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开国大典上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呢?

作者&投稿:称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开国大典上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齐鸣28响~

 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鸣放礼炮28响。按国际惯例,重大典礼最高的礼仪是鸣礼炮21响,为什么新中国开国大典要鸣28响,各种猜测纷纷出现。美国人说,中国共产党历尽千难万险最终取得胜利,这使毛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炽热的情感,所以用“共”字作为礼炮的响数,“共”字由“廿”和“八”组成,即28,这就是鸣炮28响的原因。
  苏联人认为,中国自古有28星宿之说,毛也有28位功臣代表着千千万万参加革命的人民,礼炮是向以28位功臣为代表的革命人民致敬。
  英国人认为,毛是位崇尚个性自由的人,十分尊重自己的情感,他与杨开慧初恋时,杨正是二八少女16岁,两人结婚时毛正好28岁,杨开慧牺牲时是28岁,开国大典时二人结婚的时间又正好是28年,所以鸣炮28响是毛个人情感的反映。
  日本人认为,毛对《周易》很有研究,那28响礼炮寓有“二八”之意,“二”即阴阳二仪、“八”便是八卦之八,它们是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向周问起“28”是什么意思,周说,当时毛定了要鸣28响,他就照此安排了,至于其中的含义,他也未问毛。尼克松问周是怎样理解的,周说,毛在距开国大典之前90天,曾说中国共产党已经28岁了,28年来人们取得了革命战争的胜利,但是我们的事情还有很多,就像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说完周问尼克松:“我用主席这段话作为我对‘28’的理解,您看可以吗?”尼克松不满足地说:“我想得到它的标准答案。”周说:“那就请阁下亲自问主席吧。”但尼克松与毛会见时,没有提及此事。
  毛做事确实有他的独特见解和思路:1949年9月21日政协第一次会议开幕时,鸣放礼炮54响,这是代表参加政协会议的54个单位。当年大典筹委会的唐水健起草鸣放礼炮说明时,写的就是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诞生28年,毛看过后立即签了名,说明他是认可这个说法的。


数字54和数字28都具有多重含义:

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民族,它象征的是中国人民空前的大团结。此外,当时的礼炮总共数量应该是有108门,两边各放54门,一边填装,一边发射,以便连续鸣放。54门礼炮又象征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横空出世到1949年,刚刚28年。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28响礼炮就是28年党史的赞礼。

我国实行庆典礼炮鸣放始于开国大典。1949年8月,毛泽东主席提议,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和开国大典都要鸣放礼炮,而且要鸣28响,以示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走过了28年光辉历程。

拓展资料: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108门礼炮鸣放的28响威震寰宇的炮声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国大典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礼炮团的108门山炮作为国家珍贵文物全部存入专门建造的炮库,予以妥善保管。 

在开国大典之前,曾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于中南海怀仁堂前鸣放过礼炮,当时用9门礼炮,鸣放54响。之后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和10周年时,都鸣放了庆典礼炮,使用的礼炮仍然是开国大典时用过的山炮。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开国大典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我国实行庆典礼炮鸣放始于开国大典。1949年8月,毛泽东主席提议,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开幕和开国大典都要鸣放礼炮,而且要鸣28响,以示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走过了28年光辉历程。

8月中旬,华北军区特种兵司令员高存信向军区新组建的礼炮团传达了华北军区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开国庆典定在10月1日午后举行,庆典的第一项是奏国歌、升国旗、鸣礼炮;礼炮要有54门,代表政协的54个方面的人士;鸣放礼炮28响,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斗争28年取得胜利。这是毛主席亲自定的,一定要很好地完成任务。礼炮团由华北特种兵部队组成。”赵大满任礼炮团总指挥,战车团参谋长韩怀志任现场指挥。接着从张家口等地调来108门山炮作为开国大典的礼炮。这些礼炮主要是缴获日军的75毫米九四式山炮,还有山西兵工厂仿日本山炮制造的75毫米一四式山炮。日军九四式山炮炮身长1560毫米,弹丸重6.34千克(榴弹),射程8300米,全炮重536千克。有了礼炮,然后从各炮兵部队选调军政素质好的排、连、营干部,其中还有战斗英雄。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开国大典仪式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在108门礼炮鸣放的28响威震寰宇的炮声中,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国大典后,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礼炮团的108门山炮作为国家珍贵文物全部存入专门建造的炮库,予以妥善保管。

