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童话》作品要全内容,我要摘抄

作者&投稿:芝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尔基《童话》概括~

拜托...那是本自传,《童年》与其续篇《在人间》、《我的大学》共同构成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是首篇。
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是作者10岁以前的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阿廖沙四岁时,父亲就死了,于是跟着外祖父、外祖母过着贫寒、艰苦的生活。外祖父有着矛盾复杂的性格,他的内心有善良的一面,但贪婪金钱腐蚀了他的灵魂。在这冷冰冰的世界里,只有外祖母庇护、关心着他,给予他无限的温情和钟爱,并对他进行了有益的教导。
补充:命运的悲歌――《童年》导读


一、作者简介

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原名阿历克塞·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享有盛誉的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的代表”(列宁语)。他的创作开始了世界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他的名字“代表着世界文学史上的新时期”(鲁迅语)。20世纪初,他的作品就开始介绍到我国,对我国的文学和我国革命产生了巨大影响。

1868年3月14日高尔基出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的下诺夫戈罗德城。父亲是个大兵的儿子,母亲是染房老板的女儿。祖父曾经当过军官,因残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职。祖父对父亲非常严厉,以致父亲从家里逃跑5次,最后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后,先后干过木匠、轮船公司办事处经理、装饰室内帷幔和裱糊壁纸的工人等,是个聪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后来感染霍乱,在高尔基3岁时去世。父亲去世后,高尔基随母亲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满小市民气的外祖父家度过了童年。其间,母亲改嫁并于几年后患肺结核病去世,外祖父破产。11岁的高尔基被迫流落人间,开始独立谋生。他拣过破烂,当过学徒和杂工,受尽欺凌与虐待,饱尝生活的苦难与艰辛。他只上过三年小学,但酷爱读书,利用一切机会读手边所能碰到的书,刻苦自学。1884年,他怀着上大学的打算来到咯山,但未能如愿,在社会的底层读完了他的社会大学。先后当过码头搬运工、面包师傅、杂货店伙计、园丁和守夜人等。同时,结识了先进的民粹派知识分子和马克思主义的著作,进一步认识到现实的丑恶和人民的疾苦,逐渐树立起改革社会的决心。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尔基为了解祖国和人民,两次漫游俄罗斯。从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经过顿河区域、乌克兰,来到比萨拉比亚,再从那里沿着克里米亚南岸到了库班,再到黑海边。旅途见闻和艰苦经历使高尔基开阔了眼界,磨练了意志,积蓄了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素材,激发了他从事文学创作的强烈欲望。

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黑暗落后的俄国变成世界革命的摇篮,马克思革命理论广泛传播,高尔基就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从1892年高尔基在《高加索报》上发表浪漫主义短篇《马卡尔·楚德拉》到1899年长篇小说《福马·高尔杰耶夫》问世,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共创作了中、长、短篇小说和特写、故事、散文、随笔诗歌等700多篇,它们大体包括浪漫主义作品和现实主义作品两部分。浪漫主义代表作主要有《马卡尔·楚德拉》(1892)、《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鹰之歌》(1895)。其中,《伊则吉尔老婆子》中塑造的丹柯形象与《鹰之歌》中塑造的鹰的形象是高尔基创作中最早出现的英雄形象,它们突出概括了当时俄国革命者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与英雄气概,熔铸着作家崇高的社会理想与道德理想。它们犹如火花,“在人生的黑暗中燃烧起来,在许多勇敢的心里燃烧起对自由、对光明的狂热的渴望!”现实主义代表作主要有《叶美良·皮里雅依》(1893)、《切尔卡什》(1895)、《玛莉娃》(1897)、《好闹事的人》(1897)、《因为烦闷无聊》(1897)、《二十六个和一个》(1899)、《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等。在这类作品里,高尔基鞭挞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暴露小私有者、小市民的庸俗,肯定劳动者,特别是流浪汉的人格尊严。高尔基以写流浪汉题材出名,他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流浪汉形象,如《叶美良·皮里雅依》中的流浪汉叶美良、《切尔卡什》中的切尔卡什、《玛莉娃》中的玛莉娃等,为俄国文学画廊增添了新的文学形象。这类作品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899年问世的《福马·高尔杰耶夫》,这是高尔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福马本是资产阶级的接班人,但耳闻目睹的事实却使他越来越感到资产阶级的肮脏事业是与人类一切高尚情感不相容的。他苦恼、失望,最后被送进疯人院。在这部小说中,高尔基已经用丰富的现代生活画面,来展示不同类型的资产者的活动,反映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过程以及资产阶级的掠夺性了。因此,这部小说的出版标志着高尔基的现实主义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20世纪初的头二十年是俄国革命高潮酝酿、高涨与取得胜利的时期。这20年间,俄国进行了三次革命(1905年革命、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在这过程中,高尔基始终将自己的创作活动与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表现了一个革命作家的崇高品质。1901年3月,高尔基参加彼得堡学生的游行示威活动并创作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但只有结尾部分《海燕之歌》得以发表。全篇用象征手法写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化身海燕同反革命势力代表的风、雨、雷、电搏斗的情景,同时无情嘲笑了害怕革命的资产阶级社会阶层的代表海鸥、海鸭和企鹅等。“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成了呼唤革命的有力号召。写小说的同时,高尔基看到剧院的重要宣传作用,1901年与1902年先后写出了剧本《小市民》与《底层》,描写了小市民思想与无产阶级思想的冲突。《小市民》中刻画的革命工人火车司机尼尔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以新的精神面貌出现的工人形象,这一形象预示了高尔基以后的创作方向。《底层》描写了一群被抛到社会底层的流浪汉的悲惨遭遇。剧中作者批判了资产阶级虚伪的“安慰主义”哲学,提倡尊重人、赞美人,号召人们为改变自己的现状而斗争,被称为“海燕式”的剧本。1905年,高尔基参加了1905年俄国革命,加入布尔什维克党并会见了列宁,思想产生巨大飞跃。1906年他在美国完成举世闻名的长篇小说《母亲》。《母亲》是高尔基最重要的作品,这部长篇小说第一次生动的描写了工人阶级反对地主、资产阶级专制统治的革命斗争,歌颂了无产阶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塑造了具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巴威尔、母亲尼洛夫娜的光辉形象,奠定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新型创作方法,在世界无产阶级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列宁称赞《母亲》“是一本非常及时的书”。1906年至1913年底,高尔基侨居意大利。其间,他创作了反映农村革命斗争的中篇小说《覆灭》(1909),揭露并批判小市民习气的中篇小说《奥库罗夫镇》(1909)和长篇小说《马特维·克日米亚金的一生》(1911),以童话形式、浪漫主义手法描写意大利工人和劳动人民生活斗争的《意大利童话》(1911—1913)等。1913年底,高尔基回到俄国,写作了《俄罗斯童话》(1912—1917)、《俄罗斯浪游散记》(1912—1917)。出版了自传体三部曲中的前两部《童年》(1913)、《在人间》(1915)。第三部《我的大学》完成于1922年。自传体三部曲是高尔基文学遗产中最优秀的部分之一,在这些作品中,高尔基根据早年的生活经历,真实描绘了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的全貌,展示了充满残酷、野蛮、愚昧、污秽的令人窒息的生活,表现了一代新人反抗黑暗、奴役,追求自由、光明的崇高理想。

