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甘地能在印度推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作者&投稿:查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重要的有四次。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0年9月~1922年2月)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印度掀起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为了巩固殖民统治,英国一方面准备宪政改革,安抚和拉拢印度上层阶级,另一方面颁布罗拉特法(1919年2月),加强镇压。1919年4月13日,发生阿姆利则惨案,反英斗争迅速高涨。1920年9月,甘地提出非暴力不合作计划。甘地宣称,斗争的目的是达到自治,“如有可能就实行帝国内部的自治,如有必要就实行脱离帝国的自治”。在甘地号召下,人民举行罢工、罢课、罢市、集会游行,汇成一股反英洪流。1922年2月5日,联合省(今北方邦)戈勒克布尔县乔里乔拉村农民2000人将22名警察连同警察局一起,付之一炬。运动超出非暴力斗争范围,甘地闻后急忙制止。2月12日,国大党通过巴多利决议,谴责群众“越轨”行为,决定无限期地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3月10日,甘地入狱,运动遭到残酷镇压。
  文明不服从运动(1930年3月~1934年4月)20年代末30年代初,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经济危机,波及印度。国大党决定开展由甘地倡议的群众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1929年国大党拉合尔年会上,提出印度独立要求,授权甘地领导运动。1930年1月,甘地又提出十一点要求,遭总督拒绝后,甘地选定以破坏食盐专营法作为运动的开端。3 月12日,他率领79名信徒,从阿默达巴德出发,前往西海岸,徒步426 千米,沿途成群农民随行,4月5日,抵达丹迪海滨,亲自动手煮盐,持续3周。史称食盐进军。当局闻讯后,大肆镇压。5月4日,甘地被捕,全国抵制斗争发展成革命形势。4~6月,在吉大港、白沙瓦和绍拉普尔相继发生反英起义,结果近3万人被捕。1931年3月5日签订甘地-欧文协定(又称德里协定),双方妥协,国大党同意停止运动。
  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1940年10月~1941年12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印度总督V.A.J.林利思戈勋爵擅自宣布印度参战,激起印度各界不满,7省国大党政府先后辞职,以示抗议。1940年10月13日,甘地提出开展个人文明不服从运动的建议。他先后指定自己门生A.V.巴韦以及J.尼赫鲁等人,以个人身份公开发表反战演说,悉遭逮捕。11月《哈里詹》周刊被查封,被捕者近3万人,斗争再次受挫。
  退出印度运动(1942年8月8日~1944年5月24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战火逼近印度,印度人民要求独立呼声甚高。为打破政治僵局,巩固统治,英国于1942年3月派遣R.S.克里普斯访印,提出宣言草案,但没有满足国大党在战时建立国民政府和印度国人掌管国防的要求,而被拒绝。国大党于8月8日通过甘地提出的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决议。9日清晨,英国殖民当局突然将甘地和国大党各级领导人全部逮捕。入狱者逾6万人,国大党遭禁。1944年5月6日,甘地因病获释。24日,甘地宣布退出印度决议作废。退出印度运动结束。

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规定运动采取渐进方式,大体分三步走: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并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争。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同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同时,“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这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甘地把非暴力抵抗看成是实现政治理想的主要手段,认为这是勇敢者的武器。他在一篇题为“武力政策”的文章中说过:“我并不是因为印度衰弱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而正是因为认识了印度的力量我才号召印度实行非暴力主义”。   

甘地代表印度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从印度的实际出发,根据当时的形势和印度的传统,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策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未带来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胜利,但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为印度在二战后独立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带来一些消极影响,甘地反对暴力革命,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甘地极力维护印度资产阶级对民族运动的领导权,导致了印度民族民主运动的不彻底性。

楼主的问题应该是问为何印度可以用非暴力的方式摆脱殖民取得独立,而很多其他国家只有通过暴力才能获得独立(比如中国的革命)。
我认为最主要是因为当时的国际环境迫使英国不得不放弃印度这块殖民地:
1、殖民地独立已成为历史潮流;
2、英国陷入二战泥潭,并且二战后,实力大减,再也不是当年的那个“日不落帝国”;
3、美苏等大国不像看见英国在二战后还在亚洲有如此大的殖民地;
4、作为殖民地的印度只有英国这一家“宗主国”,且殖民时间较长,矛盾反而简单(不像中国,短短百年间各方势力此消彼长,矛盾较复杂)。
另,西方很推崇甘地,无非是甘地的行为比较符合他们的价值观。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Mohandas Karamchand Gandhi मोहनदास करमचंद गाँधी,1869年10月2日—1948年1月30日), 也称作“圣雄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他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他的“非暴力”的哲学思想,也就是他说的“satyagraha”,影响了全世界的民族主义者和那些争取和平变革的国际运动。

