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与司马懿争夺的甘肃陇南,到底有多重要?

作者&投稿:梅律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自古以来,陇南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诸葛亮出师北伐,与司马懿主要对峙的地点就在陇南。邓艾从阴平入蜀攻灭蜀汉,阴平也是属于陇南(现在的陇南市文县)。

汉武帝时在陇南地区设置武都郡,治所在武都县。当时的武都县与现在陇南市武都区不是一个地方,但汉时武都郡的辖区和现在陇南市的辖区基本重合,还包括陕西省西南部分地区。东汉时,氐汉杂处,氐就是五胡十六国时建立成汉、前秦的氐人。武都是中原、西蜀与氐人三角之间重要的衔接带,东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走投无路的马超就是从武都郡逃入氐部,然后投降刘备的。一年后,统治中原的曹操要消灭割据汉中的张鲁,也是从武都郡抄道入氐的。

武都、阴平位于汉中郡的西部,武都郡领下辨、武都道、上禄、故道、河池、沮、羌道七县;阴平郡本为东汉广汉属国,领阴平道、甸氐道、刚氐道三县。从武都、阴平所领十县的情况来看,这里多为西部羌、氐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根据东汉永和五年(即公元140年)的人口普查来看,武都郡人口八万一千,广汉属国人口二十五万五千,也不算十分稠密。

阴平郡对蜀汉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九》中载有武侯所说的“全蜀之防,当在阴平”一语,魏灭蜀之战中邓艾正是从阴平偷渡至蜀地,进而斩杀诸葛瞻,迫降刘禅,使驻防剑阁的姜维主力军无用武之地。而武都对蜀汉而言,则是北伐攻取曹魏陇右的必经之地,《华阳国志·汉中志》载“蜀丞相亮及魏延、姜维等多从此出秦川”,也就是说,武都的重要性是不亚于阴平的。

《三国演义》催生出了一批耳熟能详的典故与故事,里面许多故事场景就在陇南,如得陇望蜀,西城弄险、卤城割麦、张郃命丧木门道等。由此可见陇南对于蜀魏两国都是非常重要的。



要说陇南在三国历史中的地位,只要说上几个属于陇南地区的地名就可见一斑——西城、武都、阴平、铁笼山。

这几个地方发生的战役,每一场都影响着蜀魏两国的地缘政治和历史走向。

陇南,也就是如今甘肃东南这块地,恰巧处在西北方凉州、西南向益州,和东边的关中盆地三者交界处。

西凉素来为羌、氐游牧族聚居地,曾是董卓、马超等西凉军阀的老巢;益州,蹲着个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的蜀汉政权;而关中盆地,是蜀汉与曹魏战争聚焦的前沿。

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注定这块地区是诸葛亮北伐进军的首选之处。


建安二十三年的下辨之战(陇南成县一带),是刘备与曹操为争夺汉中而展开的前哨战。刘备派出张飞、马超占领下辨阻挡曹军援军,自己则带着黄忠、赵云,率主力攻打夏侯渊占据的阳平关。

曹操自然不会坐视不管,由曹洪领着先头部队攻打下辨。

此战,曹军直取下辨,刘备这边吴兰、雷铜二将战死,张飞只得暂时退兵。整场战役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拉开了后来汉中大战的序幕。


蜀汉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祁山开局便打下了曹魏三个郡。

然而随后的战场态势,蜀军却是两路受挫。魏将张郃夺取马谡镇守的街亭要道;斜谷方面牵制关中魏军主力的赵云,也被曹真杀退。两路魏军直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县杀来。

西县,是今陇南下辖的西和县北部、礼县北部一带。《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是在这里,上演了孤身弹琴退司马懿十万大军的精彩"空城计"。

当然真正的历史上,那场战役司马懿压根没参加。诸葛亮唯一的战果,只是带着西县千余家百姓撤退入蜀,但跟马谡、赵云的损失比起来,根本不值一提。


第二年春天,诸葛亮又派陈式攻占武都、阴平二郡。

武都郡郡治在下辨,之前说了,下辨也就是今天的陇南市成县一带。而阴平郡在陇南文县西北。

武都正好处在曹魏所占西北各郡中间,诸葛亮得武都,意在夺取一处进一步攻占陇南的前沿桥头堡。但攻占阴平的目的却正好相反,阴平是汉中盆地门户,曹军占据该地,犹如掌握着攻入汉中的主动权。

所以诸葛亮的第三次北伐,可谓是攻守兼备,战略目的是要取得对曹魏作战的主动权。说白了就是我蜀国出汉中打你曹魏很方便,但你曹魏想进入汉中打我蜀汉可就没门了。

诸葛亮死后,姜维主持蜀汉北伐的军事行动。

其中有一场铁笼山之战,姜维设计把魏军统帅司马昭困于铁笼山上,断绝所有进山的水源和粮食,逼得司马昭差点绝望自杀。据说作为交战地的铁笼山,就位于陇南境内礼县南。


此后,挨过了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九伐中原的曹魏,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反攻蜀汉。

当中邓艾一路,趁姜维主力和钟会对峙于四川盆地的门户剑阁关,带着几千几千精兵,从山高谷深、极难行走的阴平小路进入益州腹地,出其不意地端了蜀汉政权的老窝成都。

邓艾之所以成功,前提是地处陇南的阴平郡握在了曹魏手中,蜀汉丢失这一重要门户,这才埋下了战败灭国的后患。



这个地方的地理位置更利于排兵布阵。我认为这个地区是当时北伐战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址。所以两个人会多次争夺。

蜀国与曹魏之间的战略要地。谁争夺了陇南,则可以进一步将军事势力迫近对方。

六出祁山,祁山堡至今就在西和礼县交界处,点将台巍然屹立于此!

