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进喜的简介

作者&投稿:阎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铁人王进喜的简介~

1.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母亲何占信,父亲 王金堂。40岁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个男孩子,心里非常高兴。
2.按照当地的习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筛子放在秤上一称整好十斤,于是就给孩子起 名“十斤娃”。十斤娃名字听起来非常雄壮,可身材瘦小。十斤娃长大后,按照王家的家谱往下排,起名王进喜,希望他欢欢喜喜去上学,学到本领后重整家业。在 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王进喜受尽苦难。
3.1929年,玉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灾荒。为了活命,6岁的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

拓展资料:
王进喜个人成就:
1.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
1960年,他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并创造了年进尺10万米的世界钻井纪录,展现了大庆石油工人的气概,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成为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他留下的"铁人精神"、"大庆精神",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宝贵财富。
2.用身体制服井喷
1960年3月,他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发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为结束"洋油"时代而顽强拼搏。他组织全队职工把钻机化整为零,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奋战3天3夜把井架耸立在荒原上。打第一口井时,为解决供水不足,王进喜带领工人破冰取水,"盆端桶提"运水保开钻。打第二口井时突然发生井喷,当时没有压井用的重晶石粉,王进喜决定用水泥代替;没有搅拌机,他不顾腿伤,带头跳进泥浆池里用身体搅拌,经全队工人奋战,终于制服井喷。

