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在国有企业的地位?

作者&投稿:禾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确立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的地位~

内审部门确实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运作规范的外企相对好一些,但在大部分国企、私企,内审部门的认同度亟待提升。内审是一个典型的“责权利”不对等的工作,承担的责任通常是没有边界的,比如,以前审计过的公司出了事,可能就会有人问之前怎么没发现,实际情况是基于当时的环境和审计手段,有些问题是基本不可能发现的;与此同时,内审的权利和利益却又与责任严重的不匹配,一群审计人员通过辛苦工作取得了成果,却没有能力去改变不合理的现实,这确实是内审人的悲哀。很大程度上内审取得的成绩取决于公司一把手的重视程度,而恰恰许多高层管理者对于内审职能在认识上有很大局限性,当然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逐步改变他人的认识,但是从目前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造成内审边缘化的局面有很多原因,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内公司治理机制的缺位,很多公司尽管已经颇具规模,但公司治理架构仍然没有得以有效建立,尽管交易所不断颁发各种上市公司指引,但大多数公司的公司治理还只是一张皮,远远没有落到实地。对于内审部门来说,最重要的是给予其“法理”上的保障,以英美的单层董事会架构为例,董事会下设有审计委员会,由具有财务、审计或风险管理专业背景的独立董事领导,审计委员会是内审直接汇报的对象,由此保证了内审人员与管理层的相对独立,又保证了其在公司治理架构中享有较高的地位,同时与审计委员会的专业交流不会存在障碍,这种安排是实现内审“法治”的基础。不过可惜的是,我国上市公司的内审依然是取决于一把手意愿来进行“人治”的,首先,我国上市公司现有治理架构是单层与双层董事会糅合而成,同时存在着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两个机构,汇报路径与管理权限上本身就存在大量的模糊地带,机制上的不完善实质上造就了内审的管理者缺位,其次,独立董事制度水土不服,沦为摆设,形成内部人控制;内审部门名义上的汇报对象并未对其进行有效管理,而沦为了管理层使用的工具;再加上很多公司一把手对内审的认知是有局限的,并未给予足够重视,多方面因素叠加,造成了内审部门比较尴尬的现状,既没有独立性、又没有权威地位,自身权利有限,风险却被无限放大。

中国《审计法》第29条中指出:“……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内部审计,应当接受审计机关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独立性是借助其在组织中的地位、目的和客观性实现的。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应足以保证其履行审计职责。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以及管理部门对它的支持,是内部审计活动受到重视的决定性因素。内部审计要获得涉及整个单位各环节工作的信息,并要取得高层次的保密资料;内部审计要向高级管理人员报告工作,要和他们保持经常的联系并取得他们的信赖,以助于得到他们持续不断的支持;内部审计要与中层管理人员保持联系与平等地位,并要求他们贯彻审计意见等等。这就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处于较高的地位,接受部门或企业中一个有权力的高级行政管理人员的领导,而不能属于哪一个部门的领导。内部审计机构在单位中的地位越高,并且能与所依靠的领导保持非常密切的联系,这样就有利于它与其他业务部门保持一种平等的、无间隙的关系,从而使其工作责任的重要性得到公认。
内部审计机构除了应具有必要的独立性以外,在业务工作上还应得到必要的指导和监督。
内部审计机构建立,一定要报经单位最高管理组织或主管部门批准;其规模大小,主要根据单位职工人数、经营规模、业务性质及其复杂程度、经营管理状况与收益状况确立;人员编制,主要取决于审计任务的轻重及复杂程度。内部审计的组织结构,一是与企业的资源及所处的地理环境有关;二是与业务性质和业务范围有关;三是与内部审计职能作用有关;四是与计划编制人数有关。

  二、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的现状和不足

  作为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公司治理结构(Corporate Governance)是明确划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权责利及明确相互制衡关系的一系列制度安排。通过这样一种制度安排,企业形成清楚的利益和决策机制,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有效和快速发展。企业治理结构和公司管理的有机结合可以产生良好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而有效提升企业的价值。如果公司治理结构无效,再好的经营管理者都可能变坏,导致公司管理出现问题;若公司治理结构能够有效地进行监督和控制,管理者也可能被约束,并促使公司管理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从2003年成立以来,国资委就将推动所属国有企业成立董事会,完善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而2004年中航油、中储棉和2005年中国诚通等公司丑闻,更是直接暴露了我国国有企业在公司治理中长期存在的严重问题,从而促使国资委痛下决心,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因而2005年也被管理界和企业界称为“公司治理年”。与其他产业相比,企业产业受政策影响较大。近年来,国家对企业产业政策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在企业市场形势有利的条件下,国有企业集团正在着力通过规模扩张、资源重组和升级等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以此提高自身核心竞争能力。但由于管理体制、规模扩大、多元化经营和运营方式的不适应,各种经营风险不断积聚增大。同时,鉴于我国立法体系、金融模式和传统文化等制约,国有企业集团的公司治理运行状况与其理论相去甚远,在很大程度上治理模式依然体现为一种政府干预之下的股东主权模式,呈现出与企业集团快速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公司治理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information asymmetry),所以也称之为委托代理问题。这种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三种委托代理关系之中:股东与董事会之间、股东与监事会之间、董事会与经理层之间。从本质上来说,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出现的问题都是这三种基本关系及其衍生关系所产生的。分析国有企业集团公司治理出现的现状和问题,应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国有股权控制权不明确

