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

作者&投稿:裔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历史 故事 的定义故事根据发生的时间不同,可以分为三种,但历史是纵向的,厚重的,真实的,交叉的。今天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来源于历史故事的 成语 ,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一)

【啧有烦言】是什么意思?

啧:争辩;烦言:气愤不满的话。形容议论纷纷,抱怨责备。

【啧有烦言】出自哪里?

《左传·定公四年》:“会同难,啧有烦言,莫之治也。”

【啧有烦言】词语辨析:

【啧有烦言读音】:zé yǒu fán yán。

【啧有烦言的 近义词 】:怨天尤人、怨声载道。

【啧有烦言的 反义词 】:交口称誉、口碑载道。

【啧有烦言用法】:作谓语、宾语、分句。

【啧有烦言】如何 造句 :

1、人们对政府官员啧有烦言,认为他们在净化空气方面无所作为。

2、对这件事的处理,大家啧有烦言,但他并不在意。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二)

【一箪一瓢】故事的主人公:

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一箪一瓢】是什么意思?

一箪食物,一瓢饮料。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

【一箪一瓢】出自哪里?

《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一箪一瓢】词语辨析:

【一箪一瓢读音】:yī dān yī piáo。

【一箪一瓢的近义词】:箪瓢陋巷。

【一箪一瓢用法】:作定语、状语。

【一箪一瓢】 典故 :

春秋时期,孔子特别喜欢他的学生鲁国的颜回,他出身贫寒的家庭,过着“一箪食,一瓢饮”的俭朴生活,但他十分谦虚,知过必改,从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待人十分热情。孔子自豪地说:“自吾有回,门人益亲。”可惜他只活了32年。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三)

【竹头木屑】故事的主人公:

陶侃(259年-334年7月30日),字士行(一作士衡)。本为鄱阳郡枭阳县(今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东晋时期名将。

【竹头木屑】是什么意思?

比喻可利用的废物。

【竹头木屑】出 处

宋·郑樵《上宰相书》:“竹头木屑之积,亦云多矣,将欲一旦而用之可也。”

《晋书·陶侃传》:“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

【竹头木屑】词语辨析:

【竹头木屑读音】:zhú tóu mù xiè。

【竹头木屑的近义词】:武昌剩竹。

【竹头木屑的反义词】:鸡毛蒜皮。

【竹头木屑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竹头木屑】典 故

陶侃,字士行,东晋鄱阳人,后来迁居庐江浔阳,是晋末著名文学家陶渊明的曾祖父。由于他为西晋统治者“一贯尽忠”,从县吏一直做到荆、江二州刺史,并掌管其他六州军事,成为当时最有实力的人物。但他戎马生涯四十余年,却始终保持着勤俭节约的作风,还经常勉励部下珍惜一草一木,为国为民多做贡献。

陶侃少时家境贫寒,父亲病后,全家只靠母亲一人纺线织布维持生活。为了培养他,母亲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他十六岁时,在县里谋到一个小吏的职位,负责管理鱼池。刚上任不久,他就给母亲弄回去一坛腌鱼,这是当时人们喜欢吃的东西。但他母亲很生气,把腌鱼封存不吃,并且责备他说:“你拿公家的东西送我,不但不能使我高兴,反而让我替你难过!”母亲的话使陶侃十分羞愧,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拿过公家的东西。

有一年,在荆州刺史的任上,因战备需要造一批战船,陶侃常去现场视察督导,发现大量的剩竹头和木屑扔得到处都是,觉得很可惜。这些东西本来都算是废物了,陶侃却叫人全部登记 收藏 起来。别人见他这样做,心中都暗自好笑。后来,一次新春集会,恰逢雪后初晴,厅前泥泞难走,陶侃便叫人把木屑拿出来铺在地上。这时,微不足道的木屑发挥了作用。

有一次,东晋大将桓温要去讨伐蜀地,事先需要赶造不少船只,船板锯好了,但缺少竹钉,没法把船身装起来,陶侃便叫人把藏着的竹头取出来送给桓温,削成竹钉,船便装起来了。陶侃不但提倡节俭,而且非常反感那些毫不珍惜财物的人。一次,他去郊区,看见一个人拿着一把没有成熟的青稻穗,就问他为什么这样,那人说没什么,随手采的。陶侃很生气,训斥道:“你自己不种庄稼,还去糟蹋别人的!”当即把那个人抓起来教训了一通。

公元315年,陶侃率兵击败杜弢的反晋武装,又攻克长沙,声威很大,权臣王敦因猜忌他,解除了他的兵权,陶侃被贬为广州刺史。因为公务少,陶侃一下子成了无事可做的闲人。但他并没有放纵自己,每天早晨把一百块砖搬到书房外面,晚上又搬进书房,天天来回地搬进搬出,常常累得满头大汗,谁也不知道他是什么用意。有人不解,甚至笑他,他却正色道,“我正当壮年,总有一天要平定中原,报效国家,生活悠闲不但会变懒,还会败坏身体,以后如何担当重任?”人们听了不禁肃然起敬。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

【安身之地】故事的主人公:

刘备(161年-223年),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诸葛亮(181年-234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安身之地】是什么意思?

