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作者&投稿:张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是什么级别~

正厅级的单位。

  目前我国地质勘查队伍分布在以下部门: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管理

  2、各地质勘查局、各有色地质勘查局、各煤田地质局、各核工业地质局、各冶金地质局

  3、中国地质调查局: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4、中国冶金地质总局(中国冶勘总局):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5、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涿州):直属于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正部级事业单位。

  6、中国核工业地质局:隶属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7、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

  8、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9、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10、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隶属于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11、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为主)

  1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即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13、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为主)

  14、中国盐业总公司(即中盐勘察设计院)

  15、延长油矿管理局(陕西省)

  16、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地质院校: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北京)

  2、吉林大学(原长春地质学院)

  3、成都理工大学(原成都地质学院)

  4、长安大学(原西安地质学院)

  5、石家庄经济学院(原河北地质学院)

  6.中国海洋大学(原山大地矿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质勘查队伍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办发[1999]37号)

  (一)将原地质矿产部所属的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质勘查单位统一划归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由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归口管理,并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

  (二)组建中国地质调查局,作为国土资源部所属的组织实施国家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和矿产勘查工作的事业单位。具体职能和编制由国土资源部报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审定。

  (三)各工业部门所属地质勘查队伍要根据不同情况积极推进改革。冶金、有色、轻工、化工、建材等部门所属的地质勘查单位,可以从各自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改组为企业或进入企业集团,具体实施方案由国家经贸委与各工业局研究确定。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可以从所属地勘队伍中保留一支从事放射性矿产勘查的精干队伍,其余与原地质矿产部所属地质勘查单位同步进行属地化、企业化改革,具体实施方案由国防科工委研究确定。武警黄金地质勘查部队的改革,按照中央军委和国务院的有关决定执行。轻工局所属部分地勘单位,并入中国盐业总公司。


  一、地质部地勘系统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1年成立,隶属于国土资源部,副部级事业单位。

  天津地质研究所(天津地调中心)

  沈阳地质研究所(沈阳地调中心)

  南京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调中心)

  宜昌地质研究所(宜昌地调中心)

  成都地质研究所(成都地调中心)

  西安地质研究所(西安地调中心)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 (全国地质资料馆)

  国土资源部实物地质资料中心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中国地质图书馆

  中国地质博物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方法技术研究所

  勘探技术研究所

  探矿工艺研究所

  探矿工程研究所

  郑州综合利用研究所

  成都综合利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机关):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各省市区地质勘查局(组建地质调查院)全部下放。


  原石油地质系统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2000年划归中国石化集团。


  二、冶金地勘系统(原冶金部地质勘查总局)

  中国冶金地质勘查工程总局(中国冶勘总局),成立于2001年。

  中国冶勘总局一局(华北局):燕郊:第一地质勘查院(燕郊)、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原冶金部第一勘察基础工程总公司)、河北天元地理信息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岛天元五一五钻探工程有限公司(2006年从中冶地勘岩土工程总公司分出):原编制为:一队:迁安;二队:衢州;515队:秦皇岛;516队:宣化;518队:邯郸;520队:邢台;522队:唐山;物探队:滦县;水文队:定州;超硬材料研究所:探矿技术研究所:燕郊;测绘大队:燕郊;建筑规划设计院:职工医院:二级甲等;子弟学校:

  中国冶勘总局二局(原华东局606队):福州:第二地质勘查院、福建岩土工程勘察研究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

  中国冶勘总局三局:太原:311队、312队、314队、316队、地勘院、岩土总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山东局:济南:2个专业公司,4个综合地质队、2个专业地质队、2个勘查院、1个测试中心和1所高级技工学校:山东正元资源勘查研究院、新疆地质勘查院(乌鲁木齐,外派单位)、山东正元地理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冶勘总局中南局:武汉,分布在湖北、湖南、广西三省八市:603队:大冶;604队:孝昌; 605队:襄樊;606队:黄石;607队:宜都;608队:黄石;609队:黄石;水文队:黄陂。

  中国冶勘总局西北局:西安:西北地质勘查院(西安,原西安地质调查所);五队(酒泉);六队(汉中);乌鲁木齐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地球物理勘查院:保定,国内三大航空物探队伍之一。

  中国冶勘总局遥感技术应用中心:北京

  中国冶勘总局昆明地质调查院:昆明,原西南局昆明地质调查所。

  中国冶勘总局广州地质调查所:广州

  四川省(西南)、辽宁省(东北)冶金地质勘查局和冶金华东地质勘查局(安徽省)已下放。


  三、煤炭地勘系统(即中国煤炭地质总局)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部原涿州,现迁北京丰台。

