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 浮标信号

作者&投稿:永堂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野钓怎么看浮漂信号~

  看浮漂信号的方法如下:
  一、抛竿后,浮漂开始立直,自然慢慢下沉,还没到稳定“钓二目”时就见漂尾上、下跳动。这种信号反应是鱼在中下层咬钩,此时切不可急躁,要么在浮漂短促有力下顿的瞬间扬竿;要么见漂尾回升数目不再上浮时扬竿。
  二、竿抛出后,浮漂在还末立直时就发现快速地向河心方向移位。这是中、上层鱼抢食而走的信号,而且很可能是较大的草、鳊鱼吞钩,应立即扬竿。
  三、浮漂稳定露出水面二目,但突然下沉不见。大多数不是鱼咬钩信号,而是鱼的身体、尾巴擦到鱼线所致。如果在风浪中垂钓,这种信号也有可能表示鱼知食。这时候要稍等一两秒钟,如果还不见浮漂冒出水面,就可以扬竿。
  四、浮漂稳定约二目,如果慢慢露一目或全部沉入水中,但不是短促下沉。然后又渐渐回升到二目。这是“假信号”不是咬钩真信号。可能是由于母线本压入水中,受风力影响牵压浮漂;或因水有缓流使浮漂不稳定。此时不要扬竿,应设法把母线压入水中等稳定浮漂。
  五、抛竿后,副漂下沉到两目,又缓缓升到三目或四目,这样可能有三种情况:一是小鱼来吃饵,但只是顶在口上,吃不进嘴里。二是双钩上的饵化掉一个粉饵,漂会露三目;三是双钩上的二粒粉饵都已化教完,漂露四;面对这种情况,要将竿子稍向身边移动20厘米左右,将浮漂压入水中。移位漂下压入水后又回到露四目,说明双钩已经没有饵了,应起竿重新装食;如移动时发现浮漂有短促有力下沉的信号, 说明鱼已吞约,应迅速扬竿。
  六、抛竿后,一般数秒钟后浮漂受铅坠重力影响会慢慢立直,但在应立直时还平浮躺着不动,这一般是小鱼在中上层接住钩饵,应及时扬竿。
  七、抛竿后,浮漂立直下沉,但一直沉不到二目,而在四目,也不见上浮或移位。这可能是池底不平造成;也可能是饵料太松软,在下沉过程中化散掉;或下沉时被鱼咬掉(常见于有风浪环境)。处理的办法是轻轻后移一下浮漂,将漂压至露二目,如一忽 儿又回到四目,则应起竿装食,再抛竿。
  八、浮漂立直,漂尾露出水面稳定二目,不时冉冉升为三目或目半后又缓慢沉到二目。这不是鱼儿咬钩,不可扬竿,这可能是鱼在钩饵周围吃食、活动索引起水流水压变化,说明这时浮漂感觉好,很敏感。
  九、浮漂稳定“钓二目”时,先发现徐徐上升一目左右,而后短促有号.应在见浮漂缓慢上升时,作好扬竿准备,在浮漂短促有力下沉的瞬间扬竿。
  十、抛竿后,浮漂立直稳定钓二目,只见慢慢上升至三目,但在上升还未停顿时又有短促有力下沉的信号出现。这很可能是两条鱼分别先后咬双钩饵,应在短促有力下沉时迅速扬竿,往往一竿上双鱼。熟练后,有经验的钓手可专门钓双鱼。
  十一、浮漂稳定钓二目时,未见正常“下顿”信号,漂尾徐徐上升到三目、四目,直到上升停顿。这大部分是鱼咬钩信号,不管其上升至几目,只要认定上升已停顿即扬竿。但要注意,钓者必须有耐心,浮漂还在上升时不要扬竿。
  十二、浮漂在稳定钓二目时,不见上下浮动,而是不断左右慢慢摇摆,时而为漂尾小幅度抖动。这不是鱼儿咬钩的信号。前者是鱼在水体中下层游动、觅食引起水流、水压变化 影响到悬坠移位带动浮漂出现的信号;后者则是上层的小鱼在戏线、戏漂,都不要扬竿。

浮漂是垂钓时必不可少的配件,浮漂的选择使用直接关系到垂钓时获鱼量的多少,所以选择浮漂很关键

台钓使用的浮漂属于立漂,浮漂按形状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长漂身,一种是短漂身,一种是硬尾漂,一种是软尾漂,按材质可分为,孔雀羽,巴尔杉木,芦苇、化学合成等。

常用的淡水钓浮标分为四大类,长身软尾,长身硬尾,短身软尾,短身硬尾。他们分工各有不同:长身标稳定性好,适合钓底,长身软尾适合钓猾鱼,长身硬尾适合钓快鱼,短身标灵敏度好,适合钓浮,短身软尾适合钓鱼讯极弱之鱼,短身硬尾适合钓浮打快鱼。

