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的本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说上善若水?

作者&投稿:亓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按照中国汉字的造字规则,善是一个会意字。善字的上半部分是羊,下半部分是个口,意思是说我们说话,要像羊一样,这就是善,就是完美的意义。

在中国文化中,羊是个吉祥物。好多含义美好的词,都与羊有关。比如美,这就是羊大为美的意思。比如吉祥的祥,它的右边也是羊。

为什么羊在中国文化中,是吉祥的象征呢?首先,羊是一种很温顺的动物,它不像其他的猛兽,它可以与人类和谐相处。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羊的角都是弯曲向内长的,这样的争斗,不会要命。按照孔子的观点,这就是君子之争。好像羊的身上,也有了君子的风范。所以中国汉字中好多表达吉祥如意、美好等词,与羊有关。

下面我们来回答第二个问题。老子为什么说上善若水,水,在老子的道家哲学中的地位是什么,水的特性,能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什么启示?

上善若水来自于老子的道德经: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在老子的哲学中,道是世界最本质的东西,是一切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推动力。而道是无形的,是无为的,道是自然而然的,它不会有意为之,一切都是自然的自发的自觉的结果。在这个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老子认为,无论是治理国家,还是做人,都应该遵循道的原则。

在政治上,老子提倡无为而治。你不要胡作非为,一切以自然而然为最高标准,所以老子崇尚的是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无为而治的治理方式。

在人的生活中,老子崇尚不争。老子认为与人争斗争权夺利,是灾祸的开始,你要是不为人先,你要是不与人争,那么别人就不与你争,这样你才是无敌的。

另外,老子的人生哲学,崇尚的是柔软,崇尚的是柔弱,崇尚的是持盈保泰之道。任何事情你都不要做的太满,太过,否则水满则溢月圆则缺,他总是向着事物发展的反方向前进。

那么,在自然界,有什么东西比水更契合老子的哲学理念吗?肯定没有。

首先,水是没有固定形状的,也就是说,它是没有限制的,它可以变成任何的形状,这就是自然而然的状态。

其次,水是柔软的。它是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这完全符合老子的贵柔的思想。

第三,水是最为宽容的。它可以容纳这世间所有的污垢,所有的不美好,这也与老子的思想密切相关。

第四,水有不争的特性。别的东西都向上,而水是向下的,它从来不与别人争斗,这又符合老子的不争的思想。

第五,水有滋润万物的仁人之心。老子认为,我们与别人交往要怀有仁慈和爱之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以不争之心而争。

 第六,水总是依规律应时而动,人亦当如此,遵规应时,顺势而为。

水的这些特性,完美地契合了老子的政治与人伦思想,所以,老子把水看成是最完美的善。

其实,孔子也很喜欢水,他曾经说了一大段水的好话,完美地阐释了老子的上善若水的思想。在《荀子·宥坐》中,孔子告诉自己的弟子子贡:

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意思是:

那流水浩大,普遍地施舍给各种生物而无所作为,好像德;它流动起来向着低下的地方,弯弯曲曲一定遵循那向下流动的规律,好像义;它浩浩荡荡没有穷尽,好像道;如果有人掘开堵塞物而使它通行,它随即奔腾向前,好像回声应和原来的声音一样,它奔赴上百丈深的山谷也不怕,好像勇敢;它注入量器时一定很平,好像法度;它注满量器后不需要用刮板刮平,好像公正;它柔软地所有细微的地方都能到达,好像明察;各种东西在水里出来进去地淘洗,便渐趋鲜美洁净,好像善于教化;它千曲万折而一定向东流去,好像意志。所以君子看见浩大的流水一定要观赏它。”

在这里,孔子把水看成了他理想中的君子人格形象。水有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君子的人格。

所以,上善若水。做人当学水的精神。

水无形
不刚强是一种智慧,刚强以为着冲突,旗帜鲜明永远招惹是非争端,你看那些话只会说三分的人才是真的潇洒自在,与世无争,超然世外。
水无害
不惹人恶,是一种素质和修养。是人和动物最大的不同!

