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黄河与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作者&投稿:谏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说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希望答案能具体点 谢谢~

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6000多年前就孕育了‘半坡文化’。5000多年前华夏族就是在黄河领域的中原地区形成、繁衍。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这就是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原因。 长江,全长6380公里注 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三大河流,长江古称“江”、“大江”。和半坡文化几乎同时期,长江流域也孕育了河姆渡文化。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之前,几乎所有的出土证据都表明,中华文明在公元前3000年诞生于黄河流域。河姆渡遗址的发现,为中国史学界和考古界提供了一个依据,那就是中华文明的起源,不仅仅局限于黄河流域一个地方,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中华民族的摇篮虽在黄河流域,但据史载,周武王灭殷后,领域南达长江流域,此后黄河、长江两流域便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重心。沿江有不少名城,如重庆、宜昌、武昌、南京、上海等。上海更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两岸有许多名胜古迹,是了解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还有不少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学的宝贵遗产。

求采纳

水是生命的源泉,逐水而居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中华民族的起源,同黄河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诗人的笔下,源远流长的黄河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人类学家眼中,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而且,这两个美称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共识。

黄河流域具有为数众多的古代文化遗址,由远至近,系统地展现了我国远古人类延续发展的漫长过程,清晰地描绘出了人类进化的轨迹,记载着中华民族成长的历史进程,证明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黄河流域具有适宜人类繁衍生息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远古时代,黄河流域的中游、关中盆地一带都属于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有利于人的健康长寿。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土壤肥沃,为发展原始农耕提供了极好的条件。流域内大部分地区森林茂密,种类繁多的野兽和人类共同生存在这片土地上,人们猎取野兽,把战利品当作食物,用兽皮缝制衣裙,蔽体御寒,而质地深厚坚实的黄土则给人类提供了躲避野兽和挖洞穴居的条件。

综观历史,黄河流域在距今100万~150万年前生存的“蓝田人”(陕西),是迄今已知的亚洲北部最古老的直立人。在黄河流域发现的早期智人,有生活在20~30万年前的“大荔人”(陕西),有大约生活在10万年前的“丁村人”和“许家窑人”(山西)。在距今3~5万年的黄河支流无定河上游生活过的“河套人”,是早期智人向晚期智人的过渡形态。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古人类化石的完整性、系统性,是我国其它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与完整的人类发展轨迹相对应,黄河流域的远古文化遗址,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其系统性方面,在我国也是首屈一指的。首先,在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发现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的文化遗址,被命名为“仰韶文化”。后来,考古人员又在流域内发现了同样性质的遗址100多处,如陕西西安半坡村、甘肃临洮马家窑、山东滕县大汶口等。可以说,仰韶文化是黄河文化的第一个繁荣时期。继仰韶文化而起的是龙山文化。1928年,在山东济南章丘附近发现了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因为与这处遗址隔河相望的是龙山镇,所以,遗址被命名为“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时期,黄河流域的氏族部落开始由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龙山文化遗址广泛地分布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与它同时期的河南、陕西、山西的文化遗址分别被称为“河南龙山文化”、“陕西龙山文化”和“山西龙山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生产,较仰韶文化时期有了较大的进步,黄河流域以粟为主的原始农业空前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大大提高。山东龙山文化中的黑陶造型优美典雅,薄如蛋壳,代表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最高水平。

中华民族起源于黄河流域。据考证,大约在4000年以前,黄河流域已经聚居着许多血缘氏族和部落。相传最早的是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黄帝又号轩辕氏,其族发祥于陕西北部的姬水,定居在我们今天泛称为“中原”地带的黄河中游地区。后世这一带的居民,都尊称黄帝为自己的直系始祖,尧舜禹都是黄帝氏族的子孙,因而黄帝成为中华民族的“第一人”。现在,陕西省黄陵县有“黄帝陵”,分布在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这里看做是自己的根。