通过“非暴力”的公民不合作,甘地使印度摆脱了英国的统治。这也激发了其他殖民地的人们起来为他们的独立而奋斗。最终大英帝国分崩离析了,取而代之的是英联邦,或者更准确一点是联邦(因为“英”这个前缀于1946年没有了,变成了Commonwealth of Nations)。 甘地的主要信念是“satyagraha”,英语译成soul force,意为“精神的力量”、“真理之路”、“追求真理”等。 这鼓舞了其他的民主运动人士,如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等人。他经常说他的价值观很简单,那就是(是从传统的印度教信仰演化来的): 真理(satya),非暴力(ahimsa)。

经历

早期生涯

甘地出生在西印度的港口城市博尔本德尔(当时是印度的一个土邦,今属古吉拉特邦管辖)的印度教家庭,他的父亲,卡拉姆昌德·甘地(Karamchand Gandhi)是当时的土邦首相。他的母亲,Putlibai,是他父亲的第四任妻子。他们是商人的后代(“甘地”的意思是食品商人)。十三岁时,他和同岁的Kasturbai成婚。他们有四个孩子,全是男孩。Harilal Gandhi, 生于1888;Manilal Gandhi,生于1892;Ramdas Gandhi,生于1897年; 最小的Devdas Gandhi,生于1900年。

1888年,也就是他十九岁时,留学英国,在伦敦大学学院学习法律。在伦敦期间,他恪守着他离开印度时他的母亲对他的教诲,不吃荤和不酗酒。尽管他试图英国化,例如,上舞蹈课程,但是他却不吃他房东太太给他的羊肉和卷心菜。她给他介绍了一家伦敦的素食餐馆,在那里,甘地了解并且成为了一个素食主义者。这可以认为是他有意识选择非暴力的第一步。他参加了素食社团,并且当选执行委员会委员,他还成立了一个地方分会。 据他说,这给了他组织和运行社团很有价值的经验。他遇到的素食主义者,有些是神智学社团的成员。神智学社团由Madame Blavatsky于1875年成立,作为大学兄弟会的一个延伸。他们致力于研习印度婆罗门教和佛教的经典。他们鼓励甘地阅读《薄伽梵歌》。此时,甘地还没有皈依宗教,但是开始阅读关于印度教,天主教和其它宗教著作。

回国后,他取得了英帝国的律师资格。他试图在孟买作为律师工作。但是工作没有起色。

南非的公民权利运动

1893年4月, 一家印度公司派甘地到南非工作。他看到印度移民在南非的公民自由和政治权利在很大程度上被剥夺的现状,很是灰心。这些移民主要是契约佣工和个体商人。于是他开始抗议和游说,反对针对南非印度人的法律和种族歧视。有人因此批评他没有将抗议的对象扩展到针对全体非洲人的法律。在他在南非的早期,有一件事常被人提起。那就是他买了一张一等车厢的车票,拒绝换到三等车厢,被人从彼得马里茨堡火车中扔了出去。1903年6月,甘地组织了一场抗议运动针对“黑法令”(The Black Act),这个法令强制所有在南非的亚洲人接受登记。1913年9月,他参加了一场抗议不按照天主教仪式结婚就无效的运动。

1913年11月6日,甘地被捕,当时他正领导一群印度矿工在南非游行。1914年,政府允诺减少在南非对印度人的歧视。

在南非的这些年里,甘地从《薄伽梵歌》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中汲取灵感。托尔斯泰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转变成了一个个人形式的基督教无政府主义者。 甘地翻译了托尔斯泰的《给一个印度人的信》。这封信是托尔斯泰在1908年写给一个激进的印度民族主义者的。他们一直通信到1910年托尔斯泰去世为止。托尔斯泰的信引用了《韦达经》的印度哲学和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名言来表达他对逐渐高涨的印度民族主义的看法。除此之外,甘地还受到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作品《论公民的不服从》的启发。总之,在南非的岁月是甘地作为一个社会政治活动家的形成时期。 此时公民不服从以及非暴力的抵抗的概念和技术开始形成。