王进喜6岁靠讨饭为生,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群英会期间,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积极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同年4月11日、4月29日,会战指挥部先后两次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 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 承认和高度评价。   “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建国40周年之际,他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世纪之交,他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乳名“十斤娃”。 王进喜
1950年春,玉门矿招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任贝乌五队(1205队前身)队长。11月,在玉门油田试验钻机“整拖搬家”成功。   1958年9月,王进喜带领全队月钻井进尺5009.3米,创当时全国最高纪录。10月,荣获石油工业部颁发的“钻井卫星”红旗。   1959年10月1日,王进喜参加建国十周年国庆观礼,第一次见到毛主席。10月26日至11月8日,在北京参加全国工交“群英会”。 “铁人”王进喜
  1960年3月15日,王进喜带领1205队(贝乌五队)从玉门出发,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3月25日,到达大庆萨尔图火车站。4月2日,“人拉肩扛”安装钻机。4月9日到11日,大庆油田首次技术座谈会号召向铁人王进喜学习。4月14日,组织全队破冰取水,萨55井开钻。19日完钻,用时5天零4小时,创造了新纪录。4月29日,王进喜参加“五一”万人誓师大会,喊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7月1日,在油田万人大会上,被树立为“五面红旗”之一。10月,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大队长。   1961年2月,王进喜调任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秋,在解放村建起大庆第一所小学。   1964年12月21日,王进喜出席全国三届一次人代会。12月26日,参加毛主席71岁生日宴会,毛主席称赞铁人是“工业带头人”。   1965年4月,王进喜被中共大庆会战工委任命为钻井党委常委、钻井指挥部副指挥。7月24日,参加石油部政工会,首次提出“全国每人每年半吨油”的奋斗目标。 王进喜
  1966年2月16日,王进喜参加全国工交工作会议和工交政工会议。同月,被国务院任命为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4月6日,被石油工业部授予“石油工业部五好标兵”。6月4日至7月25日,出访阿尔巴尼亚。9月3日,带领石油工业部报捷团赴京,向党中央、国务院报捷。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12月30日,去北京反映“文革”中大庆的情况。   1967年1月4日,王进喜在北京向周总理当面汇报大庆油田形势。1月10日,回到大庆,积极传达周总理指示精神,呼吁要坚持抓革命、促生产。3月初,受到批斗。3月下旬,周总理在北京宣布王进喜在大会战中立了大功,不准再批斗。   1968年4月27日,王进喜被推选为钻井革委会副主任。5月31日,被推选为大庆革委会副主任。   1969年2月,王进喜担任大庆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4月,参加党的“九大”,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0年3月18日,王进喜在北京向周总理汇报了大庆情况和油田生产存在的问题,周总理批示大庆要“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4月,到玉门参加全国石油工作会议。4月19日,在解放军301医院被确诊为胃癌晚期。10月1日,以中共中央委员身份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检阅。1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7岁。11月18日上午,大庆油田举行隆重追悼大会。11月18日下午,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向王进喜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不屈的童年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母亲何占信,父亲王金堂。40岁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个男孩子,心里非常高兴。按照当地的习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筛子放在秤上一称整好十斤,于是就给孩子起名“十斤娃”。十斤娃名字听起来非常雄壮,可身材瘦小。十斤娃长大后,按照王家的家谱往下排,起名王进喜,希望他欢欢喜喜去上学,学到本领后重整家业。在灾难 吴刚版王进喜
深重的旧中国,王进喜受尽苦难。1929年,玉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灾荒。为了活命,6岁的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   1932年,军阀马步芳要建羊毛厂,王金堂被强迫出劳役。9岁的王进喜让父亲坐在牛车上,赶车把羊毛送到百里之外的酒泉。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10岁的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没、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王家有几亩地被区长以借为名长期霸占。12岁的王进喜不畏强权,前去讨要。虽然只要回了几丈白土布,却是王进喜与恶势力抗争的一次胜利。14岁时,为了躲兵役,王进喜淘过金、挖过油。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旧玉门油矿当童工,年龄虽小,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经常挨工头的打骂,但他不甘屈辱,奋起反抗。王进喜常因反抗而受惩罚。师傅知道后,给他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告诉他要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王进喜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正是这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他刚毅坚韧、倔强
艰苦创业
  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玉门闯将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于3月25日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环境,会战领导小组作出了学习毛主席《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王进喜组织1205队职工认真学习“两论”。通过学习,王进喜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1205队的钻机到了,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萨55井井场,仅用4天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萨55井于4月19日胜利完钻,进尺1200米,首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 《王进喜》 陈玉先 绘
1960年4月29日,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他在井场坚持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房东赵大娘看到王进喜整天领着工人没有白天黑夜的干,饭做好了也不回来吃,感慨地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 余秋里得知后,连声称赞大娘叫得好。在第一次油田技术座谈会上,余秋里号召4万会战职工“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   1960年4月29日,“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成为大会战树立的第一个典型,成为大会战的一面旗帜。号召一出,群情振奋,战区迅速掀起了“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的热潮。   1960年7月1日,会战指挥部召开庆祝建党39周年和大会战第一战役总结大会,突出表彰了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他们被树为大会战的“五面红旗”。一个铁人前面走,千百个铁人跟上来。大会战出现了“前浪滚滚后浪涌,一旗高举万旗红”的喜人局面!1960年,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连续创出了月“四开四完”、“五开五完”的好成绩,到年底,共打井19口,完成进尺21258米,接连创造了6项高纪录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果。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1960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
