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苏北四市2012届高三高三质量抽测试卷答案

作者&投稿:屠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苏北四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英语答案~

我是腹黑の萌宅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 C(A山清水 秀 B焕然一新 D再接再厉)

2.(3分) D(A项,“原因”与“……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B项,搭配不当,“加强和改善”中“改善”与“调控”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

3.(4分)①尊重自由(自由表达)②开放宽容③坚持操守(理想)④坚持原创(原创思考)

(每点1分,共4分)

4.(5分)(1)王维 田园(答“山水田园”也对,只答“山水”不给分)(2分,每空1分)

(2)示例:展足量过斑斓的田野,强身健体;跃身登上雄奇的高山,游目骋怀!(3分)(从继承传统,亲近自然,磨练意志,团队精神等某一方面切入即可,语言得体1分、修辞恰当1分,语句通畅1分,超过字数至多得1分。)

二、文言文阅读( 19分)

5.(3分)B(反,通“返”,回到。)

6.(3分)C(①是说连处士的身份;③说明连处士不当官的原因;⑥主语是集市上的人,不是连处士。)

7.(3分)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

8.(1)(3分)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其……欤”“躬”“信”各1分)

(2)(4分)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 没有上涨。

(“岁饥”“粜”“卒”各1分,语句通顺1分。“市谷之价”翻译成“购买谷子的价格”亦可)

(3)(3分)(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省”1分,补出“连处士”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象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

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 “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就离开了。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处士生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以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现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

连处士在天圣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的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就恐怕应山的人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3分)描绘了夏天的傍晚,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的清幽的景象。(“夏天的傍晚”1分,“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 三点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2分。)

(2)(4分)侧面写雨:①从视觉着笔写云气弥漫,遮蔽山峦,突显下雨范围之广;(2分)②从听觉着笔写山水暴涨,万壑轰鸣,突显雨势之大;(2分)

(3)(3分)用典,(1分)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没有封侯的相貌,也不羡慕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的激愤之语,(1分)抒发诗人报国无门,抱负不得施展(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1分)

【诗歌赏析】

南宋初年,吕本中历经艰辛,长途跋涉,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因有感而做此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寓寄着飘零冷落之感。后四句抒情,笔墨委婉而情意深沉。

诗篇开头从写景着笔,“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展现出是人在夏天风雨交加的傍晚,与寺僧为伴的清幽情景。潇潇,风雨之声。这里“似晚秋”的“似”字,写出了诗人对夏日风雨有一种深秋萧瑟的感受。而下句紧接着写诗人归宿的清幽环境,呈现出山寺阗寂的境界。

三四句写的是远景。由于云气弥漫,看不见重峦叠嶂的俊俏秀美的面貌,但是可以听到山水暴涨,万壑淙鸣的声响,这里静中有动,把群山起伏的气势写的流动有致,使人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这两句是从顾恺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语化来。

五六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卧宿寺院,几声清脆的晨钟声把它从睡梦中惊醒。“空怅惘”,即写诗人思想的美梦被钟声惊破而感到惆怅,又是写醒后盼望不到家书的失望意绪。“竟沉浮”,是说没有料到传书的人竟会把书信遗失,这是用殷洪乔不肯为人传书信的典故。《世说新语》载,殷洪乔为豫章太守,临赴任,京都人都托他代书信百多封,他悉投于江,并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末两句“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诗人用这两个典故,直抒自己流落异乡而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面如田字”是说脸型方正如田,在古代认为又富贵之相。这是《南齐书》中《李安民传》的故事,“面如田字,封侯状也”。第二个典故用班超封侯事。诗人在这里把两个故事连缀在一起,说自己没有封侯的形相,当然不是飞黄腾达的材料,也不羡慕这种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闻将相骤贵者”的激愤之语,也是在国事危难动荡之际,对那些做享富贵的将相表示不满,其中流露出伤时忧国的深沉情思。这与方回在批注中所谓“亦于杜秦蜀湖湘之意” 是吻合的。

