选科?
答:可能会有同学感到疑惑,为什么选科要考虑那么7年之后那么久远的事情,现在才刚高一,有必要吗? 首先,同学们你们要明白一个点,目前新高考改革之后,选科并不是一个单独割裂的事情,并不是说只看你现在高一成绩和兴趣就可以决定的。 国家已经很明确提出要求,大学专业是要对应高中选科,所以你想要选科首先你就要考虑三年之...

影响新高考选科的因素有哪些?该怎么选科?
答:学科能力决定科目选择的第一个因素是科目能力,高水平的学科能力相当于一个良好的开端,选择一个优势学科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学生和家长可以通过三种主要方式来判断一个学科的基本实力。

新高考建议怎么选科
答:选科注意事项 未来想考编制的学生,政治专业一定要选择。一些含金量高的政治组合包括理化政、史政地。总之,文理分科的时候,高考生可以等成绩出来以后再考虑专业,但是新高考3+1+2模式下,高中生要在高一的时候就考虑要选择的专业。地理这个科目很有意思,蕴含的有要理解的自然地理,也有要求记忆的人文...

对新高考政策中“3+1+2”模式,新高一学生该如何选科?要考虑什么?
答:文理分科的情况下,高中学生只要从文史类、理工科之中二选一。推行新高考改革的高中学生,必须从12种学科组成中选取一种。学员必须掌握自己的兴趣、喜好。针对学员而言,选择了哪3门课做为选考科目,寓意 着未来在学术研究兴趣爱好、如何选专业上就需要为此为根据,做为将来即将培训的专业性或是从业的 ...

新高考模式下如何选科
答:新高考选科的方式如下:一、物理+化学+生物选科 优势:未来可报考专业多,纯理组合,学科单一,此方案总体记背少,重理解,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学科之间关联大,能互相促进。劣势:理科学霸聚集地,竞争异常激烈,当然在新的选科要求下,估计该组合将会在理科中人数猛增。推荐人群:①理科逻辑...

高考新模式下,学生应该如何选科?
答:“2”指的是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的2门科目,每科满分均为100分,以等级赋分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按照数学中的排列组合,在新高考“3+1+2”模式下,理论上将有12种组合。新高考的这种模式不再进行文理分科,给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其中,物理的学习难度较大,需要较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