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归纳一下关于叶圣陶

作者&投稿:隆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叶圣陶的《稻草人》全篇谁帮我概括一下。~

稻草人在夜晚看见肉虫吃稻子,鲫鱼被抓,那可怜的男孩,那跳河自杀的渔妇等一系列悲惨的事情,最后导致稻草人昏倒在田野里.

《稻草人》故事梗概
日据时代末期,陈发、陈阔嘴兄弟是两代佃农,收成不好之下,加上有耳聋的老母,一个因丈夫战死海外而发疯的妹妹,及一群毫无生产能力的小孩,其穷可知。
地主下乡避难,兄弟倾尽一切招待,谁知地主吃喝之后,说所有旱田要出售他人。第二天,他们兄弟那块小田地上掉下来一个重磅的未爆弹,全村震惊,连巡查捕也乐歪了,因为这个炸弹一旦收集,可能达成他升官愿望。
兄弟有如供奉祖先一般供奉这个“呈献天皇”的礼物,多面手在巡查捕郑重其事的押解下,把炸弹运往市镇送缴。途中山路崎岖,炸弹不时出状况,兄弟俩及巡查捕都发挥了“只要炸弹”不要命的勇气,把炸弹抬入市镇。岂料日惊吓之余要他们丢入海中,绝望之下只好从命,炸弹入海中应声爆炸,却见海面浮起死鱼无数,兄弟俩冲入海中捡鱼,脱下裤子装鱼。兄弟回到家,看到全家人兴奋吃鱼的样子,觉得老天还是公平的,总会掉下一些运气来。

  《春宴琐谭》叶圣陶的第一部白话小说1918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9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1934(与夏丏尊合著)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略读指导举隅》(教育)1946,(与朱自清合著)
  《儿童文学研究》1947
  《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
  《写作杂谈》(教育)1951
  《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
  《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
  《抗争》(短篇小说)1959
  《夜》1959《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箧存集》(诗)1960
  《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
  《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
  《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
  《文章讲话》(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话七十二讲》(教育)1999,(与夏丏尊合著)

  叶圣陶曾在以下报纸、杂志作过编辑、主笔或主编:
  《礼拜六》 、《上海时事新报》、《上海民国日报》 、《文学周报》 、《公理日报》 、《国文月刊》 、《苏州评论》 、《妇女杂志》 、《小说月报》 、《中学生》 、《开明少年》 、《中国作家》 、《人民教育》 、《中国语文》 、《诗》 、《光明》 、《国文杂志》 、《中学生战时半月刊》

  叶圣陶童话代表作:
  《稻草人》、《旅行家》、《小白船》、《古代英雄的石像》、《一粒种子》、《皇帝的新衣》、《玫瑰和金鱼》、《月亮姑娘的亲事》、《含羞草》、《快乐的人》、《芳儿的梦》、等等
  文章开始
  1《稻草人》中有32部小说,《小白船》是其中的一部,它讲述的是一男一女两个小朋友在小白船上被狂风吹到了另外一个地方,而又因自信、乐观和热爱生活的态度回到了家。也许这正是某些人的人生经历,而被叶圣陶爷爷用童话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一条小溪是各种可爱的东西的家。小红花站在那儿,只顾微笑,有时还跳起好看的舞来。绿色的草上缀着露珠,好像仙人的衣服上的珍珠,照得人眼花。水面上铺着青色的萍叶,矗起一朵朵黄色的萍花,好像热带地方的睡莲——可以说是小人国里的睡莲。
  小鱼儿成群地来来往往,细得像绣花针,只有两颗大眼珠闪闪发光。青蛙老瞪着眼睛,不知守在那儿干什么,也许在等待他的好朋友。”

  这里描写的是小溪周围的静态美,这好像是看到了一幅模糊的油画,仿佛进入了仙境一般,也好像进入了一个童话的世界,因为那里什么都是美好的,没有忧郁的心情,也从不伤心。

  “水面上有极轻微的声音,是鱼儿在奏乐,他们会用他们的特别的方法,奏出奇妙的音乐来:“泼刺……泼刺……”好听极了。他们邀小红花跟他们一起跳舞;绿萍要炫耀自己的美丽的衣服,也跟了上来。小人国里的睡莲高兴得轻轻地抖动,青蛙看呆了,不知不觉随口唱起歌儿来。”