在苏维埃时代,是高尔基为创建苏联新文学而加紧劳作的时期。他受党和政府的委托,担任文化出版部门的领导工作。创办大型报刊杂志,主持出版一系列丛书,组织和领导文学社团活动,团结国内外进步文艺队伍,培养和扶持青年作家,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高尔基晚年仍然勤奋从事文学创作活动,写了大量的小说、戏剧、散文、特写、回忆录以及政治性论文和文学论文。这时期的作品主要有回忆录《列宁》(1924)、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和《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等。其中,《列宁》是为了悼念革命领袖列宁而写的,它通过列宁的革命活动和日常生活素材塑造了革命导师的“象真理一样朴素”的光辉形象;长篇小说《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是一部俄国资本主义的兴亡史,它通过阿尔达莫诺夫一家三代的盛衰变化,概括了俄国资产阶级从农奴制改革到十月革命这50年间的历史命运;《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是高尔基花了十年时间创作的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巨著,作家以雄健的笔力描绘了十月革命以前40年间俄国社会生活的一副全景图,包罗了形形色色的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马克思主义和各种反动思潮的尖锐斗争。

1936年6月18日,高尔基与世长辞。

二、作品提要

阿廖沙(即童年高尔基)很小的时候,父亲得病死了,母亲带着他回到外公外婆家。

阿廖沙母亲的到来引起了大舅米哈伊尔与小舅雅科夫的争斗,他们怕母亲来讨要嫁妆,闹着分家,一家人打成一团。阿廖沙初步认识到外公家弥漫着的相互仇恨的气氛。大舅捉弄老裁缝格里戈里,让侄子把烧得滚烫的顶针放在格里戈里手边,不料却被外公无意中戴上,外公把孙子抽了一顿。阿廖沙因为把桌布放到染桶里也被外公狠狠打了一顿,打的过程中,所有的人都幸灾乐祸,连母亲也因害怕外公而不敢阻止他,只有外婆一人护着阿廖沙。打过阿廖沙后,外公来看他,给他讲起自己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畔当纤夫时的情景,阿廖沙觉得外公像一朵云彩似的迅速地长大,由一个干瘦的小老头变成童话中的大力士。挨打之后,阿廖沙结识了小伙子茨冈,他成了阿廖沙最好的朋友,每次阿廖沙挨打时,他总把胳膊伸出去帮他挡着。每逢礼拜六,他带着阿廖沙做各种各样的游戏。他擅长跳舞,幻想着有一副好嗓子。阿廖沙非常爱他,但他却被两个舅舅强迫着扛承重的橡木十字架去坟地,中间绊倒后,被十字架压在下面,因失血过多死掉了。

茨冈死后,阿廖沙更加依恋外婆。睡觉前,给外婆开玩笑,外婆给他讲上帝与小鬼的故事。外婆是阿廖沙最喜欢的人。

“外婆到来之前,我仿佛在昏睡,仿佛躲在黑暗中。她的出现唤醒了我,使我见到了光明,她把我周围的一切联结起来,把这一切编织成色彩缤纷的花边图案。她很快就成了我终生的朋友,成了我最贴心的人。她最理解我,也是我最珍贵的人,这是因为她对世界充满了无私的爱。这种爱使我感到充实,使我在艰难的岁月里充满了坚强的力量。”外婆知道的故事、诗歌、传说、童话多得不计其数,阿廖沙听的入了迷。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外婆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一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大火后,又忍着巨痛去接生孩子。

一开春,舅舅们就分了家,外公为自己买了一所新房,阿廖沙仍跟着外公外婆住。这是一段节奏平缓的日子,阿廖沙接触的人只有外公外婆。外婆向他讲述自己的身世。外婆也是孤儿,母亲一贫如洗,而且是个残废,为了生活,外婆跟随母亲四处流浪、乞讨,后来靠外婆织花边维持生活。外公也讲起小时侯与法国兵相处的事情。这段时间外公开始教阿廖沙识字。外公老病复发,动手打了外婆,阿廖沙感到无法忍受。

宁静的日子很快被打破,两个舅舅为了分外公家产,联合起来到外公外婆家闹事,尤其是大舅米哈伊尔,喝醉酒就闹事,整夜在房子周围转来转去,带来帮手把马林果丛和酸栗树统统拔掉,捣毁浴室,砸坏玻璃。一次拿粗大的木根砸门,外公集合了两个房客及酒店老板的妻子对付他。为帮儿子,外婆的胳膊被舅舅打断,阿廖沙无比仇恨舅舅。

接下来又是一段单调的日子,外婆每天祈祷,外公也每天祈祷。阿廖沙认为外婆的上帝仁慈、有同情心,外公的上帝却拒人于千里之外,让人望而生畏。阿廖沙喜欢外婆的上帝,讨厌外公的上帝,故意抓住外公祈祷时的失误捉弄他。这时期阿廖沙经常同街上的孩子打架,因为这些孩子做出的恶作剧令他无法容忍。这时,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因双目失明被舅舅解雇,沦落为乞丐,阿廖沙为此感到难堪。

外公突然卖掉原有房子在别处买了房子。在这里阿廖沙结识了许多人。有外号为“好事儿”的房客,有伪装成马车夫抢劫教堂的的彼得伯伯,有奥甫相尼科家的三个孩子。阿廖沙与他们都建立了友谊,但同“好事儿”的关系最为密切。“好事儿”是一个整天忙着做实验的药剂师,对人生有透彻的感悟,经常指导阿廖沙观察生活中的细枝末节,教给他人生的道理。“在我看来院子里平淡无奇没什麽值得留心的东西。但经他轻轻一推,或者三言两语指点一下,我所看到的一切就不同了,仿佛这些东西都具有独特的意义,因而给我留下的印象也就特别深。”但“好事儿”终因不被周围人理解而被外公赶走,阿廖沙非常生气但毫无办法。

百无聊赖之中,母亲回来了。在几个城市呆了很长时间又生了一个孩子后,走投无路的她又回到外公家。她开始教阿廖沙认字,让他背许许多多的诗。外公强迫母亲改嫁,母亲拼命反抗,外公异常生气,将气愤转嫁到外婆身上,毒打外婆,发针深深地插进外婆头皮。阿廖沙为外婆报仇,将外公最喜欢的圣徒像剪碎。

阿廖沙被母亲送进了学校,但不久因出水痘被迫休学在家。因发愁母亲的婚事,外婆开始酗酒并向阿廖沙讲述父亲与母亲的往事。不久,母亲看上了一个学测量学的学生并坚持要嫁给他。阿廖沙不喜欢继父与新的祖母,不想让母亲改嫁但毫无办法。母亲改嫁后,阿廖沙继续与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开始长大,拥有了自己的自信。阿廖沙又回到学校,但老师不喜欢他,只有主教赏识他。他因拿了一卢布买童话书被母亲打了一顿。继父对母亲很不好,用脚踢她,阿廖沙与继父拼命,又被送回外公家。

