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音的资料有哪些

作者&投稿:星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城南旧事》的结尾,也是作者林海音现实童年的终结。
“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作品中恬淡自然的文字,略带忧伤的基调,打动了无数读者。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真正属于林海音的精彩人生,是从小说故事结束之后开始的。
她少年丧父,但坚韧独立,凭借勤奋努力和自强不息,收获了美满家庭和辉煌事业,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女主”。
在那个动荡的岁月,她是怎么做到的?
女儿夏祖丽回忆:“母亲这辈子,无论做什么,无论顺境逆境,总是兴致勃勃,始终保持一颗葱茏蓬勃的心,热气腾腾地活在烟火人间。”
活得热气蒸腾,是应对困苦最好的方式,也是一个女人顶级魅力的展现。
01
林海音祖籍广东蕉岭,是当地的客家望族。
1917年,父亲林焕文带着妻子在大阪经商。
次年,他们的大女儿出生,取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她就是后来享誉文坛的林海音。
英子5岁时,全家迁居北京。
父亲慈爱,母亲贤惠,英子的童年过得快乐无忧。
她兴趣广泛,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好奇。
早晨上学,出了胡同口,她要看井窝子、鹿犄角、大宰活羊,走过琉璃厂,看街道两边的老书铺、新书店……一路新鲜,一路流连。
黄昏放学,她要看的东西就更多了,墙上贴的海报,道边要饭的乞丐,卖假人参的,电线杆子贴着的红纸条……都是她观察的对象。
北平城南的风物景致,深深地烙在英子幼小的心灵,成为她一生都难以磨灭的乡愁,而那些映入孩童眼中的人间世相,也成为英子日后创作的丰富源泉。
然而,美好的童年,却在13岁那年随着父亲病逝戛然而止。
英子不得不在一夜之间长大,用稚嫩的肩膀为羸母弱弟撑起这个家。
初中毕业后,为了早些赚钱养家,她选择读免学费的北平新专。
由于成绩好,刚念完一年级就被分派到《世界日报》实习,她白天上课,晚上上班。
在报馆,她结识了相伴一生的知心爱人夏承楹。
比林海音大8岁的夏承楹,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夏仁虎是个前清举人,曾任国会议员、财政部次长及国务院秘书长,精通诗文词曲。
夏承楹自小会读书,中英文俱佳,热爱体育,北师大外文系毕业后进入《世界日报》工作。
报馆的办公室不大,为了节省空间,上晚班的林海音和上白班的夏承楹共用一张办公桌。
夏承楹下班前,常常会在抽屉里留一些零食、水果,给上晚班的林海音,两人就此开始了一段“办公桌情缘”。
他们志同道合,都是热爱生活、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两人相处渐深,感情愈发深厚。
1939年,他们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夏家没有门第之见,对林海音这个媳妇还特别喜爱。
一方面是因为林海音长得端庄大气,写得一手好文章;另一方面敬重她自幼失怙,却勇于担负起家庭重任,是个自立自强的人。
在这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旧式大家庭,林海音的婚姻生活没有受到太多束缚,反而得到很多照顾,婚后的日子过得很美满。
但时代动荡,安稳的生活没有持续太久,1948年秋,局势愈加不稳,林海音一家决定去海峡对岸。
面对生活了25年的北平城,面对满山红叶,林海音心中无限离情,有一种“离开多年抚育的乳娘的滋味。”
人这一生,总会不断与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地方离别。
纵使云山雾罩,看不清前路,但只要勇往直前,总会迎来曙光。
02
远走他乡,解决生计问题是当务之急,可在当时,找一份工作谈何容易。
林海音甚至动起了学裁缝的念头,心想有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也好。
她确实心灵手巧,孩子们的很多衣服都是她亲手做的。但是,命中注定,她是要再次拿起笔的。
当时,《国语日报》有一个副刊缺编辑,社长得知林海音的才情,叫她来试试,一试便在那里工作了四年,积累了丰富的编辑经验。