科学求实
  王进喜是吃苦耐劳的实干家,也是科学求实的典范。在科技领域,他以“识字搬山”的意志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刻苦学习,带领工人们以创造性的劳动,创出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1961年2月,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负责管理分布在大荒原上的12个钻井队。他经常身背干粮袋,骑着摩托车或步行,深入到各井场,调查研究,检查工作,帮助基层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当了大队长后,他深感没文化开展工作困难,拜机关干部为师,抓紧一切机会学文化。他说:“我认识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经过两年多的时间,铁人已经可以独立地看报、读文件、学“毛选”,甚至可以列出简单的发言提纲了。   王进喜学习技术知识始终坚持学以致用。他说:“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他带领工人们不断地从实际需要出发搞技术革新。为提高钻井速度,他和工人改革游动滑车。为打好高压易喷井,他带领工人研究改进泥浆泵。为提高钻井质量,他和科技人员一起研制成功控制井斜的“填满式钻井法”。他还在多年的钻井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钻井绝技”,能根据井下声音判断钻头磨损情况。他对待工作严细认真,一丝不苟,经常向工人强调:“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1961年春,部分井队为了追求速度,产生了忽视质量的苗头,连铁人带过的1205队也打斜了一口井。为了扭转这种情况,4月19日,油田召开千人大会,对钻井质量问题提出严肃批评,这个日子被人们称为“难忘的四一九”。事后,已担任大队长的王进喜带头背水泥,把超过规定斜度的井填掉了。他说:“我们要让后人知道,我们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还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
无悔奉献
王进喜
  铁人王进喜从普通工人成长为领导干部,但他功高不自傲,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对工人和家属关怀备至,而对自己和家人却严格要求,一辈子甘当党和人民的“老黄牛”。他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1964年年底,他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并代表工人做了《用革命精神建好油田》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从北京回来后,他依然保持谦虚谨慎的习惯,说,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他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工人的实际问题,成为大家的知心朋友。他看到天冷时工服不保暖,工人挨冻,就到缝补厂建议把棉工裤后腰加高加厚,给工人做皮背心和皮护膝。钻井生产、生活特别是住房、吃粮面临困难时,他利用工余时间带领职工和家属开荒种地,烧砖、割苇,盖“干打垒”住房,让工人和家属“吃饱肚子去会战”,“回来有个窝”。大队驻地离市镇比较远,工人和家属买粮、邮信、看病都不方便,他又带领职工家属想方设法办起了商店、粮店、邮局、豆腐坊、卫生所等,建起了设施比较齐全的生活基地。钻工子女没处上学,整天在荒原上玩耍,他带领人们在大队机关附近支起一顶帐篷,建起了大队级第一所小学——帐篷小学。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进喜,把这所小学命名为“铁人小学”。他到阿尔巴尼亚访问期间,还惦记着钻工们的困难,利用补助的一点外汇特意买了两个“热得快”,带回来给职工烧开水、熬中药。钻工陈国安病了,在大庆治不好,他利用开会机会把他送到省城医院治疗。生产骨干张启刚因工牺牲后,他和1205队的职工经常给他的老母亲寄钱和粮票,一直供养到老。   铁人王进喜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严格。铁人家是个大家庭,全家10口人,弟妹子女还要上学。为了维持全家生计,王进喜叫老母亲管账,精打细算过日子。会战工委和各级党组织都想尽办法对困难职工给予补助,像王进喜这样的情况可以享受每月30元的“长期补助”,但王进喜自己从来不花,他把这些钱都补助给困难职工了。大队派人给他家送去猪肉和面粉,他都一律拒收。工人们想把他家铺炕用的苇草换成席子,他老母亲也不让。铁人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上级为照顾他,给他配了一台威力斯吉普车。王进喜自己很少坐,就用它来给井队送料、送粮、送菜,拉职工看病,完全成了公用车。可老母亲病了,是铁人的大儿子用自行车推着去卫生所。与他的爱人同期来油田的家属多数已转成正式职工,他的爱人却一直是家属,在队里烧锅炉、喂猪。他甘当党和人民的“老黄牛”,为我们树立了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公仆形象。
鞠躬尽瘁
  1965年4月,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65年7月,在石油工业部
第二次政工会上,王进喜应邀作了报告,他在发言中首次提出了:“要让我们国家省省有油田,管线连成网,全国每人每年平均半吨油”的奋斗目标。“文革”开始后,大庆油田生产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1966年12月31日,王进喜毅然到北京向周总理汇报大庆油田生产的严峻形势。返回大庆后,他走遍油田,贯彻总理的指示精神,大声疾呼“大庆生产一天也不能停”。一些人罗织罪名,对他进行残酷迫害。他说,想让我承认大庆红旗是黑的,那是痴心妄想,刀架脖子我也不承认!在周总理的谋划下,继鞍钢之后,大庆实行了军管。周总理指示军管会把王进喜送到基层连队保护起来。   1968年5月,大庆革命委员会成立,王进喜被推选为大庆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2月,中共大庆党的核心小组成立,王进喜担任副组长。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北京召开。王进喜作为大庆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并当选中央委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文革”期间,大庆油田出现了地层压力下降、原油产量下降,原油含水上升的“两降一升”严峻形势,王进喜焦急万分。在油田呼吁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就到北京向燃化部和国务院汇报。周总理在《当前大庆油田主要情况报告》上批示,“大庆要“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油田生产被动局面逐步得到扭转。为了把散落在草原上的物资器材回收回来,王进喜于1969年7月,集中30多人,成立了废旧物资回收队,带领工人们风里雨里,为国家回收散失的废旧物资。形成了今天仍被我们颂扬的“回收队精神”。   1970年春节前,王进喜受周总理委托,到江汉油田慰问,并做了大量的解放干部、稳定队伍的工作。1970年4月5日,全国石油工作会议在玉门召开。王进喜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大会。他在会上大声疾呼要恢复光荣传统,充满信心地提出“大庆产量要上四千万吨,全国产油一亿吨”等一系列远大的奋斗目标,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玉门会议期间,王进喜胃病发作。后经解放军301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病中的铁人心里想的仍然是油田生产建设和广大职工家属。得知油田生产不稳定,他想还是因为主要干部解放不出来。叫警卫员方廷振代笔写信给大庆当权者,叫他们赶快解放宋振明。听说家属基地有臭虫,他托人买来敌敌畏,让来看望他的人带回大庆。   1970年10月1日,王进喜抱病参加国庆观礼,以中共中央委员身份检阅游行队伍。国庆节刚过,铁人的病情急剧恶化。