外公破产了,阿廖沙与外婆相依为命,通过三年级考试后他不再上学,开始自己养活自己。他结识了许多伙伴,他们互相帮助,一起捡破烂,扯木材。八月,母亲去世了,外公说阿廖沙不是奖章,不能老挂在他的脖子上。于是,阿廖沙便走向人间,外出谋生去了。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在人间》描绘阿廖沙11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各种工役,受尽欺凌、侮辱、愚弄、甚至毒打和陷害,体验了社会生活底层的艰辛,认识到人性的丑恶。不过,外婆的善良、厨师的正直、玛戈尔皇后的博学,又使他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同文物鉴定人、司炉工、木匠等人的交往也使他感到人性的多面与复杂。他酷爱书籍,利用一切机会读他所能碰到的书籍,为此吃了种种苦头。《我的大学》描写他在喀山时期的活动与成长经历。他16岁报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无法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思想发生变化。他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之下,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三、思想内容

1914年俄国作家梭罗古勃在《作家日记》中谈到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时写道:“我边读边感到遗憾。我不由得想起列夫·托尔斯泰那充满芬芳气息的童年。相反地这里却是打架,斗欧,鞭笞……简直是一种在心理上不可理解的施虐狂。”的确,整篇《童年》中所描绘的是一种浓厚的、色彩斑斓的、离奇的难以形容的生活。那段生活,仿佛是由一个善良而且极端诚实的天才美妙的天才讲出来一个悲惨的童话。在那种黑暗生活中,残酷的社事情太多了。

小孩子做错了一点事,要脱掉裤子挨打;父子兄弟间为了分家,吵架斗殴,甚至打得头破血流;外祖母毫无过失,也逃不了外祖父的拳打脚踢;米哈伊尔舅舅为了寻开心,用烧红的顶针捉弄老匠人格里戈里;母亲跪在地上请求继父不要在外面鬼混,继父却用他穿着靴子的脚狠狠地踢她的胸部;格里戈里为外公干了一辈子活,当他双目失明,丧失劳动能力时,却被赶出染坊,流浪街头乞食为生;外公不但残酷剥削工人,而且六亲不认,与老伴一起煮茶时,茶叶也要放在手心里细细数过,生怕自己吃了亏。最后,又把老伴与外孙赶出家门,让她们自谋生路。但尽管作品中描写了那麽多目不忍睹的惨事与丑事,整部作品仍然象阳光透过云层一样放射出了乐观主义的思想光辉。主人公阿廖沙没有被艰辛、痛苦和屈辱的生活所压倒,他满怀信心,奋斗拼搏,冲破种种障碍与不幸,不断探索新生活,这种乐观主义精神使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带上了积极的色彩。作者高尔基在《童年》中也一再说明:“每当我回忆起俄国令人压抑的龌龊野蛮的生活,我常常问自己:这种丑陋的行为有必要去写吗?我每次都怀着充分的信心回答自己:有必要!因为这就是活生生的丑陋的生活现实,这种现实目前还存在着。要改变这种现实,要从人们的记忆和心灵中,从我们沉重龌龊的生活中清除它的影响,就必须透彻地了解这种现实。”“我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这种丑恶行为,还有一个比较积极的原因:虽然这些丑行令人恶心,使我们感到压抑;虽然它们扼杀了无数美好的灵魂,但俄罗斯人的心灵仍旧是那样健康、年轻,正在克服并且最终能够克服这种丑恶的行为。”“我们的生活是非常奇妙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虽然有滋生各种无耻的败类的肥沃的土壤,但这种土壤终究会生长出卓越的、健康而且富有创造性的力量,生长出善良和人道的东西,它们不断激发我们建设光明的人道的新生活的不灭的希望。”这一方面表明了高尔基的美学原则:作家不必回避生活中的任何丑事,但目的是为唤醒人们的重视,从而彻底消灭它,并且坚信人类社会有一种真善美的自我调节机制。另一方面也表明高尔基写童年的悲惨经历,目的不是为了向人显示他是多麽值的同情与可怜,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回忆童年生活,而是用自己童年的亲身经历,告诉读者,无论环境多麽恶劣,生活多麽艰难。总有一些善良美好的人,只要怀着一颗向上的心,在龌龊的环境下也能培养出健康、正直的心灵。因此,我们说全书的思想内容表现上是积极向上而非颓废委靡的。
作品主要塑造了两大类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两大类人物的叙述表达了对他们的爱憎之情。两大类人物一类以外公为代表的自私残暴的人,一类是以外婆为代表的正直、善良的人。外公是阿廖沙十分讨厌的一个人,对他无论是外貌描写还是内心世界的刻化,总有作者辛辣的讽刺意味在里面。他矮小、干瘦,只有外婆的肩膀高,走起路来步子快而细,自私残忍,野蛮粗暴,动辄就打人骂人,哪怕遇上一点不如意的事情也要歇斯底里的发作。为了维护他那摇摇欲坠的小业主地位和分崩离析的家庭,他残酷的虐待工人伙计,甚至六亲不认,将替他劳动了一辈子的老匠人格里戈里赶出家门,共同生活了一辈子的老伴他也要她自谋生路。有钱时作威作福,独断专行。破产后更加贪婪吝啬,品格底下。物质上破产,精神上也完全垮掉。尽管在这个市侩气十足的人身上还有一点人性的闪光,如他年轻时候在伏尔加河当纤夫,经历了贫困和沉重的生活,是一个生活的斗士与勇士。当他给阿廖沙讲到那时的经历时,露出一种真诚而兴奋的表情。再如他叫阿廖沙识字也体现对阿廖沙的疼爱。但这一切并不能掩盖他整体人性上的残忍与自私。对于外公的种种恶劣行为,阿廖沙是非常讨厌的,尤其是外公无故殴打善良的外婆时,他无比愤怒,报复外公。这种厌恶、愤怒同样也存在于作者心中,通过对阿廖沙反抗外公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以外公为代表的那一类人的蔑视、厌恶、否定,也表达了作者对小市民阶层肮脏、龌龊不良品性的否定。与对外公那类人的厌恶相反,作者通过对外婆等人的回忆,表达了对以外婆为代表的劳动人民的热爱、崇敬之情。外婆善良慈祥,爱亲人,爱邻居,爱所有的人。她心甘情愿把生活中的一切压力都承担下来而毫无怨言。生活的困苦、丈夫的殴打、儿子的忤逆……都熄灭不了她内心深处的仁爱之光。她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与诗意的劳动妇女,她能歌善舞,善于讲形形色色的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她还是一个勇敢的人,作坊起火时,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只有她冲进火海,抢出水桶大小的一桶硫酸盐。因此,尽管她有对恶势力顺从忍耐,对上帝盲目信仰的缺点,这并不影响她整体人性上的光辉。与外婆同类的人还有小伙子茨冈与房客“好事儿”。小伙子茨冈是个弃婴,被外婆收养,长大后就成了外公的雇工,他勤劳能干,力大无穷,虽然被外公与舅舅当成牛马使唤,仍很善良乐观。相对于小伙子茨冈来说,房客“好事儿”则是一个成年人,对生活有透彻的了解与感悟。他是祖国无数优秀人物中的一个,见识远大,教阿廖沙用心观察生活、发现生活,教他做任何事都要讲究技巧。这些人都是阿廖沙所喜欢与崇敬的,他们对阿廖沙人生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从正面唤起了阿廖沙对生活的热烈向往。这些人都不同程度的向阿廖沙敞开自己的心灵,帮助他了解到在生活中除丑事之外,还存在着健康与富有创造性的东西。作者在作品里写道:“在童年,我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蜂窝,一些普通、平凡的人们象蜜蜂一样,把自己的知识和关于生活的想法的蜜送到那里,每个人尽自己的力量慷慨大方的充实着我的心灵,这种蜜往往是肮脏而苦涩的,但这一切知识仍然是蜜。”因此,高尔基在作品中流露出对这些人的热爱、赞美之情,通过阿廖沙的与他们的交往热情讴歌了他们。

