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年度话题 3D等离子与3D液晶同台PK

作者&投稿:表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IT168 评测】2010年视听娱乐产品最热门话题自然是3D,一部《阿凡达》引起了众多观众在家观看3D电影的欲望,经过4月份密集的产品发布之后,两款承载最新3D技术和功能的电视产品来到IT168评测室,一台是新近上市的三星46C7000,另一台则是远渡重洋从日本运来的松下50VT2等离子,看来液晶与等离子这一对冤家在3D高清战场上的PK将不可避免。与他们一同到来的还包括一台支持蓝光3D碟片的最新蓝光播放机DMP-BDT300,通过播放3D演示光碟和《怪兽大战外星人》这两部仅有的蓝光3D影碟来体验两种显示器件在3D时代的表现差异,同时也为读者解读在构建全新3D影院时所需要的设备,当然还有更多关于3D电视应用的文章随后奉献,当然,首先还是要先来了解一下目前主流的主动快门式3D眼镜与120Hz3D电视技术。

主动式快门眼镜成为家庭3D主流
  简单来说,3D视频实现的两个关键,一个是左右画面的存储、传输方式,一个是左右画面的显示方式,早年间的红绿分色电影,左右画面经过分色处理存储于同一画面中,对存储、传输、显示都没有特殊的要求,只需要带上一个红绿分色眼镜,但分离效果差,画面色彩严重失真,除了能带来一点立体观感,本身并没有太好的体验;而目前电影院的3D显示则是两部投影机分别经过偏振角度相差90度的偏振片,再经由银质幕布反射各自偏振光,带上的偏振眼镜也刚好是相差90度,左右眼睛看到对应的画面;而目前家庭3D设备则为左右画面间隔显示,再由主动快门式眼睛交错开启,让左右眼睛看到对应的画面,这样电视除了需要翻倍的刷新率外,并无其他特殊需求,下面的动画很好的解释了这种工作方式:

主动快门式眼镜示意(动画较大请等待)
如何选择和使用主动式快门眼镜
  主动式快门眼镜实际上是两片单色液晶屏,就像计算器用的那种,它以每秒60次的频率左右开闭,同时通过电视机的红外发射装置进行同步,确保开闭时间与电视机屏幕上的画面出现时间一致,它也需要电力才能工作,需要使用电池,从电池种类来看就分为充电式和纽扣电池式,比如三星C7000系列所附带的眼镜就为充电式,充电两个小时可使用30小时,松下VT2则配备纽扣式电池,大小看起来和主板电池类似,日后更换的麻烦也是要考虑的。

三星C7000配备充电眼镜

这款松下眼镜则用纽扣式电池
  在开始使用3D眼镜的时候,偶尔感觉到闪烁很强烈,后来发现跟日光灯有关,毕竟单个眼镜片刷新频率60hz,跟国内电网的50Hz存在差拍效应,这一点其实说明书也提醒到了,再仔细看说明书,那里面关于警示3D不适应症状的文字可不少,所以这里也要首先提醒用户注意。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两种品牌的3D眼镜并不兼容,这肯定是因为同步信号格式不同,但同时还可能有干扰,比如这台等离子与液晶同时开启的时候,三星随机眼镜便不能同步,兼容眼镜以后会不会成为一个大买卖呢?

远离日光灯

3D不适应症状的警示文字
  正如前面所说,3D视频的两个关键部分,除了显示设备,还要考虑存储和传输,抛开红绿分色蓝光不谈,NV立体幻镜在推广时提供了很多视频DEMO,大多采用左右分割(或者左右合并)的存储方式,左右分割就如三星3D电视随机附带的一段3D视频一样,在1920x1080的画面中,左右画面各占一半,也就是分辨率为960x1080的两部分,而2010年世界杯3D转播也会是采用分割一半的存储和传输方式,最大好处是不需要更换任何设备,还有一种就是硬把左右两个视频拼在一起的,如下面的Oldtimers_1080p_Side-by-Side.wmv文件,分辨率为2880x1080,可达到1440x1080的准全高清分辨率,但基本也只能在PC上实现播放,而在3D电视上都可以通过3D显示方式的调整来实现最终显示,不过这都无法与蓝光3D的效果相提并论。

