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科学家有谁获得过诺贝尔奖

作者&投稿:仝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曾获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哪些?~

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朱棣文,崔琦。

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八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 。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2008年,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与日本人下村修以及美国人马丁·沙尔菲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原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有“光纤之父”之称的华裔科学家高锟和美国科学家WillardS.Boyle和GeorgeE.Smith三人共享此奖。

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六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和崔琦 。

1957年,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发现宇称原理的破坏”而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

1976年丁肇中因“发现一类新的基本粒子”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86年李远哲因“发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使详细了解化学反应的过程成为可能,为研究化学新领域—反应动力学作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1997年朱棣文因“发明了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1998年,崔琦与德国的霍斯特·斯托尔默和美国的罗伯特·劳克林因在量子物理学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

一、生平简介
李政道(Tsung-Dal Lee 1926~)理论物理学家。1926年11月25日生于上海。1943~1944年在浙江大学(当时一年级在贵州永兴)物理学系学习;得到老师束星北的启迪,而开始了他的学术生涯。1944年因翻车受伤停学。1945年转学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学系。1946年受他的老师吴大猷的推荐,得国家奖学金,去美国深造,入芝加哥大学研究院,1948年春天,李政道通过了研究生资格考试,开始在费米的指导下作博士论文研究。

1949年底,在费米的指导下,李政道完成了关于白矮星的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以后在该校天文学系半年和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莱)物理系一年任讲师并从事研究工作。

1950年,李政道和来自上海的大学生秦惠君结婚。他们有两个孩子,长子李中清,现任加州理工学院历史教授;次子李中汉,现任密歇根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1951年到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工作。195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助理教授,1955年任副教授,1956年任教授,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1960~1963年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院教授兼哥伦比亚大学教授。1963年任哥伦比亚大学物理学讲座教授,1964年任该大学费米物理学讲座教授,1983年任该大学全校讲座教授。他还是美国科学院院士。

杨振宁:把高质量的学生变成高质量人才

杨振宁:1922年出生于安徽。1957年与李政道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回顾20世纪科学的发展,杨振宁认为主要成就体现在3个方面:学会了控制电子的行动;发现了研究极小结构的方法;离开了地球引力实现了登月梦想。

展望21世纪,杨振宁认为中国将于21世纪中叶成为世界科技大国。“我这样说原因有四:一、中国有数不清的绝顶聪明及可塑造性强的年轻一代,这是科技发展之首要前提。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在重人伦和勤俭的同时,也重视教育,势必令上述人才大有可为。三、中国在过去一百年的发展中已经走出了固步自封的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对近代科学的热忱。四、中国内地、香港、台湾近年来经济的迅速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杨振宁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几年就成功研制出原子弹,从那时就培育和积累了一大批基础人才。“中国人是有很高素质的。比如清华大学的生源就不比美国哈佛大学的差,但我们要考虑的是,怎样把高质量的生源变成高质量的人才。”杨表示有信心随着经济的发展、科研条件的改善,继本世纪的华裔科学家之后,中国本土的科学家必将于下个世纪在重要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本土出生、成长,并在本土出成果的科学家要获得诺贝尔奖,从现在算起,20年足够”。
丁肇中

1976年12月10日,40岁的丁肇中赴瑞典皇家
学院领取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自1901年开始颁
发,从那时候起至1976年的75年中,丁肇中是第三位
金榜提名,获得此项殊荣的中国血统科学家。在隆重的颁奖
仪式上,他先用汉语然后用英语发表了著名的演讲。他说“
得到诺贝尔奖是一个科学家最大的荣誉,我是在旧中国长大
的,因此想借这个机会向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强调实验工作
的重要性。中国人有句古语:‘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这种落后的思想,对于发展中国家的青年们有很大害处
。由于这种思想,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都倾向于理论研
究而避免实验工作。事实上,自然科学理论不能离开实验的
基础。特别是物理学,它是从实验产生的。我希望由于我这
次得奖,能够唤起发展中国家的学生们的兴趣,使他们注意
实验工作的重要性。”

在美国出生的中国人

丁肇中祖籍山东省日照县。1936年1月出生在美国
密执安州的安阿伯,当时他的父母正在美国进行访问。后来
,丁肇中曾这样说起过自己的身世。他说:“我在第二次世
界大战初期出生在一个由教授和革命志士组成的家庭里。我
的父母都希望我出生在中国,但在他们访问美国时,我提早
出世。由于这个意外,我成为美国公民。这个突来的小插曲
,却也影响了我的一生。”他出生3个月后,随父母回到中
国。丁观海教授一家人回国后不久便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七
·七事变”,孩提时代的丁肇中,伴随着兵慌马乱的岁月。
他回忆这段时日时曾说:“我在出生3个月的时候回到了中
国。由于当时中国的境况,我一直是个难民,不断地从一个
地方逃到另一个地方……”其父丁观海先在山东大学执教,
1938年到重庆大学任工程学教授。母亲丁隽英任四川教
育学院心理学教授。丁肇中的童年是在中国大陆度过的。起
初就读于重庆磁器口小学,直至抗战胜利后,随父母迁到天
津,勉强念完小学。1948年冬,丁观海到台湾省台南工
学院教书,并举家迁至台湾。1956年9月他只身赴美,
进入密执安大学工学院研读。起初学的是机械工程,后来他
发觉自己的兴趣主要在物理方面。第二学期,他选了些物理
学和数学的课程。大学第二学年,他转到了自己感兴趣的物
理系。

