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作者&投稿:王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根本原因:
赤壁之战以后,曹操战败,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
在北方,曹操占据黄河流域,孙权占领长江中下游,刘备占领四川和长江中游的一部分。从地理条件说,蜀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吴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在经济上。再加吴蜀联合,攻虽不足,守则有余。
220年,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扩展资料265年司马昭去世,其子司马炎夺取曹魏政权,定都洛阳,建立晋朝,史称西晋。司马炎称帝后开始筹备伐吴,派王濬于益州大造船舰,以羊祜镇守襄阳与镇守江陵的吴将陆抗对峙。在264年孙皓即位后 ,交州(约今广西省及越南北部)向曹魏投降。两年后吴军意图夺回但被晋将毛炅击败。
269年孙皓以虞汜、陶璜及李勖等人分陆海两路会师合浦,至271年方夺回交州。279年,修允部属郭马于广州(约今广东省及广西省)叛变,孙皓先后派滕循、陶浚、陶璜等多方围剿方平定。同年晋军率大军南征,吴国岌岌可危。
东吴重臣陆凯及陆抗相继去世后,晋将羊祜提议伐吴,但遭贾充反对而作罢。279年西北之乱始平,王濬、杜预上书司马炎,认为是时候伐吴,贾充、荀勖等认为西北未定而反对。最后司马炎决定于该年十一月大举进攻吴国,史称晋灭吴之战。
他以贾充为大都督 ,上游王濬唐彬军、中游杜预胡奋王戎军、下游王浑司马伷军多路并进。280年一月孙皓急任丞相张悌率沈莹、孙震渡江抵御王浑军,但皆战败而亡。
而王濬军沿长江配合其他晋军攻下西陵、江陵、武昌及寻阳等地,杜预也夺下荆州南部。三月十五孙皓见晋军已包围建业,认为大势已去而投降。孙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三国时期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

说完了秦和汉 就到了三国,到底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么形成的呢?
秦汉后面是三国时期。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进入三国割据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嬴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秦始皇嬴政废封建,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
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秦朝二世而亡。在经过短暂的分裂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
人们平常总说赤壁之战的结束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开始,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全面。赤壁之战前,鲁肃入荆,诸葛亮入吴,促成了孙刘联盟的缔结,成功地打胜赤壁之战后,三股政治力量、军事力量的鼎足,应该说是形成了。但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却还要往后推几年。
之后,刘备得荆州,取蜀,与孙权重分荆州,取汉中。鼎之西足才算铸就,地域上的三足鼎立局面第一次形成。
但第一个三足鼎立局面没有延续多久就被打破。关羽北攻樊城襄阳,中原震动,江东恐慌。曹孙两家合作,共同击败关羽,吴方夺了原蜀汉方控制的荆州地域。刘备伐吴,夷陵战败。于是便形成了第二次鼎立局面,也就是后来比较稳定的鼎立局面。

依我看,是三个主要原因:
1、朝廷腐败
因为桓、灵二帝的垃圾作为,朝廷越来越腐化。
东汉末年是个腐败透顶的时代。桓灵时公开卖官,连公卿这样的官职也一千万八百万地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一时拿不出钱甚至可以赊欠!这样的官员上了台,除了拼命“赚钱”外还能干什么?这样的朝代不灭亡才是奇迹。
这样的朝廷,又如何管理天下大事?
百姓又怎会过上好日子?

但是,朝廷腐败未必就一定会成为乱世。
比如明朝嘉靖、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大臣们斗来斗去,一片乱糟糟的,不也没事么?
因为上面虽然乱,下面的百姓还是能过日子的,还不至于天下大乱。
那怎样才会大乱呢?看下面第2条原因。

2、天灾!
朝廷虽然乱,但百姓只要还能活下去,就不会作乱。
可赶上天灾就不一样了…………
东汉桓帝年间,中国的人口曾经达到五千多万,但到了三国时锐减到七百多万,甚至还不如四五百年前动不动就“斩首十万”的战国时代(那时还有一千多万)。
杀光这么多人不可能,但饿死却不难。
究其根源,无非是天灾人祸。
自东汉桓帝灵帝以来,旱灾、水灾、瘟疫、暴动、少数民族叛乱不断,民不聊生之余人口、户数大量减少。根据后汉书记载,汉桓帝时期,比较大的灾祸有“延熙九年(公元166年)春三月,司隶、豫州饥死者什四五,至有灭户者”按照这个估计,仅此一年这两地就饿死了大约三四百万;汉灵帝时期,“建宁三年(公元170年)春正月,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光和五年(公元182年)二月,大疫。”,“光和六年(公元183年)夏,大旱”。其余小规模的天灾、少数民族叛乱或入侵,不计其数。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是这样一个腐败的朝廷,百姓的日子过不下去了,结果必然是乱世!