与黄帝接邻的是炎帝部族。炎帝号神农氏,最初活动在黄河中游渭水流域的姜水。传说神农氏种五谷、制陶器、尝百草,可以断定炎帝部族是一个农业部族。在各部落为了土地和食物进行的战争中,最后,颛顼所属的黄帝部落击败炎帝部落,夺取了盟主地位,炎黄两族便逐渐融合,在中原地区定居下来,与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和苗族相互融合影响,共同发展黄河流域的经济文化,使这个地区成为我国古代文化的摇篮。

相传,夏、商、周的祖先也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自称“诸夏”或“华夏”,也称“华”或“夏”。由于中原地区是华夏族的发祥地,而古时候,人们又认为中原是四方的中心,就把这里称为“中华”。华族是汉族的前身,所以现在的汉族人都把黄帝奉为始祖,而称自己为“炎黄世胄”,“华夏子孙”。后来,“中华”就成了整个中国的代称,黄河流域就被后代视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则当之无愧地被称做“母亲河”。

河流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持系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历史上,人类文明与河流相生相伴,任何一个民族的发展都与河流有关。以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为例,每一个国家都有一条与其兴衰密切相连的河流。古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巴比伦是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文明的产物,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印度文明又称为恒河文明。在文明前进的过程中,人类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河流的哺育,人类对河流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近、敬畏以及和谐相处的愿景。

(二)黄河流域曾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早在约4000多年前,我国第一个王朝——夏,就在黄河流域立国建都。从夏王朝建国(公元前21世纪)开始至北宋,大都在黄河流域建都。我国的七大古都中,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均在黄河流域或黄河两岸。西安自西周、秦汉乃至隋唐,先后有11个朝代在此建都,历时长达千年。自东周起,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均在洛阳定都,洛阳被誉为“九朝古都”,历时900多年。开封,从战国时魏惠王迁都这里开始,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以及金后期的京都均设于此,先后历时200多年。还有元和西夏等少数民族先后在银川建都。

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黄河流域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遥遥领先。劳动人民在农田耕作中,不仅对耕作的工具和技术进行了不断的制作和改造,还在农田水利灌溉工程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发展了漕运事业。例如,秦国郑国渠的修建,汉代白渠的修建等。黄河流域在数千年的文明史中,创立了磁学、声学、数学、光学、力学、医学、药学、建筑学等学科,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被世人称道的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都产生在黄河流域。

文学艺术,以孔子编定的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为起点,此后的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小说等,如黄河之水源远流长。黄河流域名家迭出,佳作累累。庄子、李斯、司马迁、柳宗元的散文,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苏东坡、辛弃疾、李易安的词,关汉卿的杂剧,曹雪芹的小说,各领风骚,千古流传。另外,书法绘画艺术,遍布黄河上下的雕塑艺术,也令人叹为观止。临潼秦始皇兵马俑、大同云冈石窟以及洛阳龙门石窟,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创造的这些文化奇迹,在后人眼里,都疑为鬼斧神工,上天所留。各民族的音乐、舞蹈更如百花园中绚烂的花朵,竞相争艳。

(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旗帜。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黄河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与旗帜,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与旗帜。在国人的心目中,黄河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河流。黄河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黄河文化,就如同维系所有中华文明脉络的主干,成为中华民族心理认知的最基本的参照坐标。

我们常常把中华文明称做黄色文明。天生一条黄河,黄河、黄土、黄帝、黄种人,还有什么能把中华民族这样自然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能使这条中华巨龙如此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奋而腾飞。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的旗帜,正如上苍造物一般自然、和谐、必然。

在抗日战争时期,一曲《黄河大合唱》,曾使多少中华儿女热血沸腾,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黄河在咆哮,中华民族在怒吼,中国人民在战斗。这就是黄河发出的战斗号令,黄河发出的就是中华民族的战斗号令。