水无色
明确,不可更改的观点大多是偏见。

聪明人总是怀疑,愚者却振振有词。

成熟的人话永远不敢说太满,在这个是非对错混沌不清,三观摇摆不定的今天,我们应该有所坚持但什么样的坚持是坚守初心,什么样叫固执己见,很多人搞不明白。大智慧的人知道万事事出有因,能理解大多数人偏激和固执,也明白终生无明的事实,所以不会有太鲜明的观点,免得和人起争执。

对于中国人来说,“上善若水”这句成语可以说是耳熟能详,家喻户晓,妇孺皆闻。这四个字常被人们悬于墙上,挂在口边,然附庸风雅者众,又有几个人真正识的其中的真义呢?

绝大部分人把“善”字理解为良善、美好或良善、美好的品质,从而把“上善若水”理解为最美好、良善的品质就象是水一样,也就是说水具有最美善的品质。《百度百科》上对“上善若水”是这样解释的:“上善若水,是最高境界的人的德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真是这样子的吗?水就是最美好品行的象征吗?那么水深火热、洪水猛兽、水性杨花、水火无情这些成语又如何解释?要真正理解“上善若水”,关键要弄清“善”字的真正意义。不知“善”字本义,一切关于“上善若水”的解释都归于谬误,圣人的智慧就不会被我们真正领悟。

实际上,“善”的本义就是指事物的自然属性而并无美丑、好坏之分。“上善若水”和“人之初,性本善”中的“善”都是这个本义。人初生时,由于还没有受到 社会 和教育的熏染,所以其本性具有天然的特点,即自然属性。所谓“性”,就是指事物在特定阶段所具有的内在特点,包括先天具有的和後天形成的特点,而“善”则是指事物先天具有的、自然而然的特点,即先天的自然属性。从造字角度讲,“善”字从羊从言,意思就是言乎羊者为之“善”。那么为什么羊能代表事物的自然属性呢?我们知道,无论是人类,也无论是牛羊鸡狗,还是狼虫虎豹,在刚出生时都具有共同的自然属性,除都很可爱之外,他们都是饿了就会张口哭(叫),饿极了还会咬痛母亲的乳头,饱了就很快乐,其本性基本都差不多,也就是“性相近”也,但无所谓恶与不恶。但当他们长大後,其本性大多会发生极大改变,只有羊长大後变化不大,仍基本保持初生时的自然属性,故以羊象征先天的自然属性。自然属性言乎羊者,故造字为“善”。由于羊天生温良,故“善”又引申特指美好的品性,与“恶”相对。注意:善恶的善是引申义,而不是本义。

汉字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就是本义是中性的,并无褒贬意义,引申而特指或褒或贬的意义,所以在具体应用中要特别注意区分。“善”本义是指事物的自然属性,无褒贬意味,但又引申特指美好的属性。“臭”的本义指鼻子的功能所产生的嗅觉,即气味,无所谓香味与恶味,但又引申特指恶味。如“朱门酒肉臭”中的“臭”就是用本义,仅指气味,不特指恶味,因为朱门人家是不会让酒肉产生恶味的。再如“祥”字,其本义就是指事物的征兆,并无吉凶之分,引申则特指吉兆。《诗经·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这里的“祥”用本义,至于吉凶,文王心里不占而知也,占之只不过是一种固定仪式而已。

知道了“善”的本义,那么“上善若水”就很好理解了。“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段话的大意是说,水的自然属性就是从高处流向低处,水静则平。万物都离不开水,水对万物都有利但却从来不与万物争高争上,而准是处于众人都所恶的地方,故水的这种自然属性已经接近了道了。老子所谓的道,就是指事物的本源及其自然规律,水的自然属性已经接近了事物的本源及其普遍的自然规律,故曰“上善若水”。孔子也曾解释说:“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