  江苏煤炭地质局:常州,勘探一队、二队、三队、四队、五队、物测队、机械研制中心、勘探研究所、江苏长江机械化基础工程公司。

  浙江煤炭地质局:杭州,浙江华厦工程勘察院,浙江华厦建筑基础工程公司,浙江煤炭测绘院等。

  广东煤炭地质局:广州新市镇,152地质队、201地质队、202地质队和江南基础工程公司。

  广西煤炭地质局:柳州

  湖北煤炭地质局:武汉,125队、182队、物探测量队、地质勘查院和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

  青海煤炭地质局:西宁,105勘探队、132勘探队、物测队、勘查院4和青海岩土工程勘察咨询公司。

  第一勘探局:邯郸,119勘探队、129勘探队、173勘探队、物测队、科教中心、地质勘查院、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勘探局:北京,机械研制中心,建筑工程公司,地质制图印刷中心。

  水文地质局:邯郸,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院、四个水文地质队和物探、基础工程、机电安装、物资供应、地能空调、污水治理等六个专业公司。

  航测遥感局:西安

  中煤地质工程总公司:北京

  煤炭资源信息中心:涿州

  地球物理勘探研究院:涿州

  干部学校(党校) :涿州

  中煤地质报社:涿州

  河北省(邢台)、山西省、内蒙古、东北(沈阳)、吉林省、黑龙江省、安徽省(蚌埠)、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泰安)、河南省、湖南省(株洲)、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陕西省、甘肃省、宁夏、新疆煤田地质局已下放。


  四、核地勘系统(原中国核工业总公司地质总局)

  核地勘队伍组建于1955年,现有6个地区性地质局、52个地质大队以及研究院所、工厂、医院等90个县团级以上企事业单位,分布于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核工业地质局(核工业地质调查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为其业务支撑单位,以6个地区核地质研究所为主体,组建6个核工业地质调查分院,核工业航测遥感中心、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16大队、核工业西北地质局208大队、核工业东北地质局243大队作为专业勘查队伍。

  6个地质局所在省的48个地勘单位,以省为单元,整体属地化,组建辽宁省(东北)、江西省(华东)、湖南省(中南)、广东省(华南、由韶关迁花都)、四川省(西南)、陕西省(西北)核工业地质局,其余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9个单位属地化后(组建了河南省(信阳,原308大队)、贵州省、甘肃省、青海省等4个核工业地质局),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管理。


  五、有色地勘系统(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地质勘查总局)

  有色金属矿产地质调查中心(有色地调中心):成立于2001年,北京地质调查所、桂林地质调查所、新疆地质调查所、地质资料馆、北京矿产地质研究院。

  北京中色资源环境工程有限公司(中资环):成立于2003年,北京索坤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北京遥感中心、北京测绘院、北京中色物探有限公司(原物化探中心)、河北有色测绘公司。

  19个地质勘查局全部下放:

  天津华北地质勘查局(天津市地质调查总院,含河北):原华北有色地质勘查局,下辖514队(承德)、517队(石家庄)、519队(保定)、地质四队(秦皇岛)、普查大队(燕郊)、核工业247队(宝坻,原属核工业东北地质局)等六个地质队和一所职工大学(保定),在天津局本部设有天津市地质勘查总院、地质研究所。

  内蒙古有色地质勘查局

  辽宁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吉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黑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下辖805(六合)、806(徐州)、807(南京)、809(南京)、810(南京)、813(南京)、814队(镇江)、研究所(南京)、测绘院(镇江)、矿产开发研究院(南京)、南京岩土工程勘查院。

  浙江省有色地质勘查局(绍兴)

  江西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河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东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广西有色地质勘查局

  海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西南有色地质勘查局(昆明,含四川)

  西北有色地质勘查局(西安,属陕西省正厅级事业单位,有12二级单位,分布于西安、临潼、咸阳、宝鸡、汉中、商洛等地)

  甘肃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青海省有色地质勘查局

  新疆有色地质勘查局

  六、化工地勘系统(原化工部地质矿山局)

  中化地质矿山总局(中国明达化工矿业总公司):涿州,隶属于中国昊华化工(集团)总公司。16家地质勘查院(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阿城)、江苏(徐州)、浙江、福建、泰安(钾盐地质)、河南、山东、湖北(荆州)、湖南、广西、贵州(遵义南白)、云南、陕西)、1家地质研究院(化工地质调查总院(地质研究总院))、1家职工医院。辽宁省(锦州)、安徽省(马鞍山向山)、广东省(花都)、四川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彭州军乐)等4家已下放。

  七、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建材地调中心):原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公司,辖26个各省、市、区总队,现隶属于中国中材集团公司。

  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黄金指挥部

  九、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原为成立于1974年徐水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局,后总部迁涿州,2004年更现名。