说黄河是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象征和旗帜,以下两个例子或许能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1948年3月,毛泽东在陕北川口东渡黄河。站在摇晃的小木船上,望着像陕北的小米粥一样浓稠的黄河水,望着泡沫飞卷的浪花和漩涡,曾写下“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毛泽东深深地感叹,“你们可以藐视一切,但是不能藐视黄河。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1952年10月,毛泽东到北京后的第一次外出视察,就来到了黄河,并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20世纪90年代,黄河断流愈演愈烈。1998年年初,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63名院士,联名向海内外炎黄子孙郑重发出呼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呼吁书》写道:“……令人震惊的是,今日之黄河正面临着另一种威胁——断流。自1972年以来,几乎连年断流,且一年比一年严重。黄河,由滔天之水变成涓涓细流,继而只留下龟裂的河床……”。他们在直面现实、痛陈恶果之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相信“只要每一位炎黄子孙行动起来,那么,赤地变青山之时,便是黄河流碧水之日,伟大的母亲河——黄河一定能重现昔日光彩;那么,今天的炎黄子孙,将无愧于时代,将无愧于后人!”

与此同时,一日本媒体放言:“黄河断流就意味着中华民族的衰落”。

由此可见,黄河对于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重要意义。黄河断流影响的决不仅仅是工农业生产,城乡生活用水,河流生态系统,经济社会发展,它的文化意义及其影响也是十分巨大的,难以估量的。

正因为如此,从1999年开始,国家采取了黄河水资源统一调度等一系列措施,确保黄河不断流。2006年,国务院又颁布实施了《黄河水量调度条例》,这是我国第一次在国家层面上专门针对一条河流制定出台法规,具有里程碑意义。截至2006年,黄河已经实现了连续7年不断流。

(四)“黄河宁,天下平”一直是炎黄子孙的美好愿望。

治理黄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无论是执政者,还是老百姓,每一位炎黄子孙都希望“黄河宁,天下平”,并一直为实现这一美好愿望而奋斗。从远古时期传说中的大禹开始,历朝历代为了根除黄河水害,进行了不断的实践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治河经验。但是,因为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的限制,加之王朝更迭、战争连绵,广大人民所热切期盼的“黄河宁,天下平”的美好愿望,一直难以实现。

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黄河又是一条桀骜不驯,世界上公认最复杂难治的河流。可以说,世界上从来没有那一个国家在一条河流上凝聚如此集中的关注,花费如此大的心血。

黄河河情特殊、极其复杂难治。相比于其它江河,它的显著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水少沙多,水沙异源。黄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580亿立方米,是长江的1/17。而黄河多年平均输沙量达16亿吨,是长江的3倍。黄河输沙量与含沙量均居世界大江大河首位。黄河56%的水量,来自上游地区的兰州以上,而90%的沙量则来自中游的河口镇至三门峡区间。二是下游河道为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现行下游河道河床一般高出背河地面4~6米,高的达10米以上。河道上宽下窄,最宽处达24公里,最窄处仅275米,排洪能力上大下小,河势游荡多变。三是水土流失严重。黄河流经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公里,其中年土壤侵蚀模数大于15000吨每平方公里的剧烈侵蚀面积有3.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同类面积的90%。四是历史上黄河频繁决口改道,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被称为“中国之忧患”。据统计,从先秦时期到民国年间的2540年中,黄河共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决溢范围北至天津,南达江淮,纵横25万平方公里。每次决口泛滥,都给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而且由于水沙俱下,淤塞河渠,良田沙化,生态环境长期难以恢复。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黄河,生生不息、万古奔流,千折百回、东流入海,正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写照;一部黄河治理发展的历史,就是中华民族在艰难曲折中前进的缩影。1946年,是黄河发展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年份。这一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治理黄河的历史,拉开了序幕,黄河的治理与发展揭开了新的篇章,走进了新的时代。