临终前,他用颤抖的手取出一个小纸包,交给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领导同志。打开纸包,里面是他住院以来组织给他的补助款和一张记账单,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一分也没有动。王进喜说:“这笔钱,请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临终前,弟弟王进邦守候在病榻边,王进喜手拿300元钱交给他,强忍剧痛,断断续续地说:“看情况,我可能看不到咱妈了,妈这一辈子很苦,你就多替我尽孝道吧”。   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王进喜同志因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47岁。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了向王进喜同志告别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等以及中组部、石油工业部、黑龙江省的领导,大庆油田、玉门油田的干部、群众来向铁人告别。王进喜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铁人王进喜逝世的消息和他的英雄事迹。1972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了长篇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高度评价了王进喜伟大的一生。大庆油田做出了“向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的决定”。学习铁人精神,继承铁人遗志,大庆人决心把他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
编辑本段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 王进喜
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社会学家艾君认为,“铁人”的本质尽管是一个先进人物的代表,但他体现着一种精神,也就是我们传诵的“铁人精神”。他认为,“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韧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   铁人精神具体表现   1)大庆精神 ;   2)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4)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   5)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6)铁人精神:推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编辑本段铁人诗话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编辑本段铁人诗作
  《世界冠军要咱当》   大地回春练兵忙,磨好刀枪整好装。   只待战令一声下,跃马扬鞭上战场。   庄稼喜雨花朝阳,会战全靠共产党。   中华民族站起来,世界冠军要咱当。   日前,一首《世界冠军要咱当》的诗歌,在李国昌老先生收藏的1961年2月23日的《战报》上被发现,铁人研究者认定:该首诗,是迄今为止在公开出版物上查到的第一首王进喜的署名诗歌,是最新发现的由王进喜本人创作的完整诗歌,它清晰再现了老一辈石油人战天斗地的会战豪情。   在铁人纪念馆老馆书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刘仁的陪同下,记者来到李国昌老先生的家中,看到了这张1961年2月23日弥足珍贵的《战报》,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报纸老旧泛黄,但在二版上,清晰可见署名王进喜的诗歌——《世界冠军要咱当》。   记者看到,报纸二版的通栏标题为《赛诗会豪言壮语·大会战再比英雄》,整版刊登了钻井、采油、油建三大系统在1961年春节赛诗会上抒发的豪言壮语。   署名王进喜的诗歌《世界冠军要咱当》,位于报纸左侧偏上位置,是组诗《新春立下英雄志·会战盛开英雄花》的第二首诗,该诗分上下两阙,八句共计56个字,全文如下:   大地回春练兵忙,磨好刀枪整好装。   只待战令一声下,跃马扬鞭上战场。   庄稼喜雨花朝阳,会战全靠共产党。   中华民族站起来,世界冠军要咱当。   该
  除了“铁人”,他还有一个“工人工程师”的称号,他们总结出的“三老四严”等制度成为当时全国工业系统学习的榜样。以王进喜为代表的新中国石油工人,由苦难的旧社会解放出来,在新社会里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据大庆油田负责人宋振明说,王进喜率领的12O5钻井队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间,共完成钻井进尺71000米,等于旧中国1907年到1949年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   从1960年6月1日大庆运出第一批原油,到3年之后大庆油田会战结束,中国石油结束了用“洋油”的时代,实现基本自给。毛主席非常高兴,于翌年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尽管这是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种尝试,但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人的奋斗精神仍是永远值得学习的。   王进喜在技术上也肯于钻研,他曾带领伙伴用40年代的老钻机,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打出全油田第一口斜度不足半度的直井,创造了用旧设备打直井的先例。他与工友们发明了钻机整体搬家、钻头改进、快速钻井等多项技术革新,对改进钻井工艺技术做出突出贡献,被油田党委授予“工人工程师”的称号。王进喜等人的经验和做法有很多成了油田的规章制度。如“三老四严”(即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和“回访”制度等,还在全国工业系统推广。    缺少拖拉机、吊车,就用绳子、撬杠把60吨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没有水罐车,他带领工人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   石油,相当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血液。在旧中国,外国人给中国扣上“贫油”的帽子。全国解放后,虽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进行钻探和开采仍是难而又难。50年代前期美国石油年产量达3亿吨,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不过10O万吨。身为石油工人,王进喜等英雄的中国工人,正是在这种为国争气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军事斗争一般的石油大会战。   在玉门油田的一段时期,很多钻机因为没有钻头而停钻。当时还没有国产钻头,靠进口来不及,王进喜便组织青年突击队从废料堆里找到许多旧钻头,架起大锅煮去油污和泥沙,擦去锈,修修配配,拼装成可用的钻头,用了半年打了5口井,给国家节省了开支,又不耽误生产,经验在全油田推广。   王进喜刚到大庆时,脚下荒原一片,朔风呼啸,滴水成冰,吃的是苞米面炒面,住的是四壁漏风的马棚。没有公路,吊车、拖拉机不足,设备在火车上卸不下来。他当时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带领全队30多个人用绳子拉,撬杠撬,木块垫,将60多吨重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打井需要水,可当时没有水管线,没有水罐车,为了抢时间他决定用脸盆端。有人说这是“瞎胡闹”,没见过哪个国家端水打井。他说:“有,就在中国。”他表示,就是尿尿也要让机器动起来。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他与工人们日夜奋战在井场上,饿了就啃几口冻窝头,困了就躺在钻杆上睡一觉,他率领的1205钻井队被誉为“硬骨头钻井队”。   “铁人精神”是什么?工人们总结得好:不怕苦、不怕死,不为钱、不为名,一心为国家,一切为革命。   1961年王进喜当了大队长,1965年又当了钻井指挥部副总指挥,却仍然以普通工人自居。他家人口比较多,身体也不好,党委决定每月补助些钱,他说什么也不要,实在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王进喜是玉门人的杰出代表,中国石油工人的光辉典范,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楷模,中华民族的英雄。他为祖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在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还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铁人精神。