  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研究中心:高碑店,原为海洋石油勘探局。

  十一、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公司

  原地质矿产所属石油地质单位于1997年成立中国新星石油公司,各石油地质局改称石油局,2000年整体并入中国石化集团。

  华北石油(地质)局:郑州

  东北石油(地质)局:长春

  华东石油(地质)局:南京

  中南石油(地质)局:长沙。

  西南石油(地质)局:成都,地质勘察总公司

  西北石油(地质)局:乌鲁木齐

  上海海洋石油(调查)局:

  广州海洋石油(调查)局:2001年划归中国地址调查局。

  十二、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十三、中国盐业总公司:中盐勘察设计院(前身是轻工业部盐业勘探队):长沙


  总之,地质专业还不错,本人也是学地质勘查的。还有疑问,加一下人人网的“地质”公共主页,相信里面的东西会对你有帮助

截至2014年底,全所共有职工461人,其中在职职工249人、离休人员14人、退休人员198人。在职职工中,管理人员30人,专业技术人员215人,工勤人员4人。专业技术人员中,两院院士5人,研究员及教授级高工70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师52人,中级职称及以下88人。在职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58人、硕士学位的31人,本科37人,大专及以下23人。内设5个职能处室、11个专业研究室;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全国地质编图委员会、中国地质调查局地层与古生物中心、《岩石矿物学杂志》和7个学术机构挂靠在地质所。

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论文273篇,其中SCI、EI检索论文194篇(其中国际SCI论文121篇),核心期刊论文79篇。出版大型图册/图件1套,专著5部,取得专利7项。国内引用率列全国科研机构第14位。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排名第2),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度地质科技十大进展2项。

领导班子由4人组成,所长、党委副书记侯增谦,党委书记、副所长何长虹,副所长高锦曦、卢民杰。

所长、党委副书记侯增谦(右二),党委书记、副所长何长虹(左二),副所长高锦曦(右一),副所长卢民杰(左一)

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编制完成一系列重要图件。编制完成1∶250万月球地质图、1∶300万《中国及邻区地质图》、1∶500万中国变质地质图、中国西部蛇绿岩构造图、1∶500万中国大地构造与含油气盆地分布图及中国油气大区与主要含油气盆地图等,其中部分图件已经出版;承担新一代《中国区域地质志》的编制,完成了11个省(区)地质志;参与“全球地质一张图·中国”(One Geology China)开发与建设,获得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

前寒武及变质作用研究进展突出。首次在华北克拉通划分出三个2.6Ga前的古陆块;厘定胶北地体陆壳生长、重大地质事件与重大岩浆事件序列;提出华北克拉通双向俯冲折返模式;古元古代Columina聚合事件、中元古代裂解事件的研究,对全球Columbia超级大陆边缘古—中元古代向外增生—裂解历史的对比研究及Columbia超大陆重建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重要造山带及构造研究取得系列成果。提出新的定义和分类方案,对中国大陆显生宙大型变形构造和变形系统进行了划分,并据此对中国大陆显生宙不同地质时期的地球动力学环境进行了重建;首次提出高喜马拉雅热碰撞造山带的新的3D挤出模式;发现北东帕米尔的古特提斯弧根构造:提出了印度/亚洲俯冲碰撞的两种可能的模式“空间差异性俯冲碰撞模式”和“时间差异性俯冲碰撞模式”;确定了新元古代时期华南在Rodinia超大陆中的位置,推测在华夏南缘存在一条“隐没了的”Grenville期造山带;构建了华北北缘古生代构造演化模型;确定阿拉善地块在早古生代是一个位于东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地块,与华北地块最终拼合时代为晚泥盆世。

新版1∶300万《中国及邻区地质图》

参与的“全球地质一张图·中国”(One Geology China)开发与建设获地理信息科技进步二等奖

地层古生物研究有多项发现。提出“全球中元古界底界年龄值1700百万年”的方案建议;建立了目前全球最为完整的单剖面埃迪卡系碳同位素变化曲线及疑源类生物地层,初步提出埃迪卡拉纪年代地层划分方案;贵州铜仁首次发现圆盘状完整的似Kulingia碳膜化石;通过牙形石研究在革吉县文布当桑发现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汝阳巨型蜥脚类恐龙动物群,填补了我国同期恐龙动物群的空白;河南南阳淅川县发现恐龙蛋化石群,对研究恐龙的生殖行为,生活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江西赣州发现霸王龙类新属种——中国虔州龙;热河生物群发现今鸟类新种——甄氏甘肃鸟;发现最古老的史前爬行动物产后亲代抚育行为化石记录。

中国虔州龙的头骨和下颌

地球物理及深部探测获得重要进展。揭示出青藏高原边缘山脉与外围克拉通岩石圈(地壳与地幔)构造转换深部过程,获得华北克拉通向青藏高原东北缘楔入的岩石圈地幔行为的地震学证据;获得青藏高原腹地巨厚地壳莫霍面,对羌塘地体的地壳结构给出新的约束;龙门山剖面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东缘大型走滑断裂限制了地壳逆冲作用;揭示了古亚洲洋沿索伦缝合带关闭、陆陆碰撞和碰撞后地壳增生深部过程;发现华南大陆东南缘存在薄岩石圈(60~70千米)的地震学证据。