  真的很美,这更像是一小段录像,我读时都发呆了,!这段从上段的静态转变成了动态,有一种美的享受。而这一仙境也为后面狂风的到来埋下了伏笔,突出了从美好到可怕的骤变。
  2 “歌还没唱完,刮起大风来了,小溪两岸的花和草,跳舞的拍子越来越快了,水面上也起了波纹。男孩儿张起帆来,要乘风航行。女孩儿掌着舵,手按在舵把上,像个老船工。”

  这里写出了小男孩和小女孩面对困难不惧怕,勇于面对逆境,并想法解决的精神,因为他们相信风总会有停止的时候。

  “风真急呀,两岸的景色都看不清楚了,只见一抹一抹的黑影向后闪过。船底下的水声盖过了一切声音。帆盛满了风,好像弥勒佛的大肚子。小白船不知要飞到哪儿去!两个孩子着慌了,航行了这许多时候,不知到了什么地方。要让小白船停住,可是又办不到,小白船飞得正欢哩。”

  环境从美好到不好的大反差,能让读者有一种忐忑不安的心情,环境从不好到很差更能揪起读者的心,读者会害怕下面发生不好的事情,因为一开始是美好的,小白船是无比纯洁的,小孩们是天真、活泼、可爱的。但读者也不会忍心放下书,不看后面的故事,而是很想读下去,看看后面发生了些什么。

  初读时,这篇文章好像只是一篇简单而又美好的童话,细读才发现这文学水平洋溢在字里行间,叶圣陶爷爷的文学水平真是令人叹服啊!
  3男孩儿想办法让船停住。他叫女孩儿靠紧船舷,自己站了起来,左手拉住帆绳的活扣,右手拿着桨,他很快地抽开活扣,用桨顶住岸边。帆落下来了,小白船不再向前飞了。看看岸上,却是一片没有人的旷野。

  两个孩子上了岸。风还像发了狂似的,大树摇得都有点儿累了。女孩儿才擦干眼泪,看看四面没有人,也没有房屋,眼泪又像泉水一样涌出来了。男孩儿安慰她说:“没有房屋,咱们有小白船呢。没有人,咱们两个在一起,不也很快活吗?咱们一同玩儿去吧!”

  从狂风到坐在小船上被刮在无人的狂野上,真是惊险无比,虽然不在船上,但他们同样要面临没有人烟的困难。女孩儿自然地表露了出来,而男孩没有,虽然男孩的内心同样痛苦,却在安慰着女孩,也正是因为男孩面对困难不害怕的精神,他们才能走下去。

  女孩儿跟着他一直向前走。风吹在身上有点儿冷,他们紧紧靠在一起,互相用手搂住腰。走了几百步远,他们看见一棵野柿子树,树上熟透的柿子好像无数的玛瑙球,有的落在地上。女孩儿拾起一个,掰开来一尝,甜极了,她就叫男孩儿也拾来吃。

  从第一句可以看出,女孩还是有些害怕,只是跟在男孩的后面。后来,他们决定并肩作战,紧紧靠在一起,相互扶持。这就像人生经历,小说中所说的走了几百步,在现实生活中可能走过了很多年,得到了他们应得的果实。所以说,人生并不是大草原,无比平坦,人生更像是爬山,有顺利的下坡,也有难行的上坡,但只要你勇于攀登,就一定能看见属于你的海洋!
  4忽然从矮树丛里跑出一只小白兔来,到了他们跟前就伏着不动了。女孩儿把他抱在怀里,抚摸他的柔软的毛。男孩儿笑着说:“咱们又有了一个同伴,更不寂寞了。”他掰开一个柿子喂给小白兔吃,红色的果浆涂了小白兔一脸。