作品通过对阿廖沙童年经历的描写从侧面也暴露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当时的俄国社会处于19世纪70—90年代,正是俄国大革命的前夕,整个社会处于沙皇的统治之,下人民流离失所。偷窃在村民中已形成一种风气,已经不算是罪恶,而且对于半饥半饱的小市民来说差不多是唯一谋生的手段。儿童无钱上学,沦落街头,靠捡破烂为生。从广义上讲,也正是这种民不聊生的社会环境造成了阿廖沙的个人悲剧。

四、艺术特色

高尔基是俄国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在创作中他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重视描写的真实性与细节的精确性等。1937年,高尔基在回答列宁格勒作家出版社关于他“利用什么样的材料(自传性的、书本的、观察和记录)”进行创作时说:“我主要用的是自传性的材料,但是我使自己站在事件目击者的立场,而避免作为当事人挺身而出,为的是不要防碍自己作为生活的讲述者。”《童年》这部作品就遵循了这样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通过对阿廖沙生活经历的客观描述,一方面写出了阿廖沙性格形成的过程,另一方面广泛地描绘了19世纪70、90年代俄国社会生活,揭露了沙俄专制制度的黑暗与罪恶,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全篇特别鲜明地表现了两种力量的冲突:一方面是小市民的黑暗、残忍和野蛮的风习,另一方面是俄国人民优异的精神力量——心灵纯洁,意志坚强,同情弱者,热爱正义,富于幻想,向往光明、幸福与合理的生活,为其实现孜孜不倦地努力。所有这些内容的表现,都是通过客观的、冷静的现实主义描写、记叙来实现的,书中所描述的是一幅幅逼真的现实生活场景,人物的语言、行动、客观环境都与实际生活相符。这与他前期的一些浪漫主义作品如《海燕之歌》的创作手法是截然不同的。《海燕之歌》全篇扬溢着浪漫主义精神,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革命风暴到来前夕革命人民与反动势力英勇搏斗的壮丽图景: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雷声隆隆,愤怒的大海掀起巨浪冲向高空,同他们进行激烈的搏斗;飞翔着的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大声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部作品与《童年》不同,作者没有如实的描写现实生活,而运用象征主义手法,通过对自然现象大气磅礴气势的夸张描写,抒发了强烈的主观感受。

《童年》中高尔基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指导下,还成功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残酷自私、阴险暴躁的外公、贪图钱财的舅舅、冷漠无情的母亲、善良慈祥的外婆、快乐能干的茨冈、勤劳能干的老匠人格里戈里、快活可爱的保姆叶夫根尼亚。这些人物的塑造中,外婆、外公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外婆的形象是俄国文学史上最鲜明、最富有诗意的妇女形象之一,她是伟大母亲的象征,也是俄国苦难生活的象征。她喜欢唱歌、讲故事、跳舞。她慈爱、善良、刚强,在十分嘈杂和混乱的情况下,也能把人们吸引到她的周围,为艰苦窒息的生活增添了一份欢乐的情调。书中高尔基通过她的外貌描写、语言、行动以及引用大量民间歌谣、童话、故事等各种形式对其形象进行全方面刻画。高尔基这样描述她的外貌:“外婆讲起话来像唱歌似的,特别动听,她说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朵盛开的鲜花,温柔、鲜妍、清新,很容易

是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一部,内容包括了高尔基幼年时期三岁到十三岁这一段时间的生活。
故事的主人公阿廖沙彼什科夫三岁丧父,由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外祖父卡什林是一个小染坊主,已濒临破产。他性情暴躁,贪婪,自私。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甚至第三代也受到很坏的影响。这是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外祖父经常凶狠地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一次竟把幼小的阿廖沙打得失去了知觉,结果大病一场。还有一次他疯狂地殴打外祖母的脑袋,致使头发上的发针都扎进了她的皮肤。
读了这本书我的心情觉得很沉重,我觉得高尔基的童年如此不幸,他还能勇敢地生活下去,如果换了一般的人肯定承受不了这样的痛苦。的确,高尔基也在这部作品的开头写道:“有时连我自己也难于相信,竟会发生那样的事。有很多事情我很想辩驳,否认,因为在那‘一家子蠢货’的黑暗生活中,残酷的事情太多了。”我很敬佩高尔基有这样的勇气。正是有了这样的勇气和超人的意志才使高尔基成为了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成功比其他人来的更难。而我们如今在这么优越的环境下生活,学习,不努力怎么可以呢?