道家追求天之恒道,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反对人为干预自然。而水的自然属性就是从高处流向低处,静则平矣,水的这种自然属性最接近于天之恒道,故曰“上善若水”。人道效法天道,当争道不争高,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这是道家和儒家的共同之处。

“善”的本义。
从造字角度来看,最早现于周朝中期的金文,字形为是上面一只“羊”,下面两个“言”,而这只羊的颈上,系着一个绳套。两个“言”字并列其实是个古字,发“淡”的音,是“争说”、“竟说”之意。后来字形发生变化,将下面简化成一个“言”字,随着隶书、楷书的变化,最终成为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

这是个会意字,那是不是羊在说话?不是的。而是人们在交口称赞“羊”的驯良美好的品性之意,所以“善”的本义是“良”、“好”、“驯善”,其后又引申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熟悉”等等意思来。
上善若水
而老子的“上善若水”很明显是指引申意思。

“上善若水”,如今已经是个成语,指的是 “至高的品性就好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现在大众更多的是把“善”理解为“善良”,把整句话解释为 “最好的善良像水一样润物无声,不求回报”。

这些都对,一个成语在后世的引申和解释都是要根据环境和时代来定的,但是原文到底要如何解释才能尽量贴近老子的本意呢?

老子的眼中并没有善恶之分,只有“无为”和有“有为”,无为顺道,有为逆之。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世间万物不过循道生生灭灭,没有什么不同,“善”与“恶”也不过是大道在天地之间的正反映射,真正得道之人是不会在乎世人给出标准而定的善恶。

人们提出的所谓善恶在得道者心中不过是过眼云烟,最终会归于大道,混于大道。

所以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道德经》中的“善”并非“良善”。

老子用“善”在这里指代的一种“道”的状态,“上善”是非常靠近“道”的状态。因为《道德经》里老子也说过,“道”是无声无形无质的东西,名字都是勉强命名为“道”,那么道的这种不可捉摸性确实是很像水,而且并不止于形似,“道”的特性也像像水一样既对万物一视同仁,又生万物而不自知。

越靠近道,就发现道的状态像水一样。水生万物而低调不争,随遇而安,处在众人都不喜欢的低处。所以是有点类似于道生世间万物而不让人察觉。

这里继续阐叙水的七种类似于“道”的地方,其实是将“道”形象化,让大家学习水的各种品性一样去追求“道”。

“居善地”,水往低处流,从来没有逆流而上的,这是“道”的顺应;“心善渊”,水空虚静默而深不可测,这是“道”的如深渊般守中;“与善仁”,水泽被万物却不求回报,这是“道”的大仁;“言善信”,水遇阻碍即避让,一定会依道前行,这是“道”的守信;“政善治”,水涤荡污秽,平衡测量,这是“道”的治理;“事善能”,水遇方则方,入圆则圆,这是“道”的能力;“动善时”,水冬冰春融,丰沛干涸有节令,这是“道”的合乎天时。

我们只有像水一样不与物争,不与人争,不与百姓争,不与天地争,对待外界事物顺应其自然发展,顺应大道规则,让外物和自身达到完善和谐的地步,自然就没有什么好担忧的了。

水兼七善(道的七种特质)而不忧,我们追求道也是如此。其实这章中所有的“善”归结到最后还是“不争”,即“无为”的状态。

所以上善若水中的“善”实际上是指非常接近“道”的状态。

这与我们今天的理解有很大的不同,不过并不影响成语和句子意思的与时俱进。

其实很难确切真正知道老子原文的真意,不过我们能确定的是,在老子的眼中, 天下万物都是“道”所化,最终也将归入大道,循环往复,生生不息。

老子追求的“大道”,远在我们普通人认定的“善良”之上。

所以他绝不会说什么“最好的善良”之类的话,他不是这个层次的人。

一家之言,欢迎评论。

真正的至善是就本性而言的,是无法被定义的。所以六祖大师提到不思善,不思恶。

但要说上善若水的善,其实这个善指的是合于道是善的这么个意思。

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水所表现的德性是最近于道的。这里的道指的是天道,也就是万物的根。为什么说水最接近于道呢,因为水和天道运行所表现出来的德性是非常之接近的。

