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公主 阿哥和郡主分为几个等级呢名称上又有几种不同的称呼呢

作者&投稿:东郭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宫廷皇氏家族公主、皇公主等的一些等级分类,和代号(名字)~

大长公主 长公主 公主 郡主 格格 ; 昭阳公主 太平公主 长平公主 和硕公主 湖阳公主 文成公主 安乐公主 金华公主 很多公主的封号还和所在国 地区来命名

公主正一品但位比亲王,郡主从一品但位比郡王,县主正二品是郡王的嫡长女

清朝皇室称呼 皇室是皇帝的家族,是宗室的一部分。清朝是满洲贵族的政权,皇室成员称呼有些与历代相同,例如帝王之妻称皇后或后,帝王母亲称皇太后等。但由于使用满语和其他原因,有些称呼用词与历代有些不同,罗列如下: 皇阿玛:皇父。 皇贵太妃:是对皇帝之祖遗留下的妃嫔称呼。 贵太妃:对皇帝之父遗留下来的妃嫔称呼。 阿哥:对皇子的称呼。如果有几个皇子,就在“阿哥”之前加“大”、“二”、“三”等。 固伦公主:满语中“固伦”是国的意思。固伦(公主)用以称呼皇帝女儿。 和硕公主:满语中“和硕”是一方的意思。和硕公主称呼妃嫔生的女儿和皇后抚养的宗女。 晚清满族贵妇与外国驻华使节夫人的合影县主:对郡王女儿的称呼。 郡君:对贝勒女儿的称呼。 县君:对贝子女儿的称呼。 乡君:对镇国公、辅国公女儿的称呼。 格格:对亲王到入八分辅国公的女儿的满语称呼。亲王女称和硕格格,郡王、贝勒女称多罗格格,贝子女称固山格格,入八分镇国公与辅国公女就称格格。 福晋:对亲王、郡王和世子正妻的称呼。 固伦额驸:固伦公主的丈夫。 和硕额驸:和硕公主的丈夫。 皇子皇女 皇子 皇子出生,无论嫡庶,一下地就交给乳媪。一个皇子有40个乳媪,其中保姆、乳母各8人,其他叫针线上人、浆洗上人与锅灶上人。断奶后交给谙达,凡饮食、言语、行动、骑射都由他教。十二岁开始学满语,十四岁时学射箭、骑马,十六到十八岁结婚。 根据康熙帝的规定,下代皇室男性辈分以允、弘、永、绵、奕、载、溥为序。皇子排行按“皇×子”的形式表示,如康熙四子胤禛就叫“皇四子” 皇子到了六岁给他戴小帽,穿小靴,披小袍。送他到上书房上学。 皇子不能跨越门槛,由内侍举而置之门内。 父皇在世,住东宫,住处叫阿哥所。父皇死了,就与生母分府而居。母亲是皇后则不分开。 清朝十二帝,皇子共113名。太祖有子16。一人为皇帝,和硕亲王3人,多罗郡王1人,封公爵3人,封将军2人,无爵或生前有爵被削6人。太宗有子11,1人为帝,3人封亲王,4人封公,3人早殇。顺治有子8,1人当皇帝,3人封亲王,4人早殇。康熙帝有子35。《清史稿·皇子世系表》的“圣祖系”只提供前24子的情况。这24子,当皇帝1人,封亲王11人,封郡王5人,封贝勒3人,封贝子1人,另有4人早殇未封。雍正生有10子,1人为帝,5子早殇,削去宗籍1人,封和硕亲王1人,封和硕怀亲王1人,袭亲王爵后降贝子1人,高宗生子17人,帝1人,早殇7人(其中被追封2人),追封2人,封亲王3人,初封贝勒后有升级的2人、封郡王1人,过继他人而袭郡王1人。嘉庆5子,帝1人,封亲王1人,封郡王2人,早殇1人。道光帝9子,帝1人,封亲王1人,郡王3人,早殇2人,过继他人而袭郡王1人,封贝勒1人。文宗2子。长子为帝,次子早殇。同治、光绪、宣统俱无子女。 皇女 皇女与母亲的关系比皇子与母亲的关系更疏远。出生到结婚与母亲见面只几十次而已。 满族贵妇皇女下嫁后赐予府第,不仅不能与家公、家婆同居一个房子,与丈夫同居也都困难。公主要是想与丈夫同床共枕,得交钱给保姆(又称管家婆)。如果不交钱,保姆一定多方阻止,或者责骂她们不要脸。公主感到委屈,入宫也不敢哭诉。即使哭诉,亲生母也不听。因为这个规矩,公主没有生子女的。额驸要是有子女,那就是侧室所生。 有这么一件事。咸丰帝女儿嫁给符珍,由于保姆阻拦,她多年见不到符珍。有一天她跪在父皇前面问:“父皇究竟把我嫁给了谁?” 公主下嫁后被孤立,精神自然受到极大的损害,活到50岁都不容易。 太祖有女8人,封固伦公主1人,和硕公主2人,封郡君1人,无封者4人。太宗女14,封固伦公主9人,和硕公主1人,县君及县君品级各1,无封爵2人。顺治6女,一人封和硕公主,5人早殇。康熙有女20,其中12人早殇,其余8人分封为固伦公主或和硕公主。雍正4女。早殇无封3人,初封郡君,进郡主,后追封和硕怀恪公主1人。高宗女10人,早殇5人,封公主5人。仁宗5子。帝1人,封郡王2人,封亲王1人,早殇1人,有追封。仁宗9女,4女封公主,5名早夭。道光有10女,早殇5人,其中2人有追封,5人封公主。咸丰1女,封公主。

