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师”,你怎么看?

作者&投稿:荣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编者按 :有时,我们会在校园里听到这样的对话:“我觉得XX老师挺好的。”“我可不这么认为”……“好老师”是一个难以被量化的词。对于什么是“好老师”,每个人心中都自有标准。然而亦可管中窥豹,获知学生对老师的期望,对师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对此,我校在全校大学生中开展了“我心目中的好老师”调查,实际发放问卷800份,有效回收700份。

本次调查分为六个模块,对大学老师的总体评价,对任课教师、辅导员、班导师、各院系及机关单位老师的评价,寻找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的答案。

一、 要大学问还是好课堂?

优秀的大学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调查显示,81.57%的学生最注重老师是否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而应具备“渊博的学识”位居第三,占76.14%。但也有部分学生最喜欢的老师特点是热心科研,学识渊博,人生阅历丰富。那“好老师”究竟是能做得大学问重要,还是教得好课堂更重要?

好老师教什么?

在调查中,认为“大学老师是可以引导人生方向”的学生超过一半。与高中完成“升学率”指标不同,大学教师的任务不再是紧紧围绕“考试大纲”。分数不再成为唯一,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对于大学教学而言更为重要。

拖着一小箱书来上课已经成为文学院庞光华老师的标志了。对于好老师,庞老师也自有一套标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不断学习,即一个好老师自己要终身学习、热爱学习,不断提升自己。庞老师表示,教学与科研应该是相统一的,不能说“教学能力”与“渊博的知识”孰重孰轻,学得大学问,好课堂自然也就得心应手。比如在《古代汉语》的教学中,庞老师做了很多研究并发现了其中的不足,在《冯谖客孟尝君》一课中,他觉得“客”用得不对,就在课堂上将自己的研究和学生分享,从不照本宣科。在学生陈颖诗看来,《古代汉语》就是一堂“很活跃的课”。

文学院的陈颖诗谈起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时忍不住赞叹道,庞光华老师是一个很优秀的老师。“庞老师花了大量时间在阅读与学习上,他看过的书非常多,知识面非常广。一个好老师,应该是一个有耐心与毅力去学习与钻研的老师。”

“学高为师,德重为范”,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的辅导员何婉平老师认为,老师应该在拥有广博的知识基础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让学生能较全面地接受专业知识,“教会学生怎样思考,怎样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大学老师的责任”。

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先生亦早有高论,“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被“格式化”的好课堂

对于校方来说,学生认为的“好课堂”参考依据大多源自学期末的评教系统。从教学到行为设置了具体的规定,如课上有没有使用多媒体教学等,以此来对教师进行打分。“这是一个相对完善的管理体系,可以搭建一个让老师与学生进行交流的平台”,庞光华老师说道,但学生对老师的意见或建议可以通过多渠道反映。

政法学院的牟爱华老师则指出,对于评教系统应科学地看待。“每位老师都想培育好学生,但现在给老师设置的条条框框太多,比如说评教系统,学生要是不能通过哪门课程,会容易报复性投以差评,或者因课上涉及一些课外知识,有的学生就会投诉老师耽误课时、上课不专业……这对老师影响很大,导致老师很多教学方式都不敢采用。”

如此看来,“好课堂”也被规范化。教学计划、标准教材、标准答案以及标准的PPT,课堂已然被“格式化”。周作人、沈从文讲课难称一流,但学问好,总为人称道。上课“天马行空”的大师,与格式化的课堂格格不入。大师上课不及格,自然成为意料之中的事。

好课堂能引人入胜,大学问能引人入“深”,究竟是要大学问还是好课堂,恐怕还要回到“钱学森之问”上来。

二、 沉闷的课堂还是沉默的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老师有没有主动调动课堂气氛的调查,仅有19.29%的学生认为老师热情教学、课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62.14%则认为老师有调动课堂气氛,同学们却反映不热烈,而21.24%的学生则表示老师只顾讲课,不理会课堂气氛。

对于沉闷、毫无生气的课堂,多数人都避之不及。但当台上老师努力策划课堂,调动气氛时,台下却静如止水。这似乎形成了一个矛盾。

但不热闹的课堂就一定代表沉闷吗?到底是沉闷的课堂还是沉默的课堂,请看下面两组镜头:

镜头一:A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问,学生在台下积极回答,热烈讨论,但这种活跃的课堂是因为老师提出的都是相对简单、重复性的问题,学生只要简单判断就能很好、很快地回答。