比方说水利万物而不争,这和天道生而不宰是完全重合的德性。所以说水所表现的德性不是合于小道,而是合于天地运行的生生不息,平等的普化万物的大道。这和水平等的利生万物是无二无别的。因此老子称其为上善而不是一个简单的善。

而道本身是没有善恶的,只是老子的思想是教人们遵道而行,所以人以道的方向来指导自己的行为自然是善的。这就是上善若水中善的本意。

其实从物理的角度来讲,流体本身没有固定形状,受力就变形,所以也是最能直观反映力的作用效果的,因此很容易在自然状态下体现“道”,比如水往低处流,这本身就是道的体现。因此我们在老子的道德观中,不能把老子提出的道德当作是人世间的好人好事等世俗观念来看,而要看做是一种内在法理在人身上的德性化。

从这点来看我认为老子和孔子在这一点上是一脉的,不同之处只是认识的方向不同。老子是倾向返回原点的,而孔子在方向上认为要向前。但不管向前还是向后走,都遵循这个内在的理却是共识。所以道家儒家不过是一阴一阳。正如老子看到了天道的不争,孔子看到了天道的自强不息而已。

其实老子说的“道”或者说中华文化中的“道”,大家的共识其实都是差不多的,都是指一切自然背后的法则原理,而德就是道所表现出来的功能。所以老子在当时做的其实是科学的思想观察实验。我们把老子的理论,过分的玄学化和通俗化都不对。要看到老子以及前人在思想上的观察轨迹就明白其实这很符合科学。

老子只是在观察思考这个不可见的法则原理以及它所体现出来的现象,从而凝结出规律和思想并发展除德性学说而已,儒家也是这个理路,只是观察的重点在人上。而学说中的玄只是因为确实没法表达而呈现玄态,亦非是故意如此。

其实人类一切的神秘主义都是因为信息不充分造成的,只是有些信息确实没法获取所以很多思想也只能这样挂着了。

我们的汉字,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细细分析起来,都是那么美。

善,是会意字。它上面是‘’羊‘’,下面是‘’口‘’。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这样的字,它的本义是告诉我们像羊一样说话,有吉祥,美好之意。而羊,在人们心中,是吉祥物。‘’美‘’、‘’鲜‘’、‘’祥‘’等表示褒义的字都离不开羊字。人要有羊一样温和的秉性,就不会起争执,才会进一步合作。

善字本身意思多属褒义。它可以作形容词,表示善良,圆满,吉祥等;也可以作动词,表示喜爱,亲善,善于等;还可以作名词,表示好的人,好的事等;作副词表示多,常,易等。善,真是一个好字,可谓用处很大。

做人应该具有哪些品质呢?善良,勇敢,正直,诚信,忠孝……这些当以善为先,没有了善,何谈其它呢?

萧伯纳说:‘’善良与品德兼备,犹如宝石之于金属,两者互为衬托,益增光彩‘’。

什么是善?

元朝的中峰禅师做了很好的解释:凡是有益于别人的是善,利于自己的是恶。如果是为了利益别人,利益 社会 ,打人骂人也是善;如果是为了自己,即便敬人爱人,也是巴结讨好,也是恶。

真心为别人的无所求的善是真善,表面行善,却利益自己,有所求而行善是假善。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是要告诉我们做人应如水。

水有哪些品质呢?