一战时,甘地回到了印度,在那里他发动运动,号召印度人参加英印陆军。他认为这样表现对英国的忠诚就会使英国同意印度作为英帝国的一个自治政体而达到印度自治。但是,这没有成功。

印度独立运动

一战后,他参与了国大党的独立运动。他以他的公民不服从、不合作,和绝食抗议等的政治主张,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他被英国当局多次逮捕。例如,一九二二年三月十八日, 他因为他领导的公民不服从判刑六年,但是只是服刑两年。

甘地别的成功的独立运动的战略还有swadeshi政策,即抵制外国产的商品,特别是英国产品。与此相关的还有他的关于所有印度人应该穿土布的宣传。反对用英国的织布。甘地宣传说印度妇女,不论贫富,应该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织布,来支持独立运动。那时很多人认为这些独立运动这些事,不适合妇女参加。甘地的这个策略把妇女加入到独立运动中来。

一九一九年的阿姆利则血案后,他支持独立的立场更加坚决。当时英国政府和廓尔喀雇佣兵向和平政治集会的人群开枪, 数以百计的锡克教徒,印度教徒,还有穆斯林被杀。除了抵制英国产品外,甘地还极力鼓励人们抵制英国学校,法律机构,辞退政府工作, 拒绝缴税, 抛弃英国给的称号和荣誉。

一九二零年四月,他当选印度自治同盟的主席。一九二一年十二月,他又被授予国大党在同盟内的执行代表。在他的领导下,国大党重组,制定了新的章程。 新党章规定他的目标是争取独立。任何人只要交纳一定的象征性费用就可以入党。用来规矩和管理混乱无序的运动的委员会的层次结构也被建立。国大党由一个精英组织转变成了一个大众化政党。

一九二二年,在Chauri Chaura,Uttar Pradesh暴发暴力事件后,甘地暂时取消了他的不服从运动。 他转向社会活动。 在Ajmedabad建立了Sabarmati Ashram(高僧修行所),还有报纸“年轻的印度”(Young India)。他为历史上被践踏的种姓争取平等的权利,尤其是为贱民(他称之为“神的孩子”)争取权利。

甘地再次参加独立运动是在一九三零年。国大党当时拜访他,希望他领导另一场大规模的公民不服从运动。他于是在一九三零年的三月二十一日到四月六日领导了他一生中最著名的一次运动—为了抗议殖民政府的食盐公卖制,甘地从德里到Ahmedabad游行达400 公里, 被称之为德里游行(或称“盐队”)。 数以千计的人们徒步到海边自己取盐而不是给政府交税。

他1915年回印度,并很快地成为正在从事独立运动的国大党的领袖。通过联合抵制英货,甘地促进了印度农村工业的发展,同时,通过宣传非暴力抵抗,来抑制恐怖活动的暴虐,虽然他不能阻止这些恐怖活动。

虽然他经常攻击英国政府,但是他一直声明他尊重英国人。因此大多英国人也佩服他,虽然他们并不明白甘地做事的内因。

甘地开始穿了一道缠腰布在印度乡下四处演讲,鼓励使用手纺车来解除印度对兰开夏(Lancashire)纺织厂的依赖。

一九三三年五月八日,甘地开始了为期二十一天的绝食抗议英国政府对印度的压迫。一九三四年夏天,他又进行了他一生中三次不成功的绝食。一九三九年三月三日他又在孟买绝食抗议印度的独裁统治。

甘地选择在国大党内的继任者是尼赫鲁,就是后来的总理。尼赫鲁和他的政治对手Sardar Patel对于独立的印度该走那条路公开承认有不同意见。但是甘地更相信尼赫鲁能建立保障印度人民自由的政府。

他曾先后在1922年,1930年,1933年和1942年四次入狱,在狱中通过绝食展开他的文明不服从运动。1931年赴伦敦参加了有关印度将来的一次圆桌会议,但并没有结果。到1942年,他相信独立是印度唯一可能的出路。他与英国驻印度最后两任总督(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和路易斯·蒙巴顿)合作制定了印度独立和分治方案,于1947年8月15日公布。此时,甘地的许多追随者开始尊称他为“圣雄”。