  其实这只小白兔就是男孩和女孩“奋斗”了“几百步”后得到的机会,而获得了一个机会后又引出了一个更大的机会——

  远远的有个人跑来了,身子特别高,脸长得很可怕。他看见小白兔在他们身边,就板起了脸,说他们偷了他的小白兔。

  这个“大机会”来之不易,可令男孩女孩没想到的是,他要和“小机会”一起离开。我想他们是不会让“大小机会”这样做的。没错,男孩女孩极力阻拦,可“大机会”却偏偏什么都不听。男孩灵机一动想出了个办法:

  男孩儿想,既然遇到了人,为什么不问一问呢。他就问那个人,这儿离家有多远,该从哪条河走。那个人说:“你们家离这儿二十多里呢,河水曲折,你们一定认不得回去的路了。我可以送你们回去。”

  故事到这儿终于有了转机,大家肯定也很高兴,因为小男孩和小女孩有回家的希望了,可这个故事是一波三折的:第一折是大风来临,他们挺过去了;第二折是“大机会”要把“小机会”带走,男孩用他的智慧也过了这关:第三折——

  那个人说:“这可不成。我送你们回去,你们用什么酬谢我呢?”

  男孩要给他一幅美丽的图画,他不要;女孩要给他一束波斯菊,而且红的白的都有,十分漂亮,他也不要;他要给男孩女孩一个考验,这考验是什么呢?
  完了

1905年夏天,11岁的叶圣陶由舅父带领,去参加道试。坐在考棚里的他,似乎并不在意考试,却念念不忘装在篮子里的马铃瓜,先吃了个精光,然后,孩子气十足的他才匆匆地答完卷子出场,自然没有考中秀才。他可能根本没有想到,他参加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场科举考试,第二年清王朝即发布上谕:“从丙午科(1906年)起所有岁科考试、乡试、会试一律停止。”他更没有想到的是,中国的教育从此陷入了历史上最为混乱的时期,而他,注定要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因为家贫,叶圣陶很早就做起了孩子王,他个头矮小,一开始颇受学生轻视,但很快就因为亲近爱护尊重学生而被喜爱,他说:“(我)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仅仅浮在嘴唇边,油腔滑调的喊一声;而是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 然而此后的路并不好走,时局不稳,学界污浊,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大学,从普通学校到北大复旦这样的名校一直到教育部副部长,叶圣陶一路走得踉踉跄跄,正是在这样的踉跄中,关于语文教学的思想逐渐形成。

叶圣陶的语文教学思想,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性质,提出了现在备受争议的工具论,二是明确了语文教学的任务,即帮助学生养成使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在叶圣陶看来,旧式教育是守着“古典主义”和“利禄主义”的,“可以养成记诵很广博的‘活书橱’,可以养成或大或小的官吏以及靠教读为生的‘儒生学员’;可是不能养成善于运用国文这一种工具来应付生活的普通公民”。而“五四以来国文科的教学里,专重精神或思想一面,忽略了技术的训练,使一般学生了解文字和运用文字的能力没有得到适量的发展,未免失掉了平衡”。针对这两种情形,接受了杜威实用主义思想影响的叶圣陶旗帜鲜明地提出,语言是交际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语文教学,就是要运用这个工具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生活需要的能力。五十年代以后,重政治思想轻语文训练之风愈演愈烈,叶圣陶又一次强调指出:“语言是形成思想的工具,是认识世界的工具,语言教育的另一个主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遗憾的是,在今天的语文大讨论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叶圣陶提出工具论的大语境,将应试训练理解为叶圣陶所说的语文训练,从而对从未真正落实过的语文训练大加鞭挞,对含有巨大进步意义的工具论给予全盘否定,这是非常可惜的。当然,简单地将语言视为工具,是有局限的,这一点,已经被许多有识之士指出并在新课标中得到了修正。