这首诗,以景起,以情结,写景开阔,抒情细腻,构成一副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天下为公(2)己欲达而达人(3)驽马十驾(4)察纳雅言(5)扪参历井仰胁息(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野芳 发而幽香 (8)羽扇纶巾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内容上:写出旧书店的偏僻和留在作者记忆中的模样,写出旧书店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深刻;表现作者对那家旧书店的怀念。(2分)

结构上:①写它的位置偏僻与上文作者的担心相呼应;②引出下文对另一家旧书店的叙述并和它的短寿作对比。③为下文写旧书作铺垫。(2分)

12.(6分)①旧书能够使人得以窥看另一个读书者的心灵。

②旧书常常记录着一些令人无法释读的往事。

③旧书的“老”(岁月)能喂养人灵魂,赐予人温情。

④旧书把很多人连在一起。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3.(4分)①生活在不同历史节点的生命,在同一本旧书上留下了各自的生命印痕;(2分)

②这生命的印痕连同书中的智慧共成为旧书的营养,被不同的生命吸收。(2分)

14.(6分)①对旧书的喜爱与珍惜;

②对曾经与旧书相伴的岁月的怀念;

③对曾经拥有旧书的读书人的亲近。

④对旧书价值的肯定;

⑤对旧书前景的担忧与无奈;

⑥呼吁人们对以旧书为代表的积淀历史的事物的关注。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①文章开宗明义,提出观点:鲁迅对《水浒传》是肯定的(2分),②接着,举例论证鲁迅对《水浒传》的介绍是认真负责的,③然后,论述了鲁迅对《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是肯定的,④最后,说明了“鲁迅正确阐明《水浒传》能够在中国民间盛行的社会原因”。(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

16.(6分)①费心地研究《水浒传》的各种版本(3分);②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寻找《水浒图》(3分)。

17.(6分)①《水浒传》中可以体现中国社会有水浒气;(2分)②《水浒传》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分)③《水浒传》在鲁迅所生活的时代也还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2分)

苏北四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 C(A山清水 秀 B焕然一新 D再接再厉)

2.(3分) D(A项,“原因”与“……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B项,搭配不当,“加强和改善”中“改善”与“调控”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

3.(4分)①尊重自由(自由表达)②开放宽容③坚持操守(理想)④坚持原创(原创思考)

(每点1分,共4分)

4.(5分)(1)王维 田园(答“山水田园”也对,只答“山水”不给分)(2分,每空1分)

(2)示例:展足量过斑斓的田野,强身健体;跃身登上雄奇的高山,游目骋怀!(3分)(从继承传统,亲近自然,磨练意志,团队精神等某一方面切入即可,语言得体1分、修辞恰当1分,语句通畅1分,超过字数至多得1分。)

二、文言文阅读( 19分)

5.(3分)B(反,通“返”,回到。)

6.(3分)C(①是说连处士的身份;③说明连处士不当官的原因;⑥主语是集市上的人,不是连处士。)

7.(3分)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

8.(1)(3分)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其……欤”“躬”“信”各1分)

(2)(4分)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 没有上涨。

(“岁饥”“粜”“卒”各1分,语句通顺1分。“市谷之价”翻译成“购买谷子的价格”亦可)

(3)(3分)(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省”1分,补出“连处士”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象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

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 “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就离开了。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处士生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以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现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

连处士在天圣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的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就恐怕应山的人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3分)描绘了夏天的傍晚,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的清幽的景象。(“夏天的傍晚”1分,“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 三点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2分。)

(2)(4分)侧面写雨:①从视觉着笔写云气弥漫,遮蔽山峦,突显下雨范围之广;(2分)②从听觉着笔写山水暴涨,万壑轰鸣,突显雨势之大;(2分)

(3)(3分)用典,(1分)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没有封侯的相貌,也不羡慕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的激愤之语,(1分)抒发诗人报国无门,抱负不得施展(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1分)

【诗歌赏析】

南宋初年,吕本中历经艰辛,长途跋涉,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因有感而做此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寓寄着飘零冷落之感。后四句抒情,笔墨委婉而情意深沉。

