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御花园的描述

作者&投稿:年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故宫里御花园的介绍~

紫禁城内最大的花园为御花园。
御花园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公元1420年),从明景泰六年(1455年)开始增建,历经数代。
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物。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
御花园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全园南北宽80米,东西长约140米,有建筑二十余处。园内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筑,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

扩展资料:
故宫博物院推出VR作品《御花园》
利用三维特效再现全貌,展示现实中无法赏玩的区域,VR重现故宫御花园盛景。
2018年12月19日起,故宫博物院推出VR作品《御花园》,通过VR技术,观众可以看到已经消失或尚未开放的御花园区域。
《御花园》VR节目时长20分钟,其中节目视频15分钟、互动环节5分钟。该节目首次应用行业内领先的三维引擎实时渲染光影,充分展现御花园在一天中的不同风采;虚拟世界复原了御花园中曾经饲养的小鹿、游鱼和曾种植过的海棠树等,在直观展现御花园历史风貌的同时,营造出活泼灵动的园林空间。一些现在很难抵达的御花园区域也通过VR开放。
参考资料来源:中新网-故宫博物院推出VR作品《御花园》 重现故宫御花园盛景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北京故宫御花园

御花园位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是汉族园林建筑之精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体现天人合一的汉族传统文化。

北京故宫御花园位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明朝时称其为宫后苑,清朝时才被称为御花园。这座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汉族园林建筑,曾有过多次增修情况,但依然保留着当初建造时的基本格局。整个御花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约12000㎡。园内生长着松、柏、竹等之植物,使得园林显现出四季常青的景观,实现了汉族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关于北京故宫御花园的故事不是很多,其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连理柏”的传说。相传这个连理柏是在清乾隆间种植,它也是御花园中唯一的连理柏,目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古树。这个连理柏主要由两株古柏组成,最神奇的是这两株古柏的主干恰巧跨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双干是倾斜生长的,只有上部相交缠绕在一起并融为一体,从远处看就是一棵树,这也成为了故宫御花园一道独特的风景,受到不少有人的喜爱和追捧。

每当游客看到这个连理柏就会产生这样的一个疑问,这个连理柏到底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为的。其实连理柏既可以天然形成也可以人工形成。天然形成的除了要将两棵树种得比较近之外,还跟天气和运气有很大的关联,当这两棵树由于常年风吹雨将树皮都磨掉后,因地上或者底下的根交叉长在一起,慢慢形成一种独特的生长方式,这就是天然连理柏。人工连理柏相对来说要复杂一些,但不需要太大的运气在里面。据说古代就有一些杰出的园艺大师通过人工靠接的手法培育出连理柏。

这种方法就是将两棵靠在一起,大小相似的树的树枝皮用刀刮掉一部分,再将它们的两个枝条靠在一起并用油布裹严,等到一定的时间之后,这两个枝条就长到一起了,这时候解开油布让其自然生长就行了。



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以钦安殿为中心,两边均衡地布置各式建筑近20座,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其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万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

两对亭子东西对称排列,浮碧和澄瑞为横跨于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侧伸出抱厦;万春亭和千秋亭为上圆下方、四面出抱厦、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观念。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御花园增色不少。



扩展资料:

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

御花园一处以精巧建筑和紧凑布局取胜的宫廷园林。御花园的面积并不大,其南北深八十米,东西阔一百四十米。

但古柏老槐与奇花异草,以及星罗棋布的亭台殿阁和纵横交错的花石子路,使得整个花园既古雅幽静,又不失宫廷大气。这里是帝后茶余饭后休息游乐的地方。另外,每年登高、赏月活动也在这里进行。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御花园



御花园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全园南北宽80米,东西长约140米,有建筑二十余处。园内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筑,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

御花园占地一万一千多平方米,全园南北宽80米,东西长约140米,有建筑二十余处。园内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各式建筑,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

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以钦安殿为中心,两边均衡地布置各式建筑近20座,无论是依墙而建还是亭台独立,均玲珑别致,疏密合度。其中以浮碧亭和澄瑞亭、万春亭和千秋亭最具特色。