中文名: 王进喜
别名: 铁人,十斤娃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
出生日期: 1923年10月8日
逝世日期: 1970年11月15日
职业: 钻井工人
信仰: 马列、毛泽东思想、共产主义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政治荣誉: 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目录

人物简介
个人履历
人物生平不屈的童年
赤诚报国
艰苦创业
科学求实
无悔奉献
鞠躬尽瘁
铁人精神
铁人诗话
铁人诗作
轶事典故
反映王进喜的影视作品电影《创业》
电影《铁人》
电视剧《奠基者》
王进喜教授人物简介
个人履历
人物生平 不屈的童年
赤诚报国
艰苦创业
科学求实
无悔奉献
鞠躬尽瘁
铁人精神
铁人诗话
铁人诗作
轶事典故
反映王进喜的影视作品 电影《创业》
电影《铁人》
电视剧《奠基者》
王进喜教授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铁人”王进喜
  王进喜6岁靠讨饭为生,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钢铁钻井队”称号。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光荣出席了全国工交群英会。群英会期间,他得知东北发现了大油田,异常兴奋,找到当时的石油部领导,积极要求参加石油大会战。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组织全队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压井喷,被誉为“铁人”。 同年4月11日、4月29日,会战指挥部先后两次号召全体会战职工向铁人王进喜学习。王进喜先后任1205钻井队队长、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钻井二大队大队长、钻井指挥部副指挥、大庆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大庆核心小组副组长等职务。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69年4月,出席党的“九大”并被选为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医治无效逝世,年仅47岁。 铁人精神是“爱国、创业、求实、奉献”大庆精神的典型化体现和人格化浓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历届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深受社会各界的广泛 承认和高度评价。   “苏联有巴库,中国有玉门;凡有石油处,就有玉门人”。    建国40周年之际,他与雷锋、焦裕禄、史来贺、钱学森一起被中共中央组织部命名为“建国以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的共产党员优秀代表”。世纪之交,他同孙中山、鲁迅、雷锋、焦裕禄、李四光、毛泽东、邓稼先、邓小平、袁隆平一起被评为“百年中国十大人物”,写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编辑本段个人履历
  1923年10月8日,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乳名“十斤娃”。 王进喜
1950年春,玉门矿招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任贝乌五队(1205队前身)队长。11月,在玉门油田试验钻机“整拖搬家”成功。   1958年9月,王进喜带领全队月钻井进尺5009.3米,创当时全国最高纪录。10月,荣获石油工业部颁发的“钻井卫星”红旗。   1959年10月1日,王进喜参加建国十周年国庆观礼,第一次见到毛主席。10月26日至11月8日,在北京参加全国工交“群英会”。 “铁人”王进喜
  1960年3月15日,王进喜带领1205队(贝乌五队)从玉门出发,赴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3月25日,到达大庆萨尔图火车站。4月2日,“人拉肩扛”安装钻机。4月9日到11日,大庆油田首次技术座谈会号召向铁人王进喜学习。4月14日,组织全队破冰取水,萨55井开钻。19日完钻,用时5天零4小时,创造了新纪录。4月29日,王进喜参加“五一”万人誓师大会,喊出“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口号。7月1日,在油田万人大会上,被树立为“五面红旗”之一。10月,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装建大队大队长。   1961年2月,王进喜调任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秋,在解放村建起大庆第一所小学。   1964年12月21日,王进喜出席全国三届一次人代会。12月26日,参加毛主席71岁生日宴会,毛主席称赞铁人是“工业带头人”。   1965年4月,王进喜被中共大庆会战工委任命为钻井党委常委、钻井指挥部副指挥。7月24日,参加石油部政工会,首次提出“全国每人每年半吨油”的奋斗目标。 王进喜
  1966年2月16日,王进喜参加全国工交工作会议和工交政工会议。同月,被国务院任命为大庆石油会战指挥部副指挥。4月6日,被石油工业部授予“石油工业部五好标兵”。6月4日至7月25日,出访阿尔巴尼亚。9月3日,带领石油工业部报捷团赴京,向党中央、国务院报捷。10月1日,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12月30日,去北京反映“文革”中大庆的情况。   1967年1月4日,王进喜在北京向周总理当面汇报大庆油田形势。1月10日,回到大庆,积极传达周总理指示精神,呼吁要坚持抓革命、促生产。3月初,受到批斗。3月下旬,周总理在北京宣布王进喜在大会战中立了大功,不准再批斗。   1968年4月27日,王进喜被推选为钻井革委会副主任。5月31日,被推选为大庆革委会副主任。   1969年2月,王进喜担任大庆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4月,参加党的“九大”,被推选为主席团成员,并被选为中央委员。   1970年3月18日,王进喜在北京向周总理汇报了大庆情况和油田生产存在的问题,周总理批示大庆要“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4月,到玉门参加全国石油工作会议。4月19日,在解放军301医院被确诊为胃癌晚期。10月1日,以中共中央委员身份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检阅。11月1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47岁。11月18日上午,大庆油田举行隆重追悼大会。11月18日下午,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向王进喜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不屈的童年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母亲何占信,父亲王金堂。40岁得子的王金堂,看到出生的是一个男孩子,心里非常高兴。按照当地的习俗,父母把孩子和包孩子用的筛子放在秤上一称整好十斤,于是就给孩子起名“十斤娃”。十斤娃名字听起来非常雄壮,可身材瘦小。十斤娃长大后,按照王家的家谱往下排,起名王进喜,希望他欢欢喜喜去上学,学到本领后重整家业。在灾难 吴刚版王进喜
深重的旧中国,王进喜受尽苦难。1929年,玉门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灾荒。为了活命,6岁的王进喜用一根棍子领着双目失明的父亲沿街乞讨。   1932年,军阀马步芳要建羊毛厂,王金堂被强迫出劳役。9岁的王进喜让父亲坐在牛车上,赶车把羊毛送到百里之外的酒泉。为了挣钱给父亲治病,10岁的王进喜和几个穷孩子一起到虎狼出没、气候变化无常的妖魔山给地主放牛。王家有几亩地被区长以借为名长期霸占。12岁的王进喜不畏强权,前去讨要。虽然只要回了几丈白土布,却是王进喜与恶势力抗争的一次胜利。14岁时,为了躲兵役,王进喜淘过金、挖过油。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旧玉门油矿当童工,年龄虽小,却干着和大人一样的重活,还经常挨工头的打骂,但他不甘屈辱,奋起反抗。王进喜常因反抗而受惩罚。师傅知道后,给他讲骆驼“攒劲”的故事,告诉他要讲究斗争方法,培养“耐力”。王进喜心中充满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正是这苦难的经历和恶劣的生存环境,炼就了他刚毅坚韧、倔强
艰苦创业