诗篇开头从写景着笔,“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展现出是人在夏天风雨交加的傍晚,与寺僧为伴的清幽情景。潇潇,风雨之声。这里“似晚秋”的“似”字,写出了诗人对夏日风雨有一种深秋萧瑟的感受。而下句紧接着写诗人归宿的清幽环境,呈现出山寺阗寂的境界。

三四句写的是远景。由于云气弥漫,看不见重峦叠嶂的俊俏秀美的面貌,但是可以听到山水暴涨,万壑淙鸣的声响,这里静中有动,把群山起伏的气势写的流动有致,使人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这两句是从顾恺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语化来。

五六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卧宿寺院,几声清脆的晨钟声把它从睡梦中惊醒。“空怅惘”,即写诗人思想的美梦被钟声惊破而感到惆怅,又是写醒后盼望不到家书的失望意绪。“竟沉浮”,是说没有料到传书的人竟会把书信遗失,这是用殷洪乔不肯为人传书信的典故。《世说新语》载,殷洪乔为豫章太守,临赴任,京都人都托他代书信百多封,他悉投于江,并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末两句“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诗人用这两个典故,直抒自己流落异乡而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面如田字”是说脸型方正如田,在古代认为又富贵之相。这是《南齐书》中《李安民传》的故事,“面如田字,封侯状也”。第二个典故用班超封侯事。诗人在这里把两个故事连缀在一起,说自己没有封侯的形相,当然不是飞黄腾达的材料,也不羡慕这种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闻将相骤贵者”的激愤之语,也是在国事危难动荡之际,对那些做享富贵的将相表示不满,其中流露出伤时忧国的深沉情思。这与方回在批注中所谓“亦于杜秦蜀湖湘之意” 是吻合的。

这首诗,以景起,以情结,写景开阔,抒情细腻,构成一副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天下为公(2)己欲达而达人(3)驽马十驾(4)察纳雅言(5)扪参历井仰胁息(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野芳 发而幽香 (8)羽扇纶巾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内容上:写出旧书店的偏僻和留在作者记忆中的模样,写出旧书店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深刻;表现作者对那家旧书店的怀念。(2分)

结构上:①写它的位置偏僻与上文作者的担心相呼应;②引出下文对另一家旧书店的叙述并和它的短寿作对比。③为下文写旧书作铺垫。(2分)

12.(6分)①旧书能够使人得以窥看另一个读书者的心灵。

②旧书常常记录着一些令人无法释读的往事。

③旧书的“老”(岁月)能喂养人灵魂,赐予人温情。

④旧书把很多人连在一起。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3.(4分)①生活在不同历史节点的生命,在同一本旧书上留下了各自的生命印痕;(2分)

②这生命的印痕连同书中的智慧共成为旧书的营养,被不同的生命吸收。(2分)

14.(6分)①对旧书的喜爱与珍惜;

②对曾经与旧书相伴的岁月的怀念;

③对曾经拥有旧书的读书人的亲近。

④对旧书价值的肯定;

⑤对旧书前景的担忧与无奈;

⑥呼吁人们对以旧书为代表的积淀历史的事物的关注。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①文章开宗明义,提出观点:鲁迅对《水浒传》是肯定的(2分),②接着,举例论证鲁迅对《水浒传》的介绍是认真负责的,③然后,论述了鲁迅对《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是肯定的,④最后,说明了“鲁迅正确阐明《水浒传》能够在中国民间盛行的社会原因”。(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

16.(6分)①费心地研究《水浒传》的各种版本(3分);②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寻找《水浒图》(3分)。

17.(6分)①《水浒传》中可以体现中国社会有水浒气;(2分)②《水浒传》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分)③《水浒传》在鲁迅所生活的时代也还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2分)

七、作文(70分)

【思路提示】

本题命题意图是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负责任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耕种自己的土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审题时,要牢牢把握“耕种”一词,“耕种”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有一种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自己的”则强调个体、个性。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张洁在《我的四季》中写到:“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很有道理,值得思考。
【评分标准】