同位素技术应用及标准物质研究有新进展。(U-Th)/He低温热年代学技术在含油气盆地应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制了玄武岩钛同位素标准物质、多种钕同位素标准物质,通过了国家一级标准物质评审;首次运用新兴的铁、镁同位素技术对矿化元素本身和赋矿层的主量元素进行了直接示踪。

沉积盆地与资源能源研究服务找矿取得突破。国内首次开展水合物三维地震探测,钻探结果与预测结果一致;开展了地质、测井、地球物理三位一体的系统研究,为云南勐野井地区固相钾盐矿床及青海柴达木盆地液态卤水地球物理预测奠定扎实基础;建立松辽盆地嫩一段的有机质保存模式和嫩二段的生物生产力模式;提出利用统计类比法评价大型坳陷盆地油页岩潜在资源;开展了冀西北晚中生代陆相盆地的地质调查填图。

岩石矿物学研究成果在学术界影响巨大。原位金刚石发表,获得好评并被国际上写入野外手册;在全球6个蛇绿岩带中发现金刚石、碳硅石、柯石英等深部矿物,认为是蛇绿岩大洋地幔橄榄岩的一个普遍现象,需重新审视大洋地幔的物质成分和地幔的运动等经典概念;金刚石中发现新类型超高压矿物,实验岩石学表明,这些超高压矿物来自下地幔深度。这些发现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新问题和挑战,需重新审视蛇绿岩和铬铁矿的浅部成因理论。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答: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简称水环所)始建于1956年,是全国唯一专门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的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是全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科技支撑单位和技术发展核心,是全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专业编图中心。 “973”项目启动会上为特聘专家颁发聘书 2009年承担地质调查工作...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答: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基础地质研究和地质调查的重要力量,主要从事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础地质调查及基础地质研究工作,同时承担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地球化学等专业研究人才的教育和培养。通过5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地质研究所已经成为一个学科较齐全、人员结构较合...

中国地质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怎么样
答:中国地质大学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很好的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以无机非金属材料为主要方向,以新型矿物材料的研发和应用技术为特色,重点发展矿物资源利用和矿物加工、陶瓷和耐火材料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等领域。该专业学生掌握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其复合材料科学与...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答:公开出版专著1部;获专利5项。国内论文引用率排名进入全国前20名,两篇国际论文入选2012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地质调查成果一等奖2项,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度十大科技进展2项,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1项。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获2013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 翟庆国...

中国希有矿石钘原石研究院地址
答: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稀有矿石钘原石研究院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百万庄大街26号。中国稀有矿石钘原石研究院即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地处北京市,是中国专门从事矿产资源研究的社会公益类科研机构。2000年,更名为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研究...

谁知道中国地质大学的校训是什么啊?
答:1914 年毕业后回国,先后任教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商部地质研究所。1919 年 8 月受聘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教授。此后,他从未离开过北大,从未离开过地质教育岗位,从事地质教育 40 多年,是在国内学习地质学并终身从事地质事业的第一人。1924 ~ 1927 年及 1928 ~ 1931 年,两度担任北京大学地质学系系主任。1929 ~...

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科院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哪个比较好,有没有考...
答:总之你到玉泉路去问问中科院地物所得就知道,他们绝对后悔没去中国地质科学院。两院分都不低,考北京外的最好370,考北京最好385,英语一定保证55 总之好好复习吧 我毕业7年了,原先同学考地科院的都做到处级了,真的,聚会大家很羡慕他,而原先有两个中科院的,现在还在为副研究员发愁,不过也看你...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答: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是全国唯一专门从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的国家公益性科研机构,是全国水文地质调查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科技支撑单位和技术发展核心,是全国水文地质环境地质专业编图中心。重点研究和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带普遍性、关键性、战略性、公益性和区域性的水工环基础...

李四光是质学家和他一样有谁
答:★李捷(1894~1977),中国地质学家。号月三。1894年4月29日生于河北成安县,1977年1月30日卒于宁夏银川。1916年毕业于农商部地质研究所。曾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湖北省矿产调查队队长,河北建设厅厅长,地质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局总工程师,水利部勘测设计管理局地质总工程师,水电建设总局副总...

中国地质科学院怎么样,好不好考啊!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呢?哪个...
答:中科院的地球物理和地质学是一级学科,挺好的。地科院分好多所,看你想学哪个专业了。不过,考之前先联系个好老板,这样读下去才没有后顾之忧!要不然,难以平心静气做科研,呵呵。祝你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