在工作家事之余,精力旺盛的林海音常常灯下握笔,文思泉涌,几乎每天都能写个数千字的短篇。
仅在三四年间,她就发表了近三百篇文章,虽说稿费为贴补家用,主要还是为兴趣。
35岁生下老四之后,林海音赴《联合报》副刊任主编。她的到来引起了编辑部的轰动,因为“海音是美女,讲话又好听”。
她人缘好,约稿能力强,《联副》10年,不但网罗了当地最优秀的作者,还发掘了一大批新人,使无数热爱写作的青年走上文学道路。
那时,夏承楹也在为《联副》写专栏,一写便写了三十年。期间除了出国,他只有一次因胃痛脱稿。
林海音把家中最好的房间留给丈夫写作,自己则趴在走廊尽头的旧书桌上,闻着小厨房飘来的油烟味儿,心无旁骛、不知疲倦地“爬格子”。
奠定了其传世地位的作品《城南旧事》,就是在那张破旧的书桌上写出来的。
四个孩子见惯了父母的辛勤努力,读书工作更加自觉勤勉,后来全家三代竟出了8位作家,可谓传承书香,源来有自。
林海音并不是一个只知道搞事业而不擅长家务的女人。她喜欢吃,也精于厨艺,除了为丈夫孩子做好吃的,还爱请朋友到家中做客,她做事麻利,一会功夫便可以做出一桌子美味佳肴。
夏家有一道传统年菜,叫炒“十香菜”,是夏承楹最爱吃的一道菜。每逢过年,林海音便早早去到人潮涌动的市场选购,回来将笋、香菇、木耳等食材择好、泡好、切好,下锅烹煮,颇费一番功夫,但她总是劲头十足地在厨房里忙活。
在这个家里,孩子们从小就目睹了太多平淡而幸福的场景,他们知道爱会以何种面貌出现,长大后也自然懂得如何去爱别人。
林海音夫妇一辈子没有为儿女烦过心,他们只以身作则,做了最好的示范。
03
都说文人相轻,林海音却是文人相“亲”,她认为所有写作者都应该是兄弟姐妹。
琦君、张秀亚、齐邦媛、孙多慈、王文漪等女作家,最喜欢齐聚林家谈天说地。
隐地、林怀民、痖弦、黄春明、范我存等人是林家的常客,夏志清、聂华苓、淤梨华等旅美作家回台也必登门拜会。
余光中每次回去,都会受邀到林家与文友聚会,“好像到了夏府,才像回到台湾,向文坛报了到。”
齐邦媛说:“海音的家是我与文坛的唯一‘聚散地’。”
林家的客厅也因而被誉为“台湾的半个文坛”。
林海音交友满天下,但并非泛泛之交,她用心经营和维持,聚会看似热闹,却有某种超越热闹之外的深度。
老少聚集的客厅,集思广益的夜谈,林海音像撒下一个网,许多人在林家认识,成就许多文坛美事。
作家李潼说:“林先生人美、声音美,生气勃勃更美,这动人的活气,是天生气质,希望也是能培养的——我暗里欣羡。”
两岸开放后,林家也成为大陆文化界人士最想拜访的地方。作家舒乙、邓友梅、陈子善、孙幼军、金波、恩师成舍我的儿子成思危等人都到过林海音家。
林家不但是文学界人士的温馨之家,随着海内外以及海峡两岸的交流,更成为全世界华人作家朋友小聚的佳所。
林海音一生最看重朋友,在她需要支持的时候,朋友们也给予了最真切的回馈。
1966年,年近五十的林海音决定创办《纯文学月刊》,此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这是她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自此,她不仅是一个作家,编辑,还是一个出版人,是老板。
一位作家曾这么描述:“作家林海音,在接待朋友、闲话家常时,是亲切爽朗、博知风趣的;编辑林海音,在约稿选稿、校对编排时,是理智果决、操生杀大权的;老板林海音,在发行事务、交涉工厂时,是精明干练、绝不含糊的。”
很多女强人只做大事,不做小事,但她大事小事都做,时常亲自捆书、打包、寄书、写封套……小事也做得认真细致。
与她相交至深的齐邦媛教授说:“我几乎没有看到过不做事的海音,也从来没有看到过对任何事服输的海音。海音是一位极刚强、能掌握人生的人,她也是我深交朋友中最幸福的人。”
林海音爱交友,爱做事,无不是出于对生活的热爱。
因有热爱,可挡人生风雨,能抵岁月漫长。
04
2001年,林海音病逝,离开了她所热爱的人间。
在她去世后,天空出现了两次彩虹。
依佛家的说法,那是祥瑞之兆。
林海音一生没有宗教信仰,但她倘若有知,或许也会同意,那两道彩虹的出现,是其璀璨、圆满一生的象征与映照。
纵观她的一生,家庭,事业,生活,朋友……每一个方面都臻于完美。
做人,她广结善缘;做事,她有着惊人胆识。
她对生命有着无穷活力,以一己之力支撑、改变局面,竭力绽放出最大的光芒,成就自己的同时,还照亮了别人。
诗人痖弦说:“那是个山川静好,风华正茂的年代,林海音先生的往生是一个典型最高的完成,也结束了一个时代。”
她的离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之后,鲜少有人像她那样,做到了纪德所说的:“真正的慷慨,不是把别人需要的给他,而是把自己需要的给了别人。”

