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这一天对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影响

作者&投稿:圣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地球公转和自转分别会产生什么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
1、昼夜更替现象,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南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引起的各种运动旋转现象;
3、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4、东西部地区的时间差现象,生物作息规律现象;
5、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级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
1、根据太阳高度的差异,划分出五带:北寒、北温、热带、南温、南寒;
2、根据获得热量多少的时间差异,划分出四季:春、夏、秋、冬;
3、昼夜长短的变化现象;
4、天象位置的变化;生物生长规律现象.
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正午高度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小值。

扩展资料地球自转: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其实,古希腊的费罗劳斯、海西塔斯等人早已提出过地球自转的猜想,中国战国时代《尸子》一书中就已有“天左舒,地右辟”的论述,而对这一自然现象的证实和它被人们所接受,则是在1543年哥白尼日心说提出之后。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The Earth revolution around sun)。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地球的公转遵从地球轨道、地球轨道面、黄赤交角、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公转速度和地球公转的效应等规律。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 。
笼统地说,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地球上的观测者,观测到太阳在黄道上连续经过某一点的时间间隔,就是一“年”。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参考资料:地球自转-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地球公转-百度百科

地球自转对阳光照射的影响很容易理解,就是朝向太阳的一面能照射到阳光,背向太阳的一面照射不到阳光。随着地球的自转,地球表面能够基本均匀地接受到阳光照射。
不太好理解的是地球公转对阳光照射的影响。
地球自转形成的赤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不是平行的,而是有一个23.5度的夹角,叫“黄赤交角”。正是因为这个交角的存在,在地球运动到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太阳光直射地面的位置不同,从而影响到地球不同地点的日照强度。


当地球位于夏至日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接受到的阳光辐射强,气温高,是北半球的夏季。北极附近太阳整日不落,有极昼现象。反之在南半球,阳光倾斜照射,地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弱,气温低,是冬季。南极附近太阳不会升起,有极夜现象。
当地球运动到春分点时(秋分点时也一样),阳光直射赤道,地球表面均匀受热,是北半球的春季、南半球的秋季。
当地球运动到冬至日的位置时,情况与夏至日时正好相反,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的冬季。

冬至是一年里太阳最偏南的一天,这天过后,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的白昼长度开始逐渐增加,正午太阳高度也逐渐升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在南半球的时间比在北半球约短8天,因此北半球的冬季比夏季要略微短一些。

注:地极轴通过地心,连结南、北两极,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34′,和地球自转轨道面——赤道面垂直。

扩展资料

冬至日过后是日长夜短。冬至这天,北半球中午太阳的高度也最低,比如在北京,太阳高度只有26°42′,因为这天中午的表影最长,故也称“长至日”。

中国古代非常重视冬至,规定有冬至的月为“子月”,是十二地支序的首位。所以冬至还是一个传统节日,俗称“冬节”“长至节”等。



冬至日地球公转在轨道的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太阳直射地球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并且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反过来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这个问题本身不存折,冬至日,是地球公转到了近日点附近,又由于地球黄赤交角的存在,12月22日这一天叫做冬至日,这一天是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最短夜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看出,地球自转与公转的方向都是___.(2)由 ...
答:为北半球的夏至日,日期是6月22日前后,这一天北半球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4)从地球公转示意图可以看出,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是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昼最短夜最长.(5)10月1日位于秋分日(日期是9月23日前后)与冬至日(日期是12月22日...

天文题 冬至后到春分地球公转加速 自转也加速么
答:公转加速是因为地球这段时间离太阳的距离比较近,所有行星轨道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就是地球离太阳越近,角速度会越大.影响自转的因素有但是影响不是很大,和公转也不同,所以自转可以几乎看成没有变化的.冬天的白天短是因为太阳角度问题,和地球自转也没有必然影响 ...

为什么冬至是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答:冬至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距离北半球最远,之后太阳直射点又向北回归线移动。太阳直射在地球下半部分,那么北半球被照射面积减少,地球自转速度不变,走过被照射面积的时间也就减少了,所以冬至这天白天时间最短。太阳的直射点向北移到到地球的“北回归线”上是“夏至”,南来北往到赤道时,...

地球公转过程中南北半球昼夜长短是如何变化的
答:从冬至日到夏至日,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是昼渐短夜渐长,从夏至日至冬至日,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是昼渐长夜渐短。二、地球公转介绍: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为什么冬至后太阳向北移动,天气反而越来越冷?
答:首先,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是我国民间流传已久的传统佳节,这也大多数人对它的认识。其次,从天文角度来说,冬至是太阳在这一天运行到了冬至点(黄经270°)的时候。那么,为什么冬至后太阳向北移动,天气反而变得越来越冷?冬至后的地球逐渐接近近日点 众所周知,地球围绕太阳进行运转的无形轨道,...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太阳分别照射在地球那个位置?
答: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上,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冬至日的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地球公转与自转形成黄赤交角,产生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间的周期性变化,也就形成了气候、昼夜长短、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

一年之中,家乡的四季变化与太阳的高度,昼夜长短及热量有何关系?_百 ...
答:对于北半球而言,一年之中,四季变化与太阳的高度,昼夜长短及热量都与地球的公转有关。地球一边自转一边绕太阳公转,公转时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即地轴的空间指向保持不变。这样就使得一年之中北半球的正午太阳高度有了变化,夏至日时最高,地面获得热量最多;冬至日时最低,地面获得热量最少,春秋过渡,...

地球在近日点时是冬至日还是夏至日
答: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因此,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冬至前后,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运行的速度稍快,这造成了在一年中太阳直射南半球的时间比直射北半球...

怎样在地球公转轨道上找冬至日,秋分日,春分日,夏至日
答:看太阳直射地球的哪个半球,直指北则是夏至日,反之是冬至日。在地球较远于太阳的时候,且太阳直射赤道,就是春至,反之是秋分(以北半球为例)。冬至日:在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开始,时于每年公历12月22日左右或农历十一月十五(满月)前后共30天范围内之1天。此日太阳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

昼夜长短的变化是公转还是自转
答:3、转动周期:公转的周期是大约365.25天,这是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而自转的周期则是大约24小时,这是由于地球自转一周需要大约一天的时间。因此,公转的周期比自转的周期长得多。4、物理现象:公转会产生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变化等现象,而自转则会产生昼夜交替、时间变化等现象。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