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知道中国古代人与人之间是怎么交流的,难道也想我们现在一样说汉语和普通话吗!这么大个中国语言统

作者&投稿:子丰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500年前的古代老百姓跟我们现在说话有什么不一样?他们平常是怎样交流的?很想知道。。。高手请进!!!~

你好!
首先,你问的问题很好,你应该是个有着深度独立思考的汉语言文学的爱好者!
可以肯定,2500前老百姓的生活语言一定和现代汉语大不相同,因为不论是词汇 语音 还是语法在这2500年内都发生了好多变化,在所有的语言要素中词汇无疑是变化最快的!
但是,我也可以肯定,2500年前老百姓的生活语言也绝对不会是像你读的诸如《战国策》《史记》等文史作品的书面语言的语言体系!
因为,中国古代是“文言不一”的,这里的“文”是指书面语,“言”是口头语!也就是说,中国古代的读书人写的文章,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来说是不能理解的。即便是有人把文章朗读出来,没受过教育的老百姓也听不懂文章的意思!所以,古代老百姓说话是不会用你读到的诗文里的书面语的!
这种几千年来的“文言不一”的现象直到1915-1917年的白话文运动才得以解除,胡适 刘半农 傅斯年 周作人 鲁迅等是这方面的先驱!尤其是胡适先生,可以说对我们“文言合一”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诗集(虽然有很多瑕疵),后来鲁迅也写了第一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单从语言角度看,这些作品已经是用的我们“老百姓的语言”了。所以狂人日记出版后有位作家把文章读给他没上过学的父亲听,他父亲全听懂了,只是不能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而自《尝试集》过后,诗歌才出现了不同于李白杜甫的种类,就是终于不是古诗了,所以后来的徐志摩 冯至 穆旦 食指 舒婷 顾城 们的诗歌才让我们单从语言上讲是一读就懂,如果没有白话文运动,徐志摩不会说“轻轻的我走了”而会说“吾默而别也”,而当时是民国时期,老百姓们说话已经跟现在很接近了,老百姓生活中显然不会说“吾默而别也”,但如果没白话运动诗人徐志摩就会在文学作品中说“吾默而别也”,而他本人在生活中也不会这么说!
而你说的《诗经》又和普通作家文学稍有不同,它有一定民间文学的因素,所以在语言上会偶尔映射一点当时老百姓说话的用语,但这种映射应该是极有限的,因为毕竟诗经在成文时经过了“作家文学”的技术处理。也就是说,可能诗经在老百姓口中时和在纸上用文字形式出现时会有不同!
其实,古代人们生活口头用语和我们现在说的话,说不定差别并不大。如果你是南方人,搞不好现在把你送到唐朝,你可以自如的和百姓交谈(南方语音进化较慢,和古人语音更接近)!当然,这只是一个极端的猜测。然而,当年古人到底是怎么说话,由于当年没留声机,我们并无一手材料!但是从古代的语言学著作,我们也可了解一点,尤其是训诂(语音)的部分!
当然,虽然古代人平常说话和文言文里的用语很不一样,但这口头语自身肯定也有很大变化!比如,古代人们多说单音节词,而现在大多双音节词都是从单音节词变来的,比如我们现在说“蝴蝶”,古代可能就说“蝶”诸如此类的例子很多!你问题里的“萝卜”可能当时会说“卜”,而且说的语音也肯定不是普通话语音,可能和粤语相近些。口头语在语法上,应该和现在变化不大!
你要给你设计个场景,好吧——
比如,“儿子是不是有点冷啊?是不是想吃点东西啊?”在古代口头语可能是“儿冷吧?想吃饭吧?”而在古代书面语里就是“儿寒乎?欲食乎?”(归有光《项脊轩志》里就是这样写的,而他奶奶当时肯定不是说的“儿寒乎?欲食乎?”应该更接近“儿冷吧?想吃饭吧?”,生活用语一般不会有“之”“乎”“者”“也”)
你问的问题其实是很专业的汉语言文学的问题,我尽量避讳专业用语,用很通俗的话解释的这个道理,希望我解释清楚了!
边思考边读书真的是个好习惯,祝进步!

虽然我国古代方言众多,但还是有国家标准语言的,在古代国家标准语言被称作“雅言”,明清被称为官话,其实就相当于我们今天的普通话。

其实翻看古书我们就能看到,如果不对国家语言进行统一规范,古人留给我们的文献资料是有不同语法结构的。但事实是,无论诗、词、散文,还是小说,几千年来,都遵循几乎一致的文字排列规则。这说明,古代国家标准语言得到了广泛有效的推广。

我们可以再想一下,几千年来数以万计的人员赶到京城做官,他们有很大可能会面见皇帝。如果没有官话、雅言这一说,那么与皇帝交谈宛如对牛弹琴,估计会招致杀头之罪。
以上理由足以证明,古人到了异地,也是能够与当地人顺利沟通的。
当然,我们也会碰到不懂国家标准语言的古人。即使那样,交流也不是麻烦的。
我们可以用文字代替语言。即使方言在中国多种多样,但是汉字为中国的通用文字。所以用文字交流完全可以解决语言不通的烦恼。
我们可以用手势进行交流。语言来源于生活,用手势将我们表达的内容“象形化”,如果对方理解力不是特别低下,这种方法还是能够行的通的。