1.判分原则

判分须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相统一的原则,注重考查写作基本能力。要从审题、立意、选材、结构、语言、文体诸方面进行全面衡量,综合量分。符合文体要求,是指符合考生选定的文体要求。

2.判分等级

一类卷63分以上;二类卷56—62分;三类卷49—55分;四类卷42—48分;五类卷28—41分;六类卷27以下。

3.评分表解

分类
赋分
切题
立意
选材
结构
语言


70—63
切题
独到、深刻
新颖,论据富有个必一,典型性
精巧;严谨
精彩、生动


62—56
准确
较好,论据有代表性,有一定的说服力
完整;有特点
准确、恰当


55—49
基本切题
正确
一般,论据基本为从所周知、但能证明观点
基本完整
通顺、平实


48—42
基本正确
基本通顺


41—28
不切题
牵强有误
低幼,论据与事理有出入、论据基本不能证明观点
逻辑层次不清
不通顺、有明显语病


27—0
不正确
很差,编造论据、与观点毫不相干
无章无法
粗俗

(1)关于“切题”。

(2)关于“立意”。

(3)文章内容和结构,基本上是对提示语的扩展,仅提供几个事实论据,完成文章规定的字数,属四类卷;如在论证说理上有一定的发挥,可上浮为三类卷。

(4)记叙文或议论文文体模糊不明,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甚至“四不像”,视为六类卷。

4.个案处理

(1)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最高不超过10分。

(2)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4)游戏考试、游戏人生、语言粗俗、格调低下的“问题卷”,评分最高不得超过40分;凡思想情感庸俗低下,即使是完篇切题文章,评分最高也不得超过25分;如果内容恶俗不堪,评分最高不超过13分。

(5) 卷面、错别字扣分,每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采用“得分—错别字分=实得分”的计分方式;无错别字者一次性打上分数;书写明显较差的最多扣1分。

加试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 19~21 题。(10 分)

19.(6分)人之诗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肃揖/自有佳致/若带假面伛偻/而装须髯/便令人生憎。(画对一处1分,多画一处扣1分,共6分)

20.(2分)清代(1分),袁枚(1分)。

21.(2分)诗文创作要有真意(1分),不要受前人的约束(应该不落窠臼)(1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2.(5分)A、E(A项:《芙蓉女儿诔》是写于晴雯死后;E项:波洛涅斯是自己主动要求去的, 不是被派遣的。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二个得5分,多选不得分。)

23.(10分)

(1)(4分) 主要做法:①在后园开了一个菜园,浇水种菜,显示自己胸无大志。(1分)②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故意装聋作哑,表明愚钝且缺乏战略眼光。(1分)③当曹操指出天下英雄是曹刘时,以闻雷失箸来掩护惊恐的窘境,以示缺乏英雄气魄。(1分)效果:刘备这些言行,弱化了曹操的戒备心理,最终得以逃脱樊笼(1分)。(意思对即可。)

(2)(6分)①将自己全部积蓄送给了堂弟。②将自己可以得到的母亲的遗产全部给了父亲。③付给仆人终身年金。④替叔父偿清了债务。⑤办了一所养老院,几处教会小学和一所图书馆。⑥给本市的教堂铸了一个黄金的圣体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9月21日04版)

24.(4分)①道德教育的缺失。②法律法规不健全。③官员不能作表率。④个人不能修身自律。(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4分。)

25.(5分)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层官员的道德就像“风”,下层百姓的道德就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风吹向哪儿,草便倒向哪儿。(2分)②这里引用孔子的话形象说明:只要上层领导行得正,下层百姓自会仿效而行。作为领导者一定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3分)

26.(6分)

①将道德教育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并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②在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将道德观念渗透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中,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

③加强对官员的道德约束,使官员成为道德模范。

④从自身做起,躬行实践,积小善而成大德,让道德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苏北四市2012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

语文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3分) C(A山清水 秀 B焕然一新 D再接再厉)

2.(3分) D(A项,“原因”与“……造成的”两种句式杂糅;B项,搭配不当,“加强和改善”中“改善”与“调控”搭配不当。C项,语序不当,应将“自从”调至“新生代农民工”前。)