世间万物,哪一样能离开水?没有了水的滋养,就没有了生机。水润泽了万物,它无色无味,这本身就是一种不争功德,默默奉献的精神。它包容一切,有着避高趋下的谦虚,有着奔流到海的追求,有着滋润万物的奉献,有着洗涤尘垢的无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它是柔和的,具有包容性的。

善的本意是什么?我认为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从多方面分析,而不要片面的从单方面去论断。

孔子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矣”。说的就是万物皆阴阳,阴阳互动才能生出万事万物。

《易经》中也讲到一字一太极。而太极包括阴阳。

要说宇宙之初,一片混沌,开天辟地,万物生长,自然孕育,生生不息。 宇宙自然的运转是大自然的规律,因此天地本身并无善恶之分。阳光普照也好,电闪雷鸣也好,都是无善恶的。他只是按照一定的规律运行着,而这种规律的运行是使宇宙存在的运行。

我们知道高温能杀死细菌,低温同样也能杀死细菌。可是如果一直高温或者一直低温,那我们人类,万物都会受不了的。

自从地球有了人类以后,万物就有了分别。 人类把某类归为善,把某类归为恶;把某些行为归为善,某些行为归为恶。从此以后有了善恶之分。

老子说上善若水,这里的善指的是我们人类而言的,我们把好的语言,好的行为,好的品德等等都归为善。而老子用水来形容善,就是用水好的一面告诉我们什么是善。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上善,大善,要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居功。

“善”的本义就是对弱小、卑微的生命有一种同情、怜悯的感情,并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扶持与救助。

那么,上善若水又是怎样的意思呢?

“上”指上面的高层,掌握生杀大权,实质是国家的最高决策部门。“如水”的水又是有什么特质,如何来解释呢?“水”的特质是润下、就低、无空不入。这样连起来意思不是就很明白了吗。

“上善若水”是指身居高位的统治阶级,对自己所管理的人民的、生活状态与处境能够同情和怜悯,能够尽量给予他们适当的自由、宽松的环境,对于他们在生存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最大利益的给予关怀和救助。

最后,讲一点,为什么是对管理下的人民呢?原因是,历朝历代,劳动人民以苦为生,被奴役、压制,处于 社会 的最低层,是最可怜的弱者。

善的本质是利他

【一】上善若水,在于德行,故利万物而不争

真正的善如水一般,利益万物却不争不抢,这是一种美好的德行。

大家惯于吐槽,但是,对于古天乐先生,大家一致的态度是“这世界,除了太阳,没有谁能黑得了的人”。就是因为,古天乐先生数年间默默捐建了百所小学,利了他人却不以此自居,这就是如水一般的善。

【二】上善若水,在于柔成,故柔能克刚

从表面看,水是柔的,而柔似乎是毫无力量的,而善的处境跟水一样,正因如此,人们才总是感叹“人善被人欺”。但是,从长远看,能克刚的,恰恰是柔。

比如,拯救人的,往往是容易被人忽略的那一丝善良。

【三】上善若水,在于生机,故流水不腐

而善因为是利他的,因此,容易形成良性的发展,既我们所说的“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良性发展的本身就代表更多的生机和可能。

无论是你给我一个苹果我给你一个橘子,还是你在危难之时拉你一把,我在危难之时扶我一下。这些,很多时候,若是依靠眼前的认知,从利己角度出发,是不会去做的。

正因如此,才说上善若水。

“上善若水”中,“善”的本意是指道德品行或德行或品性。上善若水的含义比较深刻,要理解上善若水,关键是要搞明白上善是什么?水是什么?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上善”是指至高的品性,换言之,是“至善”。上善若水即至善若水,那么至善是什么?或至高的品性是什么?要理解至善,就要再看“水”,因为至善若水。

水是什么?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被称为人类生命的源泉。水的特点是无色无味、无形透明、纯正本来。可见水是自然的,自然是真实的,所以水是真的,具有真的本性。

于是,上善若水,就可以理解为,至善若真,至善像水一样真实。

老子推崇水,其实是在推崇“真”,《道德经》又叫《道德真经》,主题思想为“道法自然”,其实是关于真的理论,道家将修行的人叫真人,显现了真的重要性。

另外,真则善,善则美,无真不善,无善不美。也说明了真的重要性,要善必须先真。

“真”重要,用什么来比喻它呢?老子想到了水,水是最接近真的一种物质。在道家学说里,水至善至柔,水性绵绵密密,微则无声,巨则汹涌;与人无争且又容纳万物。水有滋养万物的德行,它使万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与万物发生矛盾。