  你大概听过这样一首歌吧——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江
  它的名字就叫长江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河
  它的名字就叫黄河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
  它的名字就叫中国
  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
  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
  这是一首台湾校园歌曲,炎黄子孙们,不论在何方,不论在何地,他们都以中国母
  亲而骄傲,都以“龙的传人”而自豪。长江、黄河是龙的象征,它们奔腾于崇山峻岭,
  婉蜒于平川沃野,它们哺育两岸的儿女们,我们是龙的传人!
  你没注意到,在炎黄子孙们的心目中,黄河、长江具有多么崇高的地位?
  现在我们再来具体看看它们——
  滔滔黄河,发源于青海,干长5400千米,它流经四川、甘肃、宁夏、内蒙、陕西、
  山西、河南和山东,然后出海,流域面积达752443平方千米。
  浩浩长江,源远流长,它的正源沦沦河,发源于青海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东雪山的
  西南侧,然后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泻而下,沿途接纳百川,一泻千里,浩浩荡荡,
  奔腾向前。长江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三大河流之一,它的干长5831千
  米,流经西藏、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江苏,在上海附近注人浩瀚无
  垠的东海。它有18条大的支流,串连了四大湖泊,故长江流域还包容了甘肃、贵州、陕
  西和浙江的部分地区。长江流域面积达1808500平方千米,占有全国耕地面积的1。”4,
  居住着全国1。”3的人口,长江流域有着多么壮丽的图景。
  黄河流域有着悠久的古代文明,成为中华民族古文明的摇篮;而我国第一大河的长
  江,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环境条件相当优越,会没有悠久的古代文明?它能对我们中华
  民族文明的发展没有积极和主要的推动作用?这难道不是值得深思和探索的问题?
  近些年来,我因工作之便考察了不少史前人类和古文化遗址。沿着长江、黄河两大
  流域原始人类的足迹,追溯我们中华民族祖先的远古史,使得我对我们民族古文明的摇
  篮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人的认识是随实践而不断深入的,由于过去的考古工作主要
  在黄河流域进行,发现了许多重要遗址,这些遗址揭示了中华民族古文明的灿烂面貌。
  由于考古工作的深入,这些遗址的经典性的结论,成为我国史前考古学的基石和对比研
  究的主要依据,学术界也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古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并以此为中心影
  响和推动其他地区古代文明产生和发展的观念,这在当时实践限度内和认识水平上是对
  的。然而近些年来的考古发掘,使我们对长江流域古文化的面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随
  着考古新材料的不断积累,使得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长江流域同样是我国远古文化的演
  化中心,我们在强调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文明的摇篮时,看来也不能忽视长江流域同
  样也是摇篮,而且是重要的摇篮!
  现在我就考古界逐渐在形成中的新观念,结合自己的考察和研究工作,对这个问题
  进行探讨。
  人类已有300多万年的历史了,其中99%以上的时间是漫长的石器时代,其后是铜
  器、铁器和大机器时代。恩格斯曾参考摩尔根的学说把人类历史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
  三个时代。文明时代是以铁器的出现为标志的,是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始;蒙昧和野
  蛮两个时代,即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前的“史前时期”。我们讲一个民族的古文明,主
  要是指“史前时期”的文明以及“文明时代”最初产生时的文明,它们的孕育和成长的
  地区就是我们所说的“古文明摇篮”。
  石器时代是以石制的工具作为生产工具,包含了旧石器、中石器和新石器三个时期,
  它们分别以打制石器、压削的细石器以及磨制石器和制陶术的产生为特征。
  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我国有广泛的分布,在这个时期,按照人类演化谱系的新
  概念:南猿—直立人—化石智人,各阶段的代表在我国均有发现,有的阶段材料相当丰
  富。尤为注目的是,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广大区域内,目前已发现的遗址,几乎要占