我又搬到姥爷那里。
  “啊哈,小鬼,怎么啦?
  “让你姥姥去养着你吧!”
  “让我养就我养,你以为这是多么困难的事!”
  “那你就养!”
  姥爷吼了一声。
  屋子里突然沉寂了下来。姥爷对我说:
  “我和她现在是各过各的,什么都分开了……”
  姥姥坐在窗户下,飞快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铜针的闪光耀人眼目。
  姥姥没变,姥爷则更加干瘦了,棕红色的头发变成了灰白颜色,绿眼睛总在疑神疑鬼地东张西望。
  姥姥以嘲笑的口吻讲起她和姥爷分家的事。
  他把所有的破盆碎碗、破坛子料罐子都给了她,还说:
  “这都是你的,别再向我要任何东西了!”
  他拿走了她几乎所有的旧东西——旧衣服、各种各样的物品、狐皮大衣,卖了700卢布。
  他把这笔钱都给了他的教子,吃利息去了。他的教子是个做水果生意的犹太人。
  他丧失了最后一点儿廉耻心,吝啬到了疯狂的和度:
  他几乎寻遍了以前的每一个老朋友,逐一向他们诉苦、乞求,说孩子弄得他一文不名,行行好吧,给点钱!
  他利用人家原来对他的尊敬,弄了一大笔钱,他拿着这一把大票子,像逗小孩似地在姥姥鼻子尖儿前晃悠:
  “傻瓜,看见了没有,这是什么?人家可是一分钱也不会给你!”
  他把所有这些钱都给了一个毛皮匠、和这个毛皮匠的作小铀老板的妹妹,他要吃利息。
  家里花钱上是严格分开的,今天姥姥买菜做饭,明天就是姥爷。
  该姥爷做饭的时候,吃得就特别次。而姥姥则总是买最好的肉。
  茶叶和糖也分开了,但是煮茶是在一个茶壶里,到这时候姥爷就会惊慌地说:
  “慢,我看看,你放多少茶叶?”
  他仔细地数着茶叶,然后说:
  “你的茶叶比我的要碎点儿,我的叶子大,所以我要少放点儿!”
  他还特别注意倒在两个碗里的茶的茶色和浓度,份量当然更在需说细考察之列。
  “最后一杯给你吧?”
  姥姥在把茶倒净以前说。
  姥爷说:
  “好吧!”
  圣像前的长明灯的灯油也是各买各的。
  在共同活活了50年以后,竟然走到了这一步!
  看着姥爷的所作所为,我感到又好笑又令人生厌,而姥姥则只觉得可笑。
  “人越老越糊涂!”
  “80岁的人了,就会倒退80年,让他这么干下去吧,看谁倒楣!”
  “咱们俩的面包我来挣!”
  我也开始挣钱了。
  逢节假日就走街串巷去捡牛骨头、破布片儿、烂纸和钉子。
  把一普特破布烂纸卖给旧货商可得20个戈比,料铁也是这个价钱,一普特骨头10戈比或着8个戈比。
  平常放了学也去捡,每星期天去卖,一上子能得30到50个戈比,运气好的时候还要多。
  每次姥姥接过我的钱,都会急忙塞到裙子的口袋里,夸奖说:
  “真能干,好孩子!
  “种们俩完全可以养活好自己!”
  有一次,我看见她拿着我的50个戈比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大鼻尖儿上。
  比卖破烂更有出息的是到奥卡河岸的木材栈或是彼斯基岛去偷劈柴和木板。
  每逢集市,人们在岛上搭很多棚屋,集市以后拆下来的木板码成堆,一直放到春水泛滥的时候。
  一块好木板,小市民业主可以出10个戈比,我一天可以弄两三块儿!
  可干这事必顺是坏天气,有大风雪或大雨把看守人给逼得躲了起来,才能得手。
  和我一起去偷的伙伴有叫花子女人莫尔多瓦的儿子珊卡·维亚赫尔,他总是笑哈哈的,人很温和。
  还有柯斯特罗马,是个卷毛儿。后来,他13岁进被送进了少年罪犯教养院,在那儿吊死了。
  还有哈比,是个鞑靼人,12岁,可力大无比。
  还有看坟人的儿子扁鼻子雅兹,他是个有羊癫疯的9岁孩子,寡言少语。
  我们之中,岁数最大的是寡妇裁缝的儿子格里沙·楚尔卡,他一向很讲道理,拳头也很厉害。
  在我们那块儿,偷窃形成了风气,几乎成了饥寒交迫的我们唯一的谋生手段。
  大人们的目标是货船,在伏尔加河和奥卡河上寻找机会。
  每逢休息的时候,他们都要讲自己的经历,夸耀自己的收获,孩子们边听边学。
  醉汉们的钱包小孩子们可以公开地搜,没有人干涉。
  他们偷木匠的工具,偷货车的备用轴,偷车夫的鞭子……我们不干这些事。
  “妈妈不让我偷东西,我不干!”
  这是楚尔卡。
  哈比则说:
  “我不敢!”
  柯斯特罗马则非常厌恶小偷这个字眼儿,看到别的小孩偷醉汉时,他会把他们赶散。
  他自认为是个大人,他走起路学着搬运工的样子一歪一歪的,声音压得很低很粗,一举一动都在装腔作势。
  而维亚赫尔也相信,偷窃是一种罪恶。
  不过,从彼斯基岛上拿木板可不算罪恶,我们都很愿意干这件事。
  趁着天气不好或晚上的时候,维亚赫尔和雅兹从下面大摇大摆地向彼斯基岛进发。
  我们四个人从侧面分头摸过去,抓住看守人追赶维亚赫尔和雅兹的时机,拖上木反往回跑!
  看守人从来没有发现过我们,即使发现了他也追不上。
  我弄来的东西卖掉以后,钱分6份,每个人能得5戈比甚至是7戈比。
  有了这点钱,吃一天饱饭可没什么问题了。但是,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用途。
  维亚赫尔每天必顺给他母亲买4两半伏特加,否则就要挨揍。
  柯特斯罗马想攒钱买鸽子。
  楚尔卡挣了钱给他母亲看病。
  哈比攒钱,是为了回家乡。他舅舅把他从家乡带到这儿来以后就死了,哈比不知道家乡的地名,只知道是在卡马河岸边,离伏尔加河不远。
  我们编了个歌,逗这个斜眼的鞑靼孩子:
  卡马河上一座城。
  到底在哪儿不清楚!
  用脚走不到,用手够不着!
  开始哈比很生气,维亚赫尔说:
  “别,别这样!好兄弟之间还生气吗?”
  哈比有点不好意思了,也跟着唱起了这支歌儿。
  与偷木板相比,我们更喜欢捡破烂儿。春雪消融或是大雨滂沱之后捡破烂儿,就更有意思了。
  在集市的沟沟渠渠中,我们总能找到钉子、破铜、烂铁,有时还能捡到钱!
  可我们得给看货摊的两个戈比,或是央求半天得到他的允许。
  挣钱不容易,我们几个之间却很好,偶尔有小的争吵,但是没打过架。
  维亚赫尔在别人吵架时,经常会说:
  “这有必要吗?”
  我们想一想,确实没有必要。
  他叫他的母亲为“我的莫尔多瓦女人”,我们倒是没有觉着可笑。
  “昨天,我的莫尔多瓦女人回家的时候,又喝得烂醉如泥!
  “她啪地一下把门摊开,在门槛上一坐,像只公鸡似的唱起来了!”
  楚尔卡问:
  “唱的什么?”维亚赫尔学着他母亲尖声尖气地唱了起来:
  收养小伙沿街走,手拿皮鞭吼一吼;挨家挨户用皮鞭,甩出孩子们满街溜。
  哟哟嗨,你看那晚霞似火红,收养小伙儿笛声悠,小村入梦甜悠悠。
  他会唱很多这么热烈欢乐的歌儿。他接着说:
  “后来,她坐在门槛上睡着了,屋子里冷得要命,我拉她拉不动,差点没把我们冻死……“今天早晨,我说:‘你醉得真厉害!’她说:‘没什么,你再等一等,我很快就会死的!’”
  楚尔卡说:
  “是的,她快死了,全身都肿了!”
  “你可怜她吗?”我问。
  “怎么不?她是我的好妈妈……”维亚赫尔说。
  我们知道他母亲常打他,可是我们又都相信她是个好人!
  有不走运的时候,楚尔卡也会提议:
  “来,咱们每个人凑一戈比给维亚赫尔的母亲买酒吧,要不她会挨揍的!”
  维亚赫尔非常羡慕我和楚尔卡,因为我们两个识字。
  他揪住自己的尖耳朵,细声细气地说:
  “埋了我的莫尔多瓦女人之后,我也去上学,我给老师一躬到地,让他收下我。
  “学成之后,我就去找主教,请他收下我作园丁,要不,就直接去找沙皇……”
  春天,莫尔多瓦女人死了。
  楚尔卡对维亚赫尔说:
  “去我们家吧,我妈妈教你认字……”
  没多久,维亚赫尔就高昂着头,念招牌上的字了:
  “食品货杂店……”
  “食品杂货店,笨蛋!”
  楚尔卡说。
  “嗨,我把字母念颠倒了!”
  “那就错了!”
  “噢,你看,字母活蹦乱跳的,它们喜欢别人念它们呢!”
  维亚赫尔对山川树木、花鸟草木的爱让我们感到好笑,也感到吃惊。
  如果我们之中的谁坐在了小草上,维亚赫尔就会说:
  “别糟踏草啊,坐沙地上不一样吗?”
  谁也不敢当着他的面去折一枝白柳,如果让他看见了,他会一耸户膀:
  “见鬼,你们干什么?”
  每到星期天,我们都会玩一种游戏:傍晚的时候,一群鞑靼搬运工从西伯得亚码头回家,路过我们的十字路子口,我们就会向他们扔草鞋。
  开始他们对我们又追又骂,可后来他们也觉着有意思,事先也准备些草鞋,还经常将我们准备好的草鞋偷走,弄得我们束手无策,大叫:
  “这还算什么游戏啊?”
  最后他们把草鞋分给我们一半,战斗开始。