  公司治理结构(也称之为法人治理结构)是指由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现代企业制度区别于传统企业的根本点在于所有与控制的分离(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从而需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机制,用以对企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现代企业中的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这样一种协调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关系的机制,它涉及到激励与约束等多方面的内容。从制度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的角度来说,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处理企业各种契约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虽然进行了公司制改造,但还没有完全形成真正独立的产权主体。由于原有体制的弊端,国有股东并非是最终的财产所有者,只是国有资产的代理人,这样就产生了多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一项调查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国有股持股主体有:集团公司、国资局、国有资产经营或控股公司、行业主管部门、财政局等。然而,这些国有股东并非是最终的财产所有者,只是国有资产的代理人。他们并不拥有索取其控制权使用收益的合法权益,当然也不承担其控制权使用的责任。这种情况使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不是一种财产所有者与法人所有者之间的关系,而成为一种政治功利和经济目标的混合体,可能导致“国有产权虚置”或“内部人控制(insider control)”等后果。

  (二)董事会构成和运作不够规范董事会是股份公司的权力机构,企业的法定代表,由两个以上的董事组成,有时又称管理委员会或执行委员会。除法律和章程规定应由股东大会行使的权力之外,其他事项均可由董事会决定。公司董事会是公司经营决策机构,董事会向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的义务主要是:制作和保存董事会的议事录,备置公司章程和各种簿册,及时向股东大会报告资本的盈亏情况和在公司资不抵债时向有关机关申请破产等。可见,董事会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一环,负责公司经营决策、业务执行并对外代表公司,对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在国有企业集团企业的董事会治理中存在着以下的主要问题:一是董事会结构不够合理;二是董事职责不清,权力制衡和内部分工有待细化;三是董事素质参差不齐,缺乏应有的专业和道德素质;四是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

  (三)监事会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和监管职能在现代公司制度中,所有权与控制权的事实分立使股东一般难以直接管理或控制公司,公司交由董事会治理。为了避免代表所有者的董事会因追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公司、股东、债权人、职工的权益,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对董事会进行制约和监督。多数国家设置了监事会为公司的专门监督机构,形成了股东会、股东、监事会对董事会及董事权力的多层监控机构。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监事会主要负责监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对董事、经理等人员违反法律和章程的行为予以指正。然而,在我国国有企业集团实际运营中,监事会的制约和监督功能常常被弱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1.法律规定不到位;2.监事会缺乏必要的独立性;3.监事会和董事会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4.监事会成员缺乏相应的激励和约束措施。

  三、内部审计促进公司治理不断完善

  要保持企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前提是要有良好的公司治理,不仅要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更要坚持规范运作,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根据国有企业发展的需要,党的十六大确立了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供了坚实的体制保障。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也是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经营体制的难点所在。作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不仅是国有企业集团控制风险的重要手段,更是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保障。合理有效的内部审计是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内在要求,可以平衡公司治理结构中各利益相关者的相互制衡关系,最大限度地保障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一系列的公司治理改革也将内部审计推向了前沿,内部审计成为完善公司治理的必要环节。

  (一)内部审计有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现代公司制企业中,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了不同利益主体拥有着不同动机的信息需求。如,经理层希望通过信息报告掌握经营现状,为进一步提升业绩和提高报酬打下基础;股东关心的信息是公司的绩效,并据此作出经营决策,而购买者则希望通过了解公司经营信息,决定是否继续做该公司的客户。内部审计则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有力措施之一。内部审计师对公司相关的会计报表进行独立审计,既可约束管理层会计信息的编报权力,也可督促管理层及时披露会计信息,以此来缓解投资者与管理层间的信息失衡问题。通过维系集团公司与子公司公司治理结构中所有权、决策权和经营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内部审计以规范的程序、独立的身份进行经济评价和鉴证,真实可靠地向监事会、董事会提供各种公司相关信息。

  (二)内部审计有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或者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经理、厂长办公会等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以下简称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企业基本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二者作为企业管理的形式,企业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种重要特殊形式,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环节,是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内部审计机构处于董事会、总经理和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位置,有利于充当企业长期风险策略和决策的协调人。通过审查和评估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合法性、适当性和有效性,企业内部审计可以促进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内部审计有利于促进公司价值增值。据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2001年的定义,内部审计是一项为了增加组织的价值和改善组织运营而进行的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进组织的风险管理、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可见,现代内部审计的理念和目标已经从传统的“查错纠弊”提升为“帮助组织增加价值”,这与公司治理的目标不谋而合。内部审计可以通过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活动、业务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和咨询活动,以及保障公司治理的利益平衡机制等途径来增加公司价值。