二战时期

1939年当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时二战爆发了。虽然甘地对法西斯侵略的受害者深表同情,经与共和国大党的同志们深思熟虑后,宣布印度不会支持表面上是为自由而战的战争,尽管印度当时也还没有自由。他声称如果战后印度可以独立的话,他会与英国并肩战斗。英国政府的反应是完全负面的,而且他们还试图给印度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制造裂痕。在二战时甘地的独立要求变得更加得到拥护。他起草了一个让英国从印度退出的草案。这个草案立刻引发了印度有史以来的最大的一次独立运动。 这个运动导致了很多人被捕和史无前例规模的暴力。 甘地和他的支持者们清楚地说如果印度不能独立,就不支持战争。 这时,他甚至暗示他曾经想结束他对非暴力不可动摇的支持。他说:“他身边这个有序的无政府比真正的无政府还差”。于是他于1942年8月9日在孟买被英国军队逮捕,关了两年。

甘地认为成立自治政府的进度缓慢,于是加强了对英国政权的反抗。他经常被抓入监狱。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宣称反法西斯同盟只能得到独立的印度的支持。这是他最后一次入狱。

印巴分治与暗杀

甘地对印度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都有重要的影响。据说一次他一出现就使得双方的冲突平息。他强烈反对任何把印度分成两个国家的提议。

他主张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合作,提倡社会改良、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感化。二战之后, 甘地希望印度能够独立并成为一个完整的国家,但最后,为了印度独立,甘地接受让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别独立的方案,巴基斯坦成为一个独立的穆斯林国家。 在政权交接的那天,甘地没有庆祝印度的独立,而是独自在加尔各答为分治而忧伤。

一些人不满他接受印巴分治法案,拒绝他的非暴力哲学。当印度人和穆斯林人又开始暴乱冲突,甘地开始了他的第十四次绝食,告示大家直到停战之后他才会进食。他成功使局势一度稳定。但在1948年1月30日,刚结束绝食的甘地在前往一个祈祷会的途中被一个印度教狂热分子南度蓝姆·高德西枪杀。在后来的审判中,南度蓝姆·高德西自称:“在我开枪前,我真心祝福他(甘地)并当面恭敬地向他鞠躬。”

个人生活信条

甘地奉行的苦行僧式的个人克己生活制度包括素食,独身,默想,禁欲,一周有一天不说话,放弃西方式衣服而穿了印度土布做的印度传统服装,用纺车纺纱,参与劳动。

甘地的哲学和非暴力不合作(satya, ahimsa)的思想深受薄伽梵歌,印度教信仰以及耆那教的影响。非暴力(ahimsa)的概念在印度的宗教中长久以来就有。印度教,佛教,耆那教中对于此都有重述。甘地在他的自传“我的对于真理的实践经历”(The Story of my Experiments with Truth)揭示了他的哲学和生活方式。

尽管他去伦敦时,尝试吃肉,但是他后来变成一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他在伦敦求学时对此写过几本书。在印度教和耆那教中素食主义是根深蒂固的。他的家乡就有很多印度教徒是素食主义者。他尝试不同的饮食,最终相信素食足以满足人体的最小要求。他也曾很长时间不进食,并以此作为政治武器。

在他三十六岁时,他禁欲,变成了一个彻底的禁欲主义者。禁欲是受印度教的影响。但是他没有离婚。据说他的这个决定没有同他的妻子讨论,而是直接向她宣布的。

甘地每周一天不说话。他相信沉默带给他内心的平静。这来自于印度教中的力量来自于“沉默”(mouna)和“平静”(“shanti”,梵语音译。)。他在沉默靠在纸上写字来交流。从他三十七开始的三年半里,甘地拒绝读报纸。他认为尘世的喧嚣比他的内心的不安更加不堪。

在从南非的成功法律工作回到印度后,他放弃了代表富有和成功的西方式衣服。他的意思是要穿的能够被印度最贫穷的人接受。他宣扬使用家庭纺织的土布(khadi)。甘地和他的跟从者使用纺车自己纺的布做衣服。这对英国的权力集团是一个威胁。如果印度人因为没有工作而空闲时,他们从英国那里买衣服。如果印度人自己做衣服,英国的工业就空闲了。后来国大党的党旗中就有纺车图案。