语文教学(不止语文教学)要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无论在中外,这都不是一个新鲜的说法,但是把它提出来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并且形成一种系统完整的教育思想,则始自于叶圣陶。他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无非是培养学生具有各有良好的社会习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良好的习惯,包容极广,指的是整个人生各方面的习惯。在叶圣陶看来,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不仅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还是一种从自觉自强到自动自然的实践过程,包含着素质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内涵。这种最朴素的教育思想,它的价值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这,恐怕是语文教学至今仍然少慢差费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除此之外,叶圣陶还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他曾经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标的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基于此,他提出,教是为了不教,对建国后的语文教育产生了很大影响。

从1923年执笔撰写第一部继承五四精神的新学制中小学各科《课程标准纲要》,到1949年为新中国亲自草拟《中学语文科课程标准》,叶圣陶在语文教材建设上的贡献或许还没有第二个人能够赶上。不但如此,他自己还亲自编写了数十部教材,并为汉语言教材定名为“语文”,奠定了语文教材的基本框架。

叶圣陶是一个沉默的人。一辈子沉默着做着自己的事情,老师,编辑,作家,在任何一个领域内他都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单就做老师而言,他与亲家夏丏尊合写的《文心》当年在中学生中风行,一时洛阳纸贵,《精读举隅》(与朱自清合作)《文章评改》《文章例话》《文章讲评》等也如涓涓泉流,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滋润着中国语文。他的诚恳,他的责任心,他对于国事的大悲悯,统统化为平和,并内化为一种人生习惯,而这里面所包含的情怀,怎能不让人感叹再三?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   抗战期间,前往四川继续主持开明书店编辑工作,同时还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抗敌后援会”。   1946年,回到上海后,担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及上海市小学教师联合进修会和中学教育研究会的顾问。   1949年,到达北平,担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后任全国文联委员。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连续五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和民进中央主席。
叶绍钧是新文学史上最早出现和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 “教育小说”的基调。他以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和同情,反映了下层知识分子贫穷悲苦的生活状况。与此同时,他对作为知识阶层一部分的教员,也有着严峻的解剖与审视。
叶绍钧小说的突出艺术成就,在于他对“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鲜明的现实主义的特征。作家的冷隽、客观的风格色彩并不排斥他的内在热情和主观见解。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在叶绍钧小说风格的诸因素中最为突出。他带着一双透入的观世的眼,冷静的谛视着蜷伏在旧中国暗诹一角里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他的内心满蕴着悲悯之情,而在落笔之际却藏而不露、冷隽含蓄,意常见于言外,情不外露文中。   同情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在生活的碾盘重压下的知识者,作者看不惯他们的怯弱、空虚、玩忽职守、自私自利、不又要刺它一下,期望他们有所改变;但是他也深知他们的甘苦,造成他们这些不良表现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他们自己也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因此,他在嘲讽的同时又毫不含糊的把笔锋穿过这些人而指向其背后的黑暗现实制度,从而使他的批判现实主义达到了一定的深度。   叶绍钧小说中的小知识分子形象大致有两种类型:   一是卑琐和庸俗型。其代表是《饭》中的吴先生和《潘先生在难中》的潘先生。   二是正直和理想型。其代表是《城中》的丁雨生、《抗争》中的郭先生,最典型的是《倪焕之》中的倪焕之。其中《倪焕之》被矛盾称为“扛鼎”之作。   结构多变、精于布局,讲究结尾饶有余味,是叶绍钧小说风格的又一方面。   叶绍钧对外国小说的借鉴了无痕迹,他的小说文字整饬、严谨、平实、纯正,既无欧化的成分,又没有半文半白的现象,十分讲究规范化。叶绍钧的文学语言没有五四作家常有的欧化气息,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和严肃踏实的写作态度,使叶绍钧的文学作品为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纯洁、健康作出了贡献。
《春宴琐谭》第一部白话小说 1918    稻草人
《雪朝》(与朱自清等人合蓍)(诗)1922   《隔膜》(小说集)1922   《稻草人》(小说,早年童话集)1923   《火灾》(小说集)1923   《线下》(短篇小说)1925   《倪焕之》(长篇小说)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话)1931   《文心》(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厌居习作》(散文)1935   《圣陶短篇小说集》(短篇小说集)1936   《叶绍钧选集》(文选)1936   《略读指导举隅》(教育)(与朱自清合著)1946   《儿童文学研究》1947   《精读指导举隅》(教育)1948   《写作杂谈》(教育)1951   《荷花》(现已收入三年级下册(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3课(人教版)语文书课文)   《叶圣陶童话选》(童话)1956    叶圣陶童话选
《叶圣陶出版文集》(文选)1958   《抗争》(短篇小说)1959   《夜》1959   《平常的故事》1959   《微波》1959   《箧存集》(诗)1960   《潘先生在难中》(短篇小说)1964   《叶圣陶散文》(散文)1983   《我与四川》(散文和诗)1984   《文章讲话》(与夏丏尊合著)(教育)1997   《文话七十二讲》(教育)(与夏丏尊合著)1999   《藕与莼菜》(短篇小说)(现已收入七年级语文第一册课本第八课)1997   《爬山虎的脚》(现已收入语文四年级上册(人教版)课本第六课)   《一个少年的笔记》(包括《诗的材料》《三棵老银杏》《爬山虎的脚》)(现已收入语文八年级上册(鄂教版)课本第十八课)   《记金华的双龙洞》(现已收入六年级下册(苏教版)课文和四年级下册第3课(人教版)课文)   《苏州园林》(现已收入人教版初二年级下学期第三单元第13课;苏教版 初二年级下学期第四单元第21课,有删改;语文出版社初一年级第17课,有删改。)
 儿童文学: 培养年轻的心灵   叶圣陶的第一篇关于儿童文学的学术论文题作《儿童之观念》,批评了中国儿童受到的坏影响。   事实上,叶圣陶是20世纪20年代第一位写童话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于1923年出版。 这部儿童读物在许多青少年当中极受欢迎。另一个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讲述了一块石头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这个简单易读的故事背后的寓意是嘲笑专家的傲慢自大与人们的麻木。   叶圣陶的学生丁玲曾经称赞他的童话能够启迪人们对社会更多的思考。叶圣陶的童话是简单的,但是却拥有着深刻的内涵。他相信儿童对周围环境拥有个人看法,所以应当提高他们的批判能力。通过叶圣陶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逐渐获得这个社会与他们之间关系的清晰认识。
叶圣陶的语言是简练而感人的,他以用恰当的词语表述自己的能力而出名。叶圣陶在他的报道中强调感觉与情感。人物在叶圣陶的笔下鲜明活泼,他深深的洞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知名作家赵景深盛赞叶圣陶是写作界的异数,拥有着杰出且惊人的才能。他的优美文章持久而韵美的留存于世。他表达的情感和感觉构筑了真相与现实的基础,也使他的文章充满无穷的力量。 “情感如同忽明忽暗的灯火,但是记述却因为这灯火而引人注目,” 叶圣陶说。这段谈话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叶圣陶不仅是一位善于讲述故事的人,他更是一位艺术家。

