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主要有哪些著作?

作者&投稿:戴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汉卿的简介?有哪些著作?~

  人物简介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 关汉卿
  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外国人称它是“东方的莎士比亚”[1]


  关剧名目
  《录鬼簿》著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著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现将诸本简介如下:   1、《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此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晋叔编《元曲选》本。臧晋叔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2、《望江亭中秋切鲙》:共四折。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著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且第三折张圭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著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6、《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7、《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四折一楔子。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及《元曲选》本。   8、《温太真玉镜台》:四折。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与《元曲选》本。   9、《尉迟恭单鞭夺槊》:四折一楔子。现存明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后二本题尚仲贤撰。尚仲贤所作为《尉迟恭三夺槊》,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故从赵琦美钞校本,定为关作。   10、《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四折。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及近人王季列编《孤本元明杂剧》本。《录鬼簿》与《元刊杂剧三十种》著录本剧名目为《关大王单刀会》,脉望馆本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11、《王闰香夜月四春园》:四折。《录鬼簿》有《钱大尹鬼报绯衣梦》,即本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简名《非衣梦》,题目正名为“王闺香夜昂四春园,钱大尹智勘非衣梦”。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简名《绯衣梦》,《也是园书目》作《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与《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本。   12、《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五折一楔子。本剧是否关撰,尚不能肯定。剧中较多描写了关剧其他本子中未出现过的农村生活场景,还采用了五折一楔子的形式。这在关剧中属破例。   13、《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四折。现存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4、《山神庙裴度还带》:四折一楔子(楔子在第四折前)。按元末明初贾仲明也有《裴度还带》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续编》题目正名为“长安市璚涯报恩,山神庙裴度还带”。因此有人认本剧为贾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5、《状元堂陈母教子》:四折一楔子。本剧名目孟称舜本、曹栋亭本《录鬼簿》俱不载,思想倾向、艺术风格和关汉卿其他喜剧不类,疑非关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6、《闺怨佳人拜月亭》: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一楔子。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7、《诈妮子调风月》: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8、《关张双赴西蜀梦》: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无“题目正名”及科白,仅有四套曲词。   此外有剧目流传的尚有下列45种:   1、董解元醉走柳丝亭(《录鬼簿》著录剧名,已佚,下同)   2、丙吉教子立宣帝   3、薄太后走马救周勃   4、太常公主认先皇   5、曹太后死哭刘夫人   6、荒坟梅竹鬼团圆   7、风月状元三负心   8、没兴风雪瘸马记   9、金银交钞三告状   10、苏氏进织锦回文   11、升仙桥相如题柱   12、金谷园绿珠坠楼   13、汉匡衡凿壁偷光   14、刘夫人书写万花堂   15、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16、晏叔原风月鹧鸪天   17、姑苏台范蠡进西施   18、开封府萧王勘龙衣   19、柳花亭李婉复落娼   20、甲马营降生赵太祖   21、贤孝妇风雪双驾车   22、双提尸鬼报汴河冤   23、老女婿金马玉堂春   24、宋上皇御断姻缘簿   25、崔玉箫担水浇花旦   26、隋炀帝牵龙舟   27、风雪狄梁公   28、屈勘宣华妃   29、月落江梅怨   30、管宁割席   31、白衣相高凤漂麦   32、孙康映雪   33、唐明皇哭香囊   34、唐太宗哭魏徵   35、武则天肉醉王皇后   36、翠华妃对玉钗   37、汉元帝哭昭君   38、刘夫人救哑子   39、刘盼盼闹衡州   40、吕无双铜瓦记   41、风流孔目春衫记   42、萱草堂玉簪记   43、楚云公主酹江月   44、鲁元公主三噉赦   45、醉娘子三撇嵌

关汉卿的戏剧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强权势的凶狠残暴,又有平民百姓、寻常人家的悲剧遭遇;既有对官场黑暗无情的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栩栩如生的是些普通妇女的形象,窦娥、赵盼儿、杜蕊娘、燕燕等,她们大都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雄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奏响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年)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中国古代戏剧创作的代表人物,生平事迹不详。元代钟嗣成的《录鬼簿》说他任过元末太医院尹。南宋亡之后,他不愿做官,便出入歌楼、戏场之中,为人倜傥不羁,滑稽多智,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在元代杂剧作家中,他的创作活动开始得比较早,是元代杂剧界领袖人物。著名的女演员珠帘秀也和他是好朋友。他对人民疾苦甚为了解,爱好各种艺术形式。他擅长歌舞,精通音律,不但创作了大量为人民所喜爱的戏剧,而且能粉墨登场,亲自表演。他一生共创作六十三个剧本,保留至今的只有十五个。

关汉卿的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余部杂剧,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1838年《窦娥冤》的英译本在海外广为流传,1958年,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关汉卿与达·芬奇等同列为世界文化名人。北京也隆重举行了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年纪念大会。关汉卿的作品代表了元杂剧的最高成就,位于本色派之首。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朝代。蒙古人用他们的精兵铁骑征服了大半个欧亚大陆,吞并了腐朽的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蒙古人依种族将全国的人民分为四等: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称色目人,包括西域各族;第三等称汉人,指黄河流域原来受金国统治的人民;第四等是南人,即南宋统治下的人民。当时汉人和南人的地位低下,不能做官,很多事情都受限制。

