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研究课题是关于成语的怎么写啊

作者&投稿:水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高中语文研究性课题:流行词语整理与研究~

如今,“我嘞个去”、“神马都是浮云”、“给力”这些流行语已经成为了大学生生活中频繁出现的词汇,而这些流行语在反映大学生心理状态的同时,也体现着整个校园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最近,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的“语言文化调研小组”分别对一百名大学生以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了调研。

流行语体现大学生

幽默智慧和创新能力

调查结果显示,大学校园流行语有很多来自于网络、影视、甚至是外来语。其中,一些来源于影视作品的流行语已经成为了经典的流行词汇。如,“I服了U”出自《大话西游》,主要表现对一个人非常无奈与不屑;“小强”这个蟑螂的代名词则出自《唐伯虎点秋香》;还有“我走先”、“我靠”这种不少周星驰式的表达也是学生们爱说的;“我拿什么拯救你?……”出自《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而大学生们则喜欢把这句话用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如,“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高等数学”,“我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八百米测试”等等,其中不乏一种无奈下的幽默与智慧。

来源于外语的流行语也不少,如“cool”(酷)、“happy”(表高兴)、“high”(表兴奋)、“party”、“倒”、“晕”、“汗”等均出自英语和日语。另外,因为大学生已成为网络时代应用的主体,因此来源于网络的流行语也大幅增加。如,“我嘞个去”、“你妹”、“神马都是浮云”、“给力”、“有木有”等,都是大学生使用率很高的流行语。又如,“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你爸是李刚,我爸是双江”、“蜗居”、“hold住”等这些由网络上很受关注的事件引起的流行语,也被大学生们广泛使用。

校园流行语是大学生

学习与生活的真实写照

校园流行语不仅是大学生幽默的体现,更是他们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调查中,“点名帮我答到”这一流行语的出现频率为50%,稳居第一位。大二学生刘天告诉笔者,“点名帮我答到”这句话他们经常说,主要是因为有很多同学平时因为自己有别的事情,或者是不喜欢某个老师讲课而不去听。“我就不太喜欢某些老师的授课方式,所以我经常不去上他的课。还有我的一个同学,他自己在外面做兼职,所以很少有时间来上课。他最常跟我说的一句话就是‘点名帮我答到'。”刘天说。

笔者还发现,“翘课”(就是本来有课而不去上的意思)这一词汇,因为常跟“点名帮我答到”联系起来,所以出现的频率也很高,达到45%。另外,和学习有关的,像“裸考”(没有进行任何复习就参加考试)、“挂科”(考试没通过)这两个经常发生在少数不努力的学生身上的词汇,以及“蹭课”(本来没有这门课,却愿意去上)出现的频率,则分别占到了总体的20%和10%。

笔者通过调查还发现,“考研”、“就业”、“出国”、“新东方”、“雅思”、“托福”、“蜗居”、“北漂”、“裸婚”等是大四学生常挂在嘴边的流行语。一名即将毕业的经管专业学生告诉笔者:面对着各种就业压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去向问题,“考研”、“就业”、“出国”这三种主流趋势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大四学生之间的流行语言;而“雅思”、“托福”、“新东方”是这三种主流毕业去向成功的必要条件,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流行词汇;同时,大学生在即将走向社会的同时,住房、户口、婚姻等问题也迎面而来,因此初出茅庐的他们在没有积蓄的情况下只能选择“蜗居”、“北漂”、“裸婚”等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些反映大学生生存状态的流行语也就应运而生了。