  1960年2月,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玉门闯将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于3月25日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油井来,把“贫油落后”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去。面对极端困难和恶劣环境,会战领导小组作出了学习毛主席《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王进喜组织1205队职工认真学习“两论”。通过学习,王进喜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1205队的钻机到了,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萨55井井场,仅用4天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井架立起来后,没有打井用的水,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按时开钻。萨55井于4月19日胜利完钻,进尺1200米,首创5天零4小时打一口中深井的纪录。 《王进喜》 陈玉先 绘
1960年4月29日,1205钻井队准备往第二口井搬家时,王进喜右腿被砸伤,他在井场坚持工作。由于地层压力太大,第二口井打到700米时发生了井喷。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房东赵大娘看到王进喜整天领着工人没有白天黑夜的干,饭做好了也不回来吃,感慨地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哪!” 余秋里得知后,连声称赞大娘叫得好。在第一次油田技术座谈会上,余秋里号召4万会战职工“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高速度、高水平拿下大油田!”   1960年4月29日,“五一”万人誓师大会上,王进喜成为大会战树立的第一个典型,成为大会战的一面旗帜。号召一出,群情振奋,战区迅速掀起了“学铁人、做铁人,为会战立功”的热潮。   1960年7月1日,会战指挥部召开庆祝建党39周年和大会战第一战役总结大会,突出表彰了王进喜、马德仁、段兴枝、薛国邦、朱洪昌,他们被树为大会战的“五面红旗”。一个铁人前面走,千百个铁人跟上来。大会战出现了“前浪滚滚后浪涌,一旗高举万旗红”的喜人局面!1960年,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连续创出了月“四开四完”、“五开五完”的好成绩,到年底,共打井19口,完成进尺21258米,接连创造了6项高纪录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很快取得了显著成果。1960年6月1日,大庆油田首车原油外运。1960年底,大庆油田生产原油97万吨。
科学求实
  王进喜是吃苦耐劳的实干家,也是科学求实的典范。在科技领域,他以“识字搬山”的意志克服意想不到的困难,刻苦学习,带领工人们以创造性的劳动,创出一个又一个优异的成绩。1961年2月,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生产二大队大队长,负责管理分布在大荒原上的12个钻井队。他经常身背干粮袋,骑着摩托车或步行,深入到各井场,调查研究,检查工作,帮助基层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当了大队长后,他深感没文化开展工作困难,拜机关干部为师,抓紧一切机会学文化。他说:“我认识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经过两年多的时间,铁人已经可以独立地看报、读文件、学“毛选”,甚至可以列出简单的发言提纲了。   王进喜学习技术知识始终坚持学以致用。他说:“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他带领工人们不断地从实际需要出发搞技术革新。为提高钻井速度,他和工人改革游动滑车。为打好高压易喷井,他带领工人研究改进泥浆泵。为提高钻井质量,他和科技人员一起研制成功控制井斜的“填满式钻井法”。他还在多年的钻井工作中摸索出一套高超的“钻井绝技”,能根据井下声音判断钻头磨损情况。他对待工作严细认真,一丝不苟,经常向工人强调:“干工作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要经得起子孙万代的检查”。1961年春,部分井队为了追求速度,产生了忽视质量的苗头,连铁人带过的1205队也打斜了一口井。为了扭转这种情况,4月19日,油田召开千人大会,对钻井质量问题提出严肃批评,这个日子被人们称为“难忘的四一九”。事后,已担任大队长的王进喜带头背水泥,把超过规定斜度的井填掉了。他说:“我们要让后人知道,我们填掉的不光是一口井,还填掉了低水平、老毛病和坏作风”。
无悔奉献
王进喜
  铁人王进喜从普通工人成长为领导干部,但他功高不自傲,始终保持谦虚谨慎的作风,对工人和家属关怀备至,而对自己和家人却严格要求,一辈子甘当党和人民的“老黄牛”。他说:“我从小放过牛,知道牛的脾气,牛出力最大,享受最少,我要老老实实地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   1964年年底,他当选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大会并代表工人做了《用革命精神建好油田》的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从北京回来后,他依然保持谦虚谨慎的习惯,说,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本上只能记差距。他一边参加劳动一边听取群众意见,解决工人的实际问题,成为大家的知心朋友。他看到天冷时工服不保暖,工人挨冻,就到缝补厂建议把棉工裤后腰加高加厚,给工人做皮背心和皮护膝。钻井生产、生活特别是住房、吃粮面临困难时,他利用工余时间带领职工和家属开荒种地,烧砖、割苇,盖“干打垒”住房,让工人和家属“吃饱肚子去会战”,“回来有个窝”。大队驻地离市镇比较远,工人和家属买粮、邮信、看病都不方便,他又带领职工家属想方设法办起了商店、粮店、邮局、豆腐坊、卫生所等,建起了设施比较齐全的生活基地。钻工子女没处上学,整天在荒原上玩耍,他带领人们在大队机关附近支起一顶帐篷,建起了大队级第一所小学——帐篷小学。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王进喜,把这所小学命名为“铁人小学”。他到阿尔巴尼亚访问期间,还惦记着钻工们的困难,利用补助的一点外汇特意买了两个“热得快”,带回来给职工烧开水、熬中药。钻工陈国安病了,在大庆治不好,他利用开会机会把他送到省城医院治疗。生产骨干张启刚因工牺牲后,他和1205队的职工经常给他的老母亲寄钱和粮票,一直供养到老。   铁人王进喜对自己和家人要求非常严格。铁人家是个大家庭,全家10口人,弟妹子女还要上学。为了维持全家生计,王进喜叫老母亲管账,精打细算过日子。会战工委和各级党组织都想尽办法对困难职工给予补助,像王进喜这样的情况可以享受每月30元的“长期补助”,但王进喜自己从来不花,他把这些钱都补助给困难职工了。大队派人给他家送去猪肉和面粉,他都一律拒收。工人们想把他家铺炕用的苇草换成席子,他老母亲也不让。铁人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上级为照顾他,给他配了一台威力斯吉普车。王进喜自己很少坐,就用它来给井队送料、送粮、送菜,拉职工看病,完全成了公用车。可老母亲病了,是铁人的大儿子用自行车推着去卫生所。与他的爱人同期来油田的家属多数已转成正式职工,他的爱人却一直是家属,在队里烧锅炉、喂猪。他甘当党和人民的“老黄牛”,为我们树立了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公仆形象。
鞠躬尽瘁
  1965年4月,王进喜被任命为钻井指挥部副指挥。1965年7月,在石油工业部
第二次政工会上,王进喜应邀作了报告,他在发言中首次提出了:“要让我们国家省省有油田,管线连成网,全国每人每年平均半吨油”的奋斗目标。“文革”开始后,大庆油田生产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1966年12月31日,王进喜毅然到北京向周总理汇报大庆油田生产的严峻形势。返回大庆后,他走遍油田,贯彻总理的指示精神,大声疾呼“大庆生产一天也不能停”。一些人罗织罪名,对他进行残酷迫害。他说,想让我承认大庆红旗是黑的,那是痴心妄想,刀架脖子我也不承认!在周总理的谋划下,继鞍钢之后,大庆实行了军管。周总理指示军管会把王进喜送到基层连队保护起来。   1968年5月,大庆革命委员会成立,王进喜被推选为大庆革委会副主任。1969年2月,中共大庆党的核心小组成立,王进喜担任副组长。1969年4月,党的“九大”在北京召开。王进喜作为大庆的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并当选中央委员,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文革”期间,大庆油田出现了地层压力下降、原油产量下降,原油含水上升的“两降一升”严峻形势,王进喜焦急万分。在油田呼吁得不到支持的情况下,就到北京向燃化部和国务院汇报。周总理在《当前大庆油田主要情况报告》上批示,“大庆要“恢复‘两论’起家基本功”。油田生产被动局面逐步得到扭转。