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图如何对待亚当斯密价值理论

作者&投稿:锻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比较亚当斯密和李嘉图的价值理论有何异同?~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成立的 只是在不通的价值体系中他们所产生的作用也不同 好吧。。我编不下去了。。

在经济学说史上,价值理论是个迷人的领域,历代经济学家不断探索价值价格问题的本质及形成机制,为价值价格理论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在人类历史上,亚当斯密是为数不多的得到泛赞誉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系统地探讨了劳动价值论,并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发展了自己相当完备的价格理论。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亚当斯密从分工引出交换,再从交换引出价值并第一次明确使用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概念。亚当斯密关于劳动价值论有如下论述:“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此外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又是二元的。一方面,他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商品的价值决定于“获得它的辛苦与麻烦”,即决定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必要劳动量;另一方面,他又认为商品价值“等于它使他们能够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或等于它所能购买到的“劳动的价值”。
大卫李嘉图作为古典经济学的“最后的伟大的代表”,在资产阶级所能容纳的范围内,将古典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推向了其可能发展的最高阶段。大卫李嘉图在亚当斯密既有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劳动价值理论,并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探讨了价格理论。大卫李嘉图吸收了亚当斯密价值理论中的劳动价值论成份,但坚决抛弃了亚当斯密的二元劳动价值论。大卫李嘉图批评亚当斯密劳动价值理论存在的矛盾之处:“亚当斯密如此精确地说明了交换价值的原始源泉,他要使自己的说法前后一致,就应该认为一切物品价值的大小与他们的生产程所投下的劳动量成比例,但他自己却又树立了一种价值标准尺度,并说各种物品价值的大小和们所能交换的这种标准尺度的量成比例。”

李嘉图早期是交易所的证券经纪人,后受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书的影响,激发了他对经济学研究的兴趣,其研究的领域主要包括货币和价格,对税收问题也有一定的研究。李嘉图的主要经济学代表作是1817年完成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书中阐述了他的税收理论.1819年他曾被选为下院议员,极力主张议会改革,鼓吹自由贸易.李嘉图继承并发展了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他认为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减轻税收负担是增长经济的最好办法.

1.价值理论
李嘉图的经济学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论,这种理论是从斯密那里来的,但经过了一些改动——怎么说呢,改动得越来越僵化了。 李嘉图的价值理论的核心就是下面一句话:“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其生产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根据这个理论,他认为,劳动的价值(工资)是一定社会中为维持工人生活并延续其后代通常所必需的生产资料决定的,而利润则决定于工资。在所有这些分析中,我们看不到供给与需求的作用,一切都是某种神秘的因素所决定的。 不过,聪明的李嘉图早就意识到了这种价值理论的内在矛盾,他自己曾经犯过嘀咕:“我不能克服这样的困难:在地窖里贮藏了三四年的酒,或最初在劳动方面花费了也许还不到2先令,后来却值100镑的橡树。”后来,人们用水与钻石来概括李嘉图等古典经济学家所面临的“价值悖论”:水对人极端重要,是生命的支柱,但在通常情况下,价格却很低;而钻石是奢侈品,对于人的生存而言没有任何用处,通常情况下价格却很高,为什么? 李嘉图始终没有能够解决这个难题。到了1870年代,边际主义兴起,经济学家才能够解答这一问题。答案很简单:价值只能来自个体消费者的主观评估。我可能花了30年时间研究一种东西,但拿到市场上却没有一个消费者问津,那么,它就没有任何经济价值,不管我就这上面投入了多少劳动。商品和服务的价值是消费者评估的结果,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是由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评估和欲望之水平和强度所决定的。
2.比较优势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 大卫?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亚当?斯密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并以此作为建立比较优势理论的理论基础。 在分析论述比较优势理论中,李嘉图赋予劳动以重要的地位,他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开宗明义就指出“一件商品的价值,或曰用以与之交换的任何其他商品的数量,取决于生产此件商品所必需的相对劳动量”。进而,他也像斯密一样,将价值区分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指出“有用性不是衡量交换价值的标准”,认为“商品的交换价值以及决定商品交换价值的法则,即决定为了交换他种商品必须付出多少此种商品的规律,全然取决于在这些商品上所付出的相对劳动量”。 国际贸易中各方的利益全然系于国际市场上各类商品的交换价值,即相对价格水平。在李嘉图看来,一国国内各地区、各产业间资本、劳动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利润率均等化的根本原因。但国与国之间的要素流动则势必因各种原因而被强制性地打断,甚至完全不流动。由此,李嘉图断定,正是国际间的这种生产要素的不流动性,决定了“支配一个国家中商品相对价值的法则不能支配两个或更多国家间相互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正好比“葡萄牙用多少葡萄酒来交换英国的毛呢,不是由各自生产上所用的劳动量决定的”一样。或者说,各类生产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流动,打断了国际间利润率均等化的进程,因而使一国能够比较稳定地保持在某种商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地位。 既然诸多原因决定了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国家其相对价值各异,那就给各国参与国际贸易获取贸易利益留下了可资利用的空间。然而此处的前提必须是各国都能找准自己同他国比较的有利之处,即确定它们各自的比较优势。