负面流行语走红校园

折射大学生心理困惑

不管是自创还是吸收,校园流行语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新异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不仅体现出“始作俑者”一定的文化基础,更为校园文化的丰富增添了一抹亮色!但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产生和演变在体现大学生思路敏捷、标新立异等聪明才智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比如“你妹”,“我靠”,以及“折翼的天使”(一般形容一些令人讨厌的人,在自己的情感世界受到打击后,转而去摧残别人)等一些不雅的流行语,虽然能够很形象地反映出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但从社会文明和语言学发展的角度上讲,于主观和客观都是不能长久存在的。又如在高校学生中普及率甚高的“我晕”、“烦”、“什么世道”等,已成为大学生情绪发泄的标准用语。究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如今大多数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离开父母呵护后走进大学校园,面对集体生活一时难以适应。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坦言,在学校里面对从未经历过的人际关系、学业压力以及今后就业的压力,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有些大学生难免会感到苦闷,而这些负面的流行语,其实是他们目前心态的真实写照。

针对这些负面流行语走红校园的现象,北方工业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李燕指出: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成长性,高校教师必须接受“校园流行语也是大学文化载体”这一事实,并尽力探寻流行语产生的心理机制,既不能一味吹捧大学生的创造力,也不能全面封杀。李燕还认为,教育者应该帮助大学生在自身认知、情绪处理、人际交往能力等方面进行提高,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同时,大学生也要学会自身调节,并以科学的态度看待流行,通过一些健康向上的流行语来繁荣校园文化。(

网上 有很多 可以借鉴一下
http://www.baidu.com/s?wd=%D6%D0%BB%AA%CE%C4%BB%AF%B5%C4%CE%A2%CB%F5%BE%B0%B9%DB&n=2