在开国大典之前,曾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于中南海怀仁堂前鸣放过礼炮,当时用9门礼炮,鸣放54响。之后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和10周年时,都鸣放了庆典礼炮,使用的礼炮仍然是开国大典时用过的山炮。

后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45周年、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以及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上都鸣放了28响礼炮。很多国家在举行盛大庆典时都鸣放礼炮,但响数、鸣放时间也不同。如英国的君主诞辰鸣放62响,议会开幕和闭幕鸣放41响;美国国庆日全国各地军营鸣放50响,以示美国50个州;1945年5月9日,苏联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这天鸣放礼炮时,用1000门火炮齐鸣30响。

按照国际惯例,鸣放礼炮分为庆典礼炮和迎宾礼炮两种。鸣放迎宾礼炮是隆重迎送国宾仪式上的一种最高规格的礼遇。凡国家元首,鸣放21响;欢迎外国政府首脑,则鸣放19响。我国鸣放迎宾礼炮始于1961年6月13日欢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仪式。当时苏加诺总统第二次访华之前,提出要我国在总统专机抵达机场前,由空军派出8架战斗机护航;在机场的欢迎仪式上,按照国际上欢迎国家元首的规格鸣放21响礼炮。由于我国建国后从未鸣放过迎宾礼炮,所以周恩来总理把鸣放礼炮的任务交给北京卫戍区警卫师仪仗营执行。仪仗营营长王立堂带人从天安门管理处炮库保存的开国大典108门礼炮中,挑选了24门礼炮,临时组织战士们进行训练,并圆满完成了任务。在此之后的迎接国宾活动中,依然没有鸣放迎宾礼炮。为了建立我国的礼炮部队,使迎宾礼仪更符合国际惯例,1963年6月,周恩来总理指示,在中央警卫师增建礼炮连。师长曾绍东将组建礼炮连的任务交给仪仗营,上级机关将执行过开国大典鸣放礼炮任务的某军126团熟悉业务的牛茂林等调进仪仗营,牛茂林任连长,另有3名排长,24名炮手,也全部从这支部队碉出。又从师里和仪仗营其他连抽调了几十人,组成了礼炮连。那些在战争年代功绩卓著、早已退役的九四式山炮,因炮身短、便于搬运、声响宏亮,而从仓库中“请出”重新服役。6匹马将28门炮拉到了南苑仪仗营。为使礼炮发射时声音整齐,特请军械部门组织专人对火炮的发射装置进行了改进。开始是手工拉火,后改进为电操纵击发。1964年5月16日,苏丹武装部队最高委员会主席、部长会议主席阿布德是我国开始正式用礼炮迎接的第一位国宾。

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 

开国大典于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举行,距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诞生,已有28个年头。当时我国的民族一共有54个(现在是56个,其中有2个少数民族是后来确认的)。所以,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1949年9月21日)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中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了28个春秋。 

拓展资料

在开国大典之前,曾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式上,于中南海怀仁堂前鸣放过礼炮,当时用9门礼炮,鸣放54响。之后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周年和10周年时,都鸣放了庆典礼炮,使用的礼炮仍然是开国大典时用过的山炮。 后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45周年、50周年、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庆典,以及1990年北京第十一届亚洲运动会上都鸣放了28响礼炮。很多国家在举行盛大庆典时都鸣放礼炮,但响数、鸣放时间也不同。如英国的君主诞辰鸣放62响,议会开幕和闭幕鸣放41响;美国国庆日全国各地军营鸣放50响,以示美国50个州;1945年5月9日,苏联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这天鸣放礼炮时,用1000门火炮齐鸣30响。