  到全国已发现遗址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
  我曾经在古人类遗址发现得很多的黄河流域中游地区,考察了山西西侯度、匼河、
  丁村与陕西蓝田等遗址。在长江上游地区拜访了玉龙雪山下的丽江人遗址,参加了著名
  的元谋人化石产地的发掘工作,在元谋盆地发现了四家村等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遗址,
  考察了资阳人遗址,还在长江中游地区考察了鄂西北的几个直立人遗址,并在房县找到
  了同时期的石器以及时代晚得多的小型石器……在旧石器时代的这些遗址中有几点很值
  得注意:
  首先,从考古学上弄清楚祖国历史的开端这是考古研究上的首要课题,这点随着考
  古工作的深人不断有所进展。
  60年代初,在陕西蓝田发现了蓝田人及其文化遗物,把我们祖先的历史,从北京人
  的距今40万~50万年前,推前到距今80万~100万年前。嗣后,在60年代70年代之交,
  相继发现了元谋人牙齿化石以及元谋人制作的石器及大量的炭屑,这样把祖先的历史一
  下推前到距今170万年前。经过多年来各方面的工作和深入研究,学术界已普遍承认,
  以两颗上中门齿为代表的元谋人确是我国迄今已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代表。经过我们的
  研究,该牙齿化石属于早期类型直立人,形态上可能具有从纤细型南猿向直立人过渡的
  特点,元谋人不仅会制作和使用粗陋的石器,还不排除会用火的可能性。
  在黄河流域,近年来虽然发现了据称时代要比元谋人文化还要早的“小长梁文化”,
  西侯度文化遗物也经研究发表,但学术界对它们还有争论。我认为在黄河流域是有很早
  时期的原始文化存在的。但必须看到,由于元谋人及其文化的发现,联系到近年来在元
  谋盆地邻近的禄丰地区,发现了可能与人类直系祖先有关的古猿化石,以至有些人认为,
  包括长江上游地带的滇中高原很可能是人类起源和发展的中心地之一,这点确实令人注
  目。
  这里牵涉到在中国是否有南猿代表的问题。根据现有的资料,在中更新世初期的前
  后,直立人及其文化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中游地区,特别是渭南和鄂北地区已有较
  广泛的分布,表明在旧石器时代初期,元谋人之后,原始人类在秦岭南北的活动已很频
  繁。最近在安徽和县发现了直立人的新材料,是直立人代表在长江下游北岸活动的明确
  证据。那么直立人的先辈——南猿理应存在,曾经有人甚至认为元谋人、西侯度遗址的
  主人是南猿,也有人认为,在我国可能不存在南猿,直立人是由更早的、有待搞清楚的
  原始人发展来的。
  在长江中游湖北建始地区曾发现疑为南猿的化石,限于材料(只有四颗牙齿),目
  前学术界对之颇有争议,但它的发现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迹象,表明比直立人原始的代表
  可能是南猿,会在我国华南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广大区域内被发现。
  再者,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化石智人的主要活动时期,也是现代人种(黑、白、
  黄诸色人种)形成的主要时期。这一时期的古遗址在两大流域有更为广泛的分布,在已
  发现的古人类化石的形态特点上,除了属于这一阶段的共同特点外,还反映出原始黄色
  人种的形成过程,而且在晚期代表身上出现较为明显的南北不同类型的发展趋向。
  例如,在北方找到的山顶洞人,在南方找到的柳江人,他们都是黄色人种的早期成
  员。但前者有些形态特点跟华北地区的中国人,跟爱斯基摩人和美洲的印第安人相近;
  而后者,有些特点比较接近黄色人种的南亚类型。显然,他们对两大流域的后期人类即
  新石器时代先民体质特点的形成是有深远影响的。
  总之,在旧石器时代,长江、黄河流域的远古人类都有较广泛的分布,并显示出长
  江流域有比黄河流域更为久远的史前史,对探索人类起源这一重要课题长江流域显得更
  为重要。虽然说两者可能有着同样古老的旧石器文化,但在目前还只是在长江流域上游
  地区找到迄今已知最早的人类化石——元谋人牙齿——及石器和可能是人工用火的遗迹,
  从而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我国历史的第一章眼下还只能从元谋人这个远古祖先写
  起。
  由旧石器时代往后发展,是考古学上称为“中石器时代”的阶段。中石器时代是由
  掠夺性经济向生产性经济过渡的一个阶段。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由采集和狩猎活动
  向原始的农牧业过渡。也就是说,中石器时代是农牧业产生的先驱阶段。我国考古界对
  中石器时代是否存在是有争论的,我认为抹杀这一阶段的存在是不可取的。什么是中石
  器时代的标志呢?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在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复合工具
  (如箭、矢等)大量出现,所以石器朝细小精巧化发展,因此产生了一类叫做“细石器”
  的非常精致的小型石器。细石器人旧石器晚期产生以来一直延续到新石器时代较晚时期,
  而特别成为中石器时代的主要工具。所以典型的“细石器”常作为是“中石器时代”的
  主要标志。细石器常作为狩猎、游牧部落使用的工具,而在原始农业部落则以原始的农
  具为标志。此外原始的陶器有时也被作为中石器时代的标志。