1920x1080的tp文件被分割成两半

要高清,就得使用wmv这种特殊格式了

3D电视大都支持多种3D存储格式
  顺带提一句,2D转3D功能所带来的效果并不明显,相比戴上3D眼镜所增加的不适而言,并不值得,所以我们只要真3D。虽然上述这些3D存储方式可以相对简单的实现,但电视机并不能识别这样的3D信号,需要手动开启。而蓝光3D碟机和HDMI 1.4则是真正完美的3D 全高清解决方案。

基于蓝光3D和HDMI 1.4才能实现3D Full HD
  蓝光3D的存储、传输都是基于并行的方式,左右画面分为两个视频文件,HDMI 1.4的初级版本也并没有增加带宽,而是在一个数据传输周期内,同时发送左右两个图像数据,HDMI 1.3最高可支持1920x1080 60P的视频,目前的初级版本HDMI 1.4只能传输1920x1080 24P和1280x720 60P的3D视频,这就好比原来8米宽单车道,被划分为4米宽的双车道,总数据量并没有突破HDMI 1.3的极限,因此线材不需要升级,但要识别这种并行数据,必须修改发送与接收IC的数据定义,包括EDID信息的格式。

蓝光3D每段视频包含一个主视频和3D扩展文章,并存在容量为加数的虚拟文件SSIF

HDMI 1.4的3D视频传输格式
  有了新的规格,设备识别起来也更明确,当3D蓝光机在播放蓝光3D碟片时,3D电视便会自动识别到3D视频信号,并弹出提示框要求用户打开3D眼镜,并注意身体舒适度。

三星C7000左下角弹出提示

松下VT2正中弹出提示
  那么除了损失一半清晰度实现3D视频的方法,HDMI 1.3设备能不能也实现全高清3D呢?这个答案目前还无法给出,三星C7000电视3D选项中的一个开关,似乎在告诉我们还有希望,而老版PS3在升级到3.30版之后,也出现1080P 24和720P 60两个3D视频输出格式,要知道老版PS3的HDMI 接口甚至连完整的HDMI 1.3都算不上,不过目前PS3的新固件是为游戏准备,要想播放蓝光3D碟片目前不可能,按索尼官方的答复:“不是不可以考虑,最快也要年底”。

检测来自HDMI 1.3的3D?

PS3的3D视频选项,只是还没有任何用处
  很多影音爱好者也是最近才刚升级了次世代功放,正在体验着无损源码带来的高质量音效,可蓝光3D与HDMI 1.4一出,立刻让人心情跌到谷底,莫非还要再升级?针对这个情况笔者拿天龙1910次世代功放连接3D电视与3D蓝光机做了一个实验,需要注意的是这台松下3D蓝光机DMP BDT300具备两个HDMI输出。

松下3D蓝光机 DMP BDT300

双HDMI输出
1 按传统串接HDMI方式

串接只能实现2D播放
  按照传统连接方式,我们把3D蓝光机的HDMI输出连接到功放输入端,再把功放的输出端连接到3D电视,此时碟机检测到不支持3D的设备,只能输出普通的2D信号。
2 副HDMI输出连接AV功放并关闭视频

在蓝光机选单中关闭副HDMI接口的视频输出

碟机面板上显示HDMI SUB Video Off

3D可以正常实现
  通过视频与音频分开传输,这套影音系统可以正常实现3D功能,因此只要升级3D蓝光机时选择双HDMI输出的机型,便可免去升级功放的麻烦,而且像HDMI线材都不用更换。
  作为最早上市的3D电视机,三星可谓不遗余力,C7000系列的上市价格并不比2D型号贵多少,只是价值5800元的礼包基本上是必选的,因为没有3D蓝光碟机和3D眼镜以及首张蓝光3D电影《怪兽大战外星人》的话,C7000的3D功能基本派不上用场。