3.(4分)①尊重自由(自由表达)②开放宽容③坚持操守(理想)④坚持原创(原创思考)

(每点1分,共4分)

4.(5分)(1)王维 田园(答“山水田园”也对,只答“山水”不给分)(2分,每空1分)

(2)示例:展足量过斑斓的田野,强身健体;跃身登上雄奇的高山,游目骋怀!(3分)(从继承传统,亲近自然,磨练意志,团队精神等某一方面切入即可,语言得体1分、修辞恰当1分,语句通畅1分,超过字数至多得1分。)

二、文言文阅读( 19分)

5.(3分)B(反,通“返”,回到。)

6.(3分)C(①是说连处士的身份;③说明连处士不当官的原因;⑥主语是集市上的人,不是连处士。)

7.(3分)C(“告以处士”不是告诉处士,而是把连处士的身份告诉强盗。)

8.(1)(3分)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其……欤”“躬”“信”各1分)

(2)(4分)年成不好,(连处士)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 没有上涨。

(“岁饥”“粜”“卒”各1分,语句通顺1分。“市谷之价”翻译成“购买谷子的价格”亦可)

(3)(3分)(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

(“省”1分,补出“连处士”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

连处士是应山人,以平民的身份老死在家里,但是应山的人到现在仍然思念他。那些老年人教导他们的子弟,如何孝敬老人,亲近朋友,恭敬严谨守礼谦让并且温和仁爱,一定拿连处士作为榜样。说:“做人象连公那样,就足够了!”那些鳏寡孤独和遭遇荒年贫困饥饿的人,都说:“自从连公去世以后,我们这些人没有地方可以哀求依靠来活命了,让我们太遗憾了!”唉!连处士住在应山,没有发布过什么政令实施过什么恩威来亲近那里的百姓,却能让人这样想念他,大概就是所说的亲身去做,无须多言自然能取信于人吧!

连处士,名舜宾,字辅之。他的祖先是闽地人,他的祖父连光裕曾经担任过应山县的县令,后来又担任磁州、郢州的推官,自从连光裕归葬应山后,他们就把家安在了应山。处士年轻的时候曾应举乡试(《毛诗》是当时的考纲),没有考中,并且他的父亲连正因为有病卧床在家,连处士在他父亲身边侍候十多年,因而不再在仕途上进取。父亲去世后,家里本来有很多钱财,都散发出去来周济乡邻,拿学问来教导他的两个儿子,说:“这两个孩子才是我的财产啊!”年成不好,拿出一万斛谷去卖,因而市面上谷的价钱最终没有上涨,连邻近县的百姓都依赖他。有一个盗贼偷了他的牛,官府搜捕得很紧急。盗贼走投无路,只好自己把牛给送了回来。处士为此很惭愧并道歉说: “麻烦你送牛了。”赠送他很丰厚的礼物送走了他。曾经因为有事到信阳去,在西关遇到了盗贼。身边的人告诉盗贼说这是连处士,盗贼说:“这人是一位长者,不可以侵犯。”就离开了。

处士有个弟弟住在云梦县,(连处士)前去看望弟弟,(结果)得病死去了,(人们)把他的灵柩送回了应山。应山县的人到距离县城几十里外的地方去哭着迎接灵柩,很多人争着抬着棺材回来。经过县里的集市,集市上的人都哭了,并且罢市三天,说:“应该为连公举办丧事。”处士生四个孩子,叫连庶、连庠、连庸、连膺。以学问教导的两个孩子后来都中了进士,现在连庶担任寿春县令,连庠担任宜城县令。

连处士在天圣八年二十月某日逝世,庆历二年某月的某一天安葬在安陆蔽山的南坡。自从他死后到现在二十年了,那些认识连处士的应山县老年人,还有那些曾经依赖连处士而生活的人,有很多人还健在;那些听说过连处士为人做事的年轻人,离连处士的生活的年代还不算远。如果再过三四代到了孙子曾孙子辈,关于连处士的传闻,有时会有遗漏,那就恐怕应山的人不再能够详细了解连处士了。于是就在他的墓前树碑刻文表彰他,来告诉后世的人。庆历八年闰正月一日,庐陵欧阳修记述。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3分)描绘了夏天的傍晚,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的清幽的景象。(“夏天的傍晚”1分,“风雨交加,乌鸟归巢,僧客相伴” 三点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2分。)