存身的地方。批在某地居住、生活,或以某地作为建业的根基。

【安身之地】出自哪里?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

【安身之地】词语辨析:

【安身之地读音】:ān shēn zhī dì。

【安身之地的近义词】:安身之处、立足之地。

【安身之地用法】:偏正式;作宾语。

【安身之地】如何造句:

1、在车与房之间,首选安身之地的仍是大多数。

2、可怜的燕子只有在悲鸣中到处寻觅安身之地。

3、那些火车沉睡在黑黝黝的轨道上,大家也静静地单独脱离,似乎遭到惊吓似的,走向一排一排的长途车,企图找到一个安身之地。

【安身之地】典故:

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刘表派刘备驻守新野。在新野,刘备诸葛亮巧用火攻,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将夏侯惇。刘备担心曹操会来报复,诸葛亮说:“新野是个小县,不能久居,最近听说刘表病在旦夕,可乘此机会,夺取荆州作为安身之地,也许可以抵抗曹操。”刘备说:“你说得很好,但是我受刘表的恩,怎能忍心呢?”诸葛亮说:“你今天不取,过后一定会后悔的!”刘备说:“我宁可死,也不忍心作忘恩负义的事情。”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五)

【桃红柳绿】是什么意思?

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桃红柳绿】出自哪里?

唐·王维《田园》诗:“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桃红柳绿】词语辨析:

【桃红柳绿读音】:táo hóng liǔ lǜ。

【桃红柳绿的近义词】:鸟语花香、莺啼燕语、柳绿桃红、景色宜人。

【桃红柳绿的反义词】:黯淡无光。

【桃红柳绿用法】:作定语、宾语。

【桃红柳绿】如何造句:

1、阳春三月,郊外桃红柳绿的景象令无数城市人流连忘返。

2、江南的春天,桃红柳绿,鸟语花香。

3、街心公园桃红柳绿,景色宜人。

4、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天,花繁叶茂的夏天,枫红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四字成语相关 文章 :

★ 4个出自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大全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及典故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精选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 4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 源于历史故事的经典成语有哪些

★ 十个出自历史故事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答:1、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

出自历史故事的四字成语 哪些成语有历史典故
答:1、 鹬蚌相争 【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出自】: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译文】:波翻血海全球怜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大的秦国?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2...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答:1、完璧归赵 读音:wán bì guī zhào 解释:本指蔺相如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比喻把物品完好地归还物品主人。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带宝玉去秦国换取城池;见秦王有诈;便凭着大智大勇;终于使宝玉完好回归赵国。”近义词:物归原主、物归旧主。反义词...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答: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如下:1、三顾茅庐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先帝不因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语法:...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有?(4个)
答:1、望梅止渴 三国时,曹操带兵长途行军,士兵们都很口渴,曹操便说:“前面就是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了,嘴里都流口水,一时也就不渴了。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只好用空想来加以安慰。2、三顾茅庐 汉末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的茅屋去邀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最后...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答:1、鞠躬尽瘁(诸葛亮)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释义: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2、一字千金(吕不韦)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3、一字之...

历史故事四字成语大全
答:1、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2、尊王攘夷 齐桓公在成就霸业时,曾得到管仲辅佐。此人在齐桓公继位前曾侍从...

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答:1、一饭千金(韩信)典故:韩信在未得志时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钓鱼,运气好的时候能靠着钓上来的鱼充饥,运气差时就只能饿着肚子。在韩信钓鱼的地方有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经常拿些饭菜给韩信,韩信非常感激她。在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想起了曾给予他救济的老婆婆,便拿出一千两黄金来回报她。释义:比喻...

中国历史故事种类繁多,其中来自历史故事中的成语有哪些?
答:望梅止渴(曹操) 四面楚歌(项羽) 破釜沉舟(项羽) 卧薪尝胆(勾践) 纸上谈兵(赵括) 指鹿为马(赵高) 三顾茅庐(刘备) 东窗事发(秦桧) 如鱼得水(刘备) 退避三舍(重耳) 初出茅庐(诸葛亮) 图穷匕见(荆柯) 草木皆兵(苻坚) 围魏救赵(孙膑)退避三舍(重耳)...

关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答:含有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完璧归赵、围魏救赵、退避三舍、毛遂自荐、负荆请罪、纸上谈兵、一鼓作气、千金买骨、讳疾忌医、卧薪尝胆、杀妻求将、惊弓之鸟、高山流水、一字千金、指鹿为马、焚书坑儒、图穷匕见、悬梁刺股、四面楚歌、约法三章、孺子可教、背水一战、破釜沉舟、手不释卷、金屋藏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