这样的乱世的很可能像秦朝那样灭亡,或者像明朝那样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灭掉。
但东汉灭亡却不是“秦朝方式”,即亡于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连黄巾大起义也未能将其颠覆;
而是“周朝方式”,即亡于地方官(诸侯)的反叛不臣。
这又是为什么呢?
看第3条原因。

3、刘焉的建议
刘焉这个人,在三国历史上并不出名,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有这个人。
他是刘璋的父亲,刘璋就是西蜀原本的“土皇帝”,后来被刘备灭掉了。
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时任太常的江夏人刘焉看到天下大乱盗贼四起(黄巾起义已经爆发),建议:
“四方兵寇,由刺史威轻,既不能禁,且用非其人,以致离叛。宜改置牧伯,选清名重臣以居其任。”
简单地说,就是要从中央选派要员加强对地方的领导,并扩大地方官的权力使其能够更加有力地镇压各地的叛乱。这一建议被采纳,刘焉也亲自出任益州牧(西蜀)。

这个政策的实行,实际上把东汉由中央集权变成了分封。
这就是东汉末年诸侯林立,群雄并起的原因。

这一三国演义中并未提及的政策却大大影响了后世几十年的风云!!!!!!!

那么新的问题来了,按说这情况跟战国时期很像。
为什么战国时期形成了7大强国,三这里却是三个国家呢?

看第4条。

4、强者降临。
历史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
曹操、刘备、孙权,三个强者降临在同一时代,这就是历史的偶然性。
与这三人相比,其他人都太弱了。
所以形成了三国,三个国家,三!非常微妙的数字!

假设是7个强人,有可能变成战国七雄那样的情况。
假设是2个强人,有可能变成秦末楚汗相争那样的情况。
但偏偏是3个强人,所以变成了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地方的政治经济势力无法调和,形成统一政府,最终成为各个军阀割据的支持力量。
  2、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史称蜀。222年,孙权也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3、三国鼎立,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魏、汉、吴三国,三分天下,成犄角对峙局面。
  从公元220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曹魏、季汉、东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称为“三国鼎立”。

易中天品三国:陆逊之死,三国鼎立局面成立的原因是什么?



赤壁大战孙刘联军击败曹操,使曹操元气大伤,再无实力大举南下

从宏观来说也就是三国演义开头说的那样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包括后来的魏朝之分也只是一个历史的过渡性阶段。从微观来说就是汉末各路诸侯相继灭亡只剩下曹操最盛刘孙次之,二赤壁之战又只是曹操与刘备孙权等势均力敌谁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灭掉其中任何一方。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如下:1、农民起义的推动 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由于起义军规模较大,朝廷不能有效镇压。东汉政府就改州刺史为州牧,加重其权力,希望可以快速的扑灭起义力量。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官僚军阀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占领更多的地区,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于是,形成...

简要说明三国时期形成局面的原因。
答: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地方的政治经济势力无法调和,形成统一政府,最终成为各个军阀割据的支持力量。2、赤壁之战以后,曹操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220年,曹操病死,他的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第二...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
答:农民起义的推动、封建经济发展的局限、人才智力上的均衡等原因。1、农民起义的推动:东汉末年,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由于起义军规模较大,朝廷不能有效镇压,各地官僚军阀乘机扩张自己的势力,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军事力量,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2、封建经济发展的局限:权占领江南后,极大地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答:根本原因:赤壁之战以后,曹操战败,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得到巩固。刘备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占据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攻占四川。在北方,曹操占据黄河流域,孙权占领长江中下游,刘备占领四川和长江中游的一部分。从地理条件说,蜀有剑阁、三峡之险,进可攻,退可守。吴有长江天险...

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答: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一、形成原因 赤壁之战后曹操在短期内丧失了南下的能力,而刘备和孙权趁机瓜分荆州,随后刘备攻占蜀地,再得汉中,关羽趁势攻打樊城,孙权有感偏居江东若让关羽得胜的话会转为劣势,不利于江东基业的发展,所以跟曹操联合...

三国鼎立是怎么形成的
答: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2、三国鼎立的影响:三国鼎立是促使国家分裂,妨碍国家统一的,所以,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是有消极影响的.如果非要说它的积极作用,那也就是势均力敌互相牵制的对峙局面,期间的相互鼎立换来了短暂的和平,短暂的经济发展时期.从大的方面讲分裂始终是阻碍历史发展进程。

为什么三国鼎立的局面会出现?
答:虽说农民起义不是导致三国鼎立形成的根本原因,但至少起到了导火索的作用。因为农民起义,才有了后来一连串的事情,可以说是直接因素,所以说农民起义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魏、蜀、吴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2 经济发展的局限 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认为: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封建...

三国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答:这两方面因素,为三国鼎立的出现提供了客观物质基础。三大集团的领袖、谋臣、武将在水平上势均力敌,并各自在自己周围形成了人才群体。曹操用人不拘一格,刘备、诸葛亮以诚待人,知人善任,孙权用人,与臣下同舟济水,忘短贵长。孙刘联盟,攻虽不足,守则有余。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它较之...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答: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王朝镇压黄巾起义的必然结果,也是东汉末年割据战争的继续发展和 社会大破坏的自然产物。因为东汉政府在镇压农民起义时,给予了各地军阀和州郡长官以可乘之机,他 们纷纷组织武装,修建坞堡,扩大地盘,成为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公元 189年,并州牧董卓乘中央外 戚与宦官争权夺利...

为什么会有三国鼎立的局面
答:三国时三足鼎立的局面,是三方面相互牵制,相互联合,相互制肘才形成的。这是弱者的战争艺术,处于弱势时,就要联合能够联合的力量,用利害关系打动对方,双方组成联合统一战线,抑制胜势的一方。一待强势一方实力受措,弱势的两家迅速起势,扩展势力。形成均势。然后三家各自发展自己的实力,一待哪一家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