(2)(4分)侧面写雨:①从视觉着笔写云气弥漫,遮蔽山峦,突显下雨范围之广;(2分)②从听觉着笔写山水暴涨,万壑轰鸣,突显雨势之大;(2分)

(3)(3分)用典,(1分)诗人借这两个典故,说自己没有封侯的相貌,也不羡慕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的激愤之语,(1分)抒发诗人报国无门,抱负不得施展(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1分)

【诗歌赏析】

南宋初年,吕本中历经艰辛,长途跋涉,从北方流亡到柳州避乱,因有感而做此诗。

这首诗的前四句写景,寓寄着飘零冷落之感。后四句抒情,笔墨委婉而情意深沉。

诗篇开头从写景着笔,“风雨潇潇似晚秋,鸦归门掩伴僧幽。”展现出是人在夏天风雨交加的傍晚,与寺僧为伴的清幽情景。潇潇,风雨之声。这里“似晚秋”的“似”字,写出了诗人对夏日风雨有一种深秋萧瑟的感受。而下句紧接着写诗人归宿的清幽环境,呈现出山寺阗寂的境界。

三四句写的是远景。由于云气弥漫,看不见重峦叠嶂的俊俏秀美的面貌,但是可以听到山水暴涨,万壑淙鸣的声响,这里静中有动,把群山起伏的气势写的流动有致,使人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这两句是从顾恺之“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语化来。

五六句由写景转入抒情。诗人卧宿寺院,几声清脆的晨钟声把它从睡梦中惊醒。“空怅惘”,即写诗人思想的美梦被钟声惊破而感到惆怅,又是写醒后盼望不到家书的失望意绪。“竟沉浮”,是说没有料到传书的人竟会把书信遗失,这是用殷洪乔不肯为人传书信的典故。《世说新语》载,殷洪乔为豫章太守,临赴任,京都人都托他代书信百多封,他悉投于江,并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殷洪乔不能作致书邮。”

末两句“面如田字非吾相,莫羡班超封列侯。”诗人用这两个典故,直抒自己流落异乡而抱负不得施展的无限感慨。“面如田字”是说脸型方正如田,在古代认为又富贵之相。这是《南齐书》中《李安民传》的故事,“面如田字,封侯状也”。第二个典故用班超封侯事。诗人在这里把两个故事连缀在一起,说自己没有封侯的形相,当然不是飞黄腾达的材料,也不羡慕这种显贵的官位。这是诗人“闻将相骤贵者”的激愤之语,也是在国事危难动荡之际,对那些做享富贵的将相表示不满,其中流露出伤时忧国的深沉情思。这与方回在批注中所谓“亦于杜秦蜀湖湘之意” 是吻合的。

这首诗,以景起,以情结,写景开阔,抒情细腻,构成一副情景交融的生动画面。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天下为公(2)己欲达而达人(3)驽马十驾(4)察纳雅言(5)扪参历井仰胁息(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7)野芳 发而幽香 (8)羽扇纶巾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11.(4分)内容上:写出旧书店的偏僻和留在作者记忆中的模样,写出旧书店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深刻;表现作者对那家旧书店的怀念。(2分)

结构上:①写它的位置偏僻与上文作者的担心相呼应;②引出下文对另一家旧书店的叙述并和它的短寿作对比。③为下文写旧书作铺垫。(2分)

12.(6分)①旧书能够使人得以窥看另一个读书者的心灵。

②旧书常常记录着一些令人无法释读的往事。

③旧书的“老”(岁月)能喂养人灵魂,赐予人温情。

④旧书把很多人连在一起。

(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13.(4分)①生活在不同历史节点的生命,在同一本旧书上留下了各自的生命印痕;(2分)