常见易误成语辨析
1.常用易混成语辨析
【安之若素/随遇而安】均能表示对任何遭遇都能安然处之的意思。前者多指处于困境,仍能跟往常一样(素:平日、往常);后者强调能适应任何环境。 【本末倒置/舍本逐末】都有主次关系处理不当的意思。但前者强调把主次关系弄颠倒了;后者重在强调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置。 【病入膏肓/不可救药】都表示病情严重,无法医治。前者偏重于“病”,比喻事情严重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后者偏重于“救”,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刊之论/不易之论】都有不能改变之意。前者强调言论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刊:古代指削除刻错了的字);后者重在强调言论内容正确、不可改变。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均可形容消息、言论等传布迅速。但后者还多用于形容东西突然消失。 【饱经沧桑/饱经风霜】都指阅历深。前者侧重于经历过很多世事变迁;后者则侧重于经历过很多艰难困苦。 【不堪设想/不可思议】都有不能想像之意。但前者适用于严重的、不良的后果;后者一般适用于奇妙深奥的、不能理解的事情或道理。 【参差不齐/良莠不齐】都指不整齐。用于人,前者指水平不一致,后者指好人坏人都有;用于物,前者指高低、长短、大小不齐,后者指好的坏的混在一起。 【如虎添翼/为虎添翼】前者比喻强大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强大,也比喻恶的得到援助后更加凶恶;后者则比喻帮助恶人,增加恶人的势力。 【另眼相看/刮目相看】都有特别看待之意。但前者作横向比较,表示对某个人或某种人的看法不同于一般;后者作纵向比较,表示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风言风语/流言蜚语】都表示没有根据的话。前者还指私下里议论或暗中散布某种传闻;后者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拨的话。 【耸人听闻/骇人听闻】都含有使人吃惊的意思。其区别在于,用“耸人听闻”时,所说的是故意夸大了的事,甚至未必是事实,说者的目的就是要使人震惊;用“骇人听闻”时,说明发生的事是事实,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挥金如土/一掷千金】都形容极度挥霍。前者偏重于对钱财的轻视、毫不在乎;后者偏重于一次花费过多。 【恋恋不舍/流连忘返】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前者适用范围广,可指一切所留恋的人、事、景等;后者则侧重于对景物的留恋。 【安分守己/循规蹈矩】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前者指守本分,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后者则多指拘泥于旧的准则,不敢稍作变通。 【标新立异/独树一帜】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与众不同的意思。前者偏重于显示差异,与一般不同;后者偏重于创造出独特的风格,自成一家。 【博闻强识/见多识广】都含有见识广的意思。前者偏重于见闻广博,记忆力强,多用于书面语;后者偏重于阅历深,经验多,多用于口语。 【大公无私/铁面无私】都表示没有私心。前者表示一心为公或处理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后者指公正严明,不讲情面。 【得寸进尺/得陇望蜀】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前者侧重逐步紧逼,要求越来越高;后者强调的是得到这个,还想那个。 【阿谀逢迎/趋炎附势】都有巴结奉承之意。前者指迎合别人的意思,说好听的话;后者指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 【耳闻目睹/耳濡目染】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前者强调亲耳听见,亲眼看见,受没受到影响则不管;后者强调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防患未然/未雨绸缪】都表示事前做好准备。前者强调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后者重在做好准备。 【孤注一掷/破釜沉舟】都有最后拼一下以求胜利的意思。前者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注:赌注,赌博时押上的钱),多含贬义;后者则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多含褒义。 【固执己见/一意孤行】都有不听劝告的意思。前者的侧重点在于顽固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后者的侧重点在于固执地照自己的意思行事。
【故步自封/抱残守缺】前者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后者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厚颜无耻/恬不知耻】都形容不知羞耻。前者强调脸皮厚;后者强调做了坏事满不在
乎、不以为耻(恬:满不在乎;坦然)。这两个成语常可通用。 【巧夺天工/鬼斧神工】都指技艺高超巧妙。前者侧重指胜过天然,后者侧重指非人力
所能做到。 【谈笑风生/谈笑自若】都有谈话时有说有笑的意思。前者表示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多用于形容平时谈话;后者表示说说笑笑,跟平常一样,多指在紧张或危急的情况下的谈笑。 【义不容辞/责无旁贷】都含有应该承担,不能推辞的意思。前者偏重于道义上不允许
推辞;后者偏重于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 【每况愈下/江河日下】都有越来越坏的意思。前者偏重于笼统地表示情况越来越坏;
后者偏重于指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瑕不掩瑜/瑕瑜互见】都表示同时具有优点和缺点。前者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
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后者比喻有缺点也有优点,优缺点没有主次之分。这两个成语
不能通用。 【销声匿迹/偃旗息鼓】前者多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后者多指停止战斗,也比
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斑驳陆离/光怪陆离】适用对象有区别。前者只用来形容色彩繁杂;后者除形容色彩
繁杂外,还可以用于形容现象奇异。 【置若罔闻/置之度外】前者指对批评、劝告、请求、抗议等不予理睬;后者指不把死、
利害等放在心上。 【一挥而就/一气呵成】前者形容书法、绘画或写作熟练敏捷;后者比喻文章的气势首
尾贯通,还可以用来比喻完成整个工作的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
2.容易误释词义的成语(例句中使用正确的不再解说)
【七月流火】指天气逐渐凉爽起来。《诗经•豳风•七月》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这里的七月是指农历的七月,“流”指向下运行,“火”是一星宿名,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称“大火”,每年农历六月的黄昏时刻,出现于正南方,位置最高,七月以后便渐渐偏西向下沉落,所以叫“流火”,这时酷热开始减退,天气渐渐地凉了起来。 如:俗话说:七月流火。今天,扬州的气温蹿至今年入夏以来的最高点,达到37度。(此处不解词义乱用。) 【明日黄花】原意是说重阳节过后,菊花即将枯萎,便再没有什么好玩赏的了。后用以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如:这篇通讯虽然写得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是明日黄花了。 【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含贬义。如:今年学校又新建住房四栋,“五一”前后将有126名青年教师乔迁新居,因此他们个个都弹冠相庆。(“弹冠相庆”用在此处不合文意。) 【木人石心】比喻人不受诱惑,意志坚定。如:可是甘米莉似乎在一刹那间将自己的心打造成铁一般,木人石心,不为所动,仍然是那副闭目的模样。 【安土重迁】形容留恋故土,不肯轻易迁移。重,不轻率。如: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该词用在此处错误。) 【暴殄天物】原指残害、灭绝各种自然之物,后泛指任意糟蹋东西。暴,糟蹋。殄,灭绝。如:对那些玩忽职守、暴殄天物、浪费国家财产的人必须绳之以法。 