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至时间是固定的吗?

作者&投稿:类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每年冬至日黄道位置固定吗?~

答案是否定的 不然就不会出现 闰日 闰月的情况了
一般传统家庭,每年岁末总要在「农历」上找冬至的日期,其馀的,几乎所有的农民也都长年在农历上找「廿四节气」的日子以便筹备农事。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
廿四节气(包含冬至)在阳历上是固定的,冬至就在每年的十二月廿三日(有时前後相差一天,後详),根本无须每年在「农历」上去找。
事实上,农历的基础在「太阳历」而非一般以为的「阴历」;因为,农事系根据气候而定,而气候则完全受到太阳与地球运转的相对位置而定也!因此,关系农作大事的「廿四节气」当然由太阳历而定。
太阳历,亦就是国历、新历、公历、西洋历;相对的太阴历,亦就是旧历、阴历、「月历」lunar calendar。阴历,对於渔业的影响较大,因为,月球与地球的相对位置,影响地球潮汐也!此亦就是渔民著重「朔望」的原因。
回头话说「廿四节气」。在西洋的历法中,只分春分、夏至,秋分与冬至四个节令,对应太阳在黄道上两次穿越赤道、与最北与最南的四个时刻,以作为四季的中心。

而我国「农历」,则据此再为细分,定出了二十四节气,相邻两节气对应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度。它们的名称大都反应气候、农时或季节的起点与中点。由於节气实际反应太阳运行所引起的气候变化,故二十四节气为阳历的自然衍生的产物,与阴历无关。
也因此,农历的廿四节气在阳历上当然是固定的;在上半年,落於每月的六日、廿一日,下半年则是八日、廿三日,其间,因为每年实际上是365又四分之一日,累积起来,节气的日期会有前後一天的移动,如今年,冬至就在12月22日。
其实,大家都忽略了一句民间俗语:「元旦前一个礼拜就是冬至」。既然知道冬至与元旦的固定关联,为何不能想到「廿四节气」原来就是「阳历」的日子?
至於,为何中国农业社会把「农历」与「阴历」挂勾、而无视於「阳历」,

节气是表示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自春分起算,每十五度为一节气,一回归年共二十四个节气。按四季为序: 春: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所以,节气表示的是阳历,与公历的日期基本符合, 又因1回归年=365.2422太阳日并不是整数,所以不能固定, 冬至,春分,夏至,秋分,一般在12月,3月,6月和9月的21或22日. 一般在1天上下偏差.

冬至时间不是固定的。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按公历,冬至交节是在每年的12月22-23日,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度,纬度最南,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则24小时都是黑夜)。

冬至这天,北半球中午太阳的高度也最低,比如在北京,太阳高度只有26°42′,因为这天中午的表影最长,故也称“长至日”。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规定有冬至的月为“子月”,是十二地支序的首位。所以冬至还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等。

扩展资料

冬至的习俗:

我国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这天都会过节庆贺。南方沿海一带如粤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区延续祭祖的传统习俗。家家户户把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在我国北方许多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用羊肉和一些驱寒药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冬至—夜长昼短 一阳始生(节气·物候)



每年冬至时间不是固定的,一般为每年公历12月22日,但是也有公历12月21日的,每4年有一次是12月21日、其他三年是12月22日。

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节),冬至后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节),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节。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冬至日太阳高度最低,日照时间最短,地面吸收的热量比散失的热量少,冬至后便开始"数九",每九天为一个"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也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而"九九"已在夏历一月、二月,我国大部分地区已入春,因此"九九艳阳天"。

俗语说:"冬至在月头,要冷在年底;冬至在月尾,要冷在正月;冬至在月中,无雪也没霜"(这是依据冬至日到来的早晚,推测寒流到来的早晚);俗语也说:"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意思是:冬至这天如果没有太阳,那么过年一定晴天,反之,如果冬至放晴,过年就会下雨)。



不是,一般是公历12月22日,也有是12月21日的(2016年、2012年、2008年、2004年),每4 年有一次是12月21日、其他三年是12月22日。

每年冬至时间不是固定的。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2日这两日。因为冬至并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因此和清明一样,被称为"活节"。

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这个阴阳交接的时候艾灸神阙穴是激发身体阳气上升的最佳时间。

在冬至前后四天,加上冬至这一天共九天中,可以通过用艾条灸神阙穴的方法养生。

 把艾条点着后以肚脐为中心,熏灼肚脐周围就可以了。注意不要烫到皮肤,有温热的感觉即可。每天一次,每次15-20分钟。

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

艾灸神阙穴可益气补阳,温肾健脾,祛风除湿,温阳救逆,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对身体非常有好处,甚至会使人第二年都少生病。



冬至的日期,每年都在阳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阴历的日期则不太一定,但大抵不超过阴历的十一月。

每年的冬至是同一天吗?
答:冬至连九数 那天是一九第一天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日期和时间?
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具体的时间不是固定的。波动在三天左右。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2日;冬至:12月21日。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

冬至日是哪一天,每年都一样吗?
答: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从冬至日到下一个冬至日,相当于一个回归年,它的长度是365.2422日,小数的累积,以及闰年...

冬至,夏至每年的时间都是固定的,为什么?
答:夏至太阳光直射点开始从北回归线向南移动。冬至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向北移动。由于运行的规律有时间规律,所以冬至和夏至的时间都是固定的。

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为什么有固定的阳历日期?
答:冬至夜晚最长,太阳光垂直于北回归线的这一天,便是夏至,垂直于南回归线的那天便是东至,垂直于赤道便是春分和秋分。所以,节气与太阳的运动,也就是与阳历有关,因而便和现在的阳历的时间有比较固定的对应关系了。不过,这种对应上半年在6日和21日,下半年在8日和23日,前后不会超过2天。

每年的冬至都是12月22日吗?
答:不是。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2个节气,斗指子,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直射点南行的极致,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大阳高度角最小,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也是太阳直射点北返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的时间各是什么时候?
答: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具体的时间不是固定的。波动在三天左右。春分:3月21日;夏至:6月21日;秋分:9月22日;冬至:12月21日。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南半球来说就是秋分。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

冬至是每年的哪一天?
答: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23日。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的时间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季节变迁的其中一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

今年冬至时间:冬至是什么时候 哪一天
答:今年是2019年,2019年的冬至是在12月22日。每年冬至的时间在公历是固定的。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制订出来的节气,它诞生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还有“亚岁”、“数九”等叫法。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