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一个纵队多少人呢?

作者&投稿:函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军队中一个纵队是多少人啊!~

纵队相当于军
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后,将用于游击战的军队集中起来。组成野战部队:开始阶段,一般辖2~3个旅(师),其中以2个旅的居多。1个旅往往不能达到3个团的编制,所以曾经有辖2旅4团的纵队。新成立的纵队少有超过2万人的。像新四军三师(东野2纵,39军)进军东北时,拥有3旅9团3万之众的部队是很少见的,所以当初林总曾对三师冀以厚望,企图用其阻敌于山海关沿线,使国军不能通过陆路进入东北。

内战中期:

1947年刘邓结束“鲁西南战役”后,其1,2,3,6纵队齐装满员,平均每个纵队在3万人左右,由于1纵有4个旅外加1个骑兵团、炮兵团所以人数能多点(也不是太多,因为战役后期在羊山集损失较大),6纵由于是主力又刚刚发过一笔洋财,人数将将超过3万。至于2,3纵应该不足3万。

刘邓在大别山磨难后,主力部队损失极大,加之部分部队地方化(一般是每旅抽调1个团)。主力纵队大概只有3旅6团,平均不到1.5万人。11纵等二线纵队大概也就万把千人而已。

当时,华野各主力纵队平均在2.3万人左右,诸如两广纵队等挂名纵队当然不在此列。

东野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期间,总的来说是北面的部队越打越强,人数基本超过3万。南面的3、4纵队只能算是惨淡经营、保持局面而已。两个纵队最困难的时候也就合计4万出头而已。

西野如王震的8纵,就太惨了,虽说是主力部队,直到47年底以前,也就2个旅7,8千人的样子,在大的战役结束后,甚至只有3,4千人。当时其一个所谓满编的排往往只有15、6个人,一个连也就五六十人的样子。

大决战期间:

东野主力纵队平均在5万人左右,一般辖3师9团外加1炮团。其师一级平均在1.4万人左右,个别主力师甚至达到1.8万人。(见军事史林)

华野主力纵队参差不齐,9纵最多大概3.1万多一些,其它主力纵队多在2.3万~2.8万之间。(见粟裕关于淮海战役的报告)

中野还是惨点,1,2,3,6纵尚未恢复实力,平均也就1.5万人;但陈谢集团要好的多,4纵辖4个旅,人数当在3万左右。9纵也有2万左右的实力。很多纵队甚至只有几门破山炮,其中还有打不响的。

内战后期(大决战后期~决战后):

1949年初,二、三、四野开始纵队改军下辖师。仅是名称改变,再就是部分纵队领导走向兵团领导而已。

四野入关前,将所辖的十几个野战独立师的分编入各纵队。因此一个主力纵队辖4师12团外加炮兵、工兵等分队,人数一般超过6万,个别纵队达到7万。但十万人的纵队是不存在的。其先遣兵团辖2个纵队,总人数达13万。顺便说一句,当时东野的野战独立师战斗力还是相当强的。战役前一般过万人,全日式装备,且一般都拥有一个山炮营12门炮。火力超过当时中野一个纵队。围困长春主要是靠刚组建的12纵和6~10个野战独立师,弄得李鸿的新七军(内含新编38师),曾泽生的60军一点脾气没有。最后投降、起义了事。

三野在淮海战役后,按照粟大将的设想每纵(军)现有装备配合3师4.5万人的编制是比较合适的,事实上基本也是这么配置的。多余俘虏主要优先补充中野。(钦佩啊!^_^)

二野在战役期间逐渐恢复元气,各旅均恢复了3团的编制。4纵甚至一分为二即13、14军。每个军人数超过3万。渡江前二野倒也拥有3个兵团9个步兵军1个特种兵军,总人数35万人。需要强调的是,当时二野虽然野战部队与三野(65万)、四野(近百万)相比不值一提。但其整个系统兵力达到120万之众,与三野平,略少于四野(150万)而已。比之一野50余万强多了去。为什么?要知道,二野在晋冀鲁豫、中原解放区留下了大量二线部队。

一野整编晚一点,两个兵团不足20万,经加强华北2个兵团,东北部分特种兵后人数达42万。大进军前,每纵不足3万,个别甚至在2万左右。

内战末期(大进军阶段)
纵队于1948年秋季全军整编时,统一改编为军,即现在解放军集团军的前身。所以解放战争时的纵队应视为军一级的编制。

至于有的纵队后来在扩编的基础上,成为后来的主力兵团。但是,应当看到纵队本身还是应该被看做为军级单位。例如,三野的叶飞纵队也是增加了其他纵队的基础上成为第10兵团

解放战争初期:大约2万人左右。
解放战争中期:在3万人左右。
大决战期间: 平均在5万人左右。
解放战争后期(大决战后期~大决战决战后):人数一般超过6万,个别纵队达到7万。