为了把散落在草原上的物资器材回收回来,王进喜于1969年7月,集中30多人,成立了废旧物资回收队,带领工人们风里雨里,为国家回收散失的废旧物资。形成了今天仍被我们颂扬的“回收队精神”。   1970年春节前,王进喜受周总理委托,到江汉油田慰问,并做了大量的解放干部、稳定队伍的工作。1970年4月5日,全国石油工作会议在玉门召开。王进喜作为特邀代表参加大会。他在会上大声疾呼要恢复光荣传统,充满信心地提出“大庆产量要上四千万吨,全国产油一亿吨”等一系列远大的奋斗目标,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玉门会议期间,王进喜胃病发作。后经解放军301医院检查确诊为胃癌晚期。病中的铁人心里想的仍然是油田生产建设和广大职工家属。得知油田生产不稳定,他想还是因为主要干部解放不出来。叫警卫员方廷振代笔写信给大庆当权者,叫他们赶快解放宋振明。听说家属基地有臭虫,他托人买来敌敌畏,让来看望他的人带回大庆。   1970年10月1日,王进喜抱病参加国庆观礼,以中共中央委员身份检阅游行队伍。国庆节刚过,铁人的病情急剧恶化。临终前,他用颤抖的手取出一个小纸包,交给守候在床前的一位领导同志。打开纸包,里面是他住院以来组织给他的补助款和一张记账单,一笔一笔记得清清楚楚,一分也没有动。王进喜说:“这笔钱,请把它花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我不困难。”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临终前,弟弟王进邦守候在病榻边,王进喜手拿300元钱交给他,强忍剧痛,断断续续地说:“看情况,我可能看不到咱妈了,妈这一辈子很苦,你就多替我尽孝道吧”。   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王进喜同志因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47岁。18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举行了向王进喜同志告别仪式。党和国家领导人李先念等以及中组部、石油工业部、黑龙江省的领导,大庆油田、玉门油田的干部、群众来向铁人告别。王进喜的骨灰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了铁人王进喜逝世的消息和他的英雄事迹。1972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刊发了长篇通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高度评价了王进喜伟大的一生。大庆油田做出了“向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的决定”。学习铁人精神,继承铁人遗志,大庆人决心把他未竟的事业进行到底!
编辑本段铁人精神
  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 王进喜
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社会学家艾君认为,“铁人”的本质尽管是一个先进人物的代表,但他体现着一种精神,也就是我们传诵的“铁人精神”。他认为,“铁人精神”是一面旗帜,凝聚着工人阶级的朴素情感。“铁人精神”是一种力量,凸显了一种坚韧不拔创业的勇气。“铁人精神”是一种标志,凝缩着一个民族不畏困难的民族气概。   铁人精神具体表现   1)大庆精神 ;   2)为国争光、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   3)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艰苦创业精神;   4)讲求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   5)胸怀全局、为国分忧的奉献精神;   6)铁人精神:推进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编辑本段铁人诗话
  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   北风是电扇,大雪当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编辑本段铁人诗作
  《世界冠军要咱当》   大地回春练兵忙,磨好刀枪整好装。   只待战令一声下,跃马扬鞭上战场。   庄稼喜雨花朝阳,会战全靠共产党。   中华民族站起来,世界冠军要咱当。   日前,一首《世界冠军要咱当》的诗歌,在李国昌老先生收藏的1961年2月23日的《战报》上被发现,铁人研究者认定:该首诗,是迄今为止在公开出版物上查到的第一首王进喜的署名诗歌,是最新发现的由王进喜本人创作的完整诗歌,它清晰再现了老一辈石油人战天斗地的会战豪情。   在铁人纪念馆老馆书记、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会常务理事刘仁的陪同下,记者来到李国昌老先生的家中,看到了这张1961年2月23日弥足珍贵的《战报》,由于年代过于久远,报纸老旧泛黄,但在二版上,清晰可见署名王进喜的诗歌——《世界冠军要咱当》。   记者看到,报纸二版的通栏标题为《赛诗会豪言壮语·大会战再比英雄》,整版刊登了钻井、采油、油建三大系统在1961年春节赛诗会上抒发的豪言壮语。   署名王进喜的诗歌《世界冠军要咱当》,位于报纸左侧偏上位置,是组诗《新春立下英雄志·会战盛开英雄花》的第二首诗,该诗分上下两阙,八句共计56个字,全文如下:   大地回春练兵忙,磨好刀枪整好装。   只待战令一声下,跃马扬鞭上战场。   庄稼喜雨花朝阳,会战全靠共产党。   中华民族站起来,世界冠军要咱当。   该
  除了“铁人”,他还有一个“工人工程师”的称号,他们总结出的“三老四严”等制度成为当时全国工业系统学习的榜样。以王进喜为代表的新中国石油工人,由苦难的旧社会解放出来,在新社会里表现出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据大庆油田负责人宋振明说,王进喜率领的12O5钻井队在1953年到1959年7年间,共完成钻井进尺71000米,等于旧中国1907年到1949年42年钻井进尺的总和。   从1960年6月1日大庆运出第一批原油,到3年之后大庆油田会战结束,中国石油结束了用“洋油”的时代,实现基本自给。毛主席非常高兴,于翌年发出“工业学大庆”的号召。尽管这是在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上的一种尝试,但是以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人的奋斗精神仍是永远值得学习的。   王进喜在技术上也肯于钻研,他曾带领伙伴用40年代的老钻机,克服技术上的困难,打出全油田第一口斜度不足半度的直井,创造了用旧设备打直井的先例。他与工友们发明了钻机整体搬家、钻头改进、快速钻井等多项技术革新,对改进钻井工艺技术做出突出贡献,被油田党委授予“工人工程师”的称号。王进喜等人的经验和做法有很多成了油田的规章制度。如“三老四严”(即当老实人、说老实话、做老实事,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和“回访”制度等,还在全国工业系统推广。    缺少拖拉机、吊车,就用绳子、撬杠把60吨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没有水罐车,他带领工人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   石油,相当于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血液。在旧中国,外国人给中国扣上“贫油”的帽子。全国解放后,虽然李四光等地质学家从理论上认定中国有较多的石油资源,但在物质条件极差的情况下要进行钻探和开采仍是难而又难。50年代前期美国石油年产量达3亿吨,中国的石油年产量不过10O万吨。身为石油工人,王进喜等英雄的中国工人,正是在这种为国争气的背景下,投入了如同军事斗争一般的石油大会战。   在玉门油田的一段时期,很多钻机因为没有钻头而停钻。当时还没有国产钻头,靠进口来不及,王进喜便组织青年突击队从废料堆里找到许多旧钻头,架起大锅煮去油污和泥沙,擦去锈,修修配配,拼装成可用的钻头,用了半年打了5口井,给国家节省了开支,又不耽误生产,经验在全油田推广。   王进喜刚到大庆时,脚下荒原一片,朔风呼啸,滴水成冰,吃的是苞米面炒面,住的是四壁漏风的马棚。没有公路,吊车、拖拉机不足,设备在火车上卸不下来。他当时说,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他带领全队30多个人用绳子拉,撬杠撬,木块垫,将60多吨重的钻机一寸一寸地运到井场。打井需要水,可当时没有水管线,没有水罐车,为了抢时间他决定用脸盆端。有人说这是“瞎胡闹”,没见过哪个国家端水打井。他说:“有,就在中国。”他表示,就是尿尿也要让机器动起来。硬是用脸盆端来了几十吨水开了钻。他与工人们日夜奋战在井场上,饿了就啃几口冻窝头,困了就躺在钻杆上睡一觉,他率领的1205钻井队被誉为“硬骨头钻井队”。   “铁人精神”是什么?工人们总结得好:不怕苦、不怕死,不为钱、不为名,一心为国家,一切为革命。   1961年王进喜当了大队长,1965年又当了钻井指挥部副总指挥,却仍然以普通工人自居。他家人口比较多,身体也不好,党委决定每月补助些钱,他说什么也不要,实在推

