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尾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食供,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这话是什么意思?~

公食供:三公九卿享有朝廷发下的俸禄 大夫食邑:大夫享有各自的封邑收入 士食田:士享有禄田 庶人食力:庶人受田耕作 工商食官: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

完整的是:

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

翻译:王公依靠进贡物生活,大夫依靠自己封地生活,士依靠自己的田地生活,庶人依靠出卖劳力生活,工商依靠服务官的所得而生活。



说明士属于低层贵族。所谓“士食田”,是指士享有禄田,与庶人受田耕作的性质不同,手工业多数由官府垄断,民营手工业艰难度日。

意思:庶人依靠出卖劳力生活,工商依靠服务官府的所得而生活。 

该句出自《国语》。

工商食官制度,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 

“工商食官”按三国时韦昭解释是:“工,百工;商,官贾也。《周礼》曰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食官,官禀之。” “工”可比之于今天的国企;“商”可比之于今天的国营公司。所有员工由国家发工资养活;所有员工创造的价值由国家支配。 商王朝设有“工官”管理手工业者及其生产,有一定的编制。生产以族为单位且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商末周初关于“殷民六族”、“殷民七族”的记载对此有详细论述。 春秋工商阶级职业世袭、其身份、居住区、经营商品的种类甚至服务对象都受到官府的严格管制。

扩展资料

《国语》,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但现代有的学者从内容判断,认为是战国时期的学者依据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凡二十一卷(篇),分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记事。记事时间,起自西周中期,下迄春秋战国之交,前后约五百年。

相较《左传》,《国语》所记事件大都不相连属,且偏重记言,往往通过言论反映事实,以人物之间的对话刻画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全书二十一卷,《周语》三卷,记载了西周穆王、厉王直至东周襄王、景王、敬王时有关“邦国成败”的部分重大政治事件,反映了从西周到东周的社会政治变化的过程。《鲁语》二卷,则着重记载鲁国上层社会一些历史人物的言行,反映了春秋时期这个礼义之邦的社会面貌。《齐语》一卷,主要记载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采取的内政外交措施及其主导思想。

《晋语》九卷,篇幅占全书三分之一强,它比较完整地记载了从武公替晋为诸侯,献公之子的君权之争,文公称霸,一直到战国初年赵、魏、韩三家灭智氏的政治历史,从公元前678年到公元前453年,时间长,分量重,所以有人把《国语》称为“晋史”。《郑语》一卷记周太史伯论西周末年天下兴衰继替的大局势。《楚语》二卷,主要记灵王、昭王时的历史事件。《吴语》一卷、《越语》二卷记春秋末期吴、越争霸的史实。

《国语》按照一定顺序分国排列。在内容上偏重于记述历史人物的言论。这是国语体例上最大的特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国语



意思是:庶人依靠出卖劳力生活,工商依靠服务官的所得而生活。原句是: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出自《国语·晋语》。

原文如下: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财用不匮。 

扩展资料: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

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上起周穆王十二年(前990)西征犬戎(约前947年),下至智伯被灭(前453年)。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晋语》系《国语》中一个篇目。《国语》的编撰,是以国分类,以语为主,故名《国语》。《国语》记录了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相传为春秋末鲁国左丘明所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国语·晋语



通俗点讲:庶人依靠出卖劳力生活,工商依靠服务官府的所得而生活。 〖补充〗工商食官制度 西周官营手工业制度。指当时的手工业者和商贾都是官府管的奴仆,他们必须按照官府的规定和要求从事生产和贸易。在这种制度下,周王室和诸侯都有官府管理的各种手工业作坊,属司空管辖。这些手工业作坊的各类生产者称为百工,他们既是具有一定技艺水平的工匠,又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管理者。 “工商食官”按三国时韦昭解释是:“工,百工;商,官贾也。《周礼》曰府藏皆有贾人,以知物价。食官,官禀之。” “工”可比之于今天的国企;“商”可比之于今天的国营公司。所有员工由国家发工资养活;所有员工创造的价值由国家支配。内容就这么简单。 商王朝设有“工官”管理手工业者及其生产,有一定的编制。生产以族为单位且具有专业化的特点。商末周初关于“殷民六族”、“殷民七族”的记载对此有详细论述。 春秋工商阶级职业世袭、其身份、居住区、经营商品的种类甚至服务对象都受到官府的严格管制`

庶民,在这里指拥有自己土地的农夫,他们靠自己种地为生。
工商,在当时是由国家运营的,用现在的话来说,那就是国营企业,这种被称为“百工”的阶层,为国家效劳和工作,并有国家发放的工资领

很简单!平民下死力气养活自己,工人商人靠政府,官员,政策什么的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