1894年生,江苏苏州人。原名叶绍钧,曾用名叶秉臣。1911年11月,改现名叶圣陶。笔名有叶锦、圣陶、斯提、桂山、秉丞、郢生等。1911年中学毕业后,当乡镇小学教师。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1919年加入北京大学学生组织的“新潮社”,开始发表小说、新诗、文学评论和话剧剧本。1921年与周作人、沈雁冰、郑振铎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共同举起“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旗帜。“五卅”运动,与胡愈之等人创办《公理日报》,进行反帝爱国宣传,后又主编中国济难会的《光明》半月刊。1923年任商务印书馆编辑。1930年任开明书店编辑。“九一八”事变后,参加发起成立“文艺界反帝抗日大联盟”。1939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后参加爱国民主运动,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总务部主任。1949年任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主任。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教育部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民进第六届中央副主席、第七届中央主席、名誉主席,全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二、三届理事、顾问,中华全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1923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倪焕之》(1929年)。其他作品还有:短篇小说集《隔膜》(1922年)、《火灾》(1923年)、《线下》(1925年)、《城中》(1926年)、《未厌集》(1928年)等。在长期的编辑生涯中,先后主编或编辑过《诗》杂志、《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中学生文艺》、《国文月刊》、《开明少年》、《笔阵》、《国文杂志》、《中国作家》等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发现培养和举荐过一批青年作者,如巴金、丁玲、戴望舒等。198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4岁。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1949年后,先后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委员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顾问、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政协副主席,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民进中央主席。1983年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第一至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1988年2月1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最经典的叶圣陶的名言
答:阅读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你可能我将道未发现,阅读竟认有大人如此有趣。经典得风国国文教材,告诉我们为什么心们起读书,怎成时金主挑到适合自己的好书,怎成时金主使阅读成为习惯。 ---《好读书为他求甚解:叶圣陶谈阅读》 15、所恋在这就下只人,这就下只人他这是我们的故乡了。 ---《藕与莼菜》 16...

