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张学良有多少军队

作者&投稿:颜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还有多少军队~

张学良的军队是东北三省的军队,人数肯定至少有数百万的。
张学良的父亲一直是东北王,所以军队也全部让张学良控制了。

东北军在9·18事变发生时所辖兵力之简要资料,东北易帜后,东北军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1930年9月,张学良支援光头参加中原大战,以其9个精锐旅共10万人编成两军,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入关。中原大战结束后,入关的9个旅及配属(骑兵3个旅及炮兵、工兵等)分驻在平津一带。1931年7月,为讨伐石友三的反蒋反张战争,又将东北的步兵3个旅、炮兵2个团共8万人调进关内。再加上驻山海关的何柱国旅,这时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留驻东北的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装备都较关内部队差。由于东北军政当局历来是反共反苏的,特别是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后,在兵力部署上主要是用来对付苏联。“九一八”事变前夕,在东北的正规军40万人(保守估计)。

陆军方面

经过张学良的精兵简政,东北军还有40万左右的主力,但战斗力还是不错的,装备方面无法统计(因为东北兵工厂生产力太高了,在东亚都可以排的上号的,每天的产量就可以武装一个营),步枪型号为六五、七九,迫击炮是16年式。关于东北军当时的坦克数量不祥,有记载的是张蒋大战时张作霖曾派出1队坦克,数量应该很有限,在加上张氏父子对大炮情有独钟,坦克在日本接收东北兵工厂以前好像还不能独立制造。

空军方面

东北军全盛时期(即张作霖统治时期)装备飞机250-300架,共5个航空兵队。东北兵工厂也没有制造飞机的技术,飞机全为购买和列强赠送,或者是战场上缴获的。东北易帜前,东北空军估计还有200架左右,其中战斗机150架。东北军的飞机主要从法国和捷克两国购买,其中1929年因为中东路事件东北空军损失惨重,因此张学良刚从法国进口大量新式飞机,9.18前东北空军有100余架飞机,基本是新式的。

海军方面

东北海军拥有大小舰只21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300人。主力舰“海圻”号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其余还有“海琛”、“镇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战舰。

“9.18”时东北军与日本关东军军力对比为北大营8000人vs关东军3000人,奉天省内军力对比大约为东北军6-9万vs关东军1万人(1931年9月,日本关东军兵力10500人,系日本陆军第2师团),装备方面中国军队占优,东北军占据局部兵力优势,且直隶、热河以及山海关一带有东北军主力25万也可迅速驰援,由于日军资源较匮乏,打不起大规模持久战,而且当时日本国内也分成了主战主和两派,如果初期遭到猛烈反击,日本国内主和派必能占据上风,东北有很大可能不会沦丧。

东北驻军和日军力量上对比,东北军数量上占绝对优势,而且在装备上亦有相当的优势。日本关东军在事变时不仅没有空中武装力量,甚至在轻武器方面也不曾装备“捷克轻机枪”这样的高技术含量武器。如果没有不抵抗的命令,如果部署得当,日军的侵略行动是几乎不能得逞的。

沈阳兵工厂,1921年由奉系军阀张作霖建立,正式名称为奉天军械厂、东三省兵工厂、奉天造兵所及兵工署第90工厂。 沈阳兵工厂为1946年3月至11月间短暂名称,以此为通称。

1929年时,兵工署资料称为辽宁兵工厂,日出13式79步枪130枝,枪弹41万发,全年出17式轻机枪300梃,13式重机枪50梃。 工人17,000名。 并说该厂连年扩充。1926年至1928年, 完全为扩充时期,增建枪厂及轻机枪厂。有机器8千余部,枪,炮两厂,为初建时之7至8倍,扩建完成,为当时全国规模最大之兵工厂。

“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军在山海关内有12个步兵旅,2个炮兵团,加上配属部队共18万余人,主要驻守在平津一带,帮蒋介石打内战。留驻东北老家的有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还有200架左右军用飞机,军舰21艘,还有一个坦克大队,驻守沈阳北大营8000精锐部队,保守估算总共应该有40万人左右,这还不包括一些地方和准军事部队。

1930年9月,张学良支持光头党参加中原战争。张学良共有9个精锐旅10万人,组成两军。于是,学忠和王淑昌把他们领进了海关。中原战争后,平津地区驻扎了9个旅及其下属(3个骑兵旅、炮兵、工兵等)。

1931年7月,为抗击蒋介石对史友三的反张战争,东北共有步兵旅、炮兵团8万人转入监狱。东北军精锐步兵和大炮除驻山海关的河柱国旅外,还分布在平津、河北、察哈尔等地。驻扎在东北的12个步兵旅、3个骑兵旅和省防务旅,装备都比内部部队差。由于东北军政机关历来反共反苏,特别是1929年中东铁路事变后,军事部署主要用于对付苏联。“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正规军驻扎40万人。