②这生命的印痕连同书中的智慧共成为旧书的营养,被不同的生命吸收。(2分)

14.(6分)①对旧书的喜爱与珍惜;

②对曾经与旧书相伴的岁月的怀念;

③对曾经拥有旧书的读书人的亲近。

④对旧书价值的肯定;

⑤对旧书前景的担忧与无奈;

⑥呼吁人们对以旧书为代表的积淀历史的事物的关注。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8分)

15.(6分)①文章开宗明义,提出观点:鲁迅对《水浒传》是肯定的(2分),②接着,举例论证鲁迅对《水浒传》的介绍是认真负责的,③然后,论述了鲁迅对《水浒传》的思想内容是肯定的,④最后,说明了“鲁迅正确阐明《水浒传》能够在中国民间盛行的社会原因”。(每点1分,答出三点得4分)

16.(6分)①费心地研究《水浒传》的各种版本(3分);②下了很大的功夫去寻找《水浒图》(3分)。

17.(6分)①《水浒传》中可以体现中国社会有水浒气;(2分)②《水浒传》有一定的历史价值;(2分)③《水浒传》在鲁迅所生活的时代也还有着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2分)

七、作文(70分)

【思路提示】

本题命题意图是引导考生思考如何负责任的走好自己的人生路。“耕种自己的土地”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审题时,要牢牢把握“耕种”一词,“耕种”意味着要有脚踏实地的人生态度,要有一种负责任的精神,要付出艰辛的努力,要面对各种意想不到的挫折。“自己的”则强调个体、个性。写记叙文,应重在抒写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情感经历与感悟;写议论文,应针对“耕种”的必要性、如何“耕种”、“耕种”的意义等展开论证。

张洁在《我的四季》中写到:“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很有道理,值得思考。

加试题参考答案

一、阅读材料,完成 19~21 题。(10 分)

19.(6分)人之诗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肃揖/自有佳致/若带假面伛偻/而装须髯/便令人生憎。(画对一处1分,多画一处扣1分,共6分)

20.(2分)清代(1分),袁枚(1分)。

21.(2分)诗文创作要有真意(1分),不要受前人的约束(应该不落窠臼)(1分)。

二、名著阅读题(15 分)

22.(5分)A、E(A项:《芙蓉女儿诔》是写于晴雯死后;E项:波洛涅斯是自己主动要求去的, 不是被派遣的。选对一个得2分,选对二个得5分,多选不得分。)

23.(10分)

(1)(4分) 主要做法:①在后园开了一个菜园,浇水种菜,显示自己胸无大志。(1分)②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故意装聋作哑,表明愚钝且缺乏战略眼光。(1分)③当曹操指出天下英雄是曹刘时,以闻雷失箸来掩护惊恐的窘境,以示缺乏英雄气魄。(1分)效果:刘备这些言行,弱化了曹操的戒备心理,最终得以逃脱樊笼(1分)。(意思对即可。)

(2)(6分)①将自己全部积蓄送给了堂弟。②将自己可以得到的母亲的遗产全部给了父亲。③付给仆人终身年金。④替叔父偿清了债务。⑤办了一所养老院,几处教会小学和一所图书馆。⑥给本市的教堂铸了一个黄金的圣体匣。(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三、材料概括分析题(15分) (节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9月21日04版)

24.(4分)①道德教育的缺失。②法律法规不健全。③官员不能作表率。④个人不能修身自律。(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4分。)

25.(5分)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层官员的道德就像“风”,下层百姓的道德就像“草”,风吹在草上,草一定顺着风的方向倒,风吹向哪儿,草便倒向哪儿。(2分)②这里引用孔子的话形象说明:只要上层领导行得正,下层百姓自会仿效而行。作为领导者一定要以身作则,以德服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3分)

26.(6分)

①将道德教育融入到整个国民教育当中,并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

②在用法律和制度来规范和保障道德教育的同时,还要将道德观念渗透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中,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行为自觉。