三星UA46C7000WF

三星UA46C7000WF

三星UA46C7000WF

三星UA46C7000WF接口搭配转接线
  三星C7000是其4月份推出的3D液晶电视新品中最厚的,之所以这么说,无非是想说三星已经把液晶电视的轻薄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至于背板上大多数接口需要转接线,比如以太网口、VGA接口、光纤输出以及模拟视频接口,当然如果你只用USB、HDMI和无线网卡的话,这些转接线并不是必须的。

C7000随机遥控器

开启背光灯
   不能不提的是C7000随机遥控器实在太精美了,充满金属质感的遥控器令人有些眼花缭乱,当然最引人注意的是那个3D按键,不过在连接3D蓝光机时,是不需要按它的。

C7000随机3D眼镜

眼镜的电源开关
  在谈论C7000的3D效果之前,先公布下其显示性能的测试成绩,毕竟3D视频也是仰仗2D画面显示效果的,由于动态背光始终无法完全关闭,因此静态对比度只能估算,大概和B7000系列处于同一档次,色域范围比普通LED背光电视稍高,色彩上有一定的优势,不过可视角度和均匀度仍没有多大改善,在Motion Plus200Hz的帮助下,动态清晰度测试成绩达到900线,不过在3D模式下,可能就没有什么效果了。
测试结果

优化设置
全白亮度
397 cd/㎡

动态对比度(非完全关闭背光)
8000:1

静态对比度(估算)
4800:1

动态清晰度
6.5ppf(MP清晰)
900线

色彩饱和度
相当于NTSC色域
83%

  前面已经提到,这台松下50VT2并非国内上市型号,而是日本本土上市机型,因此外观和配置仅供参考,全日文的菜单和一开机就要设置BS数字电视接收选项着实令笔者为难了一会儿,不过出色的画质使他仍然可以代表等离子电视出战3D PK台。

日产原装松下50VT2

椭圆形底座显得很可爱

接口则一如既往的给人专业感

4只散热风扇还是给人发热量大的印象

日规遥控器多出来一块数字电视控制

  虽说日本原产机型的配置很难说会原样在国内上市,不过一些细节应该会保留下来,比如椭圆形的底座和暗棕色的面板边框,密密麻麻的散热孔和4只风扇多少给人发热量较大的印象,不过整机的做工和手感真的没话说,VT2的屏幕颜色显得比以往深了很多,对明室对比度有不小帮助。

随机附带的3D眼镜

电源开关在左边

可选位置的鼻托

  松下随机3D眼镜采用纽扣电池供电,续航时间未知,带有两付鼻托,眼镜架尺寸较大,可能是为了本身就戴眼镜的用户可以再戴上3D眼镜,不过从诸多戴眼镜同事的感受来说,两付眼镜的感觉可不太好,可能隐形眼镜比较合适。

测试结果

优化设置

峰值亮度

248 cd/㎡

静态对比度

8300:1

动态对比度

不可测

动态清晰度

6.5ppf(MP清晰)

1080线

色彩饱和度

相当于NTSC色域

90%

  VT2的测试成绩与前作相仿,不过动态对比度已经很难测得,因为控制电路在进入全黑画面时,就彻底关闭了屏幕显示,仪器没有读数,这跟C7000的动态背光控制也很相似。等离子在色域和静态对比度的优势仍十分明显,对于像笔者这样的对画质比较挑剔的人,主动发光的显示器件还是很占便宜的。
共同问题:左右图像串扰、重影
  在独自体验过一阵子全高清3D影片后,感受到了立体画面的新鲜刺激,画面中的场景甚至会随着你的移动而出现变化,但也体验到了目前3D电视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等离子与液晶共同存在着左右图像串扰和分离度不足的情形,在松下的宣传片中,这被叫做CrossTalk,也就是右眼本不该看到左眼图像的内容,但由于响应延迟等等原因,却有图像残留下来,产生重影。