镜头二:B课堂上,老师在讲台上透彻地分析,有的同学在本子上演算着,有的同学在小声讨论,但没有类似于“是”、“听懂了”的回答声,课堂气氛显得略为沉闷,但学生在课堂上思考的时间却更多,思维转动较快。

精彩的课堂不一定是热闹的,所谓的气氛热烈有可能只是浮于表面的假象,并不会带给学生活跃的思维与深刻的思考。《中国教育报》刊登的《课堂沉默不等于沉闷》一文中写道:“沉默仅仅是外显的冰山一角,冰山下面是波涛汹涌——急速而深刻的思维,即学生的静思默想。这必将带来学生理解上的顿悟、知识上的建构、思维上的流动。”而沉闷是学生思维的停转,或因课堂平淡无趣,或因知识高深莫测。庞老师说道,如专业性强、内容深奥的《古代汉语》课程,互动起来有点困难,学生要多读点书,多学习专业知识才能跟得上老师的思维。

陈颖诗觉得沉默也是一个思考过程,在《古代文学史》这一堂课中,老师在讲完知识点后,会给大家几分钟的思考时间,“这是一个很好的思考时间,可以消化并理解老师刚讲的知识,而且这样的思考可能更远更深,而不是一味接受老师的观点。”

但老师一味的讲课,任凭学生自当“沉默的羔羊”,也会让师生之间缺少思维的碰撞,因此,适当的互动也是课堂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庞老师为吸引学生注意力,会适当增加课堂趣味性,根据上课内容播放相关视频资料,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他的课堂信息量很大,涉及专业知识、历史文化内涵、古人智慧等,并常常结合现实进行讲解。

比如在讲到管仲这个历史人物时,他举例道,管仲为了发展经济,曾鼓励娼妓制度的发展,因此现在从事娼妓行业的老板以管仲为保护神。庞老师表示:“这一类知识趣味性较强,与课文也有关联,适当给同学们讲述,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增长他们的见识。”

三、 “爱戴还是畏惧”?

外国语学院大一新生罗颖,显然有些不习惯。“大学老师不像高中老师那样对学生管得比较严,而是管得很松。而且和大学老师的接触很少,很有距离感。”

谈起与任课教师的关系,有67%的学生使用了“一般”、“偶尔交流”等词。且认为大学老师最不好的行为是“与学生关系疏远,缺乏沟通交流”的同学达60%。

那么,学生更青睐于怎样的老师?

“玩成一片” =好老师?

陈颖诗回忆起军训期间发生的一件小事,当大家都在辛苦训练时,隔壁班的班导师李老师提着两个西瓜给他班上的同学吃。事情虽小,但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她开玩笑说:“当时我们班的同学都很羡慕隔壁班。”

“玩成一片”和“与老师建立朋友关系”成为受访者期望的师生关系的高频词汇。

在54.29%的学生看来,学院的辅导员老师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关心学生,经常和学生交流;并且在他们遇到困难时能耐心了解情况,给予建议或协助解决问题的占76.71%。文学院的林永添老师毕业后,选择留在了母校五邑大学担任辅导员。在他看来,辅导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所以他更愿意把自己当成大家的师兄,以师兄的身份与学生交往,增进彼此感情,互相信任。

何婉平老师聊起她的学生生涯,提起了两个令她印象深刻的老师。第一个是大学期间的辅导员老师,50多岁了,但仍积极地与每个学生交流,是一个很有青春活力、热爱工作的老师;第二个是研究生导师,非常严肃、严谨认真。在读研后期,因在外找工作而没有及时完成毕业论文,老师硬性要求她一定要回到学校完成论文,不得已怀着抱怨的心情回到学校,最终完成学业。现在她却十分感激当初老师的执著与严肃。

“‘玩成一片’只是师生关系的其中一个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中,老师应该有不同的面貌。”何老师表示,现在自己的工作要面对更多的学生,虽不能很好地跟每一个学生接触,但对他们提出的小细节、小问题都要高度关注,不能掉以轻心,因为这件事有可能会影响他以后的人生道路。

师生关系——可选择的“距离”

除了上课,一个月能和班导师见面多少次?25.57%的学生表示“一面难求”,“三次以上的”仅占17%,一个月见面1-3次的接近60%。五成以上的学生遇到学习或者生活中的困难不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忙,理由是“不熟”、“不愿麻烦”或者“很难找到人”。