基于此,就很容易理解上善若说啦,上善是真,水也真,于是就讲通啦。

古文的善是什么意思
答:2、善良;好心。例句:春秋 孔子《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白话译文:大学的道理,在于彰显人人本有,自身所具的光明德性,再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而且精益求精,做到最完善的地步并且保持不变。3、慈善。例句:唐 韩愈《原毁》: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

“善”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答:善[shàn]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详细解释【形】善善shàn五笔字型:uduk(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1.同本义〖lucky〗善,吉也。——东汉·许慎《说文》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汉书·翼奉传》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2.完好;美...

善的寓意是什么
答:善 拼 音 shàn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1.善良;慈善(跟“恶”相对):~举。~事。心怀不~。2.善行;善事(跟“恶”相对):行~。劝~规过。3.良好:~策。~本。4.友好;和好:友~。相~。亲~。5.熟悉:面~。6.办好;弄好:~后。~始~终。工欲~其事,必先利其器。7.擅长;长...

善字有什么含义啊?急!
答:又如:善时(吉时)。亲~:~事。⒋长于,跟",容易;吉兆),其不善者而改之,爱。面~(又指面熟)。”择其善者而从之;善征(吉兆):吉祥)同本义[lucky]善。――《诗·邶风·凯风》善。行~:~始~终(从开始到结局都很好)。子(您)~视之,擅长。尽~尽美,办好。――《吕氏春秋...

善之本义
答:古老的文化里都对  善  字有重视 儒释道三家讲成大事者必与人为善。这里的善,不是善恶的善。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有正面就有反面。所以有 善 必有 恶 ,儒释道三家这里讲的:善。指的是:直接。就是成大事者,必与人为直之心。身心合一方能为善。三字经里讲,婴儿出生:...

善的部首是什么
答:“善”的部首是:口。善,汉语常用字,其本义是像羊一样说话,有吉祥美好之义,《说文》:“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从利他性上引申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等义。造句:1、为善人,做善事,说善话。2、人善我,我亦善人,人不善我,我亦善之。3、言善未必心善,心善...

善的意思是什么
答:善字最早见于金文。其本义是像羊一样说话,有吉祥美好之义,《说文》:“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从利他性上引申为友好、擅长、赞许、容易等义。“善”的形体,是上面一只“羊”,下面两个“言”,而这只羊的颈上,系着一个绳套。有人人称道(争说)“羊”的驯良美好的品性...

善良的善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答:吉祥等义。“善”的本义是善良、慈善,跟“恶”相对,例如:心地纯洁,没有恶意叫“善良”;慈善的事情叫“善举”或“善事”。由善良﹑慈善的意义引申为美好良好,如好主意、好办法叫“善策”;古代书籍在学术上或艺术价值上比一般本子优异的刻本或写本叫“善本”。这些用法中的“善”都是形容词。

什么是善
答:有益于人是善。出自于明代袁了凡《了凡四训》:“中峰告之曰:‘有益于人,是善;有益于己,是恶。’”意思是:中峰禅师说:做对别人有益的事情,是善;做对自己有益的事情,是恶。善,汉语常用字,读作shàn,最早见于金文。本义是:像羊一样说话,有吉祥美好之义,引申为友好、擅长、赞许、...

善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答:人是时代的产品,善人也是时代的产品,善人一定是在善的时代环境中培育起来的,所以看一个人是不是善人,看看其成长环境就可决定了。社会需要善人,更需要善的时代环境。简介:善,汉语常用字,读作shàn,最早见于金文。其本义是像羊一样说话,有吉祥美好之义,《说文》:“善,吉也。从誩,从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