元代的知识分子境遇更惨,他们与普通民众一样常常被掳掠为奴隶。因元代初年不设科举,士人失去了进身的机会,又没有谋生的能力,很多人混入勾栏瓦肆,成为戏子。

蒙古人十分蔑视汉人与南人,所有州县官员都由蒙古人或色目人充任,有的甚至世袭为官。然而蒙古人中有政治才能的人并不多,他们对于政治的理解,只停留在防止反叛与聚敛赋税上,统治的黑暗可想而知。官员颠倒黑白,社会道德败坏,民众生活的水深火热之中。当时社会的黑暗催生了《窦娥冤》这样描写与抨击社会现实的作品。

《窦娥冤》是中国古典戏曲悲剧中的典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窦娥短暂而不幸的一生,深刻地揭露了元代社会邪恶势力横行的情况。该剧强烈地表现了受迫害、受压迫阶层的人民对社会恶势力的反抗精神和对正义者取胜的热切渴望,它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所触及的社会内容之广泛,震荡思想感情之强烈,为其他元剧所不可比及。

该剧从元代产生到今天,仍活跃在艺术舞台上,久演不衰,为广大群众所喜爱;窦娥形象也在人们心中历千古而不灭。她的淳朴善良,坚贞不屈正是中国女性的典型代表。正如近代文论家王国维所说,《窦娥冤》“即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宋元戏曲考》)

楚州(今江苏淮安)穷苦书生窦天章家境贫寒,终日苦读以求取功名。一日,家中因无米下锅,他借了蔡婆婆二十两纹银,第二年连本带息合为四十两,窦天章无力偿还。窦天章有一七岁的女儿,名叫端云,生得俏丽可爱,蔡婆婆很喜欢她。窦天章为了还债和筹措上京应试的旅费,只好同意将女儿端云送给蔡婆婆做童养媳。

窦天章走后,蔡婆婆待端云也如亲生女儿一般,并改了小名,起名为窦娥。窦娥十七岁时与蔡婆婆的儿子结婚,可惜不到两年,丈夫得病去世,窦娥成了寡妇。婆媳俩从此相依为命。窦娥的贤惠孝顺在邻居间传为美谈。

一日,蔡婆婆向城南开药店的赛卢医要债。这赛卢医乃江湖庸医,一直靠行骗为生。赛卢正要对蔡婆婆下毒手时,被路过的张驴儿父子撞见。蔡婆婆被救下,赛卢医逃走。这张驴儿乃楚州的流氓,当他得知蔡婆婆家只有她们婆媳二人时,便要她们婆媳配与他们父子。蔡婆婆没有同意,张驴儿便要用绳索勒死蔡婆婆,以相威胁。为了保全性命,蔡婆婆只得将张驴儿父子带回了家。窦娥得知情况后,反对婆婆的承诺,坚决不同意嫁给张驴儿。而张驴儿见窦娥年轻貌美,便下了决心一定要得到窦娥。

一日,蔡婆婆生病,张驴儿以把柄在手威胁卖药的赛卢医,卖给他毒药,企图用毒药毒死蔡婆婆,使窦娥失去了依靠,答应嫁给他。哪知恰好蔡婆婆作呕难受,让张驴儿的父亲吃了那药。老头儿当场,便一命呜呼了。张驴儿当即诬赖是窦娥毒死其父,并以窦娥答应嫁给他作为不告官的条件。窦娥认为自己是清白的,宁愿见官,也不屈服张驴儿的要挟。

没有想到的是,楚州太守桃杌竟是个昏官,他只听张驴儿巧辩之词,认定窦娥有谋害之罪,对窦娥实行严刑逼供,又下令拷打蔡婆婆。窦娥不忍婆婆为她受皮肉之苦,只好屈招,因而被定为死罪,第二天斩首。在押赴刑场的路上,窦娥痛感满腹冤屈无处申诉,她指天骂地,控诉自己深重的冤情和世道的不公正。她请求监斩官带她走后街,怕前街的婆婆见了伤心。不料婆婆前来送行,她又再三叮嘱婆婆多保重。临刑时她对天发誓:我死后,一、血溅白练;二、六月降雪;三、三年大旱。果然,这三桩誓愿刑后一一应验,上天也证明了窦娥的冤屈。

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功成名就做了官,四处打听窦娥的下落。窦娥托梦给父亲,痛诉冤情。窦天章立即替女儿主持公道,此案得到复审,张驴儿巧言难辩。沉冤得雪,张驴儿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窦娥冤屈终于真相大白。



关汉卿的代表作有《窦娥冤》、《单刀会》、《救风尘》等。

1、《窦娥冤》

《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刊行于明万历十年(1582年)。全剧四折,写弱小寡妇窦娥,在无赖陷害、昏官毒打下,屈打成招,成为杀人凶手,被判斩首示众。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大旱三年。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这出戏展示了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控诉了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生动刻画出窦娥这个女性形象。该剧同时体现了关汉卿的语言风格,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