  在我国,中石器时代细石器器物主要在北方地区发现。典型的细石器器物的原始类
  型可以追溯到许多旧石器晚期的古遗址中,以后发展为中石器时代的代表,如河南灵井
  和陕西沙苑两文化。不少学者认为我国北方地区的细石器文化是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中原
  地区。
  以往对长江流域中石器时代的面貌是不了解的,近年来开始有了突破。1973年冬,
  我们在元谋盆地进行古人类调查时,发现了相当数量的典型的细石器器物,值得注意的
  是地处长江上游地区的这些细石器,很多与河南灵井文化中同类型的器物十分相似,但
  是又具有本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又跟四川汉源地区旧石器晚期文化中的某些特点相似,
  似有一脉相承的关系。
  此外在长江下游地区已有好几个地点发现了细石器,所以时代较早的以细石器为标
  志的中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长江流域也有相当的发现,这表明了这一时期的古文化在
  两大流域都是很发达的。
  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新石器时代,它以原始的制陶术和磨光石器的出现作为
  标志。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数以千计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被发现,这一时期两大流域
  的古文化各有特色,且相互之间又有联系,特别是近年来的考古新发现,使我们对长江
  流域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的认识有了惊人的突破,展现了为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前所未
  见的另一种原始文化面貌。
  我曾拜访了很多著名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在黄河流域中游地区有著名的半坡
  和姜寨遗址,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沿着长江上、中和下游的许多重要遗址。我到达过元
  谋盆地北方的金沙江畔,这里临江的山坡上分布着许多尚未被发掘的新石器遗址,在沙
  土下随时可以挖出许多磨光石器和各种陶器。在元谋盆地内有著名的莲花村大墩子遗址,
  展示了距今3000多年前长江上游地区原始部落的生活图景;在中游湖北房县拜访了七里
  河遗址;特别是在下游地区,参观了近年来我国南方地区在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中最有
  突破性的发现——浙江河姆渡遗址,现存面积达4万平方米,遗址由4个文化层组成,距
  今时代在4000至7000年,这是全国最早的新石器遗址之一。我还在云南美丽的洱海中的
  金梭岛上,在南国的南宁豹子头湾等地考察了贝丘型的遗址,也到了在广东马(土具)
  的石峡遗址……
  考察了这些众多的文化遗址,给我很深印象的是,人们的生产活动是与环境条件相
  互制约的,不同的环境条件产生出不同的作物和生活方式。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考古
  工作历来有很大的进展,近两年又取得很大成绩,在黄河中游地区发现了很多早期文化,
  被称为磁山、裴李岗文化。发掘表明,早在8000多年前,在黄土高原干旱的自然环境中
  人们已栽培耐旱的粟类作物,开始饲养猪并驯服了狗。在黄河下游地区有古老的“大汉
  口文化”,中游地区为“仰韶文化”,最后由它们产生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龙
  山文化”,由此可以溯到夏、商、周青铜文化的根源。历来不少专家认为中华民族古文
  明就是在这一沃壤上发展起来的。
  在长江流域展现了另一种古文化发展景象,值得注意的是1973年在长江下游地区发
  现了浙江河姆渡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出土了大量的文化遗物,证明在7000多年前,这
  一带的原始部落已创造了发达的史前文明。
  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层层叠叠,厚达四五十厘米,
  最厚可达一米以上。水稻是高产优质的粮食作物,要有较高的耕作水平才能耕作,从出
  土的农具——木耜和骨耜来看,河姆渡人已经脱离了落后的“刀耕火种”而进入耜耕农
  业阶段了。还发现了猪、狗、水牛、羊的骨骸。水牛也可能已被驯化,由此可见,我国
  确是世界上最大的作物和家畜起源中心之一。至少在七八千年前,长江下游的先民已在
  这河流密布,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足的环境中掌握了耜耕技术,开发水利、种
  植水稻,使农业成为主要的生产部门。显然,长江下游地区是水稻的最早栽培地区,水
  稻种植可能起源于此。以后逐渐向南方各地传播,在江汉地区河南浙川仰韶文化遗址中
  曾发现稻谷痕迹,应表明水稻栽培技术向长江中游地区的传播,也反映了长江流域的河
  姆渡文化对仰韶文化的影响。
  河姆渡遗址中还出土了成束的植物纤维和编织的苇席。在一件象牙雕刻品上,还刻
  有编织纹和蚕的形象,表明当时的原始编织技术可能已包括丝织技术,这也是技术发展
