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知识有那些??急需~~~~

作者&投稿:隗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国学的小游戏都有什么?适合小孩玩的游戏?急需用,谢谢~

成语接龙
三字经  弟子规 接龙,考验熟练程度!

文史典籍名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儒家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奉儒学为官学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帝国被民国取代以后,儒家思想受到了外来新文化最大限度的冲击,不过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世界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标记。

儒家的思想和主张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地位

儒家思想不同其它宗教。一般的宗教,往往力图一统宇宙,把“自然”、“科学”和“人”、“社会”的问题建立在一个体系之下,而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呈现日渐增长的状态,因而过去宗教的设论不断地变成谬误;在当时无法理解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各种宗教则做了各种编造。儒家思想关注的并非“自然”、“科学”,而是人和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在这些永恒的课题上儒家思想建立起了具有永恒价值的价值体系。

儒家的历史

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於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是中国历史上学术与言论的开明时代。

儒学的形成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於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垅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但是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封建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和讲华夷之辨。

汉武帝独尊儒术

在汉武帝之前,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於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在汉初,当时的主流思想是道家思想,所谓黄老道行无为之治。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犟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的根本。鉴於秦朝苛政的覆灭,统治阶层意识到仁政对於维持王朝稳定统治的必要性,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已死百馀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在汉朝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於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发展

自汉以来至今,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 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宋朝时发展为程朱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经明朝王阳明又发展为心学。后取得官方地位。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相当部分来自宋朝的文献。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国以后,儒家从思想到形式的系统体系在民间和官方的存在转为主要保存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在中国人思想中的主流地位。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致使人们对中国文化作出反思,对儒家思想也发生了各种争论;其中学衡派的学人对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做出了深刻的研判。在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政府当局曾经带头“打倒孔老二”,但儒家思想在国人价值观中的主流地位并不可能去除,并因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影响至今,但改革开放以后儒学重新受到部分人重视,当今亦有所谓新儒学。

儒学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於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深刻的潜在影响,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消除。儒家思想一直是汉族及中国其他民族等民众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它们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

但也有人认为,儒学忽略了人的个性。周思明教授说道:“这一点在宋明理学以后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就是儒学经过了董仲舒到了宋明变成了理学,理学后来到了明清,变成了礼教。总的趋势是人文精神越来越淡薄,越来越削弱。人的自身价值越来越被忽视和压制,那么在明代中后期,已经有许多学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比如王阳明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像这样一些学者,像李贽公开反对,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们比较犟调要重视人的自我价值。”

在近代,由於中国的落后,面临亡国灭种的现实危机,使得大多数知识份子不得不反思中国落后的原因,许多知识分子认为是儒家思想造成中国的落后局面,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稳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卿、董仲舒、程颐、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守仁、王阳明。

文史典籍名词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的合称。宋人抽出《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配合,至南宋淳熙间,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四书”之名由此而定。此后,“四书”始终是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教育的必读书和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的简称,始称于汉武帝时。其中存有中国古代丰富的历史资料,是封建时代教育的必读教科书,并被统治阶级作为宣传宗法封建思想的理论依据。

【六经】指的是六部儒家经典,即在“五经”外,另加《乐经》。也有称“六经”为“六艺”的,韩愈《师说》中的“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六经”。

【十三经】十三部儒家经典。汉代开始,把《诗》《书》《礼》《易》《春秋》称为“五经”。唐代把“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连同《易》《书》《诗》称为“九经”。至唐文宗刻石经,将《孝经》《论语》《尔雅》列入经部,则为“十二经”。宋代又将《孟子》提升为经,故有“十三经”之称。

儒家
儒家思想,又称儒学,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宗教而称之为儒教,最初指的是冠婚丧祭时的司仪,自汉代起指由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鲁国人)创立的后来逐步发展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儒家的学说简称儒学,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流派,自汉以来在绝大多数的历史时期作为中国的官方思想,至今也是一般华人的主流思想基础。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奉儒学为官学的最后一个王朝大清帝国被民国取代以后,儒家思想受到了外来新文化最大限度的冲击,不过在历经多种冲击、浩劫乃至官方政权试图彻底铲除儒家思想之后,儒家思想依然是中国社会一般民众的核心价值观,并在世界上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和民族传统的标记。