串扰
  上图实际上是松下宣称的快速驱动技术减少串扰的示意图,不过笔者在用等离子欣赏3D视频时仍会偶尔发现这些重影的存在,大多数人也许会认为液晶的响应速度会导致重影串扰比等离子严重,实际上只在主体图像与背景图像反差较大的时候液晶的重影才会明显一些,这与液晶的全程灰阶响应时间最长有关,VT2也会时不时的看到重影,可能眼镜的刷新速度与同步机制产生了影响。

明亮的星球边缘在左镜片留下重影
3D液晶自己的问题:不能歪脑袋

  液晶屏之所以能够形成图像灰阶,是因为液晶分子被夹在两层偏振片中间,这两层偏振片偏振方向相差90度,而施加了电压的液晶分子旋转不同角度,使得通过第一片偏振片的偏振光改变偏振方向,与第二片偏振片之间的夹角就决定了透光量的多少。(液晶分子本身加电压也还是透明的)。而主动式快门眼镜也是一块液晶屏,它也包含两层偏振片,而当眼镜的第一层偏振片与电视的外层偏振片形成夹角时,便会使图像变暗甚至变黑,(喜爱摄影的人请参考CPL)。也就是说,戴上3D眼镜就不能歪着脑袋看电视了。
等离子自己的问题:120Hz刷新导致暗部灰阶恶化

2D播放时的暗部细节,还算干净

切换到3D模式就有明显的红绿噪点出现
   对于本身靠闪烁频率形成灰阶的显示器件,将刷新率翻倍最令人担心的就是灰阶的问题,因为在总的闪烁频率不变的情况下,刷新率翻倍,就会使用于形成灰阶的带宽变窄,在戴了眼镜和保持一定距离之后,这些噪点将不太容易发现。
  关于如何表现3D电影的欣赏效果,这个问题难倒了一片编辑,对比屏射除了能看出色温和颜色的一点区别,一堆重影更是无从表现细节,这不得不使我们回到和Hifi音响试音员相同的境地,通过文字来表达反复对比在等离子与液晶电视上观赏3D高清视频的感受。

   对比视频选取了莎拉布莱曼的一首MV,因为这部MV实拍场景比较多,画面素质也不错,《怪兽大战外星人》作为动画片终究还是不适合用来做测试级DEMO。

视频截图
  在如上图这种包含丰富背景物体的场景中,等离子对远景和超近景与主题之间的融合更有真实感,这好比佳能红圈头的焦外营造的那种绵腻的感觉,加上等离子色彩上的优势,不同距离间的物体更有空间感,物体本身也更有厚度,相比之下,液晶电视看3D,主题有点儿纸片感,当然3D纵深是显而易见的,只是等离子看上去这种纵深更有连续性,而高速运动物体的连贯性也是等离子的优势之一,液晶则有略微跳动的感觉。

视频截图
  可以肯定的是,在2D图像上的色彩与灰阶还原的优势还将继续延伸到3D视频的表现力上,而动态图像对响应速度的要求也只会进一步提升。作为第一次的3D PK体验,也许不能很完全和准确的表达,不过很欣慰的是,同时接受测试机的编辑们感受颇为近似。

  如果说50寸和46寸都算是当前电视机的主流尺寸,但如果拿来看3D,还是太小了,3D的景深感觉不隐晦的说跟画面尺寸成正比,这就是为什么在观看阿凡达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巨幕IMAX,即便是50寸的VT2,我仍然不自觉的往近处凑,实际上只有1米不到的距离感觉最爽,所以屏幕大小可能比其他因素都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