  史上的大事。发展到距今5000多年前的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有明显的丝织品,
  这确实是很了不起的。
  在河姆渡遗址中还出现了大量的木质工具,其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制作之精美是
  空前的。其中有木桨和现代的已很接近;有木碗,上面竟已涂上了与漆性质相同的红色
  外衣;还有一批带有榫铆的小杆件,可能是当杆件复合器械的部件,简直难以想像距今
  7000年前的人们已有如此高超的劳动手段。此外,大片保存带有榫铆结构的大型干栏式
  木构建筑也堪称为河姆渡文化中的突出成就。这种以木(或竹)柱作离地面相当高的底
  架,再在上面建筑住房,下面圈养家畜的“干栏式”大长屋木构建筑,至今华南地区不
  少地方仍沿用不衰!
  在陶器制作上,虽然河姆渡遗址中陶器多为手制,且种类不多,但已出现了“甑”
  (也就是像蒸锅的器皿),人们已会利用蒸气热来蒸熟食物也确实是了不起的。(这里
  还可提一句,世界上最早的瓷器产地也是在地处长江下游地区的上虞县。)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长江下游地区不少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现的大量玉器,玉器
  中的玉琮和玉壁是以后商周的贵重礼器,有些专家认为,玉器制作和用于装饰是起源于
  南方的。在有些遗址出土的玉琮上出现有圆圈纹(回纹)、饕餐纹,陶器上出现雷云纹,
  而这些图案均为商周青铜器上常见的主体图案,故有些专家认为中华民族高度发展的青
  铜文化,也应从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中追溯渊源。
  不难看出,在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繁盛之时,长江流域新石器时代的先民们也正在
  创造着自己灿烂的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古文明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漫长的石器时代以后为铜器时代所替代。近年来在江西清江吴城和湖北黄陂盘龙城
  发现两处商代遗址,证实了至少在2000年前,这里已发展了和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基本相
  同的文化。最近在江苏、安徽、浙江和云南等省还先后发现几批青铜农具,为古代文献
  中有关青铜具的记载提供了实证。因此,无论黄河流域还是长沙流域的古文化,对青铜
  时代文化的产生和发现都有很大的影响,专家们在研究了长江下游的青铜文化后指出,
  过去传统观念以为南方长期在文化上落后于北方,实在是一种误解,应该改变旧观念。
  无数的考古资料已表明,夏商文化正是汲取和融合了两大流域南北双方的优良传统而发
  展起来的。
  从物质文明的发展,已经清楚看到了中华民族古文明的孕育和成长的基本面貌。然
  而文化是由人创造的,文化的传播,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代表着人的活动——人们的
  迁徙和接触。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是中华民族古文明的摇篮,必然也是中华民族本身孕
  育和发展的中心。因此除物质文化外,还可以从远古祖先本身的研究来探索和阐述远古
  文明的产生。很遗憾的是,在这方面由于缺少足够的资料,试图勾画史前人类,特别是
  与现代人群关系最密切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发展图景,确实困难不少。
  从现在拥有的资料可以看到,早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骨骸上已反映出南北分型
  的趋向。发展到新石器时代,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以至华南地区人骨遗骸的形态特征
  上有更为明显的差异。
  现代中国人属于黄色人种(蒙古人种),若加细分或可分为南、北两个基本类型,
  亦可分为三个类型,即分布地区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包括蒙古、东北各省的中国北方人
  (简称“华北人”),以长江流域为中心的中国中部人(简称为“华中人”)以及分布
  在珠江流域、福建、台湾等地的中国南方人(简称“华南人”)。在古史传说上,黄河
  流域主要是分布了“华夏集团”(中原地区)和“东夷集团”(东部临海地区);在长
  江流域上游为氏羌族,中游为“苗蛮集团”,而华南地区主要为古代越族。根据现有资
  料推断,正是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南北分型的基础上,产生了远古的这几大集团,以后
  逐渐演化为现代华北人、华中人和华南人,他们主要就是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自然
  还包括南方其他地区)的古文明的哺育下而成长起来的,而同时他们又是中华民族古文
  明的创造者。
  现在你可以明白为什么黄河与长江是中华民族古文明的摇篮了吧!我们相信这一点随
  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将会越来越鲜明。