其实,即使不用文字和手势,单凭语言我们也是能够听的懂的。因为各地方言都会遵循一定的发音规则,只要我们足够聪明,肯定能够发现其中的规律,从而实现顺利交流。

在远古语言形成的时代,由于地广人稀和交通限制,普通人一生都难以走出家乡百里以外的地方。交际圈的狭小使得各个部族诞生了各种口音的语言,这也导致了今天中国的方言至少有129种。于是,古代相隔较远的两个地域的人交流是很困难的。哪怕是在今天,你一个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也基本听不懂广东话。
而到后来,随着大一统时代的到来,为了加强百姓对朝廷的认同感,朝廷一般都会在全国推行同一种语言,即官方语言,也叫通语。官方语言一般都是以京城所在地区的方言作为基础语言的。比如东周迁都洛阳后,以洛阳话为标准音的华夏语成为东周通用全国的语言,当时被称之为“雅言”;魏晋南北朝时,以洛阳语音为标准的通语从中原传向北方和江左一带;及至隋唐北宋,洛阳话一直都是中国的标准语音,被称为”中原官话“,今天的河南话就是典型的中原官话。
到了南宋,由于迁都杭州,洛阳话和杭州方言互相影响,于是,当时的通语则是受吴语影响的汴京话和杭州话的结合体,而杭州方言也和今天的中原官话比较类似。元代以后,中国的都城设在北京,于是,洛阳话通语的地位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北方话,也就是今天我们说的普通话的前身。而在明代,由于蒙古人对汉文化的破坏,当时作为指导通语发音的”韵“(和今天的拼音类似)仅存十五韵,和唐代二百零六音韵体系甚远。于是朱元璋命人编著《洪武正韵》,也就是南京话发音。可惜《洪武正韵》并未推广开来。于是南京话并没有因为明初都城在南京而成为通语。
今天中国的官方语言,即我们说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话为标准语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但因为蒙古、满清相继将北京作为统治中心,受游牧民族的影响,北方话与南方话多有不同却又有许多相似之处。所以,太祖用湖南官话说的话我们说惯普通话的人听起来很怪异却也能听懂。

第一个问题,很有可能无法沟通。不过话说回来,古代人旅行的范围有限,大部分人一辈子就呆在一个村里,没有与外地人沟通的条件与需求。当官的可能需要与外地人交流,但他们有文化,不会说可以写字(由此看出统一文字的好处了啊)。

周朝时就有“普通话”了,叫做“雅言”。乃汉民族最早的普通话。孔子给学生讲课用的就是雅言。
《辞海》中说:“雅言,古时指‘共同语’,同‘方言’对称。”现代学者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指出:“雅言是当时较为通行的语言” 这就是说,“雅言”是我国先秦时期的通用语,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话。

文字统一,口音不统一,入乡随俗。但现在交通发达,地域差异缩小,普通话势在必行。

那你要回去以前呗?

和现在一样

古代有几位像伯牙与子期志同道合一样的朋友
答: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志同道合的知音,略举一二:1、陆抗和羊祜:陆抗和羊祜分别吴、晋两国的将领,羊祜在襄阳为官,陆抗镇守荆州,两个人你想统一我,我想灭掉你,但却丝毫不妨碍二者是知音。陆抗病了,羊祜赶忙送药来,陆抗手下东吴将领齐劝陆抗不要吃。陆抗答道:“羊祜不是下毒的人”。遂服之。

中国传统文化和谐思想有哪些
答:梁惠王上》),主张“以德服人”(《孟子?公孙丑上》),提倡王道,反对霸道。总之,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个人内心和谐以及国家民族关系的和谐方面,中国传统文化中包涵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容,这些思想虽然有其时代的局限性,但只要我们坚持在批判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就一定能使其进一步发扬光大,对...

论述中国古代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答: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1.8万 采纳率:74% 帮助的人:9996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网上资料,希望有所帮助中国环境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主流。中国儒家提出“天人合一”,人事必须顺应天意,要将天之法则转化为人之准则,顺应天理...

《论语》里仁篇中关于“仁”的大概理解
答: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既是个人自身的事,又必然与所处的外界环境有关。重视居住的环境,重视对朋友的选择,这是儒家一贯注重的问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耳濡目染,都会受到仁德者的影响;反之,就不大可能养成仁的情操。居住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居住地人们的修养,都可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答:忠恕而已矣.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讨厌的事物,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

我想知道,我们是怎么知道人与人之间想法性格爱好都不会一模一样?
答:人与人之间的性格爱好都不会一模一样的,因为每个人都拖斗或少会有偏差,即便是一片叶子全世界也没有相同的一片

请举例说明中国古代天文和人文的关系,在线等
答:中国古代天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刻影响,走进尘封六、七千年的岁月,仍有许多难解之谜等待我们去开启我们探索古代的文明对于科学史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义,长期以来呢,中国的天文学一直都被认为是巴比伦天文学东传和影响的结果,因为我们对于公元前一千年以前的中国天文学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那么现在天文考古学的发展,...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要交流,沟通。经常沉默寡言的人为什么不受欢迎...
答:一言以蔽之,问题就在于我们的心灵与这个世界没有进行有效的沟通。 我们知道,现实的世界,是一个人与人构成的世界。与这个世界沟通,实质上就是与这个世界上的人进行沟通,而且必须是有目的的沟通。可以说,无论我们在做什么,或者想做什么,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学会善于与沟通。在商场有句名言,叫做“人脉就是钱脉”,就...

如何认识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答:二、“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管理非常强调领导者道德素质的重要性,崇尚“道德教化”和“正己正人”的管理方式。“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可见,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的“和谐观”是中国传统的集体伦理观在管理上的集中体现,对于指导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起着润滑剂的作用,这一点,应该引起所有...

我想问一下各位老师:咱们中国的古代年轻女孩,是不是和现在女孩一样那么...
答:1、古代和现代当然不同 2、古代传统的爱情观和伦理观和现代相比,主要不同在忠贞和单向性 3、原因:一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人的交往频繁;二为经过百来年西方思想的冲击,人们逐渐接受了性解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