  一般是在他们守,我们攻。我们高声叫喊着围着他们转,向他们扔草鞋,如果我们谁被草鞋绊倒了,他们也叫喊,还大声地笑。
  这个游戏持续的时间特别长,周围围满了小市民,他们为了维护他们的体面,照例要嘟囔一阵子。
  战斗结束以后,鞑靼小伙子们常请我们去吃马肉,还就着奶油核桃甜心喝浓茶。
  这些身高体壮的人的身上有一种让儿童容易理解的东西,他们没有一丝恶意的诚实和他们相互之间无私的帮助,都深深地吸引了我们。
  他们之中有一个叫卡西莫夫的歪鼻子,具有神话般的力量!有一回,他把一个27普特重的大钟从货船上搬上了岸,他大叫着:
  “噢,噢!
  “年淡——臭鸡蛋!”
  “扯淡——扯淡!”
  还有一回,他把维亚赫尔放在他的手上,举了起来,说:
  “看,上天喽!”
  如果天气不好,我们就聚在雅兹家他父亲看坟的小屋中。
  雅兹的父亲长得歪歪扭扭,浑身脏得让人无法接近。
  他快活地眯着眼说:
  “上帝保佑,别让我失眠!”
  我们带来三钱茶、四两糖、几块面包,还给雅兹的父亲带来四两伏特加,这是必不可少的。
  “听说了没有,后天特鲁索夫家为死人办祭日,有盛人的宴会,咱们去那儿!”
  “他们家的厨娘会都收起来的。”
  无所不知的楚尔卡说。
  维亚赫尔望着窗外的坟场,说:
  “不久就可以到森林里去了,太好了!”
  雅兹沉默地把他自己从垃圾堆里捡来的木马、碎铜片、扣了、缺腿马拿出来,让我们看。
  大家喝茶,雅兹的父亲喝了他那一份酒以后,爬到炕炉上,用猫头鹰似的眼神盯着我们说:
  “噢,你们怎么不死啊?”
  “你们这些小偷儿们,好像早就不是孩子了!”
  “上帝保佑,别让我失眠!”
  维亚赫尔说:
  “我们不是小偷儿!”
  “不是小偷儿?那,就是贼娃了……”
  他罗嗦得让我们厌烦时,楚尔卡就会骂他一句:
  “够了,废物!”
  因为他的话题离不开谁家有病人,哪个病人要死了之类的事,他还故意逗弄我们:
  “噢,小子们,害怕了?”
  “告诉你们吧,有个胖子要死了!”
  “噢,要许久许久才能烂掉呢!”
  我们让他住嘴,可他还是喋喋不休:
  “你们也得死……”
  “死就死,死后当天使……”
  维亚赫尔说。
  “你们?哈哈,你们,还去当天使?!”
  他大笑不止,又滔滔不绝地讲起死人的事来。
  “啊,三天前埋了一个女人,我知道她的经历,孩子们,听着我告诉你们……”
  他喜欢讲女人,而且总是污言秽语地,不过,他的口气中有一种思索的味道,所以我们听得还挺入迷。
  “别人问她:‘谁放的火?’”
  “她说:‘我放的!”
  “唉,她干吗这么说呀!上帝保佑,别让我失眠……”
  几乎每一个躺在坟里的人的历史,他都一清二楚。他好像在我们面前打开了各家各户的大门,让我们看看他们都是怎么生活的。
  他能讲到天黑,再从天黑讲到天明。
  可是黄昏刚刚到来,楚尔卡就要走;“我得回家了,要不妈妈会害怕的。谁跟我一起走?”
  大家都走了。
  雅兹关上门,闷声闷气地说:
  “别了!”
  “别了!”
  我们回答他,留他在坟地里总让我们感到有点不安。
  柯斯特罗马说:
  “明天咱们再来时,他也许已经死了。”
  “雅兹比我们还苦!”
  “我们不苦,一点也不苦!”
  维亚赫尔反驳着楚尔卡。
  是的,流浪街头,自由自在,何苦之有?相反,我心中常常涌动着一种伟大的感情,我太爱我的伙伴们了,总想为他们做点好事。
  不过,街头的流浪为我在学校的生活造成了麻烦。他们叫我“捡破料的”、“臭要饭的”,还说我身上有垃圾味儿!
  我感到莫大的污辱,因为每次去学校前我都会换上洗得干干净净的衣服。
  上完了3年级,学校奖给我一本福音书、一本克雷洛夫的寓言诗,还有一本《法达·莫尔加那》,还有一张奖状。
  姥爷见到这些奖品,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兴奋,他要把书锁到他自己的箱子里。
  当时,姥姥已经病倒好几天了,她没钱,几乎也没吃的了,可姥爷还在无休无止地埋怨:
  “你们把我喝光吃净了,一点也不给我剩……”
  我把书卖了,得了55个戈比,交给了姥姥。
  奖状上我胡乱写了些字以后才给了姥你,他没打开看就珍藏了起来,所以没有发现我搞的鬼。
  结束了学校生活,我又开始了街头的流浪,春回大地,野外的森林成了我们最好的去处,每天都很晚很晚才回来。
  而这样快活的日子没持续多久。
  继父被解雇了,人也失踪了,不知去向。母亲和小弟搬回姥爷家,我成了保姆。
  姥姥则在城里一个富商家里给人家乡棺材罩上的圣像。
  母亲干瘦干瘦的,几乎脱了人形;小弟弟也饿成了皮包骨头,不知名的疾病折磨着他,使他像一只奄奄一息的小狗。
  姥爷摸摸他的头:
  “他是吃不上啊,可是我的饲料有限,不够你们都来吃啊……”
  母亲靠在墙上,叹看气说:
  “他吃不了多少……”
  “是没多少,可你们几个没多少加起来就太可怕了……”
  姥爷让我去背沙子,把小弟弟埋在里面晒晒太阳。
  小弟弟很高兴,甜甜地笑。
  我马上就爱上他,好像我的想法他都知道似的。
  “死,很容易!你想的应该是活!”
  姥爷的吼叫声从窗口飞起来。
  母亲咳嗽了很久……我和小弟弟呆在那儿,他看见了远处的猫或狗就会扭过头来向我微笑。
  噢,这个小家伙,他是不是已经感觉出我和他呆着有点无聊,想跑到街上去?
  吃午饭时,姥爷亲自喂小孩。小孩吃了几口之后,他按了按他的肚子,自言自语地说:
  “饱了没有?”
  黑暗的角落里传来母亲的声音:
  “您不是明明看见他还在伸手要吗?”
  “小孩子,不懂事儿!
  吃饱了还要!”
  姥爷让我把孩子递给母亲。母亲迎着我站了起来,伸出树枝一样的胳膊。
  母亲成了哑巴,一天一天地躺在床上,慢慢地死去。
  最让我讨厌的是姥爷在每天天黑以后都要讲到死。他躺在黑暗中,嘴里嘟嘟囔囔:
  “死期已至!有什么脸去见上帝?”
  “唉,忙了一辈子,落了个这样的下场……”
  母亲是在8月份的一个星期天的中午死的。
  那时候,继父刚从外地回来,姥姥和小弟弟已经搬到他那儿去了,母亲很快也要搬过了去了。
  早晨,母亲低声对我说:
  “去找耶甫盖尼·瓦西里耶维奇!”
  她强撑起身子,又补充了一句:
  “快跑!”
  我感到她的眼里闪过一种异样的光芒。
  继父正做弥撒,姥姥让我去买烟,这样就耽误了点时间。
  我回到家时,惊讶地看到母亲梳妆整齐地坐在桌子边儿上,仪态与从前毫无二致。
  “你好点了?”我心里有点怕怕然。
  她看了我一眼,冰凉透骨,然后说:
  “过来!你又到哪儿去荡了?”
  我还没开口,她就把我抓了过去,用刀子背拍了我一下,可马上刀子就从她手里滑掉了。
  “捡起来……”
  我吃惊地看着她:她慢慢地移到自己睡觉的角落里,躺下,虚弱说:
  “水……”
  我赶紧舀了碗凉水,她只喝了一点点儿。
  推开我的手,她嘴唇动了动,好像苦笑了一下,脸上浮起一片暗影,这暗影迅速占据了她整个儿脸,她好像有点吃惊地张开了嘴……我端着水站在她旁边,不知道站了多久。
  姥你进来了。
  我说:
  “母亲死了!”
  他向床上瞟了一眼:
  “胡说!”
  他去炕炉里拿包了,弄得一阵呆当乱响。
  继父进来了,他搬了把椅子坐到母亲身旁。
  突然,他从椅子上蹦了起来,大叫一声:
  “她死了!”
  当大家向母亲的棺材撒土的时候,姥姥像个瞎子似地在坟地里乱撞,她碰到十字架上,碰破了头。
  雅兹的父亲把她领到他的小屋里,在姥姥洗脸时,他安慰我说:
  “唉,生而为人,必有这么一回……不论贫富,早晚进棺材……”
  他从小屋里跑出去,马上又和维亚赫尔一起回来了。
  “瞧,瞧这是什么?”
  他递给我一个折断了的马刺。“这是我和维亚赫尔一起送给你的,我想从他手里买下来,我给他两个戈比……”
  “胡说!”
  维亚赫尔生气地说。
  “啊,好好,不是我,是他,是他送给你的!”
  维亚赫尔想尽办法逗我笑:他把马刺挂在脖子上,用舌头够上面的小轮,雅兹的父亲夸张地哈哈大笑。
  见我没什么反应,他严肃地说:
  “醒一醒吧,人都有一死,这算得了什么,小鸟不是也要死吗?”
  “走,咱们给你母亲的坟铺上草皮,怎么样?”
  这很令我高兴,我们大家就出发了。
  埋葬母亲几天以后,姥爷说:
  “阿列克塞,你可不是奖章,老把你挂在脖子上我可受不了!”
  “去,去,走吧,到人间去吧……”
  于是,我就走入了人间。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此书内容太多,摘抄部分。
 1、他快乐的眼睛紧紧地闭住了,成了两个黑洞;龇着牙咧着嘴,她像在吓唬我。