宗室爵位只授予爱新觉罗的子孙。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
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镇国公、辅国公、“外省”镇国公、“外省”辅国公)
品级:将军(镇国将军1品、辅国将军2品、奉国将军3品、奉恩将军4品)
异姓功臣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你说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九等。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功臣两种。
宗室爵
和硕亲王、世子(亲王嫡子)、多罗郡王、长子(郡王嫡子)、多罗贝勒、固山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一至三等镇国将军、一至三等辅国将军、一至三等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共十四级,辅国公之前八等称入八分公,与之后的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等爵位不同。
除了清初受封的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和硕承泽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和顺承郡王勒克德浑、雍正时怡贤亲王、同治时恭亲王、光绪时醇亲王、庆亲王共十二个王可以世袭罔替外,其余宗亲世爵只能世袭。

按制是长子袭亲王,但遍观清史,真正长子承袭的很少,而且可以看出多是由比较喜欢的儿子或比较受宠的妻妾所生的儿子承袭。
亲王的儿子中除了一个袭郡王外,其他儿子按出身的不同被授予不同的爵位,不过这个爵位要考封,而不是一定会封。如果考试不合格的话,就不会被授予爵位,等同闲散宗室。
按规定,亲王嫡福晋所生的儿子考封为不入八分公,侧福晋所生的儿子考封二等镇国将军,妾媵(另室所居)所生的儿子考封三等辅国将军。无论是嫡、侧福晋还是妾媵,都是要在宗人府登记的,如果与没有登记的女子生下的孩子,那是不会被承认宗室身份,更不要说爵位。
不过,有几种情况例外。一是铁帽子王,那是世袭的王爵不降封;二是该亲王比较受宠,他们的儿子经常仍然袭封为亲王,再往后才降封郡王、贝勒等,比如裕亲王福全、定亲王永璜(他们的儿子、孙子都袭封亲王),恒亲王允祺、和亲王弘昼(他们的儿子都袭封亲王);三是不受待见甚至是得罪过皇帝的亲王,儿子往往连郡王都袭不到,比如恭亲王常宁(儿子袭封贝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