两对亭子东西对称排列,浮碧和澄瑞为横跨于水池之上的方亭,朝南一侧伸出抱厦;万春亭和千秋亭为上圆下方、四面出抱厦、组成十字形平面的多角亭,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中国传统观念。两座对亭造型纤巧秀丽,为御花园增色不少。



扩展资料:

御花园以钦安殿为中心,园林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布局紧凑、古典富丽。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

御花园一处以精巧建筑和紧凑布局取胜的宫廷园林。御花园的面积并不大,其南北深八十米,东西阔一百四十米。

但古柏老槐与奇花异草,以及星罗棋布的亭台殿阁和纵横交错的花石子路,使得整个花园既古雅幽静,又不失宫廷大气。这里是帝后茶余饭后休息游乐的地方。另外,每年登高、赏月活动也在这里进行。

故宫御花园介绍
答:6、故宫御花园讲解范文如下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是帝后茶余饭后休息游乐的地方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御花园面积并不大,是一处以精巧建筑和紧凑布局取胜的宫廷。7、北京故宫御花园位于北京紫禁城中轴线上,明朝时称其为宫后苑,清朝时才被称为御...

故宫御花园景点讲解
答:故宫御花园,也被称为宫中苑,是故宫内一个重要的园林景点。它位于紫禁城中轴线上的最北部,与乾清宫、坤宁宫相连。御花园的建筑布局与园林设计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精髓,融合了自然美与人工美,是研究明清两代皇宫的重要场所。御花园的面积并不大,大约只有12000平方米,但它的景观丰富多样。园中有...

故宫御花园美景介绍
答:故宫御花园美景介绍如下:提到中国的皇家园林,很多人想到的就是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一些知名景点,其实在故宫中还有一座供皇帝及其后妃们休闲娱乐的宫苑御花园。和故宫一样,御花园从建成到现在已经度过了600岁的生日,在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等众多明清皇家园林中是历史最悠久的一座皇家园林...

北京旅游景点:故宫御花园
答:御花园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物。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读书等用途。御花园主要...

御花园的园内建筑有怎样的布局特点?
答:御花园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后方,始建于1420年,称为“宫后苑”,以后历代多有增修,但都基本上保留了初建时的基本格局,清代时改称为御花园。 园中有不少的殿宇和树石,都是明代遗物。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藏书和读书等用途。 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正...

故宫御花园的介绍
答:介绍一下故宫的御花园 御花园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始建,十八年建成,名为“宫后苑”。清雍正朝起,称“御花园”。园中奇石罗布,佳木葱茏,其古柏藤萝,皆数百年物,将花园点缀得情趣盎然。御花园里有三大奇石,值得一看分别是“诸葛拜北斗”、“海参石”和“木化石”。1.诸葛拜北斗石。诸葛拜...

故宫里御花园的介绍
答:御花园位于北京故宫中轴线的最北端,在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从明景泰六年(1455年)开始增建,历经数代。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园中不少殿宇和树石,都是十五世纪明代遗物。御花园原为帝王后妃休息、游赏而建,但也有祭祀、颐养、...

你知道故宫御花园吗?
答:再来到中和殿,位于紫禁城太和殿之间。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幷接受执事官员朝拜的地方。故宫故宫御花园经历有明清两个朝代和24个皇帝。故宫规模宏大,西东宽750米,南北长960米,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积15万多平方米,有房屋1000多间,是世界历史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进了故宫的大门,就会...

故宫御花园建筑特点
答:故宫御花园,这座皇家园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精致的景观设计闻名于世。其中,钦安殿位于整个花园的中心,是园中最重要的建筑,周围环绕着一系列精美的亭台楼阁,如:坤宁门 天一门 御景亭 澄瑞亭 万春亭 绛雪轩 琼苑东门 延辉阁 位育斋 顺贞门 延和门 这些景点巧妙地融合了古木繁花、玲珑的山石和独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