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问题

作者&投稿:爨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地理问题~

是同时的,出生率、死亡率按常规的直角坐标读,自然增长率实际是一个三角坐标系统。读自然增长率是,需花一条平行于图上虚线的直线,此直线在右纵轴、上横轴上截得的数,就是自然增长率。

冷锋过境时容易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压升高,气温湿度骤降,天气转晴。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

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陆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

季风是大范围盛行的、风向随季节变化显著的风系,和风带一样同属行星尺度的环流系统,它的形成是由冬夏季海洋和陆地温度差异所致。季风在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在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

季风活动范围很广,它影响着地球上1/4的面积和1/2人口的生活。西太平洋、南亚、东亚、非洲和澳大利亚北部,都是季风活动明显的地区,尤以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最为显著。中美洲的太平洋沿岸也有小范围季风区,而欧洲和北美洲则没有明显的季风区,只出现一些季风的趋势和季风现象。

冬季,大陆气温比邻近的海洋气温低,大陆上出现冷高压,海洋上出现相应的低压,气流大范围从大陆吹向海洋,形成冬季季风。冬季季风在北半球盛行北风或东北风,尤其是亚洲东部沿岸,北向季风从中纬度一直延伸到赤道地区,这种季风起源于西伯利亚冷高压,它在向南爆发的过程中,其东亚及南亚产生很强的北风和东北风。非洲和孟加拉湾地区也有明显的东北风吹到近赤道地区。东太平洋和南美洲虽有冬季风出现,但不如亚洲地区显著。

夏季,海洋温度相对较低,大陆温度较高,海洋出现高压或原高压加强,大陆出现热低压;这时北半球盛行西南和东南季风,尤以印度洋和南亚地区最显著。西南季风大部分源自南印度洋,在非洲东海岸跨过赤道到达南亚和东亚地区,甚至到达我国华中地区和日本;另一部分东南风主要源自西北太平洋,以南或东南风的形式影响我国东部沿海。

夏季风一般经历爆发、活跃、中断和撤退4个阶段。东亚的季风爆发最早,从5月上旬开始,自东南向西北推进,到7月下旬趋于稳定,通常在9月中旬开始回撤,路径与推进时相反,在偏北气流的反击下,自西北向东南节节败退。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起源于三支气流:一是印度夏季风,当印度季风北移时,西南季风可深入到我国大陆;二是流过东南亚和南海的跨赤道气流,这是一种低空的西南气流;三是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季风,有时会转为南或西南气流。

季风每年5月上旬开始出现在南海北部,中间经过3次突然北推和4个静止阶段,5月底至6月5—10日到达华南北部,6月底至7月初抵达长江流域,7月上旬中至20日,推进至黄河流域,7月底至8月10日前,北上至终界线—华北一带。我国冬季风比夏季风强烈,尤其是在东部沿海,常有8级以上的北到西北风伴随寒潮南下;南海以东北风为主,大风次数比北部少。

季风地区享有得天独厚的气候,那里的降水多半来自夏季风盛行时期。我国古代利用季风实施航海活动,取得过辉煌的成就。明代郑和下西洋,除了第一次夏季启航秋季返回外,其余六次都是在冬半年的东北季风期间出发,在西南季风期间归航。这充分说明了古人对风活动规律已经有了深刻的了

课本上有详细说明的.由于地球表面受热不均匀,导致的一种气流运动.
恩!上面那位朋友写的很详细,很全面!非常好!把分数给他吧!呵呵

中国大陆冬季受到亚洲高压影响,所以产生了冬季风。夏季,受到印度低压的影响,所以产生了夏季风

由于纬度、地形、海陆位置的差异导致区域气温的差异,从而造成大气的流动。
我国夏季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冬季受冬季风影响。
季节的产生是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的

高中地理十大难点
答:高中地理的十大难点主要包括地球与地图、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环境、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地理基本概念与基本技能、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研究方法、人口与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资源与能源、灾害与防治以及全球化与国际间的联系等内容。1、地球与地图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地球的构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经纬度与时区以...

求求了!高中地理问题!
答:第一个问题:通俗来讲地租水平就是不同地段的房租的贵贱,土地租金就是在租用土地时付给土地所有者的钱,二者是有区别的,并不是一个东西。第二个问题:这个行业能负担得起租金,同时占据市中心位置亦很有必要。商业抢占最中心,能支付这个租金,且区位优势最好;工业虽然也能付得起市中心的租金,但是区位优势不好,市中...

高中地理常见问题分析
答:自然区位因素:1:气候(光照,水分,水热组合,气温,年日较差```)2:降水(大气降水,地下径流,高山冰雪融水···)3:植被(植被的覆盖率,保持水土能力)4:土壤(土壤肥力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人文区位因素:1:市场,2:交通,3:政策,4:农业生产技术,5:工业基础 6:劳动力,7“地价水...

高中地理问题
答:我的 高中地理问题 1.为什么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人口过度增长而不是环境恶化2.为什么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是水蚀作用。什么是红色荒漠,什么是水蚀作用。3.为什么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 1.为什么黄土高原人地矛盾尖锐关键问题在于人口过度增长而不是环境恶化2.为什么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是水蚀作用。...

高中地理问题
答:2.天津放飞500万只园林害虫的天敌园氏小蜂,除害效果明显(不符合)理由是(过多的蜜蜂会破坏生态平平衡)3.建立自然保护区.(符合)理由是(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4.大力发展私家车,(不符合)理由是(私家车过多,产生大量汽车尾汽排放,污染大气,同时增加交通压力和能源压力,应加强公共...

高中地理的问题
答: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

一些高中地理问题
答:1、哈萨克斯坦因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温带大陆性气候,自然植被以荒漠草原为主草场资源丰富,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2、空气在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受三个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水平气压梯度力是空气运动的直接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取决于单位距离内水平气压梯度差...

高中地理问题
答:,可以说A在B的东南方 前提五:当A位于北极点,而B位于赤道到北极点中任何一点时,可以说A位于B的正北方 前提六:当B位于北极点,而A位于赤道到北极点中任何一点时,可以说A位于B的正南方 以上是我目前所能想到的,可能还有不足处,请见谅。毕竟高中地理丢了5年没看,呵呵。

高中地理小问题
答:1:理解概念:地面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近地面气温上升,一是地面直接吸收太阳辐射,一是大气接受地面长波辐射后,产生大气逆辐射,把热量回赠给地面,地面因此升温。2:不对称。3:这要理解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温度高(受热)的地方,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低;温度低(冷却)的地方,空气收缩下沉,...

高中地理问题
答:河流 (2)社会:(微观)自然资源、交通、政治、军事、宗教、科技、旅游、农业基础 十一.环境 1 总体评价:大气、水环境、生态等 2 突出问题 分布 原因 3 如何治理 十二.交通 1 交通评价(宏观):交通方式、稠密程度、主要干线及枢纽、发展状况(对经济影响)2 具体线路区位因素(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