1959年他毕业于该校研究院,取得了数学和物理方
面的两个工学学士学位。翌年又获得理学硕士学位。他还以
优异成绩获得美国原子能委员会特别奖金。不久又获得美国
科学基金会奖。1962年,丁肇中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


直到1974年夏末秋初,丁肇中的实验进入到关键的
时刻,高能加速器中质子相撞,每时每刻都在牵动着他与同
事们的心。当他们将粒子质量的方位降到30—40亿电子
伏这个范围的时候,突然间一个新的粒子出现了,它以极长
的寿命分解出正负电子。丁肇中此时兴奋极了。不过,严谨
、慎重的这位华人学者并没有立即宣布这一发现。从8月至
10月,他们又进行了多次这样的实验,待取得无懈可击的
数据时,丁肇中才于1974年11月12日向全世界公布
了这一惊人的成果。科学实验有很多趣闻。丁肇中的实验是
在东海岸进行的,正当他已经捕捉到瞬息万变的J粒子的时
候,在西海岸,美国物理学家希特带领他的斯坦福研究小组
也发现了这种新的粒子。的来,东海岸和西海岸发表的实验
报告几乎一样。不同的是,对这种新粒子,丁肇中称之为“
J”,希特呼之为“Ψ”。那么到底是谁首先发现这种新粒
子的呢?这是一桩难分难解的悬案。因此,丁肇中和希特同
时获得1976年的诺贝尔物理将,他们所发现的新粒子被
称之为J/Ψ粒子。

1957年物理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
1976年物理奖的丁肇中;
1986年化学奖的李远哲;
1997年物理奖的朱棣文;
1998年物理奖的崔琦。

有6位华裔科学家获得过诺贝尔奖。分别是:

1957年物理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
1976年物理奖的丁肇中;
1986年化学奖的李远哲;
1997年物理奖的朱棣文;
1998年物理奖的崔琦。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哪几位?
答: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1、李政道,汉族,出生于中国上海,祖籍江苏苏州。1946年,20岁的李政道到美国留学,被誉为「神童博士」。1957年,他31岁时与杨振宁一起,因发现弱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丁肇中,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1936年出生于美国,1949年丁肇中进入台湾建国中学,9...

美籍华人科学家名单
答:1、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六位美籍华人科学家获诺贝尔奖,他们分别是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钱永健、高锟 。2、丁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美籍华人。丁肇中和伯顿·里克特由于1974年发现了J/ψ粒子而同时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3、李远哲:1936年生于台湾,1962年移居美国,1974年加入...

华裔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的有几位
答:崔琦,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人,第六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香港科学院创院院士,美籍华人科学家。1957年毕业于香港培正中学。1958年赴美国深造,就读于伊利诺伊州奥古斯塔纳学院;1967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82年起任普林斯顿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1984年获浓缩物质物理巴克利...

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奖的八位华裔科学家
答:1901年首次颁发,至今已经颁发了122年了,总共有900多位个人获奖,而获得诺贝尔奖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只有八位。1、李政道(1926年11月24日~):生于上海,祖籍江苏苏州。毕业于浙江大学、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芝加哥大学。1946年,经吴大猷教授推荐赴美,师从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费米教授。1956年4月起,...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哪几位?
答: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有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钱永健、高锟等。以下对其中几位科学家进行简要介绍:李政道和杨振宁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理论打破了物理学界的传统观念,为后来的粒子物理学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丁肇中因发现J粒子而...

华裔科学家获诺贝尔奖有哪几个
答:诺贝尔奖自1901年颁发以来,共有七位华人获诺贝尔科学奖,他们分别是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和钱永健。

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
答:获得诺贝尔奖的11位华人: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钱永健、高锟、莫言、屠呦呦。李政道1935年出生于台湾,是美亚生物科技公司创始人之一,美籍华裔科学家,免疫基因学者、美籍华人李政道博士是美国骨髓资料库的创始人,被誉为血清之父,是著名的骨髓移植配型、干细胞临床实验室...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诺贝尔奖
答:截至2021年,中国一共有11位诺贝尔获奖者。中国籍的3个分别是杨振宁、屠呦呦、莫言。华裔有8个,分别为李政道、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高行健、钱永健、高锟。1、1957年,李政道、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奖时均为中华台北籍贯;均为中华民国籍。其中李政道于1962年加入美国国籍,杨振宁1964年2...

有哪些华裔科学家曾获诺贝尔奖
答:杨振宁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政道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朱棣文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 琦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远哲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 高行健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 钱永健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高琨 2009诺贝尔物理学奖 ...

中国的诺贝尔奖
答:施特默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劳克林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发现并解释了电子量子流体这一特殊现象。中国有几个人拿过诺贝尔奖截至2021年8月,我国获得过诺贝尔奖的一共有三人,他们是杨振宁、莫言和屠呦呦。这三个人代表着中国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是值得我们整个民族骄傲的。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