因为半坡遗址发源于在黄河,河姆渡遗址发源于长江。。
这两个地方的人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因为黄河既孕育了我们祖国的黄土高原文化,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

因为是黄河与长江中的水使我们有水喝,才生存下来的

胡说八道。我们的摇篮祖先在琉球

为什么黄河,长江被誉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答:都是从中国西部的青海发源,自西向东奔流而入大海.黄河位于长江之北,是中国第二大河.它善淤、善决、善徙,是世界上变化最复杂的河流.黄河流经的地区,称为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长江位于黄河之南,

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是为什么
答:黄河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6000多年前就孕育了‘半坡文化’.5000多年前华夏族就是在黄河领域的中原地区形成、繁衍.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维系炎黄子孙的血脉.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与民族情感的象征.这就是我们被称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的原因.长江,全长6380公里注 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和世界第三大河...

为什么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答:黄河和长江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原因如下:1.河流的自身特性作用 河流是陆地表面上经常或间歇有水流动的线形天然水道.河源是指河流的发源地,有的是泉水,有的是湖泊、沼泽或是冰川,各河河源情况不尽一样.有些河流河水沿途消耗于渗漏和蒸发,最后消失在沙漠中,这种河流称为内流河.每一条河流根据水文和河谷地形...

为什么说黄河与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答:(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与旗帜。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黄河逐步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与旗帜,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与旗帜。在国人的心目中,黄河已经远远超过了一般意义上的自然河流。黄河以及由此衍生出的黄河文化,就如同维系所有中华文明脉络的主干,成为中华民族心理认知的最基本的参照坐标。我们常常把中华文明称做黄色文明。

【请教】为什么说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
答:之所以称黄河与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因为河流是大地的动脉,河流世世代代地滋润着大地、哺育着人民,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摇篮。所以很多河流也就被称为“母亲河”。早在远古时期,原始先民逐水而居生活、奋斗和繁衍在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在数千里的黄河流域,由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水温条件优越,...

举例说明黄河与长江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答:1.人类的生存需要水源,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早先起源于长江、黄河一带。虽然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元化的,如红山文化等,但是中华民族的起源主要在黄河与长江一带。2.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原因:黄河与长江中下游一带在历史上一直是文化与经济中心,汉代都城长安,明清都城京城(今北京),都处于黄河与长江中下...

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什么
答: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水,尤其是人类最一开始的发展,都是沿着大江大河而发展起来的。而中国大的河流就是长江和黄河,而且这两条河流几乎贯穿中国的东西,而且下游地区都是平原,适宜人类的居住,所以说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请教】为什么说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
答:因为这两大河流是中国文明的两大源泉.黄河是中原文明的发源地,夏商周三代都在黄河中下游一带,也就是现今河南一带为中心.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是长江.以前认为中原文明的起源地是黄河,但是随着考古发现,黄河和长江对中原文明乃至亚洲文明都有同样大的影响.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三个即黄河文明、...

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这是为什么
答:因为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最早发源地,人类早期的文明发源规律都是沿河流分布。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为什么说长江丶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答:迁徙和接触.长江和黄河两大流域是中华民族古文明的摇篮,必然也是中华民族本身孕 育和发展的中心.因此除物质文化外,还可以从远古祖先本身的研究来探索和阐述远古 文明的产生.很遗憾的是,在这方面由于缺少足够的资料,试图勾画史前人类,特别是 与现代人群关系最密切的新石器时代先民的发展图景,确实困难不少. 从现在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