【不经之谈】指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经,正常。如:这和尚疯疯癫癫地说了些不经之谈,也没人理他。 【不足为训】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训,准则。如:安全隐患越来越严重,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火灾。(此处将“不足为训”的“训”错解为“教训”。) 【差强人意】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稍微。如:刚才放的那几首歌都不大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袒护,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原指学术上派别之间的斗争,后用来指一切学术上、政治上或社会上的集团之间的斗争。党,偏袒。如:我们必须指出,任何人都不能唯我独尊,甚至党同伐异。这种政治文化绝对不是健康的。 【分庭抗礼】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抗,对等。如:办公软件市场已经从原来微软一枝独秀,逐渐走向国内外产品分庭抗礼的局面。 【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也不差。爽:差错,失误。如:小王今天淋了雨,周身湿透,毫发不爽,应赶快吃点预防感冒的药。(“毫发不爽”与生病无关。) 【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程,衡量,估量。如:中国的兴盛是可以计日程功的。 【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假,借用。如:借书最忌全书一套借去一本,而且久假不归,使全书成为残本。 【劳燕分飞】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劳,伯劳,一种鸟。如: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亲如一体的夫妇,也会有劳燕分飞的一天。 【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如:一道神秘白光袭倒七百多棵大树,武汉东湖风景区22日晚发生的这一令人费解的大怪事,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如:他经过认真学习,终于改掉了文不加点的坏毛病。(此处将“文不加点”错解为“不加标点”。) 【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如:他花钱很随便,真是大方之家。(此处将“大方之家”错解为“花钱大方”。) 3.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含辨析例句)
【侧目而视】意为不敢从正面看,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而又愤恨。如:小李得了冠军,尾巴翘到了天上,对朋友竟然侧目而视。(这里错解为“不屑正眼相看,瞧不起人”。) 【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如:张老师针对班上学生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良莠不齐”不能用于形容学习成绩参差不齐。)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如:那个时候,张大爷穷困潦倒,衣食无着,十分令人痛心,到头来只落得个马革裹尸的结局。(这里将“马革裹尸”错解为“死得很惨,死后连棺材和埋葬的地方都没有”。)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如:小东初中未毕业就混迹社会了,性格封闭孤傲的他对周围的人常常表现出敌对情绪,他最终因为自己的危言危行付出了惨重代价。(“危言危行”的“危”不是指危险,而是指正直。) 【万人空巷】并不是指街上空无一人,而是说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里出来了,多用来形容欢迎、庆祝等盛况。如: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本句从语意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因此“万人空巷”用在此处错误。) 【三人成虎】原指有三个人谎报市上有虎,听者就信以为真了。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如: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这里将“三人成虎”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如: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这里将“河东狮吼”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适用对象、色彩均不当。) 【下里巴人】指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如:一些人对中国的茶有偏见,以为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进口饮料。(这里错解为“普通的乡下人”。)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极纯熟的地步。如:为了应付高考,教师越教越细,其结果是肢解了课文,长此以往,学生目无全牛。(这里错解为“眼里看到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 【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劲项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如:成都五牛俱乐部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实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这里错解为“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如: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该词与衣服不合身无关。)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做声。噤,闭口不做声。如: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该词和寒冷没有关系。)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却上了大当,一无所得。如:上个月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此处用来形容消费者,明显是望文生义。) 【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现也指一言不发。如:我的态度很鲜明,对任何邪教的言论都不赞一词,对他们的行为深恶痛绝。(这里错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涣然冰释】比喻相互间的怀疑、误会等完全消除。如:由于太平洋暖流的影响,今年春天来得早,春节刚过,北海公园就涣然冰释,让喜欢滑冰的人大失所望。(这里错解为“冰块解冻”。) 【惨淡经营】原指作画之前,先用浅淡颜色勾勒轮廓,苦心构思,精心布局。后来形容苦费心思地筹划并从事某种事业或工作。如:夫妻俩惨淡经营着这家小店,生意一直很红火。(该处运用正确,但因后有“红火”,容易被判断为错误。) 【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如:解决好职工和学生的冬季取暖问题,是学校领导首当其冲的任务。(望文生义) 4.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含辨析例句)
成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一般比较固定,具有很强的单一性。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或范围缺乏了解,便会使陈述和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造成误用。 第一类:人、物不分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如: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该词不能用来形容花木。) 【楚楚动人】形容女人打扮得漂亮,姿态娇柔,能打动人。如:文章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小麻雀的外形、动作和神情,在叙述、描写和议论中,倾注了强烈的感情,读来楚楚动人,有很强的感染力。(该词一般不用于形容文章。)