  2、母亲围着红色的围裙,粗里粗气地自言自语着,眼泪不停地从他肿大了的眼泡里流出来。

  3、母亲的哭号吓得我心神不定,她可是从来也没有这么软弱过,她一向是态度严厉的。

  4、母亲人高马大,骨头坚硬,手劲儿特别大,她总是打扮得利利索索的。

  5、可是如今不行了,衣服歪斜凌乱,乌七八糟地;以前的头发梳得光光的,贴在头上,像个亮亮的大帽子,现在都耷拉在赤裸的肩上。

  6、母亲在地上打着滚儿,痛苦地呻吟着,把牙咬得山响。

  7、姥姥则像一个奇怪的黑皮球,跟着母亲滚来滚去。

  8、水面上灰雾茫茫,远方偶尔现出黑色的土地来,马上就又消失于浓雾之中了。

  9、姥姥跟我说话总是轻声慢语的,和母亲说话声音就大了点儿,可也很小心,似乎还有点胆怯似的。

  10、这好像是上帝给我的惩罚,是他在让我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年轻的时候,这是我可供炫耀的宝贝,可现在我诅咒它了!

  11、她笑的时候,黑色的眼珠亮亮的,闪出一种难以言表的愉快。

  12、她脸上最煞风景的大概就是那个软塌塌的大鼻子、红鼻子头了。

  13、她一下子从黑暗中把我领了出来,走进了光明,还为我周围的东西带来了美丽的光环。

  14、她无私的爱引导了我,让我在任何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都绝不丧失生的勇气!

  15、伏尔加河静静的流淌,秋高气爽,天空澄澈,两岸的秋色很浓,一片收获前的景象。

  16、姥姥容光焕发,在甲板上走来走去,兴奋地瞪大了眼睛。

  17、姥姥抬起一只脚,晃来晃去,假装非常痛苦,好像她就是那个面条儿扎进了脚心的灶神。

  18、她永远沉默着,好像有一层看不透的雾笼罩着她,她那一双和姥姥一样的灰色的大眼睛,好像永远在从遥远的地方冷漠地观察着人世。

  19、姥爷一个箭步扑过来,把我拎了起来,死盯住我的脸,好像第一次见到我似的。

  20、看着这一切,一句话也不想说,一种愉快,一种甜滋滋的惆怅充满了我陶醉的内心。

  21、然后,一摆他的卷头发,好像似地伸长脖子,眯着朦朦胧的眼睛,轻轻地拨着琴弦,弹起了让人每一块肌肉都忍不住要动起来的曲子。

  22、这曲子像一条急急的小河,自远方的高山而来,从墙缝里冲进来,冲激着人们,让人顿感忧伤却又不无激越!