  (四)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有利补充。外部审计是指独立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外的国家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以及独立执行业务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进行的审计。外部审计实际上是对企业内部虚假、欺骗行为的一个重要而系统的检查,因此起着鼓励诚实的作用。由于知道外部审计不可避免地要进行,企业就会努力避免做那些在审计时可能会被发现的不光彩的事。然而,在经营行为发生之后外部审计机构才对其经营结果进行监督,这种监督具有不完整性和滞后性。若想从本质上体现资产所有者的监督需求,则必须从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的角度加以考虑。因此,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公司内部组织治理结构。而构建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在于形成一个相互制衡的组织框架。而内部审计凭借其独特的地位和职能,有利于制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促进公司内部组织治理机构的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 宋东红,朱秀霞。风险管理视角下的内部审计职能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2009(31)。

  [2] 王光春。拓宽内部审计职能,降低企业并购风险[J].企业科技,2008(2)。

  [3] 刘琳,陈小林。内部审计的功能定位[J].审计与理财,2009(11)。

  [4] 张洋。浅析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10)。

  [5] 陈艳利、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审计研究,2004(5)。

  [6] 吕素玉。浅析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J].会计之友,2005(5)。

  [7] 万寿义,崔晓钟。内部审计价值变迁的结果: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财经问题研究,2009(11)。

  [8] 陈佳俊。内部审计实现企业价值增值功能的途径[J].中国审计,2009(21)。

  [9] 周莉梅。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关系[J].管理观察,2009(9)。

内部审计在国企的地位,说高不高,说低也不低。
但是它的作用是相当有限的。
对单位内部的审计一般是提提意见,但是起不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一般国有企业的其他部门还是比较怕内审人员的
特别是离任审计,我认为离任是比较有效地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职能的发展
答:幸而,在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工作者均单一致力于实施内部监督。主要对财务收支和经济效益实施事后审计监督,在真实性、合法性上下功夫,其作用领域受到很大限制。由于内部审计的评价职能被忽视,原本应在企业的战略决策、经营方略、管理机制、风险控制等方面积极参与并开展的评价活动没有能够发挥应有作用,也就不能协助企业从更...

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在职责和权限上的区别
答: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民间审计的区别如下:一、职责 1、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国家财政金融机构、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有国有资产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审计监督。2、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是指由本单位内部专门的审计机构和人员对本单位...

市场经济中的内部审计
答:内部审计以企业的目标为工作取向,并不是以损害国家的利益为前提的,市场经济必然是法治经济,企业是否依法经营,应由市场经济中的法治体系(即外部的监督机制)来监督、制约。内部审计仅能就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约束。2、强化服务 审计在日常工作中要以企业发展目标为工作导向,要以有...

内部审计在防范舞弊中的作用
答:特别是通过对银行经营活动中重大舞弊事项实行审计,可以减少经济纠纷的发生,避免国有资金的流失,维护国有商业银行的合法权益。(四)有利于建立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强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内部控制的发展离不开公司治理的推动,重视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内部控制,把内部控制看作公司治理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

如何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型内部审计
答:(一)合理安排审计机构的组织地位,提高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1.重构内部审计的组织系统 内部审计工作的组织系统是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有力屏障。内部审计的组织模式及职权必须符合公司治理的结构要求,为治理型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建立具有独立性、权威性的内部审计机构,改变内部审计机构平行于各职能部...

内审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样的?
答:仅有6%的企业还未开展管理审计的业务。由此可见,财务报告和合规性审计在大型企业内部审计职责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而管理审计的业务会成为未来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国有企业应参考国际经验,完成其内部审计职能的转型。内部审计工作方法在企业范围内逐步标准化。随着企业内部审计向管理导向型转变以及内部审计...

如何健全和加强国有企业的内外部监管制度
答: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但是目前企业大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致于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

内部审计师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的作用有
答: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应当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本规定和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忠于职守,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保密。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不得参与可能影响独立、客观履行审计职责的工作。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履行内部审计职责的内设机构应当在企业党组织、董事会(或者主要...

国资委和审计署在对国企进行审计,监管方面有什么分工和联系?
答:国资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央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对中央企业强化企业内部监督与风险控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保障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内部审计的更高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是根据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91条的规定,于1983年9...

独立审计、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
答:独立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提高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信性方面。 1)独立审计通过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可信性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减少经营者的败德行为和逆向选择。内部治理机制和外部治理机制要正常发挥作用,必须有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为基础。如果会计信息失真,那么构建在错误和虚假的会计信息基础之上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