荣誉头衔

他的头衔“Mahatma”,(一般汉译为“圣雄”)来源于梵语的敬语mahatman, 原意“Great Souled”,伟大的灵魂, 却常被误以为是他的名字。这在他授予泰戈尔"Gurudev"的称号,意即“伟大的导师”后,1915年印度诗人拉宾德拉那·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赠予他的尊称,意为合圣人与英雄于一身。

这个头衔的使用在印度以外也被广泛地接受, 可能部分的反映出在他的时代印度和英国的复杂关系。 无论如何,这个头衔的广泛使用是同世界上对甘地这样一个对于非暴力和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极其执著的人的广泛接受相一致的。

艺术作品中的甘地

关于甘地最出名的艺术作品应该是电影《甘地》。该片的导演是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主演是本·金斯利(Ben Kingsley),他的一半血统也是来自古吉拉特邦。电影“The Making of the Mahatma”展示的是他在南非的二十一年。主演是Rajat Kapur。

在英国,有几座甘地的塑像,最著名的是在他学习法律的伦敦大学学院的附近的Tavistock Gardens。

在美国,旧金山的Ferry楼旁,休斯敦的Herman公园,纽约的Union Square,亚特兰大的马丁·路德·金纪念处,华盛顿特区Dupont Circle的印度使馆附近,都可以看到甘地的塑像。

在巴黎,阿姆斯特丹,巴塞罗那 和里斯本,也有甘地的雕塑。印度政府赠给加拿大的温尼伯市一座雕塑,表达他们对将来安家与此的加拿大人权博物馆的支持。

其他

尽管甘地在1937年到1948年之间获得过五次提名,但他始终没有获得过诺贝尔和平奖。多年以后,诺贝尔委员会对此公开表达过他们的遗憾。1948年甘地去世那年,诺贝尔和平奖并未颁发,原因是没有适合的、活著的候选人。

甘地死后,他的事迹,一直受到广泛的评论。例如,作为大英帝国的例子,丘吉尔一次说:“见到甘地先生,……是令人作呕,他曾是一个妨害治安的Middle Temple出来的律师。现在在东方作出苦行僧的样子,半裸的在总督府前游行,却出名了”。与此相反,爱因斯坦这样评论甘地:“后世的子孙也许很难相信,历史上竟走过这样一副血肉之躯。”(Generations to come will scarcely believe that such a one as this walked the earth in flesh and blood.)他又说:“我认为甘地的观点是我们这个时期所有政治家中最高明的。我们应该朝著他的精神方向努力:不是通过暴力达到我们的目的,而是不同你认为邪恶的势力结盟。”1999年《时代》杂志将其评选为20世纪风云人物第一名是爱因斯坦,第二位世纪风云人物是罗斯福总统,印度的甘地列第三位,他是以个人之力抗拒专制、拯救民权和个人自由的象征。

甘地的贡献不会被人们遗忘。他的孙子,Arun Gandhi和Rajmohan Gandhi,甚至他的重孙,Tushar Gandhi也是社会政治活动家,为了世界上的非暴力而努力。

甘地与印度的政治家族甘地家族无关。在英迪拉·甘地(Indira Gandhi)和费罗兹·甘地结婚后,这个政治家族才采用甘地这个姓氏。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战后,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潮。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镇

压政策,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1920年,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

暴力不合作计划”,改变大战期间同英国合作的态度,宣布要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来取得

印度的自治。不合作运动的措施包括:印度人放弃英国殖民当局给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对英国人

的立法机关、法院和学校实行普遍抵制;号召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和抵制英货;逐步进行抗税斗

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形成了声势浩大的群众运动,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

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到了1922年,由于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限制,甘地和国大党决定停止这

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使印度的民族反帝运动走向低潮。

印度资产阶级领导民族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甘地主义。甘地主义是在印度独特的社会文化背景下

产生的一个复杂的思想体系,包括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和经济思想等。甘地的哲学思想是宗教的泛

爱论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结合;政治思想是争取印度的自治、独立 P经济思想是提倡手工纺织,

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甘地主张非暴力与不合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不合作来发动