东北军在9·18事变发生时所辖兵力之简要资料,东北易帜后,东北军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1930年9月,张学良支援光头参加中原大战,以其9个精锐旅共10万人编成两军,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入关。中原大战结束后,入关的9个旅及配属(骑兵3个旅及炮兵、工兵等)分驻在平津一带。1931年7月,为讨伐石友三的反蒋反张战争,又将东北的步兵3个旅、炮兵2个团共8万人调进关内。再加上驻山海关的何柱国旅,这时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留驻东北的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装备都较关内部队差。由于东北军政当局历来是反共反苏的,特别是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后,在兵力部署上主要是用来对付苏联。“九一八”事变前夕,在东北的正规军40万人(保守估计)。

“九一八”事变前夕,东北军在山海关内有12个步兵旅,2个炮兵团,加上配属部队共18万余人,主要驻守在平津一带,帮蒋介石打内战。留驻东北老家的有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还有200架左右军用飞机,军舰21艘,还有一个坦克大队,驻守沈阳北大营8000精锐部队,保守估算总共应该有40万人左右,这还不包括一些地方和准军事部队。

日本侵华战争将领有那些
答:日本侵华战争对日本自己有什么影响 日本自1931年在东北发动“九一八事变”起开始侵华,霸占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则是掀开了日军全国侵华的序幕,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终于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正式签订投降协议,自此日本侵华战争结束,前后共计十四年。 日本侵略过中国的哪些地方 1874年...

九一八事变是哪一年
答:虚假现场制作完成后 ,有所准备的日军立即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9月19日凌晨4点多,日军增援部队加入战斗。张作霖被炸现场 5点多,东北军撤退,日军随即占领北大营。几个小时的战斗,日军伤亡24人,东北军伤亡300多人。可见当时战斗力相差多少!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多次下达不抵抗命令。9.18事件当晚,...

九一八事变,张学良为何一枪不发弃守东北呢?
答:导语:在20世纪30年代,日军大肆入侵我国,曾经给我国带来了很大的一场劫难。在1931年9月18号,日本的关东军炸毁了我国的南满铁路,并且开始向东北地区派遣兵力,东北地区遭遇了空前浩劫,这场事变也被称为是九一八事变,中国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也就此正式拉开了帷幕。但是,当时的东北有著名的猛将张学良...

“918事变”是谁下的不抵抗命令?
答:“918事变”是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举国震惊、各界愤慨。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2万人,东北军有20万。除有小部分进行军事抵抗外,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后,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传达张学良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苏联政府...

918事变时东北军是属于共产党还是国民党
答:918事变时东北军是国民党。对日本的侵略行径,举国震惊、各界愤慨。当时,日本关东军不到2万人,东北军有20万。除有小部分进行军事抵抗外,东北军奉行“不抵抗政策”。事变发生后,东北军参谋长荣臻传达张学良的命令:不准抵抗,不准动,把枪放到库房里,挺着死,大家成仁,为国牺牲。由于奉行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率东北军撤入关内的将领
答:“九一八”事变后率东北军撤人关内的将领是张学良。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奉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退守锦州,1932年1月3日,日军占领锦州,张学良部不战撤入关内。

918事变后张学良退居哪里
答:奉蒋介石的命令将大部分东北军撤退到关内,西北部,西安一带。他担任过剿匪司令,后来有出国。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关东军安排下,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沙俄修建,后被日本所占),并栽赃嫁祸于中国军队。日军以此为借口,炮轰沈阳北大营,是为“九一八事变”。次日,日军...

九一八事变时日本在华兵力及东北军兵力?
答:黑龙江省政府代主席兼代东北边防军驻江副司令长官马占山指挥3个旅,5个团共1.6万余人进行江桥抗战,战至11月18日,终因伤亡惨重而弃守省城齐齐哈尔,撤往克山、海伦。11月19日,日军攻陷齐齐哈尔。张学良在事件爆发后离开奉天,带领属下转移到锦州。1931年10月8日,关东军派出12架轰炸机空袭锦州。对此,...

9.18事变时候为什么张学良不在东北
答:而不是国民政府中央。他是在获得自由的情况下谈这一问题的。1990年,日本广播协会采访张学良时,张学良说:九一八事变时,“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所以我下令不抵抗命令。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和平解决。……我对‘九一八事变’判断错了。”“是我自己不想扩大事件,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九一八事变,东北陷落,张少帅是否负主要责任?
答:当时已经90岁高龄的张学良回忆,在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自己正在北平养病。东北军参谋长荣臻向张学良反复汇报当时情况,是战是和就听张学良一句命令。但张学良错误估计了日本的企图,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挑衅,希望用和平外交的方式去解决。因而下达不抵抗的命令。导致日军轻松占领东北,野心大增。连日本自己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