儒家的思想和主张

儒家思想指的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说过:“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是自己的思想本色。

儒家哲学注重人的自身修养,要与身边的人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对待长辈要尊敬讲礼貌。朋友之间真诚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为官者要清廉爱民。做人有自知之明,尽份内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统治者要仁政爱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对待其他人要博爱,“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对待上司要忠诚\,“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对待父母亲属要孝顺,“父母在,不远游。”,“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於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尊重知识,“朝闻道,夕死可矣。”,善於吸取别人的长处,“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提倡人要到达温、良、恭、俭、让的道德境界。

儒家思想的特点和地位

儒家思想不同其它宗教。一般的宗教,往往力图一统宇宙,把“自然”、“科学”和“人”、“社会”的问题建立在一个体系之下,而人类对“自然”、“科学”的认识呈现日渐增长的状态,因而过去宗教的设论不断地变成谬误;在当时无法理解的一些基本问题上,各种宗教则做了各种编造。儒家思想关注的并非“自然”、“科学”,而是人和社会,是人类永恒的课题,在这些永恒的课题上儒家思想建立起了具有永恒价值的价值体系。

儒家的历史

儒家思想产生的背景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由於社会内部不可调合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新时代的曙光。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是中国历史上学术与言论的开明时代。

儒学的形成

儒家学派之前,古代社会贵族和自由民通过“师”与“儒”接受传统的六德(智、信、圣、仁、义、忠),六行(孝、友、睦、姻、任,恤)、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的社会化教育。从施教的内容看,中国古代的社会教育完全是基於华夏族在特定生活环境中长期形成的价值观、习惯、惯例、行为规范和准则等文化要素之上而进行的。儒家学派全盘吸收这些文化要素并上升到系统的理论高度。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第一次打破了旧日统治阶级垅断教育的局面,一变“学在官府”而为“有教无类”,使传统文化教育播及到整个民族。这样儒家思想就有了坚实的民族心理基础,为全社会所接受并逐步儒化全社会。但是儒家学派固守“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荀子·王制》)。

儒家思想的内涵丰富复杂,封建皇权逐步发展出基础理论和思想,即讲大一统、讲君臣父子和讲华夷之辨。

汉武帝独尊儒术

在汉武帝之前,秦朝是以法家思想为政权的统治思想。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加之汉字尚处於雏形,不具备准确表达的功能,正统的儒家思想已基本消失。在汉初,当时的主流思想是道家思想,所谓黄老道行无为之治。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犟调以儒家思想为国家的哲学根本,杜绝其他思想体系的根本。鉴於秦朝苛政的覆灭,统治阶层意识到仁政对於维持王朝稳定统治的必要性,汉武帝采纳了他的主张。从此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研究四书五经的经学也成为了显学。此时,孔子已死百馀年。董仲舒在具体的政策上将道家,阴阳家和儒家中有利於封建帝王统治的部分加以发展,行成了新儒家思想。

在汉朝的儒家思想普及过程中,很多社会问题得到解决。儒家思想倾向於施用仁政管理国家,政治家们以此为根据,限制土地过分集中,建立完善的道德体系。提出了包括“限民名田,以澹(瞻)不足”,“三纲五常”等政策。

发展

自汉以来至今,儒家思想在绝大部分历史时期是中国的主流价值观。 汉朝以后,历朝历代四书五经被无数次修订,孔子原作已面目全非。儒学在魏晋时期演变成玄学。唐代政权基本上以儒家思想为主导,但是也渗透了道教和佛教。宋朝时发展为程朱理学,尊周敦颐、程颢、程颐为始祖,朱熹为集大成者,经明朝王阳明又发展为心学。后取得官方地位。现在所说的儒家思想,相当部分来自宋朝的文献。元明清时期,科举考试都以朱熹的理学内容为考试题目,对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民国以后,儒家从思想到形式的系统体系在民间和官方的存在转为主要保存了儒家思想的价值观在中国人思想中的主流地位。近代以来,中国的落后致使人们对中国文化作出反思,对儒家思想也发生了各种争论;其中学衡派的学人对孔子和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做出了深刻的研判。在中国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尽管政府当局曾经带头“打倒孔老二”,但儒家思想在国人价值观中的主流地位并不可能去除,并因此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其影响至今,但改革开放以后儒学重新受到部分人重视,当今亦有所谓新儒学。