记金华的双龙洞,主要内容,分段,讲解,中心思想,作者背景,文章背景...
答:原文现收在叶圣陶的散文集《小记十篇》里。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紫羽uc 2009-02-17 · TA获得超过748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08 采纳率:0% 帮助的人:69.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一)主要内容 这是一篇游记,记叙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情景...

叶圣陶读书的名言
答:叶圣陶关于读书的名言 1、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须教。2、教师并非教书,而是教育学生。3、一辈子坚持自学的人就是一辈子自强不息的人。4、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5、只有做学生的学生,才能做学生的先生。6、作文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7、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8...

叶圣陶名言名句关于写作文
答:帮助的人:31.1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叶圣陶先生作文的名言 猪的鼻子有两个孔, 猪有着黑漆漆的眼,望呀望呀望也看不到边....做教师最主要的是不说假话;讲"、分析,不待老师讲,使整个学校形成一个好校风。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归纳(个别一般),然后畅讲,演绎(一般个别);、...

叶圣陶散文集读后感
答:帮助的人:11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叶圣陶先生从一九一二年起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出版工作,前后六十多年,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叶圣陶散文集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 叶圣陶散文集读后感篇一 “为什么学语文”,当属语文学习的源头问题。每当教学中遇到难题或者模棱两可的问题,我们都会自...

叶圣陶写作文名言
答:帮助的人:27.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1. 叶圣陶关于语文的名言 叶圣陶教育名言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 教师教任何...

【苏州园林】这一课【叶圣陶写的】中心内容也就是主题归纳
答:帮助的人:119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苏州园林】这一课【叶圣陶写的】中心内容本文介绍了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征,从而显示了园林设计者和匠师们的智慧,以及我国园林艺术水平的高超。 赏析:摘要:“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模仿和再现自然山水是中国园林形成、表现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园林不仅是...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浏览方法
答: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浏览方法具体如下:叶圣陶先生的二三事浏览方法是一种高效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掌握大量的知识。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不必花费太多时间进行细节阅读,而是把重点放在浏览材料的核心内容上。第一步是了解材料的主题,例如某篇文章或书籍,首先要找到它的中心思想和主旨。这有助于我们快速...

阅读经典 汲取教育智慧——读《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有感
答:所以,在榜样老师的带动下,不由逼迫自己沉下心去一页一页地细读,一句一句地琢磨,一点一点地领悟。我就阅读《认识国文教学》和《中学国文教师》来谈一谈自己的收获感悟。1.认识国文教学 这是叶圣陶先生在《国文杂志》的发刊辞,先生的文字朴实如常却又令人振聋发聩,关于国文教学的现状让我们这些教育...

《苏州园林》一课中,第3—8节中,有哪些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的句子...
答: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课文研讨 一、整体把握 本文先总括苏州园林从整体上呈现出的特点,再从各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尽管文中没有提到任何一个园林的名字,没有描述某一处具体的景色,但读者得到的关于苏州园林的知识,是全面、明确的。同时,读者也从中获得了一些欣赏中国园林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