和罗颖的“距离感”一样,应用物理与材料学院的钟超君的心理落差源于与中学教师的对比。

“在大学里,跟老师的接触很少,老师上完课就直接离开,不会在学生身边待很久,”大二的钟超君想起高一时,老师每个星期都会给没回家的同学煲汤,以朋友的方式跟学生相处,每个人都非常喜欢她。

“大学促使学生学会自立,独立生活。况且大学老师、学生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不可能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这就需要学生自己主动与老师联系。”庞光华老师是这样理解这种“落差”的。师生关系要“掌握好分寸”,和学生不能过于亲近,也不能过于疏远,要学会掌握好“度”。

不管是送西瓜还是煲汤,一件小事,就足以令学生牢记心里。如同黑格尔所说,“每个人都在追求在他者中的自我存在”,师生关系是“玩成一片”还是“望而生畏”,要爱戴还是畏惧,只是教学方式上的选择。是二选一还是二者并重的策略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落脚点都站在尊重和关注学生的立场上。

一位同学在调查问卷上这样写道: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是热心、热情开朗、幽默,能调动课堂气氛,严厉而不失温柔,总是用最好的笑脸面对学生,一视同仁。

附录: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怎么样的呢?
答:第1个问题:好老师的定义:对学生百分之百负责。不体罚学生。有很好的教育方式方法。让学生服他。喜欢他。不要让学生感到这个老师很可怕。那样也太失败了。第2个问题:我心里的理想的老师:教书好。负责。在乎同学。能与学生做朋友。开朗。第3个问题:我现在的老师:实话说。很好,对待我们这些学生很...

你觉得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
答:老师是我们人生道路上的明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这个社会上对老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老师的挑战也越来越多。虽然每个人心中对老师的定义是不同的,老师在他们心里扮演的角色也不相同,要让每一个人都满意,小编觉得是不可能的。如今做老师非常难,做个好老师更不容易。那么什么样的老师才是一个...

遇到好的老师是一种幸运,你怎么看待?
答:好老师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容貌无关更多的是内在的涵养或渊博的知识。也许在不经意间他、她的一句话或一个眼神甚至一个动作就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教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孩子只会在考完试后统统忘掉。学生记住的将是老师带给他的爱和学习的习惯。当你遇到一个好老师...

你认为怎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答:不要只教给他们真善美,还要他们知道如何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保留一些真善美。不随便否定任何学生,给他们鼓励。时刻教育孩子们,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目标,兴趣爱好,长大后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并从现在开始为之奋斗。---这些都是我想象中老师告诉我的,而受了这么n年的中国式教育,从来没有老师...

如何评判一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
答:尤其在你们当了父母以后,你们会更加理解当时老师的心情,他们真的是把你们当做一个孩子一样去养育去教育去传授你们知识让你们读书。在如今这个淘汰如此之快的社会里,我们必须得拥有一定的知识。如何去评判一个老师是不是好老师呢?那就要看他对你的严厉程度。可严厉可和蔼,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

遇上一位好老师,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答:遇上好老师当然是一种幸运和机遇。结合我自身的经历和体会,我认为好老师分三种:一、专业性强又有技巧的老师。这种老师专业能力很强,在教授内容方面很会引导孩子的兴趣,能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好老师,我初中的语文老师-施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好老师。在给我授课的时候,她已经50多...

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怎么样的?
答:提起我心中的好老师,那是一位严肃认真,孜孜不倦教导学生,重病还念念不忘学生的人。记得我在村办初中上学的时候,一位赵老师教过我。他特别爱提问我,当时我幼稚不懂事,觉得他挺烦人的,但成年后就想明白了。因为那时候学校条件差。我是一个跑灶生,学校离家大概二里远,一天三顿回家吃饭。家里...

有人说好老师都是学生逼出来的,你怎么看?
答:老师每天与学生交流,会在学生身上学到很多东西。学生一些行为会潜移默化的促使我们产生思想和行为上的转变,为了更好的组织教育教学和进行班级管理,我们也会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让我们的工作方法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也更加有效。一个了解学生并且能够良好的组织教育教学的老师应该是我们所说的好老师的构成...

好的老师就有好的学生,坏的老师就有坏的学生,对此你怎么看?_百度...
答:有人说好的老师就有好的学生,坏的老师就有坏的学生,对此你怎么看?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是片面的,针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首先,老师如果有过强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巧绝对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作为合格的教师会从各方面对学生...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你怎么看?
答: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这一观点是爱因斯坦提出来的。对于这一观点,我也持肯定赞成态度。(1) 正面分析。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驱动力。学生产生了对学习的兴趣之后,其学习的主动性、自制性、积极性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会从“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而且这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