哎 航院老师很操蛋,航院学生不好当啊

唉,航院的学生吧,

李嘉图如何对待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

这个我也在求

评价亚当斯密的经济思想
答:该书的伟大成就之一是摒弃了许多过去的错误概念。斯密驳斥了旧的重商学说。这种学说片面强调国家贮备大量金币的重要性。他否决了重农主义者的土地是价值的主要来源的观点,提出了劳动的基本重要性。斯密重点强调劳动分工会引起生产的大量增长,抨击了阻碍工业发展的一整套腐朽的、武断的政治限制。《国富论》的...

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都是()最典型的代表
答:古典经济学 可以说亚当·斯密是大卫·李嘉图前辈,大卫·李嘉图继承了亚当·斯密的思想。原因:大卫·李嘉图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 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的...

李嘉图和亚当·斯密的观点既有联系,也有区别。下列观点中,属于李嘉图...
答:C 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纯粹识记性质的题目,比较成本说和收入分配理论是李嘉图的经济理论,而绝对成本学说和二元劳动价值论是亚当斯密的理论,故①③入选,而排除②④。

亚当斯密有什么贡献 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介绍
答:亚当斯密生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少年求学阶段、中年创作阶段、暮年深思阶段。亚当斯密出生于一个家境相对较好的环境中,因而在少年期间,亚当斯密就已经表现出了过人的才华,亚当斯密在很小的时候就能够准确地掌握各种经济现象运作模式。亚当斯密在求学年代中,受到了很多知名教授的熏陶,这对亚当斯密的价...

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主要观点
答:他的继承者,包括托马斯·马尔萨斯和大卫·李嘉图等著名经济学家,对他的体系进行了精心补充和修正(并未改变基本框架),今天这被称为经典经济学体系。尽管现代经济学增加了新概念和方法,但这些都是经典经济学的自然发展。在某种意义上,甚至卡尔·马克思的经济学说(而非他的政治学说)也可以看作是经典...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是一代人吗
答:不是。亚当斯密出生于1723年,大卫李嘉图出生于1772年。亚当斯密是大卫李嘉图前辈,不是一代人,大卫李嘉图继承了亚当斯密的思想。大卫李嘉图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也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完成者,古典学派的最后一名代表,最有影响力的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

什么是亚当斯密的价值二重性理论
答:亚当斯密同时是劳动价值论和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渊源。斯密继承自配第,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这是劳动价值论的渊源。经过约翰穆勒,卡尔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最终形成。同时,斯密认为资本和土地也是价值的来源,则预示着经由边际革命而形成的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经济政策方面,斯密是经济自由主义的...

李嘉图的经济思想对他之后的经济学家及当今世界有什么影响
答:每个国家把它的资本和劳动置于对自己最有利的用途”。因此,他是坚定的自由贸易论者。李嘉图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斯密奠基的基础上正式建立起了古典经济学的大厦。他的劳动价值论在新古典兴起之后已经没有多大价值了,但他的比较优势理论对于自由贸易的贡献却是不朽的。

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答:亚当斯密和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根源是各国间商品价格不同。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国际贸易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根源是各国间商品价格不同。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是什么?
答:绝对优势理论亦称“绝对成本理论”、“绝对利益说”。关于绝对成本优势的国际贸易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在其《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一书中提出。认为国际贸易的原因是国与国之间的绝对成本的差异,如果一国在某一商品的生产上所耗费的成本绝对低于他国,该国就具备该产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