2、《单刀会》

《单刀会》剧情是:三国时,鲁肃为了索还荆州,请关羽赴宴,暗中设下埋伏,并请关羽故人司马徽前来陪宴劝酒,司马徽拒绝,并告诫鲁肃不可鲁莽行事。关羽接到请书后明知是计,仍旧带周仓一人单刀赴会,关平、关兴带大军在江边接应。席间二人言辞交锋,鲁肃不能取胜。关羽智勇双全,震住鲁肃,令他不敢动用埋伏的军士,最后安然返回。

3、《救风尘》

《救风尘》全名《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杂剧剧本,全剧共四折。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校藏《古名家杂剧》本、《新续古名家杂剧》宫集本、《元曲选》乙集本、《元曲大观》本、《元人杂剧全集》本。元代关汉卿所作,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古典喜剧。主要写恶棍周舍骗娶风尘女子宋引章后又加以虐待,宋引章的结义姐妹赵盼儿巧设计谋将其救出的故事。

(2011·咸宁)人们常用“比黄连还苦,比窦娥还冤”来形容一个人苦深冤重。塑造“窦娥”这个艺术形象的是关汉卿。

元曲四大家是谁分别写了哪些著作?急!
答: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 白朴写过15种剧本,这15种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

关汉卿与《窦娥冤》
答:> > 不久,曾在勾栏院看《窦娥冤》并大哭的汉子投案自首,承认阿合马是他杀的,但却没说是什么原因,便被处斩了。 > > 官府找不到关汉卿与此案有关的证据,只好放他与珠帘秀出狱。但二人从此都再也不能演戏了,便隐居乡下,过起了田园生活。 > > 【精彩直击】关汉卿是元朝伟大的杂剧作家,一生著作甚多。“艺术...

诸葛亮.罗贯中.关汉卿.曹雪芹的著作
答: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和施耐庵合著的《水浒传》、代表作《三国演义》等曹雪芹一生只完成了一部著作——《红楼梦》,甚至有人说这其实也是“未完成”,可是它的艺术价值、文学...

元朝在世几年?有哪些著作和人物?
答:元朝(1271年-1368年),经97年,历11元曲大家:关汉卿 戏剧有《窦娥冤》、《拜月亭》》《救风尘》《望江亭》、 《单刀会》,元曲《南吕-一枝花-不服老[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王实甫 戏剧有《西厢记》白朴 戏剧有《梧桐雨》、《...

元杂剧代表著作都有哪些?
答:作家创作活动最兴盛的年代是元世祖至元到元成宗元贞、大德时期。清朝产生了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他的杂剧《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压迫和反侵略的思想倾向。同时的王实甫、康进之、纪君祥、石君宝、马致远、白朴等作家也为我们遗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从不同方面反映当时...

田汉《关汉卿》中的知识分子精神
答:在历史上,确实有关汉卿此人,其著作《窦娥冤》也被广为流传。田汉所编写的《关汉卿》,要表达的不仅仅是历史事实下的真人物和一个时代的产物,更是把自己写成了“关汉卿”,其深刻揭露了“那个时代”和“那个时代”下知识分子的外在和内在。夏衍曾对田汉有过这样一句评价:“田汉是现代的关汉卿,我私下...

窦娥是关汉卿杂剧《窦娥冤》的主人公,为何人们受了冤屈要说比窦娥还...
答:因为当时窦娥已经相当的冤屈了,不过现在社会有些人经历的事与之她相比则显得更为冤屈,所以说比窦娥还冤。很多人受了冤屈都说“我比窦娥还冤”,其实窦娥已经算是冤屈时候的代表了。《窦娥冤》这部民间传说是由关汉卿著作的,写的是小寡妇窦娥,在一个无赖昏官的毒打下,屈打成招,被判杀人凶手,...

和关汉卿相关的纪念活动
答:小令、散曲若干。1989年,中国人民银行于发行了一枚《关汉卿像》精制银币,以纪念这位在中国戏曲史上作出杰出贡献的戏曲家。其正面图案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并刊国名、年号;背面图案为关汉卿造像,背景饰以其两部戏曲著作《感天动地窦娥冤》和《望江亭中秋切鲙》,环刊关汉卿、生卒年份字样,并刊面额。

话剧《关汉卿》的作者是谁?
答:田汉凭借这有限的史料,结合关汉卿的全部著作,力求准确地把握关汉卿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同时,他又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分析元代的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生活状况,从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尖锐的阶级、民族矛盾中把握了历史的真实。 这个剧本中的主要人物,大都在历史上实有其人,并非出于艺术虚构。但如果要求剧作家完全按照这...

《关汉卿》围绕什么为中心
答:作为现代戏剧的奠基人,田汉一生著作等身。从1912年考入长沙师范学校尝试《新教子》《汉阳血》《新桃花扇》等剧本的创作到1961年根据碗碗腔《女巡按》剧本改编的京剧《谢瑶环》,田汉的戏剧创作历经半个世纪,创作了包括话剧、歌剧、戏曲、电影在内的近百部剧本。创作于1958年的十二场历史剧《关汉卿》是他...