诸葛亮和司马懿三次对战分别是什么?
答:2、司马懿 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3、两者之间交际 司马懿和诸葛亮两军对峙一百多天,诸葛亮几次挑战,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派人送给司马懿女人的服饰,司马懿大怒,上书请求交战,皇帝派卫尉辛毗手持使节...

真真正正的历史,司马懿跟诸葛亮对绝过几次?战斗的地点是在蜀国境内还...
答:都是诸葛亮主动对魏国的战争。诸葛亮七出出征魏国,没有一次成功的,也就是说他与司马懿的对决,从未胜过。楼主看看以下就明白了。我选取的就是他们俩个开始到最后对决的全过程。太和元年(227年)六月,明帝命司马懿驻扎宛城,加督荆、豫二州诸军事。 当初蜀将孟达降魏时,魏朝待其甚厚,司马懿认为他言行倾巧,不可...

三国时期魏蜀相争的古战场在哪?
答:祁山堡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 三国时,魏、蜀争相掠夺陇南人口。曹操先后掠夺、迁移陇南人口30多万入居关中,侨置武都郡于扶风郡美阳,又移至兴平县小槐里。诸葛亮亦迁移西县人口1000余家还居汉中。后又有武都王苻健率众入蜀,...

司马懿和诸葛亮,到底谁的军事才能更厉害呢?
答: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是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位三国顶级人物的初次对决,更是唯一一次正面较量。只谈正史,不说演义,看看诸葛亮与司马懿的龙虎斗,到底谁更厉害? 一、架空李严,再出祁山 刘备在白帝城病危时,仿照孙策托孤张昭与周瑜,将刘禅托孤给诸葛亮与李严,按理说诸葛亮主内政,李严统军事。 但在建兴三年(225年),诸...

诸葛亮和司马懿三次对战分别是
答:但曹魏雍州刺史郭淮看出了北原的重要性,他对司马懿说:“亮必争北原,宜先据之”,“若亮跨渭登原,连兵北山。隔绝陇道,摇荡民夷,此非国之利也。”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但司马懿很重视这个建议,派郭淮驻防北原。郭淮的营垒还没有筑成,蜀军已到,“淮逆击却之”。这样,司马懿卡住了诸葛亮...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卤城之战,为何历史记载各不相同?
答:而在《晋书》中,对这场战役的记载是司马懿打败了诸葛亮,并且攻拔诸葛亮的营垒,诸葛亮退走。司马懿追击诸葛亮,击破诸葛亮的抵抗,俘斩了上万的蜀军。在《资治通鉴》中,采纳了《汉晋春秋》的说法,说诸葛亮获甲首三千。 一、卤城之战的真实性。 我们从这些互相矛盾的历史记载中,可以肯定的是,诸葛亮和司马懿...

诸葛亮和司马懿谁的军事才能略胜一筹呢?
答:当诸葛亮得知司马懿大军向祁山进军之时,却率军向上邽进军,原来司马懿在上邽与郭淮汇合以后,得知诸葛亮进攻祁山,率领主力救援祁山,只留下4000人留守上邽,而上邽地区是陇西小麦产地,诸葛亮意在夺取陇西小麦。进攻祁山是诸葛亮的调虎离山之计划、诸葛亮分兵留攻祁山,亲率主力进军上邽。上邽守军...

孔明和司马懿是老对手,他俩都在哪些地方交过手?
答:诸葛亮五伐 "武功水之战"在蜀汉建兴十二年、曹魏青龙二年(即公元234年),经过三年的准备,诸葛亮对曹魏再度北伐,就是第五次北伐。在诸葛亮五伐中,司马懿大部分时间是采取龟缩防御的状态,和诸葛亮硬拖,不过双方也不是没有战斗。首先来说"武功水之战"。"武功水之战"是诸葛亮与司马懿争夺武功...

司马懿与诸葛亮交锋时有哪些败笔?
答:元231年,魏明帝太和五年三月,魏国大司马曹真病故,蜀国丞相诸葛亮乘机进攻祁山,发起了对魏国的第四次北伐。魏明帝曹睿下诏调在宛城防御吴国的大将军司马懿前往关中抗击诸葛亮的进攻,魏明帝诏书称;“西方有事,非君莫可付者。”当时诸葛亮把魏国将领贾嗣和魏平包围在祁山,而魏国因为刚刚在去年伐蜀...

历史中有诸葛亮火烧司马懿的典故吗
答:至此,第五次北伐再无战事,于是诸葛亮在渭滨屯田,【百姓安堵,军无私焉】,而司马懿也坐实了避战的决心,始终不与诸葛亮交战。这一次,汉军再一次打破了记录,诸葛亮与司马懿在魏国境内对峙了半年之久。为逼迫司马懿出战,诸葛亮采用了激将法---赠送女衣以激之。司马懿作为伪娘鼻祖自然不吃这套,但诸葛亮的目标不是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