林海音的简介(林海音的简介100字)做什么的
答: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她的的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3岁随父母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林焕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5岁举家迁居北京,在北京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北京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曾先后就读于...

林海音的资料林海音简单介绍
答:1、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2、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

林海音是谁
答:(1918—2001)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一直到1948年才同丈夫、孩子一同回到故乡台湾。林海音自幼在北京读书,长大后曾就读于女师,后进北京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即进北京《世界...

林海音的生平简介。就是写《城南旧事》的那个人。
答:林海音(1918年-2001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台湾著名作家。曾担任“世界日报”实习记者,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销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一个文...

有关林海音的简介 100字左右
答:林海音(1918年3月18日-2001年12月1日),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广东蕉岭,生于日本大阪,作家。提出了“纯文学”的概念,提携了大量台湾的文学青年。一生创作了多篇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产量十分可观。其中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最为著名。她所创立的纯文学出版社(1968-1995)堪称中国第...

林海音的原名叫什么,小名叫什么?
答:林海音的原名叫林含英,小名英子。林海音(1918年-2001年),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林海音的童年和青少年都是在北京度过的,所以其代表作具有浓厚的北京味儿。林海音创作丰厚,小说《城南旧事》是她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小学...

林海音的资料。
答:如当时钟理和的稿子经常被退,林海音却常常使他的稿子重见天日。钟理和死后,林海音还替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雨》,接着他的长篇小说《笠山农场》也在《联合日报》副刊上连载了。在主编《联合日报》副刊时,林海音刊登了一首名叫《船》的诗,内容是叙述有一艘船在大海里飘了很久,最后飘到一个孤岛上,金银...

林海音的资料
答: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英[1] ,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2] 。中文名 林海音 别 名 林含英[1]国 籍 中国 出生地 日本大阪 出生日期 1918年3月18日 逝世日期 2001年12月1日 职 业 文学家,作家 毕业院校 北京新闻专科...

关于林海音的资料?
答:林海音 姓名 中文名称: 林海音 又名: 林含英 性别: 女 生卒年: 1918—2001 国别: 中国 籍贯: 台湾省苗栗县 林海音 (1918—2001)林海音,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祖籍台湾省苗栗县,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1921年随父母回到台湾;1923年又随全家迁居北京,并在北京城南定居下来。一直到1948年才同...

林海音的简介,具体点,但字少一点
答:1、人物经历:林海音,1918年3月出生于日本大阪绢笠町回生医院,1921年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又随父母迁居北京。林海音的童年在古城北京度过。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1964年,林海音受聘担任台湾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