儒学的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於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深刻的潜在影响,这种影响在短期内不会消除。儒家思想一直是汉族及中国其他民族等民众最基本的主流价值观。“礼、义、廉、耻、仁、爱、忠、孝”的儒家思想基本价值观,它们一直是指导绝大部分中国人日常行为的基本意识规则。中华民族礼貌友善、温良忠厚和认真刻苦的气质,也是在儒家的教化下逐渐形成的。

但也有人认为,儒学忽略了人的个性。周思明教授说道:“这一点在宋明理学以后发展得越来越严重。就是儒学经过了董仲舒到了宋明变成了理学,理学后来到了明清,变成了礼教。总的趋势是人文精神越来越淡薄,越来越削弱。人的自身价值越来越被忽视和压制,那么在明代中后期,已经有许多学者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比如王阳明和王阳明的弟子王艮,像这样一些学者,像李贽公开反对,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们比较犟调要重视人的自我价值。”

在近代,由於中国的落后,面临亡国灭种的现实危机,使得大多数知识份子不得不反思中国落后的原因,许多知识分子认为是儒家思想造成中国的落后局面,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儒家经典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

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

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

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后来的《四书》指是指《大学》(《礼记》中一篇)、《中庸》(《礼记》中一篇)、《论语》、《孟子》,五经则指:《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

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稳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卿、董仲舒、程颐、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守仁、王阳明。

国学概念的首先提出是清朝的顽固派借以抵制维新思想的武器,至于范围就是我国古代的所有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的综合了。至于现在的人们热衷所谓国学,大多都是商业社会里的盲从跟风了。

国学有哪些内容
答:国学是代表着中华文明的核心,历代有《黄帝阴符经》、《老子》、《庄子》、《郁离子》和《素书》等诸子百家的经典。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

国学包括有哪些?
答:《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它是新一代应该了解的知识之一。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

什么是国学?当代有哪些国学大师?他们有哪些著作?...
答:“国学”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化相融的学术精髓简称。它是新一代应该了解的知识之一。 大国学概念的衍生:国学、汉学、中国学。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秦砖汉瓦,非秦(有英语China为证)即汉(Han Studies),自汉代以降,国力鼎盛,海外又称大汉民族之学为“汉学”,考据学...

一些国学知识求解!!
答:【乡学】与国学相对而言,泛指地方所设的学校。 【国子监】参见“太学”条。汉魏设太学,西晋改称国子学,隋又称国子监,从此国子监与太学互称,都是最高学府兼有教育行政机构的职能。如明代设“国子监”,而《送东阳马生序》中则称之为“太学”。 【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

国学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和内容?
答:国学思想对每个人都有巨大的意义,不论你从事于哪一行业,相信你都会从国学中收益匪浅。这是因为学习国学不仅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还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应该积极弘扬中华文化,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我们应该为中华民族拥有博大进深的文化感到骄傲。我认为,社会上也应该弘扬...

国学需要掌握什么知识和内容,具体有什么?
答:中国国学由于有2000年的历史,所以传承下来的文化种类非常繁多,而国学还缩减了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当然一个人是无法将这些国学全部能够学会,就需要掌握一方面就可以。而我国有十四万万人口,每个人掌握精通一方面,那么,国学将会发扬光大,当然,我们要将中国的国学发扬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到中国国学。...

中国国学常识有哪些?
答:3.阳人用的风水可以说是景观规划或者地理,对个人家庭的景观规划不能带来财运,但是能保家人身体健康,平安,易经根据每年宇宙天体变化而导致的能量变化对个人的影响外加光线,颜色,家居布局和周边环境全方位的对景观规划有一套体系的设计,其实西方的所谓家居设计和易经比很小儿科 4.易经是所有国学的发源...

少儿国学课程都有哪些?
答:2、3-7岁宝宝学国学:可以领宝宝读,每读一字,应让宝宝的手指指着所念的字,不认识不要紧,能背多少是多少。最好找一个国学幼儿园,或者国学的学校,让孩子在传统文化的环境中感受国学韵味。3、7-13岁宝宝学国学:读熟,背熟。开始对国学知识有所了解,这个阶段要给宝宝找给好点的学校或者老师,...

国学课程都包括什么呢
答: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