  23、右手指在黑色的琴弦上面肉眼难以看清地抖动着,如一只快乐的小鸟在飞速地舞动翅膀。

  24、茨冈像一团火在燃烧;两臂张开,鹞鹰般舞动着,脚步快得让人分辨不出来!

  25、他突然尖叫一声,往地上一蹲,像一只金色的燕子在大雨来临之前飞来窜去,衬衫抖动着,好像在燃烧,发出灿烂的光辉。

  26、欢乐和忧愁永远是相依相随的,它们不可分割地交织在一起。

  27、尽管你还不知道别人为什么那么做,那么说,可是你慢慢地都会明白的。

  28、外面酷寒刺骨,冷得发绿的月光透过窗玻璃上的冰花儿,照在姥姥那长着善良的大鼻子的面孔上,她的两眼像磷火似地明亮。

  29、寂静的黑夜中,无烟儿的火势,如红色的花朵,跳跃着盛开了!

  30、春夏之后,在大地上流浪,真是一件美事儿啊!青草绒绒,鲜花盛开,自由自在地呼吸着甜而温暖的空气!

  31、有时候,母亲闭上蓝色的眼睛,唱起歌儿来,花草树木都坚起了耳朵,内也停了,大地在听她歌唱!

  32、要学着精一点儿,傻可就是愚蠢,(www.lz13.cn)业及聪明!绵羊傻乎乎的,猴子就很精明!

  33、姥爷在黑暗中好像突然变大了,眼睛放着猫似的亮光,语气激烈而狂热,说话的速度也快了许多。

  34、尘封上埋的街道上,鹅卵石像一个个肿疤,近处的肿疱大一些,越远越小。

  35、你是金色的太阳,扫荡掉大地上的毒瘤吧,不要让任何人受到欺凌,当然也不要让我无缘无故地遭厄运。

  36、快乐的阳光从花园照进窗户,珍珠般的露水在树枝上闪耀着五彩的光。

  37、我头脑中如果说还有任何一点别的印象的话,也都是残暴污浊的丑陋,的东西。

  38、穷人不可怕,也不会有什么威胁。

  39、寂静充斥了整个空间,郁郁的心中也无声地凉了下来,人也变得有气无力。只剩下思想在飘荡。

  40、飘荡的思绪裹着忧伤的衣裳,在无垠的天际行走,翻山越岭,越海跨江……我倚着他温暖的身子,透过苹果树的黑树枝仰望泛着红光的天空,注视着在空中飞翔的朱顶雀。

  41、回忆过去,我以为自己那时可以说是个蜂窝。各式各样的知识和思想,都尽可能地被我吸了进来,其中自然不乏肮脏的东西,可我以为只要是知识就是蜜!

  42、灯影不再摇曳,月光清楚地印在地板上,显得那么凄凉而又安详。

  43、漫漫的日月中,忧伤就是节日,火灾就是狂欢;在一无所有的面孔上,伤痕也成了点缀……

  44、无数个风雪之夜,忧郁的风声吹得烟囱呜呜咽咽,乌鸦长呜,半夜狼嚎,在这种音乐的伴奏下,我的身心都在成长。

  45、胆怯的春天,小心翼翼地从窗外来到了我身边,猫儿开始歌唱,冰柱断裂,融雪成水,嘀嗒有声,马车铃声也比冬天多了。

  46、太阳西沉,天空中红河泄火,桔红橙黄之色染在鹅绒缎的绿草坪上,渐渐的,一切都黑暗了下来,一切都好像膨胀了,扩大了。

  47、温暖的昏暗中,吸饱了阳光的树叶低垂了下来,青草也垂下了头,香甜的气息弥漫了开来。

  48、夜幕合上了,一种仿佛是慈母体巾似的东西注入了我的胸怀,让我忘掉了一切……

  49、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地唱歌,字字句句都想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50、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黑色的,但通过她的眼睛,从他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

在文库搜

是童年吧

高尔基《童年》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代表作有哪些?
答:展开全部 <<童年>> 高尔基 高尔基是苏联文学的创始人,20世纪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对我国的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童年》是高尔基著名的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三部曲分别是《童年》(1913年)、《在人间》(1916年)、《我的大学》(1923年)。三部曲描写了“我”的成长过程。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高尔基的成...

《童年》第二章内容概括
答:第二章内容概括:雅科夫舅舅与米哈伊尔舅舅成天为了家产争来争去,几乎一见面就吵。有一个把自己的妻子都打死了,他们俩见到我与母亲,很害怕我与母亲将家产抢走,吵得更厉害了。伊凡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有一双金不换的手;我和外婆一起度过了一场热闹的家庭舞会;...

高尔基的童年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八,外婆会讲童话,有一次讲了《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一个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事情”的“外人”和“怪人”,他们之间有深刻的友谊,“怪人”听外婆讲童话,“好事情”和外婆有某种尴尬关系。九,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他是一个马车夫,常给我讲故事,...

高尔基童年的主要内容是怎样的?
答:在叙述童年生活的过程中,几乎阿辽莎遭遇的每一件比较大的事情,都会引起他一种意识的觉醒,这在作品中的表现就是每一件事情的叙述之后都紧随一句或一段阿辽莎的哲理性的语言。在高尔基的笔下,阿辽莎的生活是出身于下层人民的一些有卓越才华的人的生活,作品反映的是他们的性格形成的过程和意识的成长...

童年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苏联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出生于伏尔加河畔的一个木匠家中,幼年父母双亡,寄居在开小染坊的外祖父家里。后来外祖父破产,十岁的阿列克谢就在社会上流浪,当过各种杂工。

高尔基童年的主要内容简介是什么
答:《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描写阿廖沙的童年,三部曲中的另外两部《在人间》、《我的大学》主要叙述阿廖沙的青少年经历。为使读者对阿廖沙的成长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这里简介一下后两部作品的内容。《在人间》描绘阿廖沙11岁走向社会外出谋生的经历。他备受生活煎熬,做过...

高尔基《童年》简介(要少)
答:早已过不惑之年的高尔基,以三、四岁儿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为,真实而生动地描写、反映当时的客观现实,深刻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简洁生动,非常口语化,非常适合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境;情节画龙点睛,人物栩栩如生。不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这个显著的特点和优点。《童年》...

高尔基《童年》介绍
答:现实主义代表作主要有《叶美良·皮里雅依》(1893)、《切尔卡什》(1895)、《玛莉娃》(1897)、《好闹事的人》(1897)、《因为烦闷无聊》(1897)、《二十六个和一个》(1899)、《福马·高尔杰耶夫》(1899)等。在这类作品里,高尔基鞭挞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暴露小私有者、小市民的庸俗,肯定劳动者,特别是流浪汉的人格...

高尔基作品简介高尔基作品介绍
答:4、1906年高尔基写成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敌人》两部最重要的作品——标志着其创作达到了新的高峰。《母亲》塑造了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批自觉为社会主义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者的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列宁肯定了它的现实意义。5、1905年革命失败后,高尔基赴美国及意大利写了一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