扩展资料: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部队有的曾称纵队。
解放战争初期,共编成27个野战纵队(含相当于纵队的师)及 6个野战旅 。纵队一般辖 3 个师或旅,隶属于野战军或军区。
1947年,华东野战军组建特种兵纵队,东北民主联军组建炮兵纵队 。
1948 年 ,东北野战军组建铁道纵队。
1948年11月起,全军野战纵队改称军。特种兵部队仍称纵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取消纵队番号。
纵队相当于八路军新四军在抗战后,将用于游击战的军队集中起来。
解放战争末期(大进军阶段)纵队于1948年秋季全军整编时,统一改编为军,即现在解放军集团军的前身。所以解放战争时的纵队应视为军一级的编制。
至于有的纵队后来在扩编的基础上,成为后来的主力兵团。但是,应当看到纵队本身还是应该被看做为军级单位。例如,三野的叶飞纵队也是增加了其他纵队的基础上成为第10兵团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纵队(纵队的发展历程)

不等,一般是八千到2万人左右。

基本上相当于一个军。以前解放军部队不太正规所以人数不定。48年整编时纵队一般改称为军。http://baike.baidu.com/view/601720.html?wtp=tt

现在部队没纵队,以前解放军没形成正规部队之前,可大可小.大到一个军小到一个团,明白

就是一个兵团的兵力!

一个纵队有多少人
答:一个纵队大约三万人,相当于三个师。纵队一般辖 3 个师或旅,解放战争初期:一般辖2~3个旅(师),其中以2个旅的居多。1个旅往往不能达到3个团的编制,所以曾经有辖2旅4团的纵队。新成立的纵队少有超过2万人的。1947年刘邓结束“鲁西南战役”后,其1,2,3,6纵队齐装满员,平均每个纵队在...

一个纵队有多少人
答:1、解放战争初期新成立的纵队一般不超过两万人,一个纵队一般辖2~3个旅(师)。像新四军三师(东野2纵,39军)进军东北时,拥有3旅9团3万之众的部队是很少见的。2、解放战争中期1,2,3,6纵队齐装满员,平均每个纵队在3万人左右。 刘邓在大别山磨难后,主力纵队大概只有3旅6团,平均不到1.5...

解放战争中一个纵队多少人
答:1. 在解放战争的早期阶段,新成立的或重组的纵队人数通常不会超过2万人。2. 到了解放战争的中期,如1947年刘邓大军在鲁西南战役之后,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六纵队经过补充,每个纵队的平均人数约为3万人。3. 在大决战期间,东北野战军的主力纵队平均人数约为5万人左右。4. 解放战争后期,一个主力纵...

在解放战争时期共军一个纵队有多少人呀,确数
答:解放战争中期: 1947年刘邓结束“鲁西南战役”后,其1,2,3,6纵队齐装满员,平均每个纵队在3万人左右。大决战期间: 东野主力纵队平均在5万人左右。解放战争后期:一个主力纵队辖4师12团外加炮兵、工兵等分队,人数一般超过6万,个别纵队达到7万。解放战争末期(大进军阶段):纵队于1948年秋季全军整...

解放战争时解放军一个纵队有多少名战士?
答:但是每个纵队编成内缺乏其他兵种,以步兵为主,一个纵队也就是3万人,多的4万人左右。而西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的纵队下辖一般是旅,大的纵队辖3个旅,接近2万人,小的纵队下辖2个旅,不到2万人。要是赶上所辖的旅是2团制的小旅,那一个纵队才2个旅4个团,也就万把人出头。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纵队的人员编制是多少?比如陈再道的二纵。
答:有解放战争时,一个纵队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军。编制也就是三万人左右吧!在解放战争时,我军的武器比较弱,往往是集中三四倍于敌人的力量,才能将敌人成建制的消灭。

一个纵队有多少兵力 解放战争时我军一个纵队有多少兵力
答:1、曾经一个特殊的作战单位:纵队。建国前我解放军的纵队,是明确的军级单位,人员编成各野战军不太一样。而到了建国之后,原先的纵队就被拆分成了其他种类。2、1948年11月,全军统一编制,从1949年开始,纵队改称军。纵队相当于军级,其主官建国后多评为中将。3、一野一个纵队约一万人,二野一个纵队...

解放战争时解放军一个纵队多少人?
答:到1947年底,西北野战军有5个纵队合计7万,平均一个纵队1.2万,还是一个师的规模。1949年1月整编前,西北野战军7个纵队两个骑兵旅合15万,剔除后勤保障人员后一个纵队约1.6~1.7万,超过一个师勉强能算一个军。华东与东北是纵队—师—团制,稍微多一些。少数纵队如新四军3师到东北后编成2纵,去...

一个纵队是多少人
答:在解放战争的初期,解放军一共是有野战军61万人,每一个纵队都有一万人左右。在刚开始的时候,一个纵队一般就是辖两到三个旅。从解放战争开始,中国的解放军就渐渐的由一开始的抗日时期的小部队运动战渐渐地发展为以纵队来作为最为基本的战役单位的大兵团形式的作战。一个纵队在当时就是相当于是在后来...

解放战争时期一个纵队有多少人
答:1. 解放战争时期,各野战军的纵队编制和规模存在差异。2. 东北野战军的纵队编制较为充实,一个纵队通常下辖若干师,并包括直属的炮兵、工程兵、辎重兵等,平均每个纵队拥有约4至5万人的兵力。3. 华东野战军的纵队虽然也下辖师,但其编制内缺乏其他兵种,以步兵为主,因此一个纵队的规模大约在3万至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