王进喜简介
答: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出生于中华民国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50年春,他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9年9月,王进喜被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劳动模范。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组织职工用...

王进喜简介(中国著名物理学家)
答:王进喜,现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他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主要从事凝聚态物理学、量子物理学、超导物理学等领域的研究。他曾经获得过诸多国内外的荣誉和奖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美国物理学会费米奖、德国洪堡奖等。他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王进喜...

王进喜简介 王进喜个人简介
答:1、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祖籍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焦家村),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石油工人。2、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玉门解放后成为一名新中国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3、1970年4月,王进喜...

王进喜事迹简介关于王进喜事迹简介
答:1、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23时42分),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祖籍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羌白镇焦家村),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石油工人。2、1960年3月,王进喜率队从玉门到大庆,组织职工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水保开钻,跳进泥浆池...

王进喜简介
答:王进喜是中国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油田石油工人。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玉门解放后成为一名新中国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2009年9月10日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1938年,15岁的王进喜进入玉门石油公司...

问一下,王进喜的感人小故事400字有吗珞?
答:人物简介 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玉门(祖籍陕西大荔),中国石油工人。1923年他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随后,他成为一名石油工人。他因其用自己身体制服井喷而家喻户晓。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因胃病医治无效不幸病逝,享年47岁。铁人精神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后,广大工人成了国家的主人,劳动热情倍增...

王进喜事迹50字,三篇短文
答: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带领钻井队创造了当时月钻井进尺的全国最高纪录,荣获“...

王进喜、焦裕禄的事迹
答:王进喜同志简介 王进喜同志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镇上赤金王家屯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开始讨饭,10岁给地主放牛,14岁被抓夫到玉门油矿做苦工,直到玉门油矿解放。1950年春,他成为我国第一代钻井工人,先后任司钻、队长等职,195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9月,他率领的钻井队月进尺创当时全国最...

铁人王进喜是哪里人
答:王进喜 生卒:1923年10月8日--1970年11月15日 简介:王进喜,1923年10月8日出生于甘肃玉门(祖籍陕西大荔),中国石油工人。

为国家献石油的铁人是谁
答:王进喜简介 1950年,王进喜通过操作考核,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这段时期,很多钻机因为没有钻头而停钻,他便组织青年突击队从废料堆里找旧钻头,擦去锈,修修配配,拼装成可用的钻头,既为国家节省了开支,又不耽误生产,经验在全油田推广。1958年,他带队创出月进尺5009米的全国钻井纪录。195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