群众,反对英国殖民者,迫使殖民当局作出有利于印度资产阶级的让步;另一方面,又用非暴力来

限制群众运动,防止社会改良转变为革命,把群众运动控制在资产阶级利益所能容许的范围之内。

甘地比较重视发动广大农民积极参加政治斗争,促使印度的民族民主运动有了新的面貌。

这是因为印度本身的宗教决定的。印度宗教不推崇暴力,认为这辈子受苦是上辈子没有修行好,要想下辈子不再受苦只有现在好好修行。。印度人受宗教约束很大,直到现在也是这样。而且,印度一直既没有真正统一过,是殖民者统一了印度。不像中国,统一的时间长,分裂的时间短,民族凝聚力强,而且中国信奉儒家,大一统的思想被广泛接受。印度也有过武装抗争,但是大部分规模不大,而且都失败了

1民族矛盾尖锐
2民资的发展,要求摆脱殖民
3国大党的成立,领导运动
4甘地的个人号召和努力

甘地是给印度带来了胜利,还是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答:当时印度在英国的统治之下,正因为律师的出身,他知道印度不管通过什么法律都无济于事了,自己国家的独立运动是不可能顺利进行的,所以他采取了“非暴力”的反抗行为。结果大家都知道胜利了,但大家知道这样的后果以及严重性吗?小编我就在这里谈一谈甘地思想的表现,之前在抗日期间,我国的考试院院长戴季陶...

甘地为什么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答:非暴力意味着以人的全部心灵来反对专制者的意志。只要在这种人类法则指导下进行斗争,哪怕一个人也能反抗非正义帝国的全部权力”;而非暴力抗争的实践者“都能在参加之后感到自己比参加之前更加有力、更加强大,从内心得到喜悦,体会到一种美好。”对甘地而言,非暴力主义是一种必须始终坚持、不可违背的...

印度不抵抗主义的历史
答:但总之,从这时开始,印度向着独立国家的目标,前进了一大步。“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根本条件才能获得成功,称得上是真正的“非暴力不合作”。或者说,这些都是“非暴力不合作”的局限性。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需要在一个相对文明、有法律底线的政府统治下才可以开展下去。甘地能够经常...

印度人的“圣雄”甘地,他一生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答:圣雄甘地,他一生的成就有很多。他的成就体现在他的思想、他的精神理念、他一生所追求的真理。说到甘地的思想,甘地的思想就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思想。可以这样说,印度的独立要归功于甘地的努力!正是因为有了甘地的不懈努力,印度才得以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甘地之所以能够成为印度独立运动的领导人,还是要...

印度国父——圣雄甘地的非暴力哲学思想(上)
答:印度独立运动的号角由甘地吹响,他号召国民以公民不服从对抗英国殖民统治,推行“排斥英国货”的策略,鼓励妇女参与这场争取自由的斗争。1919年阿姆利则惨案后,他的立场愈发坚定,抵制英国学校和法律,显示了他无畏的决心和非暴力理念的深度。1920年,甘地当选印度自治同盟主席,带领国大党进行重组,目标直指国家...

甘地为什么会成功,要详解,灌水一分不给
答:甘地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对真理的执着、他的国家是宗教国家和他的对手是英国。作出甘地带领印度人民非暴力反抗法西斯的假设是无意义的,因为对于甘地让人民采取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已经有很多人不愿意甚至怀疑甘地是叛徒,印度人更不可能跟随他去非暴力反抗法西斯。非暴力反抗法西斯所要付出的代价是极其巨大...

这个世界上我唯一能够接受的暴君便是我内心寂静的声音——莫罕达斯...
答:甘地是圣雄,在英国占领印度时,他虽然要求大家反抗,但是却推行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方式,不赞同暴力革命,不武装,但其实质却仍是反抗运动,只是选择最特殊的方式,不过在他人看来很不能理解,但是这与他个人的信仰有关,他奉行苦行僧式的个人克己生活制度,主要信念是“satyagraha”,意为“精神的...

甘地的 非暴力,不合作 是什么意思呀?
答: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是很复杂的,其政治哲学是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而不是单一理解的那样。甘地通过"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对抗英国的殖民统治。甘地带领人民绝食、罢市,在大街广场集体忏悔,向英国政府示威。在无力面对英国的统治之下,印度国大党也接受了甘地"非暴力不...

印度的历史问题 求准确!
答:一,从历史背景上看,由于受到英国长期的殖民压榨、剥削,印度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种种的压制,民族资本主义和英国殖民统治者之间,印度民族和宗主国英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二,面对强大的敌人,甘地提出的惟一斗争武器就是坚持真理与非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