就材质而言,孔雀羽受温差变化影响后的膨胀度比巴尔杉木要大,应首选巴尔杉木浮漂。

实战选择
1、钓浮,钓浮通常得用6~7号的大漂,3~4号的白鲫漂因浮力较小,很难控制饵大饵小。
2、钓底,通常4~5号即可。
3、大漂/小漂的选择
是选择大漂还是小漂,这主要取决于对象鱼和水深。如白鲫,因其要求特别灵敏,且饵和钩都很小,用小鱼儿3~4号即可,但用来钓罗非鱼似乎就太娘娘腔,要我说有中小白脸的感觉。因为罗非饵粒和钩通常要大得多,此外,水深也是重要因素,我通常以1.5米为标准。1.5米以下的,通常以小号漂为多,1.5米以上,特别有时在3米水深时,大号漂是唯一选择,因为这不但可以缓解钓深时,饵粒半水被小鱼抢走的麻烦,而且有利于缩短沉底时间,但是,用大号漂仍然应特别注意灵敏度问题,可大可小时,应小。
4、孔雀翎/巴尔杉木
如果仅从经久耐用方面考虑,后者比前者好,但要注意巴尔杉木的漂脚有两种:一种是细碳棒,另一则是连体木脚,后者不小心容易在装插时弄断。灵敏度上,前者可能比后者要好些。
5、空心/实心尾
两者的主要区别有二:浮力和识漂的容易度。空心尾浮力大于实心尾,因而理论上其灵敏度要小于后者但实际如何,看你的感觉和爱好,因为理论上未必一定使用,且对结果的影响见仁见智,如果不是专业比赛的话,可能未必有明显的差别。因为休闲钓场鱼的密度通常有限,是难以比速度(尾数)的。值得一提的是,实心漂尾很细,看起来当然不如空心漂容易,这点,对于经常使用4.5米长竿,或对象鱼为白鲫以外其他的鱼类,或大风/阴天的钓友来说,是不可忽视的。
钓底可选用达摩软尾或王冠软尾,如遇鱼吃食很轻,或鱼比较刁滑,可选用达摩,王冠的长身小号硬尾漂,钓浮可选用达摩,王冠或舞姬的短身硬尾浮漂。
各种浮标的用途
粗短身软尾浮标--适合钓翻身(翻身快,一二下摆间隔慢、适钓控层);
粗短身硬尾浮标--(翻身快,下沉也较快);
短身短尾浮标--翻身最快,适合钓水皮;
长身细硬长尾浮标--适合钓中下层快鱼(可逮截杀、抓停口);
小号细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底层猾鱼(可钓得很钝);
细长身短软尾浮标--适合钓底层轻口猾鱼(以去皮孔雀羽浮标为最佳,苗子自己改造);
急收肩(端肩膀)长身细硬尾浮标--适合钓涮口猾鱼(下沉快,回升慢);
竹脚短身细硬尾浮标--立起快(较碳脚),到位也快。
实心与空心尾的区别
实心尾:苗子比重大于水,信号幅度大,苗子长,下降快,适合钓中上层及底层轻口等。
空心尾:苗子有浮力,降迅平缓,稳定性好,适合钓底层轻口猾鱼及动水等。

浮漂的选择方法
一般情况下,在选择浮漂时如要灵敏度高一点就选择硬尾短漂身的浮漂,如要稳定性高一点就选择软尾长漂身的浮漂,当然这不是绝对不变的,还应根据当时所垂钓的水域,鱼情,季节,鱼种和天气来决定。

如,所垂钓的水域为平钓池塘,按天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夏季晴天微风,这时应选择长漂身的软尾漂。因为这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好,咬饵时信号比较稳,同时小杂鱼也比较多,长漂身的软尾浮漂可以过滤掉小杂鱼的拱食信号,反应到浮漂的信号多为鲫鱼摄食信号,浮漂下钝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鱼率较高。如果选择短漂身的浮漂,因其灵敏度较高,所以就不能过滤小杂鱼拱食的信号,反映到浮漂的信号多为鲫鱼摄食信号,浮漂下钝一目或上升一目提竿中鱼率较高,如果选择短漂身的浮漂,因其灵敏度较高,所以就不能过滤小杂鱼拱食信号,这时浮漂多反映为左右晃动或者上下跳动,信号杂乱无章,提高中鱼率很低。

再如,所垂钓的水域为养殖塘按斤收费,鱼种以鲫鱼为主,季节为冬季晴天微风,这时应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因为此种情况下鱼开口较小,摄食动作幅度不大,小杂鱼因季节原因也不会强食鱼饵,短漂身的浮漂灵敏度较高,可以反映出鱼摄食时的微弱信号,而软尾漂的稳定性又比硬尾漂要好,所以此时选择短漂身的软尾漂是明智的选择。

总而言之,选择浮漂时应记住短漂身的灵敏度高,长漂身的稳定性好,硬尾漂的信号传递灵,软尾漂的信号传递稳,然后根据实际垂钓情况选择出适合自己的垂钓浮漂。

首先选用大一些的浮漂,或抗风浪的。其次使用浮漂调漂的时候适当调的顿一些,双子线卧底,最后是手食适当加硬,避免小鱼抢食,造成浮漂乱动。
抓鱼吃口在浮漂上体现为:
1。缓慢上浮直至浮漂平躺水面或上浮几目后停止不动,此漂像为鲫鱼口,提竿可中鱼。
2。缓慢下降直至黑漂,大多数为鲤鱼,鲂鱼或草鱼吃口,提竿可中鱼。
3。下降或上浮过程中浮漂“顿”在某一目不动,此时提竿也有收获鱼货(鲤鱼或其它大型鱼,需要注意)的可能。
4。浮漂在水中下降或上浮过程中伴有左右移动的现象,提竿可中鱼。
5。刚刚抛竿,水线在入水后的下降过程中,浮漂在出现平躺,立起缓慢,急速下降大多数为鲫鱼或小鱼的鱼口(也有可能是黑鱼或草鱼/鲢鱼),需要根据现场情况判断是否起竿,小鱼多的时候,将手食开的硬一些,减少起竿的次数。

把漂目数调的高一些,看浪花送漂时的节奏和幅度,再判别是否有吃口。慢慢来不要急,只要坚持就一定行的。祝你成功

调6目以上,浪吹是左右摆,吃口是上下动,不难看出

用立漂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