③加强对官员的道德约束,使官员成为道德模范。

④从自身做起,躬行实践,积小善而成大德,让道德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

(每点2分,答对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你是哪个中学啊,你果断没救了!我想……是,你懂得。

1~5:CCDAB 6~10:CAABA
11~15:DDABB 16~20:DACCC

今天也做这个,郁闷了

江苏省泰州中学的办学成果
答:2007年,学校学生总分全省前十名有2人,全省前五十名有6人;有12人被清华、北大录取。 2009年,学校有7名考生高考总分进入全省前100名、全市前十名。 2010年,学校本二以上达线人数近1000人。 2012年,学校学业水平测试4A人数列全省前列。 2013年,学校理科全省前十名有3人,其中一人位居全省第三;...

学生家长交流会讲话稿借鉴三篇
答:压力比较大、学习效率不高、心理承受力弱、学习不得法,自信心不足。针对以上这些问题,我想我们从老师...在研讨会上交流复习经验,受到三省四市的高三老师好评,一个学校同时有四个学科教师进行交流在近几年实

扬州大学怎么样??
答:尤其扬子津校区,有空调并且是四人间,独立卫浴,上床下桌。跟我们同学对比一下,我觉得我们扬大的宿舍住宿环境非常不错。不过遗憾的是宿舍没有电梯,不过楼层也不高。有阳台,晾衣服晒被子什么的足够啦~ 宿舍里面不断电,不断网,相比其他断网的高校的话还是蛮爽的。学校上网的话还是比较方便的,宿舍...

江苏省盐城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化学)
答:http://hi.baidu.com/sys/checkuser/%BD%CC%CA%DA%CD%F5/1

2010江苏高考数学怎么样
答:2010江苏数学卷:植物纤维(约0.5元)重量对比:1945原子弹:5吨重(1945,“胖子”号原子弹)2010江苏数学卷:暂无法测量 制造人力对比:1945原子弹:以爱因斯坦为代表的数以万计的顶尖科学家。2010江苏数学卷:以葛军为首的出卷组 破坏力:1945原子弹:1945年8月,杀伤力20万。2010江苏数学卷:2010...

江苏省邳州市明德中学怎么样
答:江苏省邳州市明德中学好在师资力量深厚、硬件设备齐全、特长发展培养。教师队伍一流:平均年龄仅33.5岁,党员355人,中高级职称286人,江苏省劳动模范4人,江苏省特级教师16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徐州市名校长2人,市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骨干教师80人,获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

2010 天津 押题 理综。
答:B. 在pH为4时,酶A较酶B活跃C. 酶A存在于胃液中D. 在研究酶A和酶B所催化的反应速率实验中,必须要保持反应时温度是恒定的7.(浙江省宁波市2010年高三理综二模)甲乙两种沙门氏菌具有不同的抗原,给大鼠同时注射两种沙门氏菌,一定时间后从大鼠体内分离出浆细胞,把每一个浆细胞单独培养在培养液中。提取并分别...

淮安取消期末考试了吗
答:南京市高三应该是没有期末考试了,直接拿一模成绩作为期末了,南通淮安姜堰宿迁苏北四市等是寒假前期末。有人说现在高三都复课了,早知道不延迟了,可是当初模考是1月3日,大部分学校复课第一天就一模,孩子们还没进入状态。另外直到2号为止,无论老师家长还是教育局,估计都处在复课不复课的纠结中,有...

全国高考模拟试卷精选:历史目录
答: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期末练习,西城区期末考试,东城区2011届期末教学统一检测上海市:十三校高三年级第二次及第一次联考天津市:十二区县重点中学高三联考(一),河西区期末质量调查太原市:高三调研考试郑州市: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河南省:洛阳、安阳两市高三统一考试东北三省四市:高三第一次联合...

苏北四市2011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英语
答:淮安市2010-2011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 英 语 试 题 书面表达阅卷评分标准参考 一、“2004”后的衔接概括语(2分)二、漫画描述(6分)三、图表信息概述(6分)四、发表自己观点(6分)五、行文逻辑和卷面(5分)附:听力原文:Text 1:W: I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nation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