高中语文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介绍
答:成语的应用是高中语文的考察点,但是有一些的成语学生会比较容易用错,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有关于高中语文容易用错的成语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语文容易用错对象的成语 第一类:人、物不分 【风姿绰约】形容女子姿态优美。如: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该词不能用来形容...

高中语文成语总结
答:老师可不可以给我总结一下高中语文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答:同学你好,提供以下成语知识: [成语知识一] 高考试题中曾考过的“万人空巷”“首当其冲”“炙手可热”“莘莘学子”“差强人意”等成语,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用错的成语。对成语的使用,由于很多时候人们已习非成是,这就给正确判断带来相当大的难度。

高中有关成语的选择题
答:C.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掉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D,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竟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骛。 10.下列各句...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洛阳一场大火,309个生灵涂炭,这一灾难震惊四方。 B.你应该和朋友合作搞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

谁有关于语文成语研究性学习的论文,谢谢
答:如学习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主要是学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以及精美的词语。如果研究性题目是“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深层动机是什么?”、“这种精神与他的人格气质相符吗?”这样的研究题目,就能够深化主旨,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成语是中文的“国粹”,具有丰富和独特的文化意蕴...

高中语文必备成语及解释
答:17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 例句: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18义无反顾:为正义而勇往直前。常被用于毫不犹豫的干坏事,错。例句: 朱成功身受大明的厚恩,只有一死图报,~。19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

高一语文必修课本成语
答:课本中出现的 成语 也是考试中经常会出现的题型,下面是我精心挑选的关于 高一语文 必修课本成语的相关资料,供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课本必修一成语大全 1.峥嵘岁月:形容不平凡的年月。 2.风华正茂:正是风采动人和才华横溢的时候。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年轻有为。 3.挥斥方遒:是说热情奔放,劲头正足。 4.百舸争流:形...

课题的成语课题的成语是什么
答:课题的成语有:离题太远,拈题分韵,课语讹言。2:词性是、名词。3:拼音是、kètí。4:注音是、ㄎㄜ_ㄊ一_。5:结构是、课(左右结构)题(半包围结构)。课题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课题kètí。(1)研究或讨论的问题。(2)...

高考语文四字成语真题
答:2. 高中语文成语选择题60道 高中语文成语专项精品练习60题(含详解)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B.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C...

问一个关于语文成语的问题
答:高中语文成语专项训练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1.A. 小兰的母亲病了,家务事都落在她一个人身上,整天忙得不亦乐乎。 B. 这个领导任命的...D. 为了早日完成这个科研课题,科研人员宵衣旰食,废寝忘餐,不辞辛劳地工作着。3.A. 小李刚刚步入这门学科的研究领域,远远未登堂入室。 B. 孩子应该干...

人教版第一册高中语文成语
答:人教版第一册高中语文成语 一二两册各位同仁谢谢了在下急着需要!!!... 一二两册各位同仁 谢谢了 在下 急着需要!!! 展开 2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中国卓儿 2010-01-27 · TA获得超过5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59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345万 我也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