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模空出世到1949年,刚刚28年。28响礼炮就是28年党史的赞礼。毛泽东看到这份报告后,在上面用铅笔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开国大典上,礼炮队由108尊山炮组成,分为两组,一组装填,一组发射,轮流作业,以缩短间隔时间。所以,人们习惯上仍称54尊礼炮。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54个领域、界别的人士。

108尊礼炮一字形摆开,背倚天安门广场,靠在一截古墙边,位置在前门附近。两分半钟之内,28响无头空炮全部送入空中。鸣礼炮时,站在观礼台上的华北军区文工团团长刘佳与身边的几位代表兴致勃勃地数着礼炮。40年后他说,不够28响,有时两发之间的距离很远,有漏响的。

负责组织礼炮工作的炮兵司令员高存信说,绝不可能漏响,瞎炮肯定有,但不可能两发炮弹一起哑巴。礼炮队员们十分自豪,因为全中国全世界的人民都听到了他们代表新中国发出的呐喊。

建国之后,在开国大典上鸣放过的山炮大部分销毁,有两尊被收藏到中国革命博物馆作为陈列的文物了。

补充:

开国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15:00在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举行的仪式,直到21:00才结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这54门礼炮象征着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 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个春秋。

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有何历史意义?
答:开国大典时间:1949年10月1日 地点:首都北京天安门 意义:1、国内: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了国家的主人。2、国际: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

为什么在开国大典上奏《义勇军进行曲》
答: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新词。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

新中国成立时为什么要鸣28响礼炮?28年前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件
答: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向周总理探询这“28”之谜。周总理说:“毛主席在距开国大典之前90天,曾说中国共产党已经28岁了,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用主席这段话作为我对这‘28’的理解。”毛泽东确实有他的独到见解:1949年政协第一次会议开幕鸣炮54响,代表参加政协会议的54个单位。

在开国大典中,54门大炮代表什么;28响代表什么?
答:一、在开国大典中,54门大炮代表的意义有两种说法:1、54门大炮表示当时统计的我国有54个民族。2、54门火炮代表政治协商会议54个方面的人士。二、在开国大典中,礼炮齐鸣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起,领导全国人民,经历了28年的奋斗,建立新中国的奋斗历程。

开国大典上为什么有54门大炮和28响礼炮?
答:54门大炮表示当时统计的我国有54个民族,28响礼炮表示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起,领导全国人民,经历了28年的奋斗,才使国家独立,人民翻身当家做主,才迎来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的开国大典。从此咱们的祖国不断繁荣兴旺,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54门礼炮鸣28响,54门礼炮象征全国54个民族(当时还未有现在56...

1949年开国大典为什么荷枪实弹
答:他率领的部下无一例外地具有良好的军人素质。新中国的开国大典选择在1949年10月1日的下午3点举行,是聂荣臻最先向中央军委提出的建议。下午举行,为的就是要防备蒋介石孤注一掷:空袭开国大典。至于3点这个特定时间,则是缜密计算的结果。国民党用于轰炸的飞机是美制B-24轰炸机。这种飞机的时速是488公里...

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
答: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2、开国大典选时原因:当时中国南方一些地区还未解放,国民党的空军经常袭扰北方,并图谋破坏开国大典。国民党空军夜航能力不行,在大陆轰炸完后,必须在天黑前返回,如果上午举行大典,国民党飞机飞到北京还能赶在天黑前回去,如果下午举行,国民党飞机就来不及了。

开国大典表达了什么
答:开国大典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强调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中国共和国的成立。解释如下:1、开国大典表达了中国人民激动地心情。在长期的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中,中国人民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感,他们愿意为了国家的独立和尊严而英勇奋斗,这种自豪感贯穿整个电影,展现出了中国人民的坚韧不拔。2、团结是...

开国大典的意义?卷子答案上写的是宣告中国的成立,对不对啊。
答:准确的说,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从此彻底摆脱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的地位;真正成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

开国大典中人们为什么欢呼
答:从记叙大会开始,这种激动,兴奋,自豪的感情